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定位于17号染色体,有H_1和H_2两个亚型,编码17KD蛋白质,氨基酸排列顺序与二磷酸核苷激酶(NDPK)高度同源。已发现nm23基因的等位基因缺失,突变和低表达与多种人类肿瘤转移相关。nm23基因产物的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的关系及意义尚无一致意见。本文以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后全数淋巴结检查为基础(平均每例46.25个),应用S—P技术检测20例结直肠癌nm23基因产物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nm23基因产物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个数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16.58,P<0.01);而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我们认为:结直肠癌有淋巴结转移时,nm23基因产物的表达情况有助于判断转移的程度,而对估计有否淋巴结转移多方面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CYP1A1)基因异亮氨酸(Ile)-缬氨酸(Val)位点和Msp1位点多态性和结直肠癌的相关关系.方法以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采用PCR-RFLP和AS-PCR技术检测79例结直肠癌和110例对照者的CYP1A1基因Ile-val位点和Msp1位点多态性.结果 Ile-Va三种多态基因型在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Ile/Val,Val/Val基因型在结直肠癌组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Ile/Val,Val/Val基因型患结直肠癌的危险分别是Ile/Ile基因型的2.113倍和4.203倍;当按吸烟分层后(将Ile/Val,Val/Val基因型合并分析),吸烟组中Ile/Val、Val/Val合并基因型患结直肠癌的危险是Ile/Ile基因型的2.98倍(P<0.05);Msp1位点多态性在结直肠癌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YP1A1第7外显子的Ile/Val,Val/Val基因型与结直肠癌的易感性有关,突变基因型增加了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尚不能认为Msp1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探究FEZF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和其临床意义.通过免疫组化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以及细胞实验,发现FEZF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低表达,并且其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 node metastasis,TNM)分期具有显著相关性,在FEZF1低表达时,RKO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提高,FEZF1高表达时RKO细胞增殖能力减弱.本研究证明了FEZF1是结直肠癌中的一个低表达蛋白,其表达与结直肠组织癌变的发生、发展相关,并且FEZF1会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4.
取42例经过病理确认的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抽提基因组DNA,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分析,结合DNA直接测序,在全基因分析humanmutY homologue(MYH)基因胚系突变的同时,探讨其对结直肠癌细胞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基因体细胞突变的影响.结果42例患者中检出6例(14.29%)携带MYH基因的胚系突变,其中3例(7.14%)为MYH基因第2外显子单体型突变c.53C>T/c.74G>A(p.Pro18Leu/p.Gly25 Asp),3例(7.14%)为第12外显子的单碱基替换导致的错义突变c.972G>C(p.Gln324His).初步分析显示,这两种突变在正常对照组的检出较低,仅为3/213(1.41%)和0/59(0%).另一方面4/6例携带MYH基因胚系突变患者的癌组织样本中检出5个APC基因体细胞突变.本文结果提示,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中频繁检出MYH基因的胚系突变,其存在可能导致细胞DNA氧化损伤修复功能减弱,并使机体细胞APC基因发生突变的风险增高,从而可能参与部分结直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中肿瘤出芽判断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中肿瘤出芽判断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2004年1月2007年12月有完整淋巴结病理学资料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92例,全数淋巴结检查,参照Ueno等的研究判断肿瘤出芽.结果:本组92例共切除淋巴结3036枚,平均每例取约33枚,92例结直肠癌中有47例出芽.肿瘤出芽与淋巴结转移的程度(pN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呈显著性相关.肿瘤出芽对预测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1%和91.11%.结论:通过HE染色,镜下检测结直肠癌中肿瘤有无出芽来判断局部淋巴结转移,有助于快速确定结直肠癌患者局部淋巴结转移的状况,对及时辅助治疗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丙酮酸羧化酶(pyruvate carboxylase,PC)在结直肠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PC在结直肠癌发生及进展过程中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首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PC在结直肠癌及相应癌旁组织(距离肿瘤边缘5cm)中的表达水平;SPSS软件统计分析PC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PC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此外,利用R2数据库http://hgserver1.amc.nl/cgi-bin/r2/main.cgi中的大数据分析PCmRNA基因表达水平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P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P0.01);而且PC高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病理分化较差及患者临床分期较高有关(P值均0.05);此外,PC的表达与患者生存预后显著相关,PC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P0.001).结论:P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PC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及进展密切相关,是结直肠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因此PC可作为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临床靶点.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结直肠癌MTX耐药的潜在靶点,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从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收集并整理有关结直肠癌甲氨蝶呤(MTX)耐药相关数据,利用GEO2R筛选对照细胞和耐药细胞表达差异的基因,并用细胞生物学手段验证该基因是否参与MTX耐药.结果显示15个基因在MTX耐药结直肠癌细胞中差异表达,其中13个上调,2个下调;其中表达差异最显著的是SPINK1.通过细胞增殖实验、细胞毒性实验证实敲低SPINK1抑制细胞增殖,解除结直肠癌甲氨蝶呤耐药性.该研究表明SPINK1可能是结直肠癌耐药潜在的治疗靶点.利用细胞生物学方法进一步确认其功能,可为进一步实验验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数目是确定分期、判断预后和决定辅助治疗的重要指标.结直肠癌血行转移多见于肝脏,yeatman报告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例的胆囊胆汁CEA值升高.作者14例标本采用淋巴结显示技术检查淋巴结,共得淋巴结579板,平均41.36士17.14枚.6例发生26枚转移淋巴结.同时其中5例术中抽取胆囊胆汁测定CEA值,三例高于血清正常值(15ng/ml),其中一例术后作CT发现肝内可疑转移灶,术后19月作B超发现肝内转移.作者认为采用淋巴结显示技术,全数、逐个、连续切片检查淋巴结可以增加阳性淋巴结的检出率,从而提高分期;测定结直肠癌病例的胆囊胆汁CEA可以早期发现亚临床的肝转移灶;初步观察,有可能淋巴结转移数目与肝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9.
肝脏是结直肠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结直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构建的方法主要包括原位种植模型,用于研究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过程及其相关机制;异位种植模型,用于评价各种治疗方案;异种种植模型,用于对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筛选;转基因动物模型用于准确地引导患者进行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0.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其编码的蛋白质Kisspeptins与人类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后,不仅可以使细胞发生局灶性粘附进而使其运动能力受抑制,而且可以抑制MMP-9的表达以维持基底膜的完整,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作用.Kiss-1基因在肿瘤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目前尚未完全清楚,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