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中国科学精神是什么?"两弹一星"的艰苦奋斗精神,亦或载人航天的自强不息精神?人们在一个规范的领域讨论着,直到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触动了科学精神的"神经"。当下,屠呦呦获奖成为媒体、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百度搜索"屠呦呦",结果达1230000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前一次颁给药物研发领域要追溯到1988年,而且这是中国本土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更是值得庆贺。因此,当下更应着手的不是争论而在未来:中国实现诺贝尔科学奖的突破,应是中国科  相似文献   

2.
<正>屠呦呦领取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2月10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领取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来自瑞典王室、政府内阁、诺贝尔评奖机构、各国驻瑞使团和社会各界人士1500多人出席颁奖典礼。图为屠呦呦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接过2015年诺贝尔生理  相似文献   

3.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先生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学家的光荣和骄傲,也是全中国人的光荣和骄傲。为及时表达科技界的心声,10月8日,中国科协会同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举办“科技界祝贺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座谈会”。      适逢这一喜事,为进一步挖掘科学历史、总结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宣传中国科学家的成就,《科技导报》2015年第20期出版“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特刊。  相似文献   

4.
每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都特别引人注目,因为这些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得者的成就不但在科学上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往往直接关系到人类疾病,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2001年3位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得者就在这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就为老百姓普遍关注的癌症治疗途径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5日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示祝贺。李克强在贺信中说,长期以来,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包括医学研究人员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攀高峰,取得许多高水平成果。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充分展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希望广大科研人员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瞄准科技前沿,奋力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大陆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对我国科学的发展意义重大。为及时表达科技界的心声,中国科协主办"科技界祝贺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座谈会"。  相似文献   

7.
德法3学者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研究成果:分别发现了导致宫颈癌的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10月6日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和两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  相似文献   

8.
前沿动态     
《前沿科学》2012,(4):86-96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北京时间10月8日下午5点30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英国科学家约翰·戈登(John B.Gurdon)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获奖,获奖理由为"发现成熟  相似文献   

9.
<正>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William C.Campbell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屠呦呦是诺贝尔医学奖的第12位女性得主。20世纪六七十年  相似文献   

10.
生理学或医学奖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了两名美国人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一名英国人马丁·埃文斯,以表彰他们在"基因靶  相似文献   

11.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是科学上杰出成就的最高象征。运用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考察了1901年至2008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创造性成果与其作出获奖的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的年龄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区”和“最佳峰值年龄”,阐发了中青年科学家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的思想及其对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缔造科学:从诺贝尔奖现象看科学研究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01 年至2005 年诺贝尔奖获奖成果的统计揭示了诺贝尔奖六大现象:科学中心转移现象、中青年现象、长周期现象、发现之发现现象、名师高徒现象和优势积累现象。从这些现象中可以看到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看到科学研究自身的某些特点,看到科学政策和科学家在缔造科学(事业)过程中的依存性。  相似文献   

13.
 诺贝尔奖是国际科学界公认的最重要奖项之一。分析百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对标世界航天强国,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持续实施空间科学任务,科学家们不断获得诺贝尔奖。本文以诺贝尔物理学奖为抓手,阐述空间科学对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贡献,分析欧美航天强国在空间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情况,并基于中国空间科学发展现状和态势,提出空间科学是中国基础科学研究有望取得诺贝尔奖级重大突破的优势领域之一,发展空间科学可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具有重大标志性的不可或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评述了200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及其获得者.200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3位独立从事超导体研究的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量子物理学领域对超导体和超流体理论上做出的开创性贡献.超导电性和超流动性是在极端低温状态下发生的2种现象.目前,超导体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的核磁共振成像和粒子加速器等领域,而超流体则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物质在低温状态下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卡罗琳·露丝·贝尔托西、摩顿·梅尔达尔和卡尔·巴里·夏普莱斯,以表彰他们“为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的发展”做出的贡献。这是夏普莱斯继因在不对称催化领域的成就而获得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后,再次获得该奖。概述了夏普莱斯的科研历程及其在点击化学领域的研究成就,分析了点击化学简单高效的特点。同时,夏普莱斯的研究方向从手性催化氧化反应到点击化学的转变,体现了突破自我和永不止步的科研精神,也为如何培养创新型科学家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6.
用一种精确的、非入侵的方法对人体内部器官进行成像,对于医学诊断、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PaulLauterbur,1929-)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PeterMansfield,1933-)在用核磁共振技术拍摄不同结构的图像上获得了新的发现。这些发现导致了在临床诊断和医学研究上获得突破的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核磁共振成像(NMRI)代表了医学诊断和研究领域的一个突破。评述了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及其获得者。  相似文献   

17.
On November 27, 1895, Alfred Nobel signed his last will and testament in Paris that specified details of fiveprizes to 搕hose who during the past year have done hu-manity the greatest service? For the past over 100 years, the Nobel Prizes have been forever linked to the supreme achievement of the modern world in science and literature. Winning the Nobel Prizes became dreams of many young and not so young people in science and literature. 揌ow to win a Nobel Prize??was an innocent question…  相似文献   

18.
提出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的“检验期”的概念,将它界定为科学家从取得获奖成果到获得诺贝尔奖所经过的一段间隔期;通过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的检验期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获奖成果具有较长的检验期的基本特征,揭示了造成这一基本特征的实践检验因素和所连带的社会心理因素;指出较长的“检验期”,反映了诺贝尔奖的评定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同行评议对科学家所做出的科学研究成果的社会确认,这种确认并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个社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研究成果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升而得以彰显出来;真正的具有原创性的科学研究成果,是需要有足够的甚至是超常的耐心,等待它接受长期的实践检验与社会确认。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半导体科学技术研究与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渊源出发,详细解读了2014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成果"高效GaN 基蓝光发光二极管"的研究背景、核心创新内容、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分析了氮化物宽禁带半导体的发展趋势。文章从3 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历程、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的评奖标准等视角,探讨了2014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对我国物理学科建设、如何看待应用物理研究与基础物理研究的关系以及对成果评价标准的启示和借鉴价值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喜剧精神在于要冲破一切僵化的、压抑人性的陈旧事物的束缚,追求自由,追求愉快。在当今世界上,喜剧精神越来越胜过悲剧精神,199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意大利喜剧家达里奥·福,是颇有象征意味的。达里奥·福的喜剧精神实质上是一种追求民主,追求自由的精神。数十年来,他始终把戏剧当作反映和参加现实斗争,揭露黑暗,针砭时弊的手段,同时他的喜剧也带给了广大民众轻松愉快的享受和生存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