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生态安全的涵义与尺度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综述了生态安全的涵义与尺度.生态安全涉及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包括环境资源安全、生物与生态系统安全和自然与社会生态安全.生态安全有自然体系的生态安全和人类社会体系的生态安全两方面,每一方面包含了多重尺度.生态安全的空间尺度,从范围大小也可分成全球生态系统、区域生态系统和微观生态系统等空间若干层次的生态安全.生态安全的生物尺度对应了生物的不同层次,包括生物细胞、组织、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态景观、陆(地)海(洋)生态及人类生态.其中的任一生态层次出现损害、退化、胁迫,都可以说是该层次的生态安全处于不安全状态.不同层次的生物生态安全也往往是相互影响的,往往是低尺度的生态不安全,影响高尺度的生态不安全.  相似文献   

2.
为了测试小城镇用地生态安全状况,诊断小城镇用地生态安全隐患,为小城镇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借鉴,采用实地考察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小城镇用地生态安全评价基础数据库,运用压力(P)—状态(S)—响应(R)概念模型构建小城镇用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计算小城镇用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结果显示:潼南县22个小城镇用地生态安全压力大,生态安全状态较差,生态响应微弱,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低.提出了加强小城镇用地规划选址生态安全评价、开展小城镇用地生态安全治理、在生态脆弱地区实施生态移民等提高小城镇用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旅游生态安全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开展旅游生态安全研究有利于协调区域生态环境与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运用熵权法、Arcgis空间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甘肃省旅游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研究期间甘肃省旅游生态安全整体呈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旅游生态安全得到改善和提升,旅游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由2006年的0.408 2上升至2017年的0.602 1,安全等级由临界安全上升为较安全;从甘肃省旅游生态安全空间分布图中可以看出,甘肃省旅游生态安全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利用地理探测器对影响甘肃省旅游生态安全的主导因子进行探测,发现旅游收入、旅游投资、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投资等因素是影响甘肃省旅游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在今后的生态安全建设工作中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湖泊是自然生态系统中最为脆弱和最难恢复的生态系统之一。加强湖泊水生态安全的监测,建立湖泊水生态安全监测体系,及时掌握湖泊水生态的变化状况,是保障湖泊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环节,对湖泊水生态安全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阐述了湖泊水生态安全监测的概念与内涵,分析了遥感技术在湖泊水生态安全中的应用和发展,在鄱阳湖水生态安全遥感监测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鄱阳湖水生态安全遥感监测的对策建议,为保障鄱阳湖水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生态安全与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生态安全研究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研究领域 ,本文分析总结了生态安全的概念 ,提出了生态安全研究内容基本框架 ,并对国内外生态安全研究趋势进行了初步介绍。认为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态环境的状况能持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社会经济发展不受或少受来自于生态环境的制约与威胁的状态。生态安全包括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两方面含义。生态安全研究内容应该包括生态 (资源环境 ,下同 )安全评估、生态安全监测、生态安全趋势预测、生态安全政策、生态安全恢复方法对策等主要方面。生态安全研究开展的时间较短 ,目前 ,主要集中在生态安全认识、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方面 ,生态安全评估研究已经起步 ,生态安全监测、预测等研究则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6.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若尔盖湿地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导致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趋势显著,威胁区域和流域生态安全。笔者在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影响机制解析的基础上,围绕若尔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外界胁迫作用建立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借助遥感与GIS技术,对1989年、2000年和2007年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水平呈现明显下降趋势,3个时期的生态安全指数分别为0.514、0.423和0.373,2007年生态安全水平进入较差等级。分析认为,人类活动影响对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状况动态变化具有重要作用,需控制人类活动强度以维护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7.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广州城市生态安全的动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态安全状况令人担忧.进行城市生态安全评价及动态变化研究,了解城市生态安全状况成为城市生态建设、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态安全状况的前提.基于生态安全数字化评价成果,通过构建提取生态安全变化信息的数学模型,生成生态安全变化图层,研究经济快速发展的近15年广州市生态安全变化的时空特征,并进行趋势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从总体来看,东北部山地区域(增城和从化市境内)生态安全水平以基本不变和略微减小为主,而花都区的东南部、中心城区以及番禺区内则以增加类型为主.②从区域内部来看,生态安全指数变化呈现出区域特色.中心城区以不变化为主要类型,增大和减小类型的曲线则以某一直线为轴而对称,呈交替变化的特点;与之差别最大的是番禺区,曲线呈现先升后降的特点,升降幅度相近.⑧生态安全指数变化的时段特点突出.④从变化趋势来看,生态安全变化表现为波动的不平稳变化.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农业生态安全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分析了农业生态安全评价的基本原则和评价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统计学模型、生态承载力方法和生态模型法等生态安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加高效地改善克孜勒苏河流域生态安全环境,基于AHP技术的支持,选取研究区域经济生态安全系统、自然生态安全系统、社会生态安全系统中的15个指标构建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对克孜勒苏河流域2008-2020年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与预测。结果表明:该流域生态安全处于上升状态,增长情况并不明显。预测至2020年克孜勒苏河流域生态安全将持续处于较安全状态,但是并未达到安全状态。从戈壁产业和天然草场保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南昌市区2000年、2004年和2009年景观格局数据为基础,从景观结构和景观功能两方面构建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3个时期的景观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借助空间自相关方法对景观生态安全的时空动态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景观生态安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2000年~2009年间,南昌市区的景观结构安全性逐渐降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断减少,生态弹性度明显降低,景观生态安全整体程度逐渐下降;(2)高、较高生态安全小区不断向中、低生态安全小区转化,景观生态安全状况不断恶化;(3)景观生态安全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生态安全区主要聚集在人类活动干扰相对较少的西北部湾里区,面积不断减小;中生态安全区位于中南部的东西湖区和青云谱区,随着城市建成区快速扩张,范围不断扩大;低生态安全区聚集于中部、东南部青山湖区的城市扩张边缘带,面积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1.
殷茵  李爱民 《江西科学》2014,32(6):923-926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资源,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环境管理制度非常必要。从制定土壤污染防治专项法律、完善土壤污染的监督管理体系、健全土壤污染公众参与制度、强化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与考核制度、建立土壤污染监测预警制度5个方面探讨了土壤污染防治环境管理制度的健全。以期通过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从制度上更好的对土壤污染进行预防和治理,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健康福利。  相似文献   

12.
在工程建设活动中,准确查明受污染的地下水与地基土的分布情况十分重要。针对某场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场地进行地质勘探取样,分析了地下水及地基土的受污染程度及分布情况,阐述了工作程序及方法,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内蒙古准格尔旗能源基地黄河供水工程的概况,重点探讨了工程测量中如何利用有效的技术手段达到高精度测量要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沪宁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建设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沪宁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有林带和无林带)采集土壤样品,研究了交通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及公路绿色通道建设对重金属污染的防护作用。结果表明:沪宁高速公路土壤重金属Cu、Pb、Zn含量在不同土层的分布未发现明显规律性;土壤重金属Cu、Pb、Zn的含量随公路垂直距离的增加并非呈简单的线性负相关;绿色通道建设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有明显减弱的作用,对防治公路土壤重金属污染效果是明显的,但绿色通道的结构、宽度、配置方式对防护功能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5.
深基坑工程施工中的环境破坏与环境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狭义的环境岩土工程学的两种表现方式即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出发,分析了基坑工程中存在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指出了在基坑工程施工中会出现滑坡、地表沉降变形等环境破坏,以及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污染。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还总结了防治这些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风能是自然产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又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的可再生资源。由于科学水平的进步和风能自身清洁、环保的特点,近年来,我国的风力发电行业发展迅速。风电场建设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会对地表产生扰动,对土壤及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加剧了当地的水土流失。本文在总结风电项目水土流失特点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各分区的水土保持措施,可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7.
以杭州至兰州线重庆巫山至奉节段高速公路为例,从占地、水土保持、噪声、废气、废水和生态方面分析了高速公路施工期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针对各种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关保护策略.(1)协调好高速公路规划与环境生态关系;(2)调好公路设计与协环境设计关系;(3)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定鹤岗煤田泥质岩粘土矿物类型及其地质意义,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研究了鹤岗煤田12个泥质岩样品中的粘土矿物。结果表明:本区泥质岩共有4种类型的粘土矿物,并揭示出高岭石主要为来自剥蚀区的碎屑粘土矿物,少部分为自生矿物,伊利石一部分由剥蚀区搬运来,另外则由长石、云母等铝硅酸盐矿物风化形成,伊蒙混层矿物是在成岩过程中,由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的过渡产物,绿泥石则是在深埋阶段由高岭石转变而成。这项研究说明该区在整个晚侏罗世演化过程中处于近中性环境,并在弱酸弱碱环境中频繁振荡。  相似文献   

19.
以福州鼓山、泉州仙公山和深圳大侠谷索道支架为例,筛选对索道建设中各种胁迫具有普遍抗性的植物,通过样地调查和土壤取样,研究植物物种及其干扰因素,分析植物群落指标特征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对植物影响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索道支架处干扰样地植物群落结构改变,物种多样性及密度降低,相关性小;干扰样地物种差异显著,乔木受干扰程度最大,灌木密度较高,草本植物的物种数量、密度与重要值均最大.索道支架建设和油漆施工,致使土壤受到重金属铬(Cr)、镉(Cd)、铅(Pb)污染,其中Cr存在轻度污染,Cd,Pb达到强污染,且索道运行时间越长,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越大.干扰样地、对比样地中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物种相似度均随着Cr,Cd,Pb污染指数的增加而减小.分析确定: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区,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Linn)L’Hér.ex Vent)、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与山菅(Dianella ensifolia(L.)DC.)为客运索道支架处的优势物种.  相似文献   

20.
 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洱海富营养化的重要污染源,本文建立了考虑环境、经济和生态效益的面源污染控制技术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包括总磷、氨氮及化学需氧量去除率、建设及运行成本、技术稳定度、管理方便度和生态协调性等。同时,应用层次-灰色关联分析法,在洱海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初筛的基础上,对备选技术进行综合关联度评判,获得最优方案。评价结果表明:生活污水污染控制备选方案中,土壤净化槽最优;在畜禽养殖污染控制备选方案中,基质化栽培最优;在农业径流污染控制方案中人工湿地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