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已有溶瘤病毒在临床治疗上应用,是一种有效的癌症免疫治疗方法。近年来研究人员对单纯疱疹病毒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尤其是Ⅰ型单纯疱疹病毒。为了探索溶瘤单纯疱疹病毒抗肿瘤作用及其机理,从单纯疱疹病毒的生物学特点,溶瘤单纯疱疹病毒的抗肿瘤机制,溶瘤单纯疱疹病毒的临床应用及其局限性等方面进行归纳整理。研究表明,溶瘤病毒通过多步法包括直接裂解肿瘤细胞,诱导细胞毒性或凋亡致敏细胞因子以及促进抗肿瘤T细胞应答来达到抗肿瘤的作用。增强溶瘤治疗期间的免疫反应可增强其抗肿瘤效果。溶瘤病毒在肿瘤治疗方面已经成为一种新兴制剂。  相似文献   

2.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免疫编辑理论的提出阐述了免疫系统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作用。靶向肿瘤免疫负调控的单克隆抗体在临床的成功应用,更确定了调控免疫系统对有效治疗肿瘤的重要性。未来大有发展潜力的联合免疫治疗手段主要有抗体、细胞因子、肿瘤疫苗、过继免疫细胞治疗和溶瘤病毒等。免疫治疗联合传统的肿瘤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是今后提高肿瘤治疗效果的重要研究和应用方向。本文主要综述抗体治疗、肿瘤疫苗治疗、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溶瘤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提出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为构建一种由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hTERTp)调控的能够在肿瘤细胞中特异性增殖的新型肿瘤基因治疗溶瘤腺病毒载体系统,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hTERTp插入5型腺病毒E1A基因上游,构建肿瘤特异性增殖腺病毒AdSU,使其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同时构建增殖缺陷型腺病毒Ad-EGFP作为对照.通过Westem blot分析表明该特异性增殖腺病毒AdSU-EGFP在肿瘤细胞中特异性表达EIA.而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两者增殖实验发现,AdSU-EGFP在正常成纤维细胞株BJ及原代子宫成纤维细胞中无增殖,在肝癌细胞株MH-CC和肺癌细胞株A549中,则可见病毒增殖并裂解细胞的现象.由此可认为成功构建了肿瘤基因治疗的特异性溶瘤腺病毒载体系统AdSU,该系统能够在肿瘤细胞中特异性增殖并表达所携带的外源基因,这对肿瘤的定向基因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降低溶瘤腺病毒对正常细胞的杀伤作用,提高临床应用上的安全性,构建了一种双靶向溶瘤增殖型腺病毒AdCN103,以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代替野生型腺病毒E1A自身的启动子,同时在E1A区缺失保守区域CR2的24 bp.并将AdCN103与两种相应的单靶向溶瘤增殖型腺病毒AdCN101和AdCN102,以及野生型WtAd5相比较,通过MTT,结晶紫以及病毒子代复制实验,观察它们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杀伤性差异.结果表明,AdCN103只能严格地在肿瘤细胞中复制,对肿瘤细胞有较好的杀伤作用,对正常细胞的杀伤性较野生型腺病毒及单靶向腺病毒都弱.实验证明AdCN103能作为新一代的安全的双靶向溶瘤腺病毒载体应用于肿瘤治疗.  相似文献   

5.
人类肝细胞癌是全球最常见和具有高致命性的癌症之一.中国的肝癌患者在全球居于首位,目前仍然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来治疗肝癌.近年,溶瘤痘病毒(vaccinia virus)由于其高效的抗癌效应,副反应较低和良好的安全性已成为一种癌症治疗的新方法,且已经广泛应用于癌症的治疗中.索拉非尼,一种新型的肿瘤激酶抑制剂,作为化疗药物可安全有效地治疗肝癌,且已应用于临床试验中.本实验将索拉非尼与溶瘤痘病毒联用并探究其在肝癌细胞中的抗肿瘤的效应.通过体外MTT,Hochest,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等细胞实验和体内小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以及免疫组化的分析,发现索拉非尼联合溶瘤痘病毒,可显著的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小鼠移植瘤模型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联合处理组的肿瘤大小有下降的趋势.联合使用索拉非尼和溶瘤痘病毒可能为一项肝癌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甘肃科技纵横》2014,43(10):1-1
正日前,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颜光美教授课题组在国际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发表了天然甲病毒M1具有选择性抗肿瘤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M1病毒是一种从中国海南岛分离得到的天然病毒,能选择性地感染并杀伤包括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黑色素瘤在内的多种体外培养的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整体动物实验表明,经尾静脉注射的M1病毒能显著富集在肿瘤组织并抑制肿瘤生长,正常器官则不受影响。除细胞水平及动物实验之外,课题组还使用临床标本离体活组织培养模型进一步证实了上述新型溶瘤病毒的有效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兰州市膀胱移形细胞癌尿脱落细胞HPV型感染率及其主要基因型,进行乳头瘤病毒与膀胱癌移形细胞癌发生发展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了200例膀胱移形细胞癌尿脱落细胞中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膀胱移形细胞癌尿脱落细胞中HPV6、11、16、18型阳性率分别为7.9%、6.3%、36.9%和7%,低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6、11型阳性率为11.3%,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16、18型阳性率为37%.人类乳头瘤病毒6、11、16、18型感染阳性率在肿瘤患者尿液中有显著差异(P<0.05),人类乳头瘤病毒16型阳性率在肿瘤病理分级中有显著差异.人乳头瘤病毒16型在膀胱癌中分布为主.结论:高危人乳头瘤病毒可能与膀胱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与多种皮肤粘膜肿瘤密切相关,研制有效的病毒疫苗成为研究者的共同目标。本文系统综述了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在预防和治疗两方面的研究策略以及动物和临床试验的新进展,主要包括旨在预防高危型病毒感染的二价疫苗,临床试验,交叉中和表位的研究,增强治疗性疫苗免疫原性的新尝试以及树突状细胞在病毒感染局部免疫作用中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表达小鼠抗PD-1抗体(VT1093M)的溶瘤病毒对结肠癌腹腔移植瘤模型的抗肿瘤作用,利用BALB/c小鼠成瘤的小鼠结肠癌CT26-luc细胞株建立了结肠癌腹腔移植瘤模型。接种后第8天进行分组,设置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 NS)组、病毒VT09X组和VT1093M组,每组5只,注射剂量为2.5×107 pfu/250μL,NS注射250μL,每隔一天注射一次,共注射5次。末次注射后6 d,脱颈处死小鼠,提取外周血中CD45+细胞和腹水细胞,进行体外杀伤实验。治疗组初次出现荧光消失后第13天,进行再挑战实验。结果表明,造模实验确定最佳接种条件为200μL的2.5×106个/mL细胞悬液;药效实验中,VT09X组和VT1093M组较NS组具有明显的肿瘤抑制效果,VT1093M组治疗期间出现肿瘤消失情况,较VT09X组抑瘤效果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挑战实验中,VT1093M组均未出现肿瘤再次生长;在体外杀伤实验中,注射病毒组的外周血CD45+细胞在靶效比为1∶40时对CT26...  相似文献   

10.
65例胸骨肿瘤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胸骨肿瘤的好发类型、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65例胸骨肿瘤的临床资料及CT、MR表现.结果:65例中转移瘤49例;原发恶性肿瘤16例.胸骨肿瘤影像学表现为局部骨质破坏64例(溶骨性48例、成骨性12例及混合性4例)、骨性突起1例、软组织肿块30例.结论:胸骨的肿瘤以恶性肿瘤多见,又以转移瘤最常见,其次为原发性肿瘤.电子计算机横断层扫描(CT)、磁共振影像(MR)结合临床表现对胸骨肿瘤有很高诊断价值,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