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绿色”电源──镍氢电池谢德明绿色,大自然的象征。地球,在被人类侵犯以来,早已面目全非。“人类需要大自然,但大自然并不只需要人类。”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许多工业生产需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以便生产符合环保要求的新产口D口。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  相似文献   

2.
“感悟大自然”征文第一辑如期而至。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两种极致:面对动物,人类的尴尬和面对自然,人类激情的挥洒。在此,我们用期待着你更多的关注和参与,让你对大自然的感悟流淌在你的笔端,铺展在我们的纸页上。  相似文献   

3.
“我把科学的广阔园地看作是一个广大的原野,其中散布着一些黑暗的地方和一些光明的地方。我们工作的目的应该是扩大光明的界限,或者在原野中增加光亮的中心。”这段话是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的。事实上,千百年来正是源于对未知的黑暗区域的探知和求索欲望,人类才不断地扩大了“原野”中“光亮”的疆域,将一个敞亮通达的、沐浴在科学曙光中的文明世界带到了世人面前。探索未知是人类本能的好奇心所在,也是科学得以产生和进步的一个原始动力。只是在相同的动力驱使下,如果怀抱着不同的探索目的,秉承不同的思维方式,最终的结果将可能是大相径…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01,(6):73-73
初识《大自然探索》是在一张全国报刊的征订广告上,在密密麻麻的报刊名字中间,“大自然探索”五字深深地吸引了已步入高中校门的我。我对大自然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只为“探索探索大自然”。于是我当天就去邮局买了一本。 没想到,我第一次看《大自然探索》就再也收不住了。一个色彩缤纷,精彩奇妙的大自然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仿佛于狭小的课堂飞到广阔的大自然之中,搭乘上潮流的快车,我的眼睛亮了,心也亮了。我真高兴,能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找到这个使我增长见识的朋友。 我决定订阅这份杂志,但一心望女成龙的父母怎肯让女儿去订阅这种…  相似文献   

5.
正冒险是人类获得文明的重要渠道之一。总有不少科学探险家,他们对神秘的大自然充满了敬畏,同时又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痴迷于对极端险峻环境和目标的探求,有时甚至不惜付出生命代价,执着于冒险后才能得到的发现。于是,从风云多变的天空到深邃浩渺的太空,从茫茫大海到环球之旅,从喷发的火山  相似文献   

6.
龚静 《世界科学》1999,(12):37-38
人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这些是人类诞生以来一直萦跷在心头的问题。不管人类的文明水平发展到何种程度,如当下已经能飞出地球探索宇宙空间,能通过人工合成许多大自然不能生成的东西,但是这些问题依然让人类困惑。物质的丰富,科技的发达,不能解答人类的终极疑问。想一想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它似乎也很孤独,不知何时形成的,也不知终究要到哪里去。它没有邻居,没有朋友,在太阳系里转着转着,就好比是太空中一艘天然的宇宙飞船。创世纪,上帝在第七日造了第一个人——亚当,然后又用亚当的肋骨做了夏娃,这就是男人女人的始…  相似文献   

7.
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每天都会上演许多动人的故事.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被人类观看到。而那些扛着“长枪短炮”在大自然中“潜伏”的摄影师们,就充当了我们观看自然的“眼睛”。正是有了他们耐心的坚守,才让我们能够欣赏到发生在自然界中的那些精彩瞬间。最近,国外一些媒体评选出了“2011年度最佳自然摄影”作品,有50幅作品入选,我们选取部分作品来共同欣赏。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环保”意识大行其道、“环保”活动大张旗鼓的时代。生存在地球上的每个人,头顶上时时刻刻都扣着一顶“环保”的帽子。环保,已然成了时代的主旋律。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走到今天,不知不觉间就形成了一种瓶颈状态。说明白点,这全“仰赖”于人类长期以来与环境建立的关系——以所谓主人翁的姿态对环境指手划脚,直到环境被蹂躏得威胁到人类自身时,才想到为了留给未来子孙的不只是一片荒芜,才不得不承担起“环保”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让环保意识深深扎根于每一个有主人翁责任感的人的心中,这才是关键。6月5日,恰逢一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值得国人关注的是,这第三十个“世界环境日”的焦点将对准中国深圳。本刊为了配合这一活动,特编发3篇文章,形成一个集纳,以期引起世人的注意。为了让地球母亲充满生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时注意“环保”。  相似文献   

9.
弱点     
2000年终于来到了!在过去的这1000年里,人类有过令人欣喜的进步,也有过今人痛苦的坎坷,但无论如何,我们将过去的苦难全部封存,让我们以笑容重新面对一个崭新的世界,因为毕竞——“苦难不是记忆”。 在过去的这1000年里,人类最为自豪的就是建设了庞大、完备和不可或缺的工业文明,但是,这种文明所带来的缺陷却正日益为人们所忧虑。而且,它真是那样完备吗? 也许是,但也许不。《弱点》中所描述的弱点,也许并非真的属于外星文明,而恰恰来自我们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10.
2015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气候知识支持气候行动”。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会产生很大影响,其中全球变暖带来的问题尤为明显。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低碳发展,绿色生活,不要让地球持续“发烧”。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种自然资源,对人类幸福、健康和人类社会发展、繁荣至关重要。从原始时代起,就存在着人类对气候的自发适应关系。随着科学认识的积累,这种关系逐渐发展成为自觉  相似文献   

11.
徐娜 《科学之友》2005,(17):30-31
人类似乎已经成为世界的主宰,现在,我们对自然界的掌控已经超过了任何一个文明时代.如果你有足够的金钱和时间,你可以乘坐飞机在须臾间横跨整个大陆,到达任何想去的城镇,或者还可以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去布置一座山上的植被和风景,甚至还可以为河流选择更方便我们的流域.人类以自己的聪明创造了拥有强大力量的工具,可以去搬山、填海,大手笔地改变着自然.但是人类的力量真的强大到可以和大自然抗衡了吗?  相似文献   

12.
环保似乎从来都是别人的事。虽然我们知道60年前就有几个气候分析学家提出了“前卫”的全球变暖的概念,我们也看见电视里,联合国的官员口气严峻地指出“很可能是人类活动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更有各种数据和预测见诸报端,告诉我们“格陵兰岛每年流失的冰达221 km~3,时下的流失速度是1996年的2倍”,“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0.5 m~1.4m”……但联合国和格陵兰岛都离我们太远,真空上阵的外国环保斗士我们又学不来,我们这些饮食男女,只求丰衣足食,环保,只是别人的事。  相似文献   

13.
徐娜 《科学之友》2005,(9):30-31
人类似乎已经成为世界的主宰,现在,我们对自然界的掌控已经超过了任何一个文明时代。如果你有足够的金钱和时间,你可以乘坐飞机在须臾间模横跨整个大陆,到达任何想去的城镇,或者还可以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去布置一座山上的植被和风景,甚至还可以为河流选择更方便我们的流域。人类以自己的聪明创造了拥有强大力量的工具,可以去搬山、填海,大手笔地改变着自然。但是人类的力量真的强大到可以和大自然抗衡了吗?  相似文献   

14.
你见过水火完全交融的奇特景象吗?那得到大海深处去观察。大海深处并不总是风平浪静,在海水巨大压力的“压迫”下。海底火山往往比陆地上的火山更加活跃。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人真正看到过深海火山爆发的场景。最近,美国的一个水下机器人拍摄到海底火山爆发时的场景,让我们也能有幸通过画面看到水火完全交融的壮观景象。  相似文献   

15.
“荒野化”(也被称为“重野化”)是一个保护大自然的新的理念和措施,这个措施从本质上讲是让人类向后退一步,恢复地球的生态平衡.“荒野化”会让大量曾经远离自然的物种重新回归野外,但这一步骤是由人类主动推动的,而不是指仅仅依靠一场森林大火或是洪水过后引发的自然重生.  相似文献   

16.
1953年4月25日,英国《自然》杂志同时发表了沃森和克里克、弗兰克林、维尔金斯的3篇实验报告,这3篇报告是人类首次对遗传基因DNA的揭示。也正是由此,生命科学才得以飞速的发展。让我们回顾一下DNA的发现吧。 为什么种瓜得瓜? 为什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为什么“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是多少年来人类  相似文献   

17.
善待地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一种世界和世纪的时尚。当环保成了人人可以参与的行动和时尚时,绿色也就渗透了我们的文化和文明。一棵树的价值关于树木的价值,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达斯教授的全面估算使人颇受启发。他指出,一棵长了50年的大树,在市场上出售仅  相似文献   

18.
吃完水果,你是不是随手就把果皮扔进了垃圾桶里?其实,果皮也是宝,如果将其创意利用,会让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用果皮制成的各种用具,废弃后可以在大自然中快速降解,不会带来环境污染.果皮用具还可以让你成为“环保达人”,因为果皮都有独特的清香,所以这些产品用起来也很舒适.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就刊物的选材.我还有点想法。今后选材时能否“大气”一些.少登一些诸如《连体人之谜》、《撕开“吸血鬼”的画皮》之类的文章,能不能在“特别报道”栏目再增加一些反映科学发展前沿内容的文章(如上年度国内、国际的重大科技进展)。山西稷山彭俊集本刊的宣传力度太不够了,篇幅小了点,不能让人尽兴。何不成立一个“大自然探索俱乐部”什么的组织,以环保为主.将本刊的读者组织起来,一起为环保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在本刊中多增加一些环保小知识,背后封面最好不要登广告,以免破坏刊物的完整性。广东澄海黄衍文我非常喜欢《大自然探索…  相似文献   

20.
讲究公共卫生意识,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防治“非典”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讲究公共卫生意识理应是每位公民原本就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一种公德意识的体现,它不仅关乎自已的安危,也关乎每个人的健康。如果我们都能够改掉身上的一些坏习惯,不随地吐痰,打喷嚏、嚷嗽不要对着别人,从身边点滴做起,也许我们就不会让“非典”近身。而讲卫生、讲文明的人多了,公共环境才能清洁卫生起来,我们每个人的健康才可能有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