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指标,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与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诊断价值.方法:获取59例血清PSA升高的患者的f PSA及T-PSA、前列腺体积的三个径(L、W、H),所有病例均经直肠超声造影检查,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前列腺穿刺.结果:前列腺癌组患者的发病年龄要比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组大,PSAD比BPH组高.前列腺癌组的f/T-PSA比良性前列腺增生组低.前列腺癌组患者的显影时间、达峰时间、加速时间较良性前列腺增生组患者短,绝对增强强度较良性前列腺增生组高.前列腺癌组患者的强度减半时间比良性前列腺增生组患者短.结论:前列腺癌组的前列腺造影结果表现为"快进快出".血清f/T-PSA、PSAD及经直肠超声造影技术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转录抑制因子锌指蛋白57(ZFP57)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其中前列腺癌组织92例,癌旁组织24例,良性增生组织24例,正常前列腺组织24例.使用免疫组化法半定量检测组织标本中ZFP57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定量检测ZFP57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收集前列腺癌患者TNM分期、Gleason评分、转移情况、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SA)血清水平,分析与ZFP57表达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前列腺癌组织中ZFP57阳性率明显低于本研究中其他组织标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ZFP57阳性率在正常前列腺组织、良性增生组织、癌旁组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前列腺癌组织中ZFP57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本研究中其他组织标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TNM分期、Gleason评分、转移情况、PSA水平的前列腺癌患者ZFP57阳性率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TNM分期增加、Gleason评分增加、癌细胞转移、ρ(PSA)20 ng/m L的前列腺癌患者ZFP57阳性率明显降低.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ZFP57呈低表达,且与临床病理指标呈负相关;ZFP57可能作为抑癌基因参与前列腺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血清TPSA、FPSA/TPSA及PSAD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与TFSA的比值(FPSA/TPSA)、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经病理诊断的28例前列腺癌、149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和142例健康男性体检者的血清TPSA、FPSA和FPSA/TPSA,通过腹部B超测定其前列腺的体积(PV),并计算PSAD.结果:(1)前列腺癌组患者的TPSA、PSAD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及正常对照组,FPSA/TPSA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及正常对照组;(2)TPSA、FPSA/TPSA、PSAD在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的面积大小分别为0.943、0.765、0.954;由ROC曲线确定的诊断前列腺癌的最佳临床判断值为TPSA>8.35 ng/mL、FPSA/TPSA<0.21、PSAD>0.15 ng/(mL·cm3);据此临界值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TPSA为96.4%、70.5%、74.6%,FPSA/TPSA为82.1%、61.1%、61.6%,PSAD为100%、71.8%、76.3%;(3)TPSA、PSAD与前列腺癌分期存在正相关性(rs=0.732和rs=0.821,P<0.001),Ⅲ~Ⅳ期患者的TPSA、PSAD明显高于Ⅰ~Ⅱ期,而PV、FPSA/TPSA与前列腺癌分期无相关性.结论:TPSA、PSAD对前列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FPSA/TPSA具有中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变化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法检测71例健康对照者、48例前列腺炎患者、11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59例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巾的PSA浓度,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患者血清PSA浓度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01);前列腺增生组部分病人血清PSA浓度升高,但局限在一定范围,一般不超过10.0mg/ml;前列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均在正常范嗣(〈4.0ng/ml).结论PSA是筛查前列腺癌的灵敏的肿瘤标志物,对良、恶性前列腺疾病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
谭熙  周立权 《广西科学》2024,31(1):182-187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是一种对中老年男性危害巨大的恶性疾病。近年来,前列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显著升高。以往,系统性6针穿刺活检法是临床上应用最多的前列腺癌诊断方法,但此方法并不能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随着影像学技术如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ECT)、多排螺旋CT (MDCT)、经直肠超声(TRUS)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等技术的发展,以及多种融合技术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前列腺穿刺变得精准化、可视化,病理诊断阳性率有所提高,同时穿刺针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本文就近年来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6点,10点,13点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比较其对不同体积大小前列腺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95例直肠指检阳性和(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 ng/mm3的患者行B超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按前列腺大小分为两组:小体积组(前列腺体积≤40 mm3),大体积组(前列腺体积>40 mm3),分别对两组进行13点穿刺(其中包括6点及10点),依穿刺病理结果对比分析6,10和13点穿刺阳性率及意义.结果:195例患者中确诊为前列腺癌者71例(36.4%).在小体积组中,10点比6点阳性率增加16.7%(3/8)(P<0.05),而13点比10点阳性率仅增加5.6%(1/18)(P>0.05).在大体积组中,10点比6点阳性率增加18.9%(10/53)(P<0.05),而13点比10点阳性率增加15.1%(8/53)(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前列腺体积≤40 mm3选择10点穿刺方案,前列腺体积>40 mm3则采用13点穿刺活检术更合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例PCa患者,另选取60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作为对照,分别取受试者的PCa及BPH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组织中PSA、IL-6及IL-8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SA、IL-6及IL-8的表达与PCa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 PCa组织中PSA、IL-6及IL-8的表达率均高于BPH组织(P0.05).临床分期T3~T4期、低分化、淋巴结转移PCa组织中PSA、IL-6、IL-8表达率显著高于临床分期T1~T2期、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组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PCa组织中PSA与IL-6、PSA与IL-8、IL-6与IL-8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PSA、IL-6、IL-8在PCa组织中呈明显高表达,且均与PCa患者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0T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定量参数对外周带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超声引导穿刺病理证实的51例外周带前列腺病变患者资料,其中27例为前列腺癌患者(恶性组)、36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或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良性组).对所有患者均行前列腺常规MRI扫描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IVIM-DW)扫描,IVIM-DWI采用14个b值(b=0、25、50、75、100、150、200、400、600、800、1 000、1 200、1 500、2 000 s/mm~2).GE ADW4.6 Functool后处理软件计算病变组织内感兴趣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纯水分子扩散系数(D值)、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值)及灌注分数(f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PCa组和BPH组各参数值的差异,对于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值,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参数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PCa组的ADC值、D值及f值均明显低于BPH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间D~*值无统计学差异(P=0.581).结论:IVIM的定量参数ADC值、D值对外周带前列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及鉴别价值均较高,以ADC值的诊断效能最优.  相似文献   

9.
以往人们一直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作为前列腺癌(Pca)的标志物,但是PsA缺乏特异性,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时PsA也会增高.尤其是PsA在4—10ng/L范围内,就很难区分BPH和Pca,最近研究证明,人类腺体激肽释放酶2(hK2)及其相关指标对Pca的诊断更为准确,成为一种有前景的标志物,本文就hK2的生物学活性,hK2与Pca的关系,hK2的检测方法和hK2及其相关指标在Pca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及 F-PSA/T-PSA 比值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8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487例和健康体检者188例的血液样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检测血清中 T-PSA、F-PSA 浓度,计算F-PSA/T-PSA 比值,比较 T-PSA、F-PSA 和 F-PSA/T-PSA 比值在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前列腺增生组和前列腺癌组的 T-PSA、F-PSA、F-PSA/T-PSA 的比值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lt;0.01);与前列腺增生组相比,前列腺癌组的 T-PSA、F-PSA、F-PSA/T- PSA 的比值差异也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T-PSA 在4.0~10.0 ng/mL 时,与前列腺增生组相比,前列腺癌组的 T-PSA 差异无显著性(p〈0.05),F-PSA 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 F-PSA/T- PSA 比值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PSA 可作为前列腺癌筛选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当 T-PSA 在4.0~10.0 ng/mL 时,F-PSA/T-PSA 用于筛选前列腺癌优于 T-PSA,选择0.15作为 F-PSA/T-PSA 的临界值对前列腺癌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1.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前列腺穿刺《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1月1日报道,在中国男性人群中,当血液中前列腺特异抗原(PSA)>10ng/mL或直肠指诊摸到前列腺结节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结合睾丸切除去势术及联合非甾体类抗雄激素治疗对前列腺癌伴尿道压迫梗阻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36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睾丸切除去势术及联合氟他胺阻断雄激素治疗,主要观察手术前、后残余尿量(Ru)、最大尿流率(Qmax)、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改变.结果:术后5 d拔除导尿管,排尿通畅.术后12个月,RU由术前的(130.0±15.2)mL降至(22.0±3.8)mL(P<0.01),Qmax由术前的(10.2±0.6)mL/s增至(21.2±2.2)mL/s(P<0.01).随访观察12~48月,血PSA降至2.8~18.6 ng/mL,平均10.7 ng/mL.术前发现6例骨转移经治疗后骨痛明显减轻,同位素骨扫描检查6例骨转移破坏均未见发展.结论:晚期前列腺癌压迫尿道致排尿困难时采用TURP可缓解膀胱出口梗阻症状,为抗雄激素治疗创造条件,睾丸切除联合口服氟他胺治疗可限制肿瘤的生长发展、巩固TURP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rcinoma,Pe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mstate hyperplasia,BP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22例PCa和31例BPH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前列腺DT...  相似文献   

14.
系统评价高频聚焦(HIFU)联合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F)等,检索时限均从建库截至2015年03月30日。2名评价员严格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高频聚焦联合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 Handbook 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5个研究,包括27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HIFU+内分泌治疗组在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PV)、最大尿流率(Q max)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内分泌治疗组(P0.05)。所有患者前列腺体积逐渐缩小,治疗后的IPSS评分降低,Qmax明显提高。HIFU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安全、有效,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内分泌治疗,是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核磁共振影像(MRI)T2WI或表观扩散系数(ADC)影像组学特征,以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联合机器学习在鉴别中央区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中央区前列腺增生61例及前列腺癌51例.采用MaZda软件提取所有患者T2WI与ADC图像的纹理特征,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用于临床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患者病情的监测和预后.方法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CLELA)采用辣根过氧化酶(HRP)-鲁米诺竞争法.结果该方法的灵敏度为0.01μg/L,在0.5~80μg/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CLEIA测定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批内、批间与日间变异系数分别为5.0%,4.97%和4.93%.在血红蛋白浓度<2.4g/L、总胆红素浓度<342μmol/L、甘油三酯浓度<9.9mmol/L时的干扰率无临床意义.与放射免疫分析法有较好的相关性(r=0.9472).结论CLEIA法测定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能及时有效地满足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需要,有助于进一步对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弥散加权成像(IVIM-DWI)技术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并结合CD34病理染色结果,分析IVIM-DWI各灌注相关参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方法:采用3.0T核磁共振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前列腺癌患者(PCa组)24例[平均年龄(74.29±7.77)岁]及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BPH组)21例[平均年龄(70.48±9.40)岁],行IVIM-DWI检查,应用经典双指数函数模型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相关定量参数D、D*、f值.对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病理切片行CD34染色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PCa组中D值及f值较BPH组明显减低,而D*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中D*值与MVD显著正相关(r=0.793,P0.05),BPH组中f值与MVD显著正相关(r=0.766,P0.05).结论:IVIM-DWI各相关参数(D、D*、f值)在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鉴别中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前列腺癌中D*值的升高与前列腺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而f值的减低可能与癌灶中血管通透性的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七筋菇基因组DNA提取和ISSR-PCR扩增模板浓度进行优化。方法以常规的CTAB法为基础,对七筋菇基因组DNA提取进行了优化:提取液中加入PVP(6%(w/v)),β-巯基乙醇的浓度提高至5%(w/v);第一次抽提后,重新加入提取液及抗坏血酸(20%(w/v)),65℃水浴30 min。结果所提样品DNA,A260/280,A260/230的平均光吸收值分别为1.78,1.99,浓度为105 ng/μL左右,ISSR扩增带多且清晰明亮,稳定性及多态性高,表明DNA纯度高;对扩增反应的最佳模板浓度进行研究表明,所提DNA模板稀释2倍效果最好(浓度为50 ng/μL)。结论改良后的CTAB法适于提取七筋菇植物的基因组DNA。  相似文献   

19.
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前列腺癌微小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利用TaqMan定量PCR检测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的表达量,建立了一种通过检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前列腺特异基因表达水平检测前列腺癌微小转移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PSA在转移癌、局限癌和增生患者组中与GAPDH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63×10-3±3.4×10-4),(2.6×10-4±3.9×10-5)和(2.6×10-5±4.5×10-6),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PSMA在各组间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6.4×10-3±9.3×10-3),(5.0×10-4±8.3×10-5),(2.4×10-5±7.2×10-6),各组间亦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01).因此用定量PCR技术检测外周血中PSA和PSMA的表达水平,可区分前列腺转移癌、局限癌和增生患者,该方法可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伪辛群作用下子空间轨道生成的格的同构条件。首先,给出三个引理,说明格L(m,2s 1,S,1;2v 1)和L(m,2s,S,l;2v 2)与L(m—l,S;2v)同构,进而进行推广,得出了格L(m,2s,s,1;2v十2)与L(m,2s 1,S,1;2v 1)的同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