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月3日,美国总统布什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莫斯科签署了美俄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核武器条约。条约规定,美俄双方在2003年1月1日前,将三种战略核武器的弹头总数各自削减到3000-3500枚。条约将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在条约生效后的7年内,将各自的战略核弹头削减到3800-4250枚,第二阶段达到条约规定的最终限额。  相似文献   

2.
正1987年12月8日,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与美国总统里根在白宫签署了《苏联和美国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以下简称《中导条约》)。条约规定,在其生效后三年内,双方将销毁从500至5500公里的陆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中导条约》的签署有着显著的时代意义,被后人誉为"冷战时期最成功的军控协议"。条约签署之时,苏联与美国及西方关系走向缓和,双方在军控方面的合作正处在"蜜月期"。  相似文献   

3.
美国总统布什和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6月1日举行首脑会晤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已就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主要条款取得一致,达成了一个“框架协议”。双方指示各自在日内瓦的谈判小组加速工作,尽快完成条约文本的最后准备,以争取在年底前正式缔约。八年谈判复杂多变战略武器是美苏军事力量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两国相互实施核威慑的主要手段。因此,它一直是美苏军控谈判领域中最复杂,最艰难的一个方面。在长达8年的谈判过程中,双方除了在日内瓦谈判桌上进行反复较量外,两国外长还进行过数十次的互访和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长期以来维系全球安全的一系列军控条约正“排队”走向死亡:《中导条约》《开放天空条约》作废;《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休克;2023年11月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签署一项法律,决定俄即日起撤销对《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批准,并于当月7日正式退出《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美国和北约也随即宣布暂停参与《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  相似文献   

5.
李喆  罗曦 《世界知识》2021,(5):36-37
2021年1月26日,刚就任美国总统仅一周的拜登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了电话,确认美俄就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达成一致。随即,两国以互换外交照会的方式确认将该条约延长五年,有效期至2026年2月5日。《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作为目前美俄之间仅存的双边核军控条约,其续签直接影响全球战略稳定与核军控机制的前景,短期看完成了核军备竞赛边缘的一次“悬崖勒马”,,给国际核不扩散机制“打了针强心剂”。  相似文献   

6.
<正>《中导条约》全称为《美利坚合众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消除其中程和短程导弹的条约》(INFTreaty),是美国和苏联于1987年签署的军控条约。该条约明确规定缔约双方要在条约生效后三年内,全部销毁射程为500千米至5500千米的陆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及其发射装置和保障设施。其后,美国销毁  相似文献   

7.
11月19日至21日,美国总统里根和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日内瓦举行了为期3天的会晤。这是八十年代以来两国领导人的首次会晤,举世瞩目。会晤达成了一些双边协议与谅解,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严重分歧。总的说来,这次会晤对美苏关系以及整个东西方关系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这次首脑会晤结果表明,美苏双方出于各自利益考虑,都需要缓和相互间的紧张关系,恢复正常交往与对话。回顾八十年代前半期,美苏关系经历了一个不平静的“第二次冷战”时期。1979年6月美国前总统卡特和已故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维也纳会晤签署《联合公报》和《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墨迹未干,两  相似文献   

8.
纪悦 《世界知识》2021,(2):38-39
随着特朗普政府对国际军控体系的抽梁断柱,美国先后退出《伊朗核协议》《中导条约》和《开放天空条约》。按规定,拜登将于2021年1月20日正式出任美国新任总统,而俄美签订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将于2月5日失效,作为维持国际安全、促进国际战略稳定的重要因素,俄美能否延期该条约牵动着双方未来战略的重大调整和国际格局的深刻演变。  相似文献   

9.
刘冲 《世界知识》2020,(19):73-73
近年来,由于美国政府的退群毁约,国际军控形势颇有四面楚歌之感。美国退出了《中导条约》《开放天空条约》,又迟迟不愿与俄续签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不少军控学者感到国际军控体系已濒临崩溃,因为《反导条约》《中导条约》《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是全球战略稳定的三大支柱,现在已经三去其二,最后一根也岌岌可危。  相似文献   

10.
<正>裁军谈判一直是美俄双边关系的晴雨表,它受制于美俄关系的总体状况。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美俄在军控和裁军领域的冲突上升。在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中导条约》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是否延期问题成为美俄核军控博弈的一个焦点,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21,(4):8-9
俄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延长五年2月3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说,俄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延长五年,有效期至2026年2月5日,条约内容保持不变。声明说,俄美双方当天互换外交照会,完成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有效期协议的相关内部程序,协议即日生效。声明表示,作为两个核大国,俄美承担着特殊责任,做出这一重要决定有助于在严格维持利益平衡的条件下保证军控领域必要的可预测性和透明度。  相似文献   

12.
时事概览     
<正>《中导条约》按时失效8月2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说,鉴于俄方持续违反《中导条约》,美方正式退出条约,俄方应对条约失效承担全部责任。同一天,俄罗斯外交部宣布,由于美国退出《中导条约》,条约正式失效。《苏联和美国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简称《中导条约》)是1987年12月由美国和苏联领导人签署的,规定两国不再保有、生产或试验射程在500公里至5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弹道导弹及其发射装置。  相似文献   

13.
1972年5月26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和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签订了《美苏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简称《反弹道导弹条约》)。条约规定,双方均可部署两个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一个保卫首都,一个保卫洲际导弹发射场。除此之外,双方都不得部署全国  相似文献   

14.
时事点评     
俄美“新型战略关系”5月23日至26日,布什对俄罗斯进行了为期四天的首次正式访问。两国签署了《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和《俄美新型战略关系宣言》。两位总统称此次“历史性”的会晤彻底埋葬了冷战遗物,开创了两国建立新战略伙伴关系的“新纪元”。通过条约,美国在战略核武器方面的绝对优势得以巩固,发展导弹防御系统的障碍得以清除。俄罗斯虽然未获实质性的东西,但毕竟也获得了一份  相似文献   

15.
有关《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重要会议在纽约召开的三天前,俄罗斯杜马批准了该条约,这是普京在一个星期内第二次在控制核武器问题上抓住主动权,从而使美国变得越来越孤立。杜马于上星期批准了《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此举使得莫斯科在与美国关于《反弹道导弹条约》的谈判中有了讨价还价的筹码。昨天的表决又增加了普京手中的筹码,因为美国参议院去年没有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相似文献   

16.
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以很高的效率、很大的力度退出了多个双边和多边军控协议,包括存续了三十余年的《中导条约》和生效将近二十年的《开放天空条约》,此后美俄之间仅剩《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该条约对美俄各自部署的战略核武器、部署和非部署的战略运载工具做出了明确限定,是奥巴马政府“重启”美俄关系的重要成果。条约有效期十年,但可以延长五年。特朗普政府试图在条约续约问题上做文章,美俄就续约问题斗智、斗勇,但最终没能达成共识,导致条约在特朗普任期末已“命悬一线”。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国务院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1日,美国拥有的核弹头数量为1585枚,比俄罗斯多73枚。2010年4月,美俄签署新版《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根据这一条约,双方需全面交换核武器数量信息,并允许对方公开非机密数据,自2011年起美方开始定期公布相关数据。美国国务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1日,  相似文献   

18.
2019年8月,美国退出《中导条约》,正式宣告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条约寿终正寝。生于冷战中的美苏蜜月期1976年春,美国五角大楼会议室一片紧张。情报显示,苏联已部署了一款新型陆基机动导弹,该导弹射程覆盖整个西欧。那时,美苏已通过《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某些措施的临时协定》,在战略武器层面确立了大致均势,但双方战区核力量的管控仍属“空白地带”。  相似文献   

19.
布什总统的亚太四国之行: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收获 1991年12月30日至1992年1月10日,美国总统布什对澳大利亚、新加坡、南朝鲜和日本进行了为期12天的访问,这是“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总统对亚太地区的首次访问。布什此行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20.
<正>2月21日,俄总统普京宣布俄暂停履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国际社会大为震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迅疾表示,美国“准备随时与俄罗斯讨论限制战略武器的问题,无论世界上或我们的关系发生了什么”。美俄围绕核问题接连斗法,俄暂停履约是其中一环近年来,美顽固坚持冷战思维、奉行大国竞争战略,先后退出《中导条约》《开放天空条约》等,导致美俄间一系列军控协议相继失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