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飞 《科技与经济》2001,14(1):45-46
概述了荣获2000年诺贝尔医学奖的三位科学家并重点介绍了他们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2.
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了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和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  相似文献   

3.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诺贝尔的名字命名的.2007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被称为"基因敲除"的奖项,获奖的三位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Mario R.Capecchi),马丁·埃文斯(Martin J.Evans)和奥利弗·史密斯(Oliver Smithies)从各自不同的研究角度使这项技术成为可能.卡佩奇对于同源重组的研究奠定了基因敲除技术的基础.埃文斯的胚胎干细胞研究对于基因敲除技术具有意义.史密斯的工作使在培养细胞中的基因靶向技术成为可能.基因敲除技术又称为基因靶向技术,其基本方法包括通过同源重组改变基因,利用干细胞得到嵌合体小鼠,胚胎干细胞中进行同源重组,直到诞生基因敲除的小鼠.这项技术为基因治疗以及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2006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两个美国科学家,表彰他们发现了RNA干扰现象即一种沉默基因和调控遗传信息流的重要机制。RNAi(RNA干扰)技术已成为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并有望在未来帮助科学家研发出治疗疾病的新疗法。  相似文献   

5.
《前沿科学》2013,(4):85-87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美国、德国3位科学家James E.Rothman.RandyW.Schekman和ThomasC.Sudhof获奖。获奖理由是“发现细胞内的主要运输系统——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6.
张笑  梅进 《前沿科学》2014,(4):78-79
<正>北京时间10月6日下午5点30分,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美国及挪威三位科学家John O'Keefe、May-Britt Moser和Edvard I.Moser获奖。获奖理由是发现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John O'Keefe,1939年出生于美国纽约,拥有美国和英国双重国籍。1967年他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获得生理心理学博士学位。之后,他  相似文献   

7.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是根据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183;诺贝尔的遗嘱设立,从1901年起,于每年的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由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卡罗林医学院颁发,用以奖励那些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人。评选工作最初由卡罗林医学院的教员完成,现在由50名选举出来的卡罗林医学院著名教授组成卡罗林医学院诺贝尔大会(Nobel Assembly)负责。  相似文献   

8.
《实验室科学》2009,(5):144-144
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揭晓,三位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兰克波恩(ElizabethH.Blackburn)、卡罗尔·格雷德(CarolW.Greider)以及杰克·绍斯塔克(JackW.Szos-tak)共同获得该奖项。他们发现了由染色体根冠制造的端粒酶(telomerase),这种染色体的自然脱落物将引发衰老和癌症。  相似文献   

9.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和奥利弗.史密斯以及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这三位科学家之所以获奖是因为他们发现了如何操纵小鼠的胚胎干细胞基因,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基因敲除小鼠”方式,  相似文献   

10.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10月5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伊丽沙白&#183;布来克本、卡萝尔&#183;格雷德和杰克&#183;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研究成果揭示,端粒变短,细胞就老化;而端粒酶活性很高时,端粒长度就能得到保持,细胞老化就会延缓。这有助于攻克癌症和衰老等医学难题。  相似文献   

11.
缔造科学:从诺贝尔奖现象看科学研究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01 年至2005 年诺贝尔奖获奖成果的统计揭示了诺贝尔奖六大现象:科学中心转移现象、中青年现象、长周期现象、发现之发现现象、名师高徒现象和优势积累现象。从这些现象中可以看到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看到科学研究自身的某些特点,看到科学政策和科学家在缔造科学(事业)过程中的依存性。  相似文献   

12.
对历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本科入学年龄、本科就读大学以及取得获奖成果所在机构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分析,同时结合典型实例剖析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在人才培养中的不同作用与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诺奖得主平均在18岁接受本科教育,同时扎实的基础和坚强的毅力助其进入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从而取得杰出成果。本文得出的结论可为广大教育和受教育者在人才培养、科研态度等方面提供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是科学上杰出成就的最高象征。运用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考察了1901年至2008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创造性成果与其作出获奖的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的年龄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区”和“最佳峰值年龄”,阐发了中青年科学家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的思想及其对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分类和考察.根据创新的知识载体,可以把科技创新分成概念创新、理论创新、发明创新和实验现象创新.据此将百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原因进行分类,并与创新的程度的划分联系起来,形成了创新矩阵,并具体考察了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5.
 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Jacques Dubochet、Joachim Frank和Richard Henderson 3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开发用于溶液中生物分子高分辨率结构测定的冷冻电镜技术方面的贡献。本文将简述这3位科学家的获奖工作,并展望冷冻电镜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法国科学家伊夫·肖万(Yves Chauvin)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格拉布(Robert H Grubbs)、理查德·施罗克(Richard R Schrock)3人因为发展了烯烃复分解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而共享了2005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简要介绍了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应用和发展简况,以及发现过程.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200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及其获得者--埃里克·科内尔,卡尔·维曼与沃尔夫冈·克特勒的有关研究工作;评述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实现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8.
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评奖制度作了探讨,认为它的评奖机制有以下几个特征:其一,严格的评奖程序贯穿始终,体现了程序正义的基本精神;其二,同行评议贯彻在评奖的每一个环节,体现了实质正义;其三,对评委评审程序严格把关;其四,设立制衡机制与补充机制。本文的探讨,对于我国科技成果的评审与评奖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近5年来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科背景,探讨了学科交叉对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结合秘前我国研究生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我国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体系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祖国大陆的科学家至今仍无一个问鼎诺贝尔科学奖.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由于长期以来坚持“三个中心”的教育方针,由此造成学校教育培养出的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对其成因,对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