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分子图邻接矩阵的基础上提出了1个新的基团染色指数^mX,该指数易于计算,有较高的结构差异区分能力,运用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技术研究了30种卤代苯、卤代苯甲醛化合物的沸点和闪点与分子结构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卤代苯和卤代苯甲醛的沸点和闪点与基团染色指数具有显著相关性,对卤代苯和卤代苯甲醛的沸点和闪点的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的一致性令人满意,平均误差分别为2.72℃和6.32℃,利用建立的模型,对另外7种卤代苯的沸点和闪点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在分子拓扑理论基础上,定义原子结构参数αi和βi,由αi建构连接性指数^mL,由βi建构拓扑指数B。研究硫醚在不同极性固定相上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与结构的相关性,建立相应的定量模型,预测了硫醚在4种极性固定相上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各样本总体所建模型的相关系数均在0.97以上。对硫醚保留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较为吻合。该法还具有计算简单,物理意义明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脂肪族饱和一元醇的结构描述及沸点定量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烷烃分子距离边救矢量基础上对分子中的用染色因子进行标识,提 种适用于描述 肪醇结构的距离-边数矢量μ,据此以124种脂肪醇分子的沸点为例,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技术建立脂肪醇MDE矢量与其沸点的定量结构-性质相关关系模型,模型复相关系数达R=0.9946,均方根误差为ξRMS=3.26K。  相似文献   

4.
在分子图的邻接矩阵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价连接性指数^mL,用多元线性回归技术分别建立了60个醇的价连接性指数^mL与它们的辛醇,水分配系数lgkow及水溶解度lgSw的定量结构一性质相关性模型.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辛醇,水分配系数的线性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957,溶解度的线性相关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882.由于指数充分考虑了空间结构和电性结构,因此对含杂原子化合物的区分能力得到加强,计算也较为简单,预测的精度也优于文献报道结果,对辛醇,水分配系数预测值的平均误差仅为0.10,对水溶解度预测值的平均误差也只有0.16,均小于文献方法的预测误差,而且本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5.
运用定量结构一性质相关技术研究了81个烷烃分子的折光指数与分子结构间的定量关系。利用原子特征值建构一种新的基团距离参数和连接性指数^mX。通过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了^mX与折光指数的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模型。对烷烃折光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估算值与实验值较为吻合,平均相对误差为0.17%。研究工作表明基团距离参数和连接性指数在一起使用可以更好地反映出烷烃的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建构分子连接性回归模型,研究了酮和醚类化合物结构与折射率的关系.在分子拓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修正的基团染色指数mL,运用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技术研究了57种酮类和醚类化合物分子的折射率与分子结构间的定量关系;通过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了mL与折射率的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模型.对酮类和醚类化合物折射率的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的一致性令人满意,平均相对误差为0.45%和0.69%.用所建模型分别预测了4个酮分子和5个醚分子的折射率,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28%和0.97%,因此,模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7.
基于分子距边矢量,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技术建立描述卤代烃沸点变化规律的定量结构-性质相关关系模型,其复相关系数R=0.9935,均方根误差RMS=10.07K。  相似文献   

8.
定义了原子特征值iβ和iδ,由iβ建构连接性指数mX,由iδ建构基团染色指数mL,运用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技术研究了70种酸类和酚类化合物分子的折光指数与分子结构间的定量关系.通过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了mX和mL与折光指数的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模型.对酸类和酚类化合物折光指数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59%,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9.
基于分子距边矢量(MDE),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技术(MLR)建立起描述卤代烃沸点变化规律的定量结构-性质相关关系(QSPR)模型,其复相关系数R=0.9935,均方根误差RMS=10.07K。最后5次随机选取25个化合物作预测集,以余下的62个化合物作校正集建QSPR模型(R=0.9928,RMS=10.88K),并有效地预测了沸点(R=0.9925,RMS=11.78K)。结果表明,模型的预测能力良好。另外,还运用所建立的模型对30个未知沸点的卤代甲、乙烷的沸点值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出的沸点数据指出了CFC11,CFC12和CFC113的一些可能的代用品。  相似文献   

10.
拓扑指数X用于硫醇/硫醚的QSP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40余种硫醇/硫醚分子的拓扑结构特点的研究,定义了一种拓扑指数X,并运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硫醇/硫醚的气态标准生成热Hf,298°、气态标准熵S298°、气态标准生成自由能Gf,298°、沸点TBP等多种物理化学性质与拓扑指数X的相关性,建立了定量结构-性质相关(QSPR)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QSPR模型方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较好地揭示了这些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卤代丙烷沸点的变化规律,发展了一种直接根据分子结构信息计算和预测卤代丙烷沸点的方法,对53种卤代丙烷的计算结果表明,点算值与实验值的一致性令人满意,平均误差1.18%,本文方法的提出,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卤代丙烷沸点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而且为工程上提供了一种预测卤代丙烷沸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根据分子拓扑学原理,用距离矩阵描述分子结构,用不同的因子标识分子中的原子种类,发展了一种适用于含杂原子分子体系结构性能关系研究的新方法.据此探讨了脂肪醚沸点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个既能合理表征脂肪醚结构性能关系、又能预测沸点的定量关系式.  相似文献   

13.
脂肪醇沸点的神经网络估算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神经网络NN多层模型及误差反向传播算法(BPNN)研究了脂肪醇沸点与结构的定量关系。并用所提出的方法对多种脂肪醇沸点进行估算和预测,获得良好结果。可在QSAR研究中取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有机稀溶液在吹脱条件下的传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吹脱-称重法对有机稀溶液在吹脱条件下的传质速率进行了测定,所测定的有机溶质范围包括醇类、酮类、苯类、酯类、卤代烃类。测定结果表明卤代烃类,苯类在水中的吹脱速率最快,酮类和酯类次之,醇类最不易吹脱。以气-液双膜理论为基础,对吹脱条件下传质速率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理论探讨,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所采用的数学模型适用于水-气分散两相系统间传质过程的计算。  相似文献   

15.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南京市紫金山24种植物挥发性物质的化学组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24种植物中共检测出萜烯类、醇类、酮类、醛类、酯类、醚类、酚类及烷烃类等8类165种化学成分,其中,以萜烯和醇类为主。萜烯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的是白玉兰,其含量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71.99%;其次是扶芳藤(66.56%)、青桐(50.30%)及冬青(8.14%)。醇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的是冬青,其含量占挥发性物质总量78.53%;其次是黄连木(72.99%)、荚蒾(66.69%)、枫香(58.81%)、麻栎(56.10%)、香樟(54.46%)及白玉兰(7.48%)。  相似文献   

16.
以图论法为基础,从分子的拓扑结构入手,定义了一个表征分子内聚力的拓扑指数F,并和拓扑指数W、P一同运用于微观结构与物性关系的研究之中,提出了一个预测饱和烷烃常沸点蒸发熵的计算公式.用该式对57种饱和烷烃沸点预测的结果,与文献值相比较,总的相对误差仅为0.42%.  相似文献   

17.
一氯代烷的物理性质与其分子结构间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图论方法探讨了一氯代烷的结构与其物理性质的关系,据此可预测一氯代烷的密度、折光率和沸点,结果表明,预测值都很接近实验值,此方法不仅阐明了一氧代烷的密度、折光率和沸点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而且提供了一种预测一氧代烷的密度、折光率和沸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借助于分子拓扑学探讨了脂肪腈的凝聚型性能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个结构基础明确的定量关系式.对乙腈到二十一烷腈的计算结果表明,沸点、密度和折光指数的计算值都很接近实验值.应用这一定量关系,不仅能够合理表征脂肪睛结构与凝聚型性能的关系,而且有助于揭示物质结构与性能关系之间的奥秘。  相似文献   

19.
根系分泌物是植物与外界进行反应的重要媒介,其行为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本文研究了盐胁迫下典型湿地植物芦苇根系分泌物成分和含量的变化,分析了盐胁迫质量浓度分别为0(对照)、1、3、6、10g·L-1,胁迫时间分别为2、4和12h时,芦苇根系分泌物的成分和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一共检测出了99种根系分泌物,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烃、醇、酚、醚、酮、醛、酸、酯、噻唑以及其他含硫代、卤代化合物,各样品中检出的种类最多的化合物是烷烃类.在不同的质量浓度盐胁迫下,经2h胁迫检测出的化合物种类均高于经4和12h胁迫检测出的种类.盐质量浓度在6g·L-1及其以下时,根系分泌物的化合物总量在经2h胁迫后达到最大值,表明根系分泌物组分和含量随盐质量浓度和胁迫时间先升高后降低,而非单一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