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马法上取得时效的诞生与存在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而在当代,产生取得时效的这种社会条件已不复存在。取得时效仅有历史沿革的理由,没有法理上的根据,而且实际上的结果,往往与立法的目的相左。从民法理论上看,在同一民事法律关系中取得时效与诉讼时效并存易产生冲突,同时,也是对司法资源的一种浪费。所以,取得时效在我国已无存在的逻辑空间。  相似文献   

2.
我国虽然长期以来不承认取得时效制度,但它却一直是大陆法系民法和英美法系财产法的重要内容。我国在加入WTO之后,不仅经济的高速运转要求我们建立取得时效制度,在法制建设上也应与国际民事立法接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民法上也应当要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也要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确立与市场经济相协调的取得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3.
取得时效是传统民法的一种重要制度,其设立目的在于平衡社会整体利益和财产原所有人利益之间的关系,维护秩序、效益与公平这三项法律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探讨取得时效构成要件,对完善我国民事立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保证是一种以债权对债权的担保方式。保证中涉及的时效制度比较复杂。主要有四项时效制度:主债权诉讼时效、保证期间、保证债权诉讼时效和追偿权诉讼时效。本文从现有立法并结合民法学原理,阐述四项时效的涵义及其在保证关系中的作用和意义。弄清四项时效制度,是学习保证制度的重要前提。本文对此做了相应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取得时效的功能、概念、构成要件和效力的研究 ,以有益于构建我国的取得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取得时效的功能,概念,构成要件和效力的研究,以有益于构建我国的取得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7.
目前,学界对取得时效制度的必要性存有争论.从价值、理论体系、制度安排和司法实践等方面看,我国建立取得时效制度已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取得时效制度产生于古罗马时期,对于古罗马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经济的繁荣做出巨大的历史贡献,经过近现代法学的继承和发展,时效制度越来越完善。本文结合我国的情况论述了取得时效的功能及该制度的不可替代性,从而论证在我国建立取得时效制度的必要性,应在未来的民法典中构建取得时效制度。并提出我国未来民法典中的取得时效制度的几点构想,应采分立立法例模式、不以善意为其必备条件且根据是否善意区分不同的期限,其适用范围不应限于所有权。  相似文献   

9.
诉讼时效期间具有强制性,在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8]11号司法解释实施之前,此观点仅存在于我国的民法理论界。该司法解释的出台实现了诉讼时效期间的强制性在法律制度中的运用,具有很重要的立法意义。笔者以此为视角,从当事人协议加长或缩短诉讼时效和预先抛弃时效利益两个方面出发,对民法诉讼时效期间的强制性进行分析,并对该司法解释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我国很多学者都赞同在2007年颁布的物权法中确立取得时效制度。但是未设立该制度,实为遗憾。本文对取得时效制度的概念,构成要件,在我国的立法状况,设立该制度的原因以及其功能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1.
诉讼时效制度历来是民法理论研究中的重点,而其中的诉讼时效概念的界定更是其中具有较大争议的问题。本文在提出我国民法中诉讼时效概念的争论与困境问题的基础上,对"诉讼时效"是否是"消灭时效"这个争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进而阐述了笔者对"诉讼时效"概念的认定和探析,最终得出了对"诉讼时效"的概念的界定。  相似文献   

12.
诚实信用是民法的“帝王条款”,它的精神必然要贯穿到诉讼时效制度中。诉讼时效的基础及其本旨和诚实信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我国民事法律关于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应加以完善 ,体现诚实信用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3.
罗马法上取得时效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罗马法中取得时效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历史背景,讨论了时效取得制度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取得时效制度以其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在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相应制度)所确立。由于我国民事立法对传统道德的依赖,没有确立谈制度,这对法制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取得时效”作为一项古老的法律制度,应否在我国民法典中予以确立,学术界存有争议。本文考察了取得时效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在各国的立法体例,并对取得时效独有的价值功能进行阐释,在取得时效制度与相关制度的比较分析中表明其的不可替代性,最后简述了其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6.
消灭时效的效力是消灭时效制度中的根本问题。各国的立法例可概括为"权利自体消灭主义"和"抗辩权发生主义"两种。我国未来消灭时效效力制度之设计应采"抗辩权发生主义",并分别从权利人和义务人两个角度规定消灭时效的效力,同时还要完善担保物权与抵销权行使制度。  相似文献   

17.
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对维护交易安全和市场秩序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物权法》的出台,使善意取得制度在我国有了明确的规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物权法》关于善意取得的规定为基础,对动产善意取得的概念、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进行分析,以期明确善意取得的规定和相关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8.
论在经济交往中盗赃物的善意取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受物权法调整。我国现行立法对善意第三人的权益保护不周,尤其是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善意占有人的权益常常受到侵害。我国善意取得制度立法宜采“中间法立场”,兼顾所有权保护与交易安全,对盗赃物等占有脱离物,在立法技术上,采“例外规定主义”。  相似文献   

19.
杨世昌 《科技咨询导报》2013,(36):207-207,210
我国刑法仅规定追诉时效而忽略了行刑时效。建构行刑时效制度,能够与国外立法模式接轨,加快依法治国的刑法文化的制度创新,适应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符合实现刑罚公正与效率的必然要求。在刑法总则中通过对行刑时效一般、特殊情况、期限及起算等内容予以规定,对于推动我国刑事立法的完善、实现刑罚的目的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诉讼时效发端于罗马法,是一项沿革久远的民事法律制度,诉讼时效的核心是诉讼时效效力。关于我国大陆诉讼时效效力问题,胜诉权消灭说有其理论和实务上的缺陷。抗辩权发生说在我国未来民法典选择中具有合理性。诉讼时效效力是一个复合结构,其实质是两大效力层次的依次展开。第一个层次为诉讼时效发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当事人取得时效抗辩权,第二个层次为诉讼时效援引的结果,就是权利的消灭。实质上,各国的立法均遵循此规律,诉讼时效效力完全可以统一到这两大效力层次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