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电影是语言文化的一扇窗户,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用词和句式的正确与否直接体现了对异国文化了解的程度。当语言、语调节奏、用词、句式达到与美国人的形似,如果又学会了美国人的思维和文化,能够用美国文化思维则可达到神似的效果。这就是立体英语教育模式,电影则就是最好的媒介。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化的折射,是化的载体。美国英语如同美国人的性格,活泼、随意、简洁、创新。俚语作为美国英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变是美国社会生活方式的一面镜子,活跃在各亚化群体当中,并客观地反映了这些群体的信仰、价值观及社会活动。这些词生动、幽默、尖刻而又隐晦,不易被外行人所理解,而俚语本身却透视了俚语的创造和使用--各亚化群的心态、精神世界及行业内情,要深入研究美国化,语言是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分析美国俚语窥视了美国化及形成该化的社会土壤。  相似文献   

3.
汉、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两种语言,本分析了二在词汇和句式结构上的特点,指出汉语多意象名词,英语多抽象名词;汉语含蓄简约,英语精密冗长。正是这些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思维模式,进而造就了各自不同的化。本比较的目的,意在引起人们对这两种语言的进一步的学习和化反思。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主观性问题的探讨,指出主观性强度具有程度等级,进一步说明了影响汉语形谓句下位句型句式主观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性质形容词谓语句下位句型句式的主观性等级,最后指出建立性质形容词谓语句下位句型句式主观性等级对于解释形谓句句型句式优先序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潍坊学院学报》2019,(3):56-59
"就好了"是现代汉语中具有很强口语性的句式,具有表达说话人主观愿望的功能,既可用于已然事件,也可用于未然事件。这种句式是由"就+好+了"谓语性结构的句式演变成今天的"就好了",句式的程度副词在使用上是不同的。"就好了"除表示祈愿功能外,有时还有委婉指责的含义。  相似文献   

6.
论语言的时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时尚化是社会生活时尚化和语言自身发展规律的产物,受社会因素影响与语言规律制约,语言的时尚化表现出四种形式,即:新潮的时尚词语、流行的时尚语群、克隆的时尚句式、泛化的时尚专词。这四种形式在运用中各具特色,又共存时尚性、高频性和泛化性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7.
汉语的句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句式在表达同一语言意义时,效果会有优劣之分。鲁迅先生在他的作品中,根据题旨、语境等需要,对句式的选用是非常精当的,最恰当地反映了作品主题和思想。  相似文献   

8.
分别讨论变异的并列复句的平列句式和对照句式的变异类型、语义变化的特点,以及某些平列句式和对照句式互换现象。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多义句式[A]“NPL V 着+NP”与多义句式[B]“NP+在+NPL+V+差”的变换分析,证明这两个句式之间存在有条件的可逆变换关系,考察这两个句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多义句式的分化问题并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清除歧义现象。  相似文献   

10.
句式和配价     
通过对把字句与其他相关句式之间变换的分析,可以发现只研究动词的配价对于句子的生成和句式之间变换合格性的揭示范围是有限的,必须结合结构义和句式义来把握组配成分对于句子生成的限制,从而概括总结述结式进入句式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李清华 《科技信息》2009,(19):168-168
任璧莲的《典型的美国佬》荣获1991年度“纽约时报年度图书奖”并入围“美国全国图书评论奖”。作为美国最伟大的移民小说之一,该作品在华散研究中具有典范的意义。笔者将从散居批评角度出发,阐释该作品中美国华散对中华文化的坚守:在美国的漂浮散居之旅中他们饱尝种族歧视,备受流离之苦,因而心系中华,顽强抗击美国主流文化的同化,坚持在其母国文化的精髓:家庭主义中寻求慰藉,寻找归属感,谱写其对中华文化的眷恋。  相似文献   

12.
美籍华裔女作家任碧莲创作的小说《典型的美国佬》,描写了3个中国移民者在美国纽约的生活经历。他们怀揣着梦想来到美国,并且不断被这里的主流文化所影响。因此,他们从最开始的美国文化价值观念的批判者变成了接受者,成为了他们最初蔑视的那种群体——"典型的美国佬"。任碧莲借助自身的跨文化身份及小说中角色身份的认同与建构,指出文化身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进而为当前全球文化融合背景下种族所面临的身份建构与文化困惑问题,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3.
美国口语语言作为美国文化的一面镜子,也是美国文化传播的载体。地道美国口语中承载着基督教元素、历史元素、文学作品元素及运动用语元素。了解了地道美国口语中的文化内涵,有利于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4.
"我是谁"是自美国建国以来一直萦绕于美国人,尤其是美国少数族裔心头的身份难题。主流霸权文化往往将少数族裔的外在生理特征本质化来定义美国少数族裔,使他们成为不同于美国白人的永久的"他者"。而华裔美国作家任璧莲质疑主流文化中固有的种族概念,在其小说《典型的美国佬》中通过讲述华人移民的美国故事,阐明了族裔身份认同是文化属性自由选择的结果,表明了她对人人都是美国人的身份认同,最终超越了美国白人的认同主题。  相似文献   

15.
美国华裔文学是中美两种文化碰撞和交融的产物.美国华裔作家大多具有双重文化身份和视野,他们在创作中不同程度地受到白人种族主义者的东方主义视角的影响.然而,不同时代的华裔作家也分别以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回应并最终颠覆了白人种族主义者的东方主义偏见.  相似文献   

16.
从跨文化视野看迪斯尼《木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趋全球化的进程中,面对着美国强大的文化输出,中国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中国脍炙人口的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被美国迪斯尼公司搬上了银幕,制作成了大型动画片《木兰》,在全球赢得了票房佳绩。这部影片虽然取材于古老的东方故事,却被赋予了浓厚的美国文化的色彩。通过分析迪斯尼《木兰》对中国传统文化诠释的偏差,旨在激发人们欣赏电影时的文化敏感度,提高人们对中美文化差异的认识与了解,从而保障跨文化交际能够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国家,美国的文化发展虽呈现出多元性,同时以基督教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一直是美国社会的主流文化。由于经济、教育和思想层面上的一系列变化,20世纪80年代,雅皮士文化在美国悄然出现。雅皮士思想相对前卫,受过高等教育,有着较为体面的职业,追求消费和享受。雅皮士是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亚文化的发展顺应社会主流文化的表现形式。由于雅皮士具有显著的进取精神、现实精神和竞争精神,因此,他们的出现对于美国主流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最有名望、最受人爱戴的诗人。作为美国的民族诗人,他的诗歌中充溢着大量的美国文化因素:记录世人对"美国梦"的追求,体现圣经的人物、思想和西方宗教神话、典故,并包含亘古不变的美国信条,这些都是弗罗斯特给人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和精神遗产。诵读他的诗歌对现代人理解美国的精神文化、宗教信仰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法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等分别在越南历史上的不同阶段对越南文化发生过程度不同的影响。越南文化因此而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在越南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越南民族表现出了极强的交融性,这种交融性体现在越南民族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并蓄和融合同化,同时也体现在越南民族在文化上的对话交流。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学者杜波依斯用“双重意识”概念来解释黑人经验,它指的是非裔美国黑人的两种种族和两种文化身份,以及由此造成的心理、社会、文化上的分裂状态。通过美国黑人文学三次高潮中“双重意识”的不同体现,生动地表现了美国黑人的双重性以及黑人作家们对美国黑人文化身份的思考。只有通过对本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即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才能正确地“确认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