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种自焙炭砖的石墨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的自焙条件下,实验研究了鞍钢7^#高炉用自焙炭砖的石墨化过程,结果表明,石墨化率与自焙时间和温度成正比,由无定形炭向石墨转为的反应为准零级,其表观速度为常数,据实验结果可推断高炉条件下自焙炭砖石墨化率达到0.90所需的时间至少为25天以上,并认为提高自焙炭砖的初始石墨化可缩短这一时间1500℃下温24h的石墨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对使用前后的高炉炉缸炉底炭砖进行了实验室分析研究,分别测定了炭砖的透气度、微气孔分布指标,讨论了炭砖渗铁现象的形成原因。认为炭砖渗铁是高炉炭砖炉缸炉底形成异常侵蚀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研究高炉炉缸炉底在生产过程中的侵蚀成因,对某企业2 580 m3高炉建立二维传热模型,运用软件求解得到该高炉开炉初期和炉役末期的炉缸炉底温度场分布;对侧壁碳砖进行温度场求解并与应力场耦合得到其径向热应力分布。结果表明,该企业高炉"陶瓷杯+微孔炭砖"型复合炉缸炉底结构设计合理,死铁层的长期热应力作用导致侧壁炭砖发生崩角并加速形成环裂,是炉缸破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粘结剂炭的结构与抗氧化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中间相沥青和酚醛树脂粘结剂及其热解炭的抗氧化性,通过X-ray衍射,扫描电镜,粘结剂残炭率及炭真密度测定,综合评价中间相沥青用作镁炭砖粘结剂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中间相沥青的抗氧化明显优于酚醛树脂,中间相沥青炭结构致密,有取向性,呈石墨化炭结构,而酚醛树脂质炭结构疏松,无取向性,呈难石墨化炭结构,中间相沥青残炭率为65.53%,炭真密度为1.91g/cm^3,酚醛树脂残炭率为49.40%,炭真密度为1.73g/cm^3,可以看出,粘结剂炭的抗氧化性取决于它的显微结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武钢高炉炉缸为基础,建立了不同冷却壁选型和炭砖结构炉缸的传热数学模型,并对各炉缸在烘炉、全炉役周期及炉缸自保护期的温度场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烘炉阶段通过调节冷却壁水速或水温均无法使炭捣料层温度达到其固结温度,需采用停水烘炉才能有效改善炭捣料层的固结效果;不同结构炉缸在炉役初期,当炉衬残余厚度相同时,炭砖热端温...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高炉炉缸黏滞层化学成分分析、XRD、SEM-EDS分析及对炉缸用碳复合砖性能、微观结构的研究,探明了炉缸黏滞层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碳复合砖本身致密的微观结构使其具有优良的抗渣铁侵蚀性能,且具备自护炉机制,能够形成石墨-C层、高铝渣层、石墨层多相体系.并通过计算得出高炉炉缸侧壁石墨碳析出热力学条件,表明在一定的铁水流动条件下,石墨碳与铁水存在溶解析出平衡,从而隔离开铁水与砖衬的直接接触,延缓砖衬侵蚀,实现高炉炉缸长寿.  相似文献   

7.
边秀生  杨霞 《科技信息》2010,(23):J0202-J0203
张店钢铁厂1350m^3高炉采用了串罐无料钟炉顶、炉体采用全冷却壁砖衬结构,先进的软水密闭循环冷却方式、采用焙烧炭砖+陶瓷杯的复合结构形式、顶燃式热风炉、铜冷却壁、采用轮法渣处理等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8.
热解炭结构对炭/炭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控制化学气相沉积工艺条件,得到粗糙层、光滑层、过渡结构、各向同性等几种具有不同微观结构的热解炭.通过金相观察、石墨化度、摩擦磨损性能的测试,得出:热解炭的微观结构对炭/炭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有较大影响;制动过程中形成的薄膜使摩擦因数降低;粗糙层结构的炭/炭复合材料石墨化程度高,摩擦因数高,线型平稳,且随着压力的增加,其力矩上升明显,是一种优良的摩擦材料;光滑层结构的炭/炭复合材料石墨化度低,摩擦因数低,磨损小.  相似文献   

9.
利用南钢冶金废渣生产多彩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将南京钢铁有限公司(简称:南钢)70万吨左右的冶金废渣变废为宝,并且达到高效、全量、无污染利用。在实验室,采用将高炉渣、转炉渣以及粘结剂等原料混合、浇注、静凝、脱模、养护的生产方法做了系列实验,探索生产多彩砖的工艺和技术。结果表明:做出的多彩砖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建材标准要求,且物美价廉。  相似文献   

10.
鞍钢7号高炉复合炉缸的结构特点与中修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述了鞍钢7号高炉自焙炭块-陶瓷砌体复合炉缸的结构特征;指出了结构设计中需改进的问题;分析了五年中修停炉后对复合炉缸结构状况的调查结果,认为风口下三层局部区域自焙炭块疏松脆化的主要原因是疏松层部位没有达到自焙温度、碱金属侵入蚀损所致·停炉打水浸泡后,使疏松程度加剧  相似文献   

11.
利用炭砖炉缸炉底侵蚀计算模型,结合炉缸侧壁填料及耐火材料导热系数的化验结果,对某钢厂高炉炉缸异常侵蚀进行了诊断和模拟研究。得出,由于炉缸填料导热系数过低,导致开炉后陶瓷杯侵蚀过快,陶瓷杯基体被侵蚀光后,碳砖热面温度达到其脆化温度,且冷热面温差较大时,导致环裂;风口漏水使锌碱金属及渣铁渗入继续加剧了环裂;炉缸侧壁窜气使靠近冷面的电偶异常升温;环缝分布在距碳砖冷面300~550 mm范围,炉缸形成较明显的"象脚状"侵蚀,碳砖最薄剩余厚度为644 mm。通过诊断和模拟试验,采取了灌浆、加强风口漏水巡检、改换长风口等有效护炉措施,使得电偶温度控制在低于历史最高值的情况下,保持高炉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2.
The effects of charging and outgassing on the friction and wear of Ni-P amorphous and nanocrystalline coatings were studied under ambient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ydrogen charging can greatly decrease the volume loss during friction and increase the wear durability. However, the wear durability can be restored after outgassing. There are many cracks on the brittle nanocrystalline before charging, and no crack appears after charging, but there are only a few cracks on the outgassed sample. This indicates that hydrogen charging can inhibit the crack formation during friction for the brittle Ni-P nanocrystalline. For the charged sample, after the surface layer was removed by polishing, the wear track and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an uncharged sample.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the charged amorphous coating is very small within the first 140 s and then increases suddenly to the value corresponding to the uncharged sample. The absorbed surface layer lubricates the surface, reduces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improves the wear durability.  相似文献   

13.
某防喷器油路过滤器SCM435连接螺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造成过滤器无法正常工作。为查找连接螺栓失效原因,采用金相显微镜、拉伸试验机、冲击试验机、显微硬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断裂和未断裂螺栓的显微组织、化学成分、硬度、力学性能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断裂和未断裂螺栓的组织均为回火索氏体和铁素体,断裂螺栓夹杂物较多,碳含量偏高,断裂螺栓的硬度和力学性能均低于未断裂螺栓。断裂螺栓断口在平行和斜45°角的两个断面,表现为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的混合断裂形式,断裂源起源于内部。可见断裂螺栓是由于内部的碳化物等脆性相的不均匀分布,在持续外力作用下,优先形成裂纹源,随着裂纹的扩展而导致螺栓最终断裂。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种类岩石在点载荷作用下塑性特征,通过室内实验测定了花岗岩、细砂岩、黄砂岩、玄武岩、粉砂岩、红砖在点载荷作用下位移-载荷曲线,得到了6种类岩石力学特性和塑性特征。粉砂岩、红砖和玄武岩的强度接近;黄砂岩、花岗岩和细砂岩强度呈现线性增大,且与刚度变化趋势相一致。随着强度的增加,变形呈现先急剧增长后缓慢下落的特点。根据曲线规律对岩石进行分类和分级,黄砂岩、粉砂岩、玄武岩和红砖均属于脆塑性岩石;玄武岩为塑性岩石,细砂岩为脆性岩石。通过塑性系数对岩石进行分类,细砂岩为脆性岩石,级别为1级,塑性系数为1;玄武岩为塑性岩石,级别为6级,塑性系数为6~∞;花岗岩塑性黄砂岩塑性粉砂岩塑性红砖塑性。岩石越致密越均质,弹脆性越好;孔隙越多越离散,塑性变形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了优化生产工艺,探究化学成分对低温冲击韧性影响规律,通过夏比冲击试验方法研究了三组铸态全铁素体球墨铸铁低温冲击韧性,分析了硅碳含量对低温冲击韧性影响及断口形貌。结果表明:三组试样中,冲击韧性随碳含量增多和硅含量降低而升高;冲击韧度值随着温度的降低而下降,-20 ℃下可以达到15.20 J,冲击韧度值在温度低于-40 ℃后变化不大,韧脆转变温度在-40 ℃以上。冲击断口形貌表明,随温度降低,球墨铸铁的断裂机制由韧性断裂转为韧脆混合断裂,最后变为脆性断裂。可见碳硅含量会对低温冲击韧性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渗碳工艺,研究表明:利用高温强渗,较高温次平衡碳势扩散、预冷淬火的渗碳方法,可有效地提高渗碳速度,改善渗层组织,消除渗碳磨削裂纹。不同阶段的渗剂中,配以不同比例的水,可消除工件表面碳黑,有利于控制炉气碳势,实现反扩散,获得良好的渗层碳浓度梯度。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点加载试验研究了碳纤维织物增强水泥砂浆(carbon textile reinforced mor-tar,CTRM)板的平面内抗剪性能,以碳纤维织物层数、钢纤维掺量两个因素对CTRM复合板力学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织物层数的增加,试件的斜截面开裂荷载、极限荷载以及开裂前刚度和开裂后刚度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提高钢纤维掺量可以有效提高试件的斜截面承载力,提高斜截面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并且可以有效改善碳纤维织物与水泥砂浆的界面性能,减轻织物与水泥砂浆的剥离破坏程度.最后,提出了CTRM板平面内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大型摆锤冲击试验和LS-DYNA数值模型,研究了空心砖不同孔隙率(28%、42%、54%)和孔隙分布(2孔、8孔、18孔、32孔、50孔)对空心砖缓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滚石冲击力随着空心砖孔隙率的增大而减小, 54%孔隙率空心砖比28%孔隙率空心砖减小了23%滚石冲击力峰值和46%空心砖缓冲层传递力峰值;滚石冲击力和空心砖缓冲层传递力随着孔隙分布均匀化而减小,相比于2孔空心砖,50孔空心砖最大可减小46%滚石冲击力,传递力可减小31%;均匀的孔隙结构分布可以有效增大传递力扩散角,50孔空心砖比2孔空心砖传递力扩散角增大46%。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冶金行业的发展,低碳镁碳砖已成为镁碳砖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以<5~3 mm,<3~1mm,<1~0.074 mm,<0.074 mm的电熔镁砂和<0.172 mm的鳞片状石墨为原料,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金属Al粉为抗氧化剂,研究了加入石墨的质量分数对低碳镁碳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石墨质量分数的增加,低碳镁碳砖的常温强度、体积质量和显气孔率均随之减小,高温抗折强度和抗氧化性随之提高;综合分析当加入石墨的质量分数在2%时所得低碳镁碳砖的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