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于携带CYP2C19~*2、~*3等位基因者,观察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心脑血管事件的预后影响.方法:CYP2C19基因检测盒检测CYP2C19基因缺陷携带者共809例(CYP2C19~*1/~*2、CYP2C19~*1/~*3、CYP2C19~*2/~*2、CYP2C19~*2/~*3、CYP2C19~*3/~*3),符合入选条件和排除条件共有152例,根据术后服用药物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分析一般临床资料、既往病史、生化指标(Hb A1C、LVEF、TC、LDL-c、TG)、服药情况和冠脉造影情况.结果:携带CYP2C19~*2、~*3等位基因患者,替格瑞洛能够明显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12月再发心绞痛和总MACCE事件(P0.05),但在术后1、3、6及12月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心源性死亡、全因性死亡及脑卒中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在PCI术后1、3、6及12月并没有增加出血的风险(P0.05).于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能够降低携带CYP2C19~*2、~*3等位基因患者冠脉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再狭窄及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携带CYP2C19~*2、~*3任一缺陷基因,替格瑞洛都比氯吡格雷明显降低ACS PCI术后12月再发心绞痛和总MACCE事件,且不增加出血的风险;替格瑞洛比氯吡格雷能够降低冠脉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但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氯吡格雷低反应(HTRR)的高危冠心病患者改用替格瑞洛抗血栓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均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治疗的HTRR的高危冠心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分两组;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给予替格瑞洛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研究组经PCI手术治疗中相关指标以及心绞痛临床症状表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研究组经PCI手术治疗后24h的各种检查水平指标(肌钙蛋白值水平指标、PRU水平指标等)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研究组经PCI手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TRR的高危冠心病患者改用替格瑞洛抗血栓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24 h内急性轻型脑卒中患者65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及氯吡格雷组,分别评价用药前,用药后7 d,用药3个月后的血小板参数变化,包括PLT(血小板计数)、PCT(血小板压积)、PDW(血小板分布宽度)、MPV(血小板平均体积)。结果 7 d及90 d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均能增加血小板分布宽度,分别为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事件或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PLT(血小板计数)、PDW(血小板分布宽度)、PCT(血小板压积)及MPV(单个血小板平均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增加血小板宽度幅度低,能更好地抑制血小板活化,从而更好地抗血小板聚集,不增加出血事件等不良事件,有望代替氯吡格雷成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且抗血小板聚集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化介入流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治疗血管再通时间及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15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并完成6个月随访的STEMI的患者,按照优化介入流程启动时间顺序分为两组.记录两组患者靶血管病变、心功能Killip分级,比较两组患者Dt B时间、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入院和PCI术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值及术后6个月死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本情况、靶血管病变、心功能Killip分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门-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LVEF相似,但在PCI术后6个月随访时左室射血分数变化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病种质量管理可缩短STEMI患者急诊PCI入门-球囊扩张时间,减少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改善术后6个月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5.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发生和发展伴随着血栓形成并致冠脉血管闭塞,STEMI发病主要机制是冠脉血管壁上存在着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斑块),易损斑块破裂触发了凝血瀑布,导致血栓的形成和进展.高血栓负荷STEMI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挑战性问题,PCI在开通冠脉血管的过程中,血栓因受到挤压而导致脱落,脱落的血栓可导致远端血管栓塞,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从而危及患者生命,使PCI失败.冠脉内血栓抽吸可有效清除血栓,减少慢血流和无复流事件的发生,并提高心肌组织的灌注水平,有利于保护心功能和改善预后.延迟支架术对于高血栓负荷和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有益,血管内低温治疗及使用抗栓溶栓药物可作PCI的辅助治疗,对于血栓负荷较少的患者行直接支架术治疗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llary intervention,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首次行血运重建治疗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233例,其中PCI组160例,CABG组73例,比较两组患者2年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全因死亡和非致死性卒中/心肌梗死联合终点;再次血运重建术).[结果]CABG组的2年再次血运重建率低于PCI组,但由于术后院内死亡率较高导致CABG组2年全因死亡发生率高于PCI组(P<0.05),2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2年全因死亡和非致死性卒中/心肌梗死联合终点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2年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两组间并无差异,但PCI组的2年再次血运重建率仍高于CABG组.  相似文献   

7.
替罗非班对冠脉介入中慢血流及无复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慢血流及无复流现象的效果.方法:对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出现的37例慢血流,33例无复流,依次给予冠脉内注入硝酸甘油,维拉帕米,腺苷和替罗非班,观察靶血管前向血流的TIMI血流分级.结果:替罗非班明显改善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慢血流及无复流的TIMI血流,慢血流的有效率为90%(27/30),优于硝酸甘油10.8%(4/37),维拉帕米3%(1/33)和腺苷6.2%(2/32),P<0.01;无复流的有效率为89.3%(25/28),优于硝酸甘油3%(1/33),维拉帕米3.1%(1/32)和腺苷9.7%(3/31),P<0.01.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出现的慢血流及无复流现象有效.  相似文献   

8.
血栓性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疾病。由于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血栓性疾病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临床上治疗血栓性疾病的药物主要是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血药物。2017年全球抗血栓药物市场规模达235亿美元,由拜耳公司和强生公司共同研发的利伐沙班片以65.29亿美元的年收入入围同年全球前十大畅销药物榜单。我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抗血栓药物市场销售额自2013年持续保持增长态势,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313.58亿元,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销售额位居首位,替格瑞洛片以68.95%的增速成为增长最快的抗血栓药物。替格瑞洛作为新型抗血栓药物在国内市场份额提升迅速。氯吡格雷的市场增速虽然逐年放缓,但销售额依然领先。国内抗血栓药物研发多以仿制药为主,进入临床阶段的新药较少,主要作用机制是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血药物。  相似文献   

9.
牛全洲  郭晓宇 《甘肃科技》2011,27(20):171-172
比较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用阿托伐他汀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试验组给予氯吡格雷600mg;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1次/d.观察两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随访6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发生在缺血事件、心肌梗死、脑卒中和病死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独应用氯吡格雷相比,联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35例患者、195支血管238处B型或者C型复杂冠脉病变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9例进行冠脉造影随访。结果:所有病变术终达到TIMI3级血流的病例成功率为90.37%,病变成功率为89.50%。13例手术失败,死亡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6例。随访结果1例院外死亡,11例再发心绞痛,2例行血运重建,余均未发现不良心脏事件。讨论:PCI治疗复杂冠脉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合并左主干病变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2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左主干病变STEMI患者,根据左主干病变和患者病情决定是否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分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89例、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136例;每组再分为2个亚组,PCI组和药物治疗组.比较各组近期和远期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的发病时间、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KillipⅢ~Ⅳ级、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的比例明显高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以上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病变狭窄程度、中度以上钙化率、合并2支或3支血管病变率均明显高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P0.05).PCI手术即刻成功率100%,平均每例患者植入支架(2.3±0.9)枚.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轻微出血发生率为14.6%,高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的6.6%(P0.05);大出血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住院期间死亡率明显低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PCI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P0.0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联合PCI治疗后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治疗STEMI合并左主干病变可有效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近期和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青年人伴有血管狭窄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青年人伴有血管狭窄的脑梗死患者120例,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和临床疗效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青年人伴有血管狭窄的脑梗死治疗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龄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以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接受PCI治疗的80岁及以上高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1例(高龄组)和同期接受PCI治疗的40~60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47例(中年组).对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患病危险因素、Syntax评分、植入支架的数量及长度、近期效果和主要并发症,并提出护理要点.结果高龄组与中年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病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三支冠状动脉病变、Syntax评分、完全再血管化率、植入支架的数量和长度、出血性并发症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血管TIMIⅢ级血流、急性或亚急性血栓、脑卒中和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接受PCI治疗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与中年组无差异,整体护理是保证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康复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ACS患者496例,根据冠脉造影显示的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340例,多支病变组156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并发症及治疗情况;记录入院患者首次测得的实验室指标: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GH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低密度脂蛋白(HDL、LDL)、血肌酐(Sc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Tn)Ⅰ、脑尿钠肽(BNP)、D-二聚体.结果多支病变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左前降支病变、左回旋支病变、右冠状动脉病变、冠脉TIMI血流0级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住院天数、最大支架长度、总支架长度明显长于单支病变组,溶栓治疗率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病变组患者TC、TG、LDL、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Mb、Tn水平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Glu、GHb、HDL、Scr、CK-MB、BNP水平在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左前降支病变、右冠状动脉病变、冠脉TIMI血流0级、高血脂及D-二聚体水平是早发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在临床诊治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心绞痛患者经PCI治疗后不良心脏事件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PCI的129例心绞痛患者,根据血清TBIL水平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行PCI的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情况,并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TG,T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指标(血糖、Scr、Hb、LDL-C、HDL-C、AST)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靶病变部位、慢性闭塞病变及LVEF≤4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入支架长度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PCI者所占比例、置入支架数和置入支架直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为24.1%,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BIL水平是心绞痛患者PCI后MACE的保护因素,置入支架长度则是危险因素.结论心绞痛患者PCI后血清TBIL水平越低其预后越差;血清TBIL水平是心绞痛患者PCI后MACE的保护因素,置入支架长度则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的特点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4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接受静脉药物溶栓、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补救性冠状动脉成形术、常规治疗,比较接受不同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再灌注治疗时间,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者死亡率有显著差异,再发心绞痛无显著差异,直接和补救性PCI组血管开通率明显高于药物溶栓治疗.结论:对急性心绞痛患者实施不同再灌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直接冠脉成形术血运重建率高,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在长期(≥3个月)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患者上消化道发生再出血的影响。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确诊存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长期服药史并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96例患者,经快速尿素酶试验确认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62例患者(阳性组),余34例患者为阴性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阳性组进一步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给予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以14C呼气试验判定根除幽门螺杆菌情况。经随访6个月观察各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上消化道再出血的情况。观察组患者均获幽门螺杆菌根除。观察组的上消化道再出血率为6.5%(2/31),与对照组[29.0%(9/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61,P=0.028),而阴性组为14.7%(5/34),与观察组、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长期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患者中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降低其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治疗血栓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作为目前临床抗血小板治疗的金标准——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其合用导致的出血发生率增加和日益受到关注的氯吡格雷抵抗,使得其抗血小板治疗难以满足人们的期望.对此,我们将氯吡格雷的代谢产物与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化合物结合,同时优化其甲酯结构,得到了QR02001化合物.剂量为5 mg/kg的QR02001在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作用中表现出(99.2±0.68)%的抑制率,较同等剂量下的氯吡格雷有极显著的增加.在大、小鼠体内血栓模型中,同等剂量QR02001也表现出较氯吡格雷更强的抗血栓形成活性,但两者在出血时间方面并无明显差异.QR02001表现出良好抗血小板活性的同时并未增加其出血风险,证明了本研究的技术策略是可行有效的.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病变狭窄程度及累及血管支数的关系,并观察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予以美托洛尔治疗后QTd的变化.方法:选择19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且心电图资料完整者,据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49例和冠心病组143例;冠心病组依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  相似文献   

20.
氯吡格雷联合川芎嗪治疗脑血栓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按随机分配原则将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人民医院于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86例脑血栓患者分成2组:参考组与研究组,各43例。参考组患者单纯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氯吡格雷+川芎嗪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状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进行比较观察。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95.35%74.42%),且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比参考组患者低(4.65%18.60%),P0.05。氯吡格雷联合川芎嗪治疗脑血栓的临床应用效果理想,能够提高疗效,且安全性良好,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