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紫背天葵(gynura),菊科三七属中以嫩茎叶作菜用的半栽培种,宿根草绿常本植物,学名Gynura bicolor DC,别名观音苋,血皮菜。原产中国,四川等地栽培较多;福建、广东少量栽培。嫩茎叶可凉拌或炒食,柔嫩滑爽,有特别风味。据《重庆中草药》、《福建中草药》载,有生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可治妇科病,是一种有较强保健功效的稀有蔬菜。 紫背天葵适应性强,耐热耐旱,抗病,夏季高温干旱时也能正常生长,对调剂8、9月份淡季蔬菜供应,增加花色品种有一定作用。因紫背天葵靠无性繁殖,故限制了栽培区域的扩大,我省以前未见栽培。我们于1995年春从四川引种,在本校园艺场内试种,对紫背天葵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进行了观察与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紫背天葵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影响紫背天葵红色素稳定性的几个因素,为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桂南山姜茎叶和毛红豆蔻茎叶的挥发油,以不同的毛细管柱进行分析,找出最佳的分析条件,用归一化法测定各个成分的相对含量,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从桂南山姜茎叶的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了65个化合物,占其挥发油总成分的95.40%;从毛红豆蔻茎叶的挥发油中分别分离鉴定出了71个化合物,占其挥发油总成分的92.38%.  相似文献   

4.
对人参茎叶挥发油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纯化 ,利用薄层层析 (TL C)、红外光谱 (IR)、气相色谱 (GC)、气相色谱 -质谱 (GC/MS)联机技术从该挥发油中分离鉴定 6个倍半萜烯类化合物 .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暗紫贝母超临界CO2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暗紫贝母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结合NIST谱库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同时采用峰面积归一法对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GC-MS分析显示,从暗紫贝母挥发油中共分离得到39个组分,并鉴定其中32种成分,包括酯类化合物(26%)、醇类化合物(21%)、烷烃类化合物(20%),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的有1-二十三醇(3.61%),七氟丁酸三十四烷基酯(3..59%)和反式-(2,3-二苯基环丙基)甲基苯基亚砜(3.24%)等.[结论]本研究完善了暗紫贝母挥发油的成分及其相关含量,为暗紫贝母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紫背天葵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AA对其水培条件下扦插枝生根及萌蘖.结果表明,500mgL1NAA能明显促进生根和萌蘖,显著增加根系活力、成活率和发梢率,显著提高发梢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但对最长根长、梢长、发梢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氧化酶(APX)则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竹叶椒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竹叶椒挥发油成分。利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竹叶椒挥发油,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分离出37个组分,鉴定出32个化学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苧烯21.76%。  相似文献   

8.
本作对辽宁千山地区狼尾珍珠菜花中挥发油进行提取,分析和鉴定,测得此花挥发油含量为3.7%,用GC/MS法从其挥发油中分离确定了14种化合物,用峰面积归一法通过G170BA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其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为67.45%。  相似文献   

9.
瑞香狼毒叶挥发油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对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野生瑞香狼毒叶中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干燥的瑞香狼毒叶挥发油含量约为0.0071%,气相色谱分离的42个峰中,鉴定出18种化学成分,2种为植物挥发油中少见的胺类化合物,其中的肼基甲酰二苯胺含量达到了17.26%,推测其为瑞香狼毒地上部分刺激性气味来源成分。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茶梅茎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提取茶梅茎、茶梅叶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和鉴定其化学成分,从茶梅茎、茶梅叶挥发油中分别确定出27,37种成分,在挥发油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990 40,0.963 54。其中,丁香酚为茶梅茎、茶梅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丁香酚在茶梅茎挥发油中的质量分数为0.922 23,在茶梅叶挥发油中的质量分数为0.913 28。  相似文献   

11.
以金花茶叶子为研究对象,用精油得油率作为衡量提取工艺的指标,研究金花茶叶子精油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研究超声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3种方法提取金花茶叶子精油的工艺条件,考虑各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各因素的最佳工艺水平,筛选出得油率高的精油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的得油率相对其他两种方法要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获得山胡椒挥发油,利用滤纸片扩散法研究山胡椒挥发油对7种常见食源性污染菌的抑菌作用,并探讨加热处理对水蒸汽蒸馏法所得挥发油抑菌活性的影响.实验表明,两种萃取方法所得挥发油对7种污染菌都有抑制作用,但对黄曲霉和黑曲霉而言,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的抑菌活性更强,而加热处理对水蒸汽蒸馏法所得山胡椒挥发油的抑菌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建立动力学模型,研究减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薰衣草精油的提取动力学规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测定主要成分芳樟醇、乙酸芳樟酯等在提取过程中的相对含量动态变化,比较不同蒸馏时间获得精油的品质。结果表明,减压水蒸气蒸馏提取薰衣草精油过程的动力学模型y=4.292 5(1-e-0.017 9x),气质联用共解析挥发性成分48 种,芳樟醇、乙酸芳樟酯等为主要挥发性成分,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芳樟醇相对含量由49.51%降至16.78%,下降趋势明显。实验发现该动力学模型可较好地模拟薰衣草精油提取过程的规律,并且结合精油品质分析,前120 min的提取率达1.88%,组分基本稳定;120 min后,提取率增长趋势变缓,且主要成分芳樟醇相对含量明显下降,组分种类复杂。研究认为薰衣草精油减压提取最佳时间为120 min,既可保证提取率较高,又可获得品质优良的精油,且节约提取时间。  相似文献   

14.
建立动力学模型,研究减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薰衣草精油的提取动力学规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测定主要成分芳樟醇、乙酸芳樟酯等在提取过程中的相对含量动态变化,比较不同蒸馏时间获得精油的品质。结果表明,减压水蒸气蒸馏提取薰衣草精油过程的动力学模型y=4.292 5(1-e-0.017 9x),气质联用共解析挥发性成分48 种,芳樟醇、乙酸芳樟酯等为主要挥发性成分,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芳樟醇相对含量由49.51%降至16.78%,下降趋势明显。实验发现该动力学模型可较好地模拟薰衣草精油提取过程的规律,并且结合精油品质分析,前120 min的提取率达1.88%,组分基本稳定;120 min后,提取率增长趋势变缓,且主要成分芳樟醇相对含量明显下降,组分种类复杂。研究认为薰衣草精油减压提取最佳时间为120 min,既可保证提取率较高,又可获得品质优良的精油,且节约提取时间。  相似文献   

15.
为获得提取洋葱精油的新提取技术,设计了适合工业化应用的2L亚临界水提取装置;选用具有岭南特色的红葱头为原料进行了亚临界水提取洋葱精油的研究。考察了提取方式、提取时间、温度、压力对洋葱精油的提取得率及含硫化合物浓度的影响,并对液液萃取中溶剂的种类和萃取次数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洋葱精油的亚临界水提取最佳工艺:静态提取、提取时间30 min,压力5 MPa,100~150 ℃的连续程序升温,石油醚为萃取溶剂,萃取2次。此条件下洋葱精油的提取得率为0.362%,含硫化合物浓度为97.36 g/kg。与传统提取法相比,亚临界水提取法具有提取时间短、效率高、能耗低、产品质量高等优点。2L亚临界水提取装置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6.
研究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细辛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以挥发油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和加水量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细辛挥发油的影响.优选细辛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水,浸泡3h,提取3h.此细辛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简单,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17.
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对广东海风藤、石菖蒲、五味子3味中药单独进行挥发油成分提取,然后将3味药以复方比例混合提取,比较它们在提取量、提取速度、提取成分方面的差异.并用正交设计法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药材粉碎度等因素对挥发油提取量的影响,优化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广东海风藤、石菖蒲、五味子单独提取与以复方比例混合提取在提取量、提取速度、提取成分方面基本一致.正交试验中以提取量作为指标,提取时间和粉碎度的影响具显著性意义,加水量的影响无显著性意义.最终确定采用以复方比例混合形式提取挥发油的提取路线,最优工艺条件为A2B3C3,即加药材质量8倍量的水、提取7 h、使用药材细粉进行提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是对柚皮精油的提取方法进行优化,并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所提取柚皮精油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采用石油醚为提取溶剂,以柚皮和石油醚的质量体积比为1:10,75℃下回流提取5h,精油的最终产率为0.987%。柚皮精油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比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好,是一种有广阔开发前景的芳香油资源。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金银花挥发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萃取条件对挥发油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萃取工艺;对萃取产物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SFE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45 Mpa,萃取温度45℃,CO_2流量4L/min,萃取得率2.068 7%,产物为淡黄色至淡绿色膏状物;产物经GC-MS分析,共检测出57种成分,其中脂肪酸、烷烃和脂类成分最多,占总检出成分的82.41%.结论:优化SFE萃取条件可提高得率,使金银花挥发油成分增多.  相似文献   

20.
分别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对广东海风藤挥发油进行提取,用GC-MS法进行成分分析.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鉴定出25个成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物鉴定出31个成分,两者共有成分达21个.共有成分含量占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总量的81.48%,占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物总量的90.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