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CTAB/正丁醇/环己烷/水微乳体系相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CTAB/正丁醇/环已烷/水三相微乳液体系的“鱼状”相图和单相微乳液体系拟三元相图。从“鱼状”相图的位置考察了CTAB形成单相微乳液的效能。用电导法确定了单相微乳液体系的结构(W/O、B.C.、和O/W)。考察了微乳液结构和温度对微乳液电导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绘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丁醇(n-C4H9OH)/环己烷(C6H12)/水(H2O)四组份体系的相图;通过使Km=mn-C4H9OH:mSDS=1,2,3,4来研究体系微乳液区域的形成情况,从而得到形成微乳液的最佳配比。并通过电导率的测定来划分微乳液区的3种状态。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庚烷/水体系拟三元相图;通过电导法确定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庚烷/水微乳体系结构;研究了温度、酸度对微乳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大的表面活性助剂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值范围内(w(乳化剂)=m(C4H9OH)/m(CTAB)),体系能在较大的组成范围内形成微乳区,该微乳区对温度变化不敏感。随着体系水相酸度的增加,微乳体系的含水量呈不规则变化。 相似文献
4.
CTAB-甲苯-正丁醇-水微乳液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活性剂CTAB/正丁醇/甲苯/水体系微乳液的相组成和结构参数进行研究。做出活性荆CTAB/正丁醇/甲苯/水体系拟三元相图,并用电导率法验证该三相图的正确性。对CTAB/正丁醇/甲苯/水拟三组分体系进行了结构参数的研究。实验结果证明界面层中助表面活性剂与表明活性剂的比率(I)与(ω)水与表明活性荆的摩尔比有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双生表面活性剂a-磺基硬脂酸聚乙二醇双酯钠盐/正丁醇压辛烷冰微乳液体系的制备及稳定条件,绘制了其微乳液的拟三元相图,探讨了不同碳链长度的醇在不同温度下对微乳状液的形成和稳定性的影响,并讨论了0.1mol/LKCl、NaOH、HCl溶液对该微乳液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的升高和醇碳链中碳原子数的增加均有利于W/O型微乳液的形成和稳定;电解质溶液一般使微乳区域缩小,且以电解质溶液为分散介质与以纯水为分散介质的微乳液的电导率基本上相同. 相似文献
6.
双生表面活性剂/醇/烷/水微乳液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双生表面活性剂α-磺基硬脂酸聚乙二醇双酯钠盐/正丁醇/正辛烷/水微乳液体系的制备及稳定条件,绘制了其微乳液的拟三元相图,探讨了不同碳链长度的醇在不同温度下对微乳状液的形成和稳定性的影响,并讨论了0.1mol/LKCl、NaOH、HCl溶液对该微乳液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的升高和醇碳链中碳原子数的增加均有利于W/O型微乳液的形成和稳定;电解质溶液一般使微乳区域缩小,且以电解质溶液为分散介质与以纯水为分散介质的微乳液的电导率基本上相同. 相似文献
7.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正庚烷/水四组份体系的相行为及微乳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备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正庚烷/水四组份体系的相图:讨论了体系中表面活性助剂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WC4H9OH/WCTAB对形成微乳乳状液单相区域大小的影响,通过电导率的测定研究了微乳的结构及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8.
绘制了油酸/EL-60/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用电导法对体系相行为的转变作了详细研究.比较了不同类型的短链醇及其不同含量对微乳体系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油酸/EL-60/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包括微乳区、乳液区和液晶与微乳的混合区等区域,且微乳区较小;用电导率法推断体系结构的变化与从绘制相图得出的结果基本符合;当选用异丙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且当EL-60和异丙醇的质量比为6:4时,能得到较大的微乳区. 相似文献
9.
非离子型微乳液的形成及其相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了由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OP-4、OP-7、AEO3),助表面活性剂(正丁醇、正戊醇、异戊醇),油(环已烷、正庚烷、煤油)和不同浓度的盐酸形成微乳液的相行为,讨论了以上各种组份对形成W/O型微乳液的影响,确定了适合作为液膜使用的W/O型的微乳液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10.
油酸/氨水-醇-汽油-水微乳体系拟三元相图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制备了油酸/氨水-汽油-醇-水微乳液系列,并采用拟三元相图对此微乳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助表面活性剂醇的种类对微乳汽油的微乳区面积及水最大增溶量具有很大影响,其中正丁醇体系的微乳区面积及水的增溶量最大。另外体系中汽油含量增大及环境温度的升高均导致体系微乳区面积和水增溶量的减小。 相似文献
11.
十二烷基磺酸钠微乳状液的相行为及其结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C12H25SO3Na/nC4H9OH/nC7H16/H2O和Na2SO4/H2O/C12H25SO3Na/nC4H9OH/nC7H16体系在km=WC4H9OH/WC12H25SO3Na=2时的相图.测定了起始含油质量分数为21的上述表面活性剂辅助表面活性剂正庚烷体系在纯水和在不同浓度Na2SO4水溶液中单相微乳状液的电导率随含水量的变化曲线.由电导率曲线研究了微乳状液由W/O→二连续→O/W型的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制备W/O型木犀草素微乳.以大豆油为油相,选择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利用伪三元相图筛选微乳配方,测定了木犀草素在油相和微乳中的溶解度,并考察了木犀草素微乳的初步稳定性.微乳的最佳质量配比为司班∶吐温∶乙醇∶油∶水为4.2∶1.4∶1.4∶3∶1.测定的木犀草素在大豆油、微乳中的溶解度分别为18.127、55.03μg/mL.木犀草素微乳提高了其在油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3.
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混合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电导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C_8PhE_9)混合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电导行为,并用表面张力实验数据、非理想溶液理论对其电导行为进行了计算,得到与实验相一致的结果。实验和理论计算结果均表明,在SDS中添加高于其临界胶团浓度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_8PhE_9,会使混合溶液电导率增加,增加的幅度随C_8PhE_9浓度增大而增大;两种表面活性剂之间存在弱相互作用,混合胶团中较多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降低了胶团对反离子的束缚度,相应地增加了溶液中的导电离子数,是电导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文章还讨论了电导与相互作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W([H2O]/[SDS])、T(温度)对SDS/正丁醇/环己烷/水四元微乳液体系相图的影响,并在T=60℃时利用此体系合成了超微的碘化亚铜晶体。用XRD、IR、T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W([H2O]/[SDS])=20、T=60℃时所得到的碘化亚铜晶体是粒径在100nm左右的块状立方晶体。 相似文献
15.
利用导数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在pH=7.40,离子强度I=0.013 1 mo.lL-1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浓度为1.5×10-5mo.lL-1的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通过研究发现,当SDS浓度小于5×10-4mol.L-1时,三种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的极性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当SDS浓度大于5×10-4mol.L-1时,苯丙氨酸(Phe)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稍有增强,而酪氨酸(Tyr)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增强后稍有减弱,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根据这些氨基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的变化,可以判断BSA构象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聚乙烯亚胺(PEI)与甲醛反应合成发蓝色荧光的聚乙烯亚胺(FPEI),根据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FPEI结合能力强于曙红Y(EY),使EY与FPEI间的距离增加,导致EY荧光恢复,并建立FPEI/EY双荧光体系测定SDS的比率荧光法.结果表明:SDS的浓度为0.62~60.00 μmol·L-1,F550/F460与SDS的浓度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62 μmol·L-1,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回收率 相似文献
17.
乙醇-水-硫酸亚铁铵三元体系相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丽琼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7(1):119-121
对硫酸亚铁铵制备实验原理做了进一步探讨,应用溶解度法绘制了26℃时乙醇-水-硫酸亚铁铵相图,并与硫酸亚铁铵、绿矾、硫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图做比较,以便大家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 相似文献
18.
分别通过凝固点降低法和平衡溶胀法测定了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与水、纤维素与水的相互作用参数,结合纤维素与NMMO的相互作用参数,利用聚合物溶液理论计算出了纤维素/NMM0/水体系的三元相图。 相似文献
19.
根据实测示功图提出了利用气门落座冲击引起的干扰信号间接地确定气门关闭相位,并根据配气凸轮型线的对称性,确定内燃机动态配气相位的办法.研究了实际运转内燃机配气相位随负荷、转速的变化关系及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