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什么是“帮闲”的概念理解人手,通过与元曲中的“帮闲”描写的对比,从思想和艺术两方面论述了《水浒传》中对帮闲”描写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三打祝家庄”是《水浒》中最为精彩动人的故事之一。这个故事侧重于描写事件和矛盾,描写战略、战术和解决矛盾的办法,充分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毛主席在《矛盾论》里作过精辟的论述:“《水浒传》上宋江三打祝家庄,两次都因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打了败仗。后来改变方法,从调查情形入手,于是熟悉了盘陀路,拆散了李家庄、扈家庄和祝家庄的联盟,并且布置了藏在敌人营盘里的伏兵,用了和外国故事中所说木马计相象的方法,第三次就打了胜仗。《水浒传》上有很多唯物辩证法的事例,这个三打祝家庄,算是最好的一个。”这一唯物辩证法在创作上的运用,即艺术辩证法。  相似文献   

3.
浙江水浒研究会会长马成生先生从《水浒传》内部考察作者生活的地方,由于未能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其例证或以今代古,或方位错乱,或思维机械,或断章取义。马先生仅凭自己的错误判断,反指责施耐庵在《水浒传》中的所谓江北地理描写错误,说《水浒传》作者根本不知道江北地理的实际态势,得出了施耐庵不是江苏大丰人的错误结论。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中,对见面礼式描写颇多,弄清这些礼式的内涵,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了解我国古代礼仪形式都有一定的意义。 《水浒传》描写最多的礼式是拜,只要交往,几乎都要拜,高俅见端王要拜,王进见高俅要拜,史进遇鲁达要拜,武松遇哥哥也要拜,就如今人握手一样,拜得如此频繁。 拜,原写作?,《说文解字》解:拜,手与心平,首至于手,是个会意字,由“双手”与“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有关仇富心理、富人安全问题和《水浒传》的讨论文章颇多。有人认为“仇富心理”乃中国国民独有的劣根性,而《水浒传》便是“仇富心理”的典型。本文针对《水浒传》的“仇富心理”说,结合《水浒传》“逼上梁山”和“杀富济贫”两方面的特点,从心理层面剖析梁山好汉“逼上梁山”和“杀富济贫”心理动因,并对《水浒传》“仇富心理”说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在“外证”方面,僧施满家于1918年抄录的《施氏家簿谱》中“字耐庵”三字无法得出施彦端就是施耐庵的结论.从《水浒传》的地理态势、气候物像、方言土语、人文风俗等诸方面“内证”来看,其作者不可能是江北的施彦端,而肯定是一位对杭州极为熟悉的书会才人.以《水浒传》是“小说作品”来解释对江北描写舛错极多,但对杭州的描写却极其精准,更加无法说明其作者是进士出身的江北人.况且,《水浒传》中还有不少内容是去世于明洪武三年的施彦端进士所不可能写出的.  相似文献   

7.
从金圣叹的同时代人李渔开始,就陆续有人评论金圣叹对《水浒》的评论。其中,肯定的意见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金圣叹提高了《水浒》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二、对《水浒》本身评改得好。 本世纪三十年代初的赵苕狂,在《水浒传考》一文中说:“金圣叹这个人,当然是这部现行《水浒传》的一个大功臣”。还称:“(金圣叹)说《水浒》与《史记》、《国策》有同等的文学价值,说施耐庵、董解元与庄周、屈原、司马迁、杜甫在文学史上占同等的地位;又说:‘天下文章无出《水浒》右者,天下之格物君子无有出施耐庵先生右者!’如此的眼光,如此的胆气,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可谓‘前无古人’”。稍后的刘半农,也赞扬金圣叹对《水浒》的“删改”、  相似文献   

8.
近年,不少研究者着眼于《水浒传》描写的“负面行为”,对这部古典小说名著的意义和价值提出了怀疑。针对这一现象,本文试图结合《水浒传》的理解史,探讨作品所表达的意趣,并由此观察作品对水浒人物所谓“负面行为”所持的立场。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典文学首屈一指的杰作是清朝时出现的《红楼梦》。由它形成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明代也产生过两部杰出的针砭现实、使人警醒的长篇小说,那就是《水浒传》与《金瓶梅》。《水浒传》的作者,有说是施耐庵的,有说是罗贯中的,有说是施、罗合著的。明·高儒《百川书志》中云:“《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在现存最早的明·容与堂刻本所附的《〈水浒传〉一百回文字优劣》中,也说《水浒传》是由“施耐庵、罗贯中借笔墨拈出”的。施耐庵约卒于1370年;后约三十年,即1400年,罗贯中卒。揆之情理,罗贯中“编次”当在施耐庵去世之后。二人虽同生活于元末明初,然书成应是在1370至1400年之间,时为明洪武至建文初年。  相似文献   

10.
“旧小说喜续,新小说喜复”,这是小说《反三国志》的作者周大荒在本世纪二十年代说的话。好承书而续,确实是中国古代小说所独具的特殊现象。而续作又有种种:或书未尽而续,如《红楼梦》的诸多续书;或书已完而续,如《西游补》《后西游记》之于《西游记》。有的则更复杂,如《水浒传》,既有人不断加入征辽,平王庆、田虎的新情节,也有人把它砍成“断尾巴蜻蜓”,还有人承之而作《水浒后传》、《后水浒传》。  相似文献   

11.
“发愤”说和“忠义”说是李贽《水浒传》批评思想的集中体现。前强调小说应是“发愤之作”,“不愤则不作”,即现代所说的创作激情;后是对小说主的概括,肯定了梁山起义的正义性。李贽的《水浒传》批评思想及其艺术分析在当时的“小说界”影响很大,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奸情小说是指那些以描写男女主人公通过奸计等手段,勾引女性,以达到与之淫乱、成就奸情之目的为主要情节的小说。中国古代奸情小说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许多因素对它产生过影响和作用,其中《水浒传》有关奸情情节的描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该书对中国古代奸情小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奸情构成过程中担当“拉皮条”的第三者出现;二是奸情情节描写的三阶段结构布局;三是奸情描写中关于“捱光”的说教内容。《水浒传》正是从上述三方面为中国古代奸情小说奠定了最基本的创作模式。  相似文献   

13.
毛笔是我国传统的书写作画工具,关于它的起源,旧说常归结于秦将军蒙恬的创造,传说中有“蒙恬造笔”的故事,历史上素有“陆笔伦纸”之说,于是陈陈相因,流传至今。其实毛笔的历史远早于秦代,见于文献记载的,如《庄子》“舐笔和墨”,《韩诗外传》“墨笔操牍”。考之以实物,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些彩陶上的花纹明显可见用笔的痕迹。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农民起义说”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并成为至今最为流行的观点。对于这种观点的形成,学界一般归因于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实际上,“农民起义说”的形成还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明清两代、民国时期《水浒传》思想评论状况是“农民起义说”形成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5.
《诗经》中的服饰描写绝非可有可无之笔.考证《诗经》服饰,于诗义往往有豁然开朗之明。本文即通过对狐裘的考释,证明《都人士》中的“都人士”绝非“都人之有士行者”(郑玄语)的庶人;而《旄丘》中最难解的一句“狐裘蒙戎”正是黎国大夫争当新主的形象描写;通过对“帨”的考释,廓清了《野有死麋》中有关帨为何物的种种龚葛莫辨之说。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新闻报》副刊《庄谐丛录》刊载小说《新水浒传》历时两年刊载32回,在《新闻报》上占据一定分量。《新水浒传》基本延续了《水浒传》为“诲盗说”这一观点,采用“旧瓶装新酒”的写作方式,凸显了报刊小说独有的实时性与纪实性特征。该小说的发掘与研究不仅可以完善民国时期《水浒传》的接受面貌,而且蕴含其中的时代风貌与社会境况亦足可供后世研究者审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魏晋志怪小说中有影射夫妇关系和家庭生活的内容,志人小说中有描写家庭生活的篇章;唐宋以来的文言传奇中有不少作品涉及到家庭生活的某些方面;宋元话本中有较完整的短篇家庭小说;《水浒传》中有众多市井家庭生活的描写,它们共同构成的“家庭小说”传统为长篇家庭小说奠基之作《金瓶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资源。  相似文献   

18.
<正>《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如果我们站在气象的角度看《水浒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在《水浒传》中,有两个重要人物——鲁智深和林冲。作者在刻画他们的形象时,把天气描写运用到了极致。鲁智深性格豁达,喜欢云游四方,遇到的总是好天气。相比之下,林冲内敛,遭遇非常坎坷,遇到的总是坏天气。  相似文献   

19.
石昌渝近年来发表系列考据文章论证“《水浒传》成书于嘉靖初年”,一些学者撰文提出质疑和反证。本文从终结这场论争的立场出发,在对石氏立论证据土兵、银子、子母炮及腰刀逐一证伪的基础上,从学术思维和文学史脉的双重背景上,论证即使以学术假说视之,石氏是说亦不能成立,进而提出了“《水浒传》成书于元代中叶”这一虽未经证实、但却有较大合理性的学术假说。  相似文献   

20.
近日 ,挂靠于杭州师范学院的浙江水浒研究会召开了部分理事与会员的座谈会 ,针对当前学术界一些激烈否定《水浒传》的观点 ,进行了分析、研究。这些激烈否定《水浒传》的观点 ,主要是 :1 认为“梁山泊内聚集的以宋江为首 10 8条汉子” ,是恐怖主义 ,其实质是“反法制”“反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