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0年以来福建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培阳  闫岩 《河南科学》2008,26(4):482-485
研究区域经济差异是制定区域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区域经济差异在空间的重要反映.以人均GDP作为测度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特征的变量指标,从区域经济空间集聚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时空格局和经济增长空间格局3个方面来分析福建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化趋势,得出其经济空间集聚十分明显,且总体呈逐步扩大趋势;其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已形成"核心-边缘"空间模式;最后通过对县域单元增长类型的划分简要分析了福建省经济增长空间格局的演化.  相似文献   

2.
基于单指标和综合指标,运用熵值法、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ESDA)、Getis-Ord Gi*统计指数、标准差椭圆等多种方法和技术对2005-2012年信阳市170个镇域单元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影响该市镇域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基于人均GDP指标测度经济发展水平时,2005-2012年总体各个镇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差异较大,并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2)信阳市170个镇域单元经济呈现西部市区、东部固始县、潢川部分镇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北部、中西部、南部、东南部镇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镇域经济空间差异明显.(3)通过G指数分析信阳市内部空间特征时,2005-2012年镇域单元热点区域较少,冷点区域比较多,并且冷点区域有不断扩张的态势,呈现出"西扩南移"的趋势.(4)从人均GDP与乡镇经济对比的标准差椭圆系数及经济重心的变化来看,信阳市镇域经济分布呈现明显的东—西方向格局,经济重心主要位于信阳市的中部偏东的潢川县境内,并且有西移趋势.  相似文献   

3.
产业空间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的生产力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具体的讲,它是指各产业资产的综合生产能力的地区分布及其与其它要素的结合情况。产业空间结构从产业的地区结构方面反映了一国经济发展的规模与水平。本从产业结构和区域发展的角度,选取产业结构效果指数、区域竞争效果指数、三次产业比例、非农业人口比例、人均GDP等经济指标,采用新疆87个县市73个行业的1990年和2000年的在业人数,各县市的人均GDP、非农业人口、2001年各地州三次产业比例等数据,主要采用,偏离一份额分析,同时辅助区位熵、人均GDP标准值等计量方法进行新疆各地州市产业空间结构的差异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县域单元经济空间格局差异是影响区域发展、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研究资源型城市区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演变格局有助于揭示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以陕西省榆林市为研究对象,用泰尔指数、空间变差函数、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取1995—2014年人均GDP为指标,分析榆林市区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格局演变.结果表明,1995—2014年,榆林市区域经济差异不断增大但增速减缓,泰尔指数从0.937 7降至0.680 6,其中,南北6县组间差异贡献率超过90%,这是导致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榆林市人均GDP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1995—2014年的Moran’s I由0.581 9增至0.683 6,区域经济空间集聚显著增强;二元经济结构明显,热点和次热点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北6县,范围呈现缩小的趋势,而次冷点和冷点区域主要分布于南6县,范围扩大;区域经济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用逐步多元回归筛选出工业总产值、农村人均纯收入、国家政策是影响资源型开发区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山西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研究。从时间角度研究了1994年以来山西省各个地市人均GDP的相对差异、绝对差异、总体差异及其变化趋势;从空间角度研究了1994年和2008年山西省各个地市的经济差异,并比较了其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济集中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以及市区与周边城镇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方法采用理论分析、区域比较的方法,分析西部大开发以来城市市区对其周边城镇的影响。结果第二产业在区域发展和分化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市区第二产业的扩散将给周边地区的发展提供机遇。结论市区的集聚效益仍有提升的空间,但产业已经开始向市区周边组团和郊区转移,郊县的发展应积极吸纳市区转移产业,并探讨特色产业的集群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7.
以人均GDP作为经济差异变量指标,选择标准差、极差、极差率和变异系数这四个统计学指标,通过Excel表格计算并绘制出2011年~2015年各指标的变化趋势图,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方面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县域经济差异呈逐年扩大的态势,各县域间贫富差距增大,形成两级分化.然后基于ESDA的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空间统计分析软件Geoda对甘肃省2011年~2015年人均GDP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和计算,得到甘肃省2011年~2015年人均GDP Moran's I系数变化图和人均GDP Moran's散点图.从全局和局域两方面对甘肃省县域各单元间经济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人均GDP整体上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体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局域自相关分析表明甘肃省县域经济形成了经济发展的两个空间集聚区.即以酒泉市和兰州市为中心的经济发达地区,以临夏、甘南、陇南和定西等组成的经济落后地区.最后分析了县域差异变动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基尼系数及其分产业部门分解的方法,依据忻州2004-2016年14个区域单元的人均GDP及相关经济统计数据,对忻州县域单元的经济差异动态变化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表明:第二产业区域差异是构成忻州区域经济总体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区域经济差异随年限呈波动变化,产业集中效应是推动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推动第二产业在各区域单元间均衡发展是缓解忻州区域经济差异的有效途径,同时,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实施网络开发模式、提高人口素质,是实现忻州地区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根据1995—2008年辽宁省各市实际人均GDP数据,通过计算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塞尔指标对辽宁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状况进行初步研究。研究发现,在整个时间区域上,辽宁省区域经济差距呈阶段性。在此基础上,构建经济空间计量模型对辽宁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σ收敛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为探究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化特征,以浙江省县域人均GDP为研究指标,运用基尼系数和ESDA空间统计模型,结合Arc GIS相关空间分析功能,对浙江省县域经济总体差异变化趋势和局部空间均衡程度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环杭州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浙西南地区,总体空间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县域经济的局部空间差异则有所变大,主要表现为高经济水平集聚区的县域有所减少,而低水平集聚区的县域有所增多。基于以上特征,文章认为自然地理和区位条件、规划引导以及私营经济的发展是影响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杨革  于立凯 《山东科学》2013,26(3):104-110
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研究了2000-2011年间湖北省县域人均GDP的空间分布格局,对其经济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的变化趋势、分布特征和成因进行初步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湖北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在总体上呈缩小趋势。局部分析表明武汉城市圈和荆宜城市群扩散作用明显,显著性相似区域扩大,周边区域有同步发展的势态。县域总体经济差异的缩小和典型区域的扩散效应并不能说明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循环积累作用下区域间差异可能会扩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人均GDP数据,利用泰尔指数对最优研究尺度进行分析选择;然后综合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和空间马尔科夫(Markov)模型,对湖北省近20年经济差异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县级尺度能更好地反映研究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2)研究区域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空间自相关,其空间集聚程度研究期间存在变大、变小和持续变大的波动,两极分化趋势明显,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经济发达的热点区主要集中在宜昌市和武汉市市辖区周边,“低-低”区则主要分布在鄂西北、鄂西南以及鄂东的黄冈个别县市等边缘区域,呈现出核心与外围的特征.(3)不同研究单元保持自身经济水平状态的可能性最大,且低水平区域最稳定;邻域背景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影响,但影响方式有所差异;4种经济发展水平类型的稳定性有差异,中等水平区域较活跃;初始状态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存在经济水平的跨越式转移.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6年~2015年忻州市14个县域的经济数据,以GDP、人口数量等相关指标作为基本测算数据,通过在时间维度上采用标准差和在空间维度上采用量图分析法对忻州市县域经济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上,县域经济差异整体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具体又以2009年和2013年为节点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2006年~2009年缓慢增长阶段、2009年~2013年加速阶段、2013年~2015年缓慢下降阶段.在空间维度上,县域经济差异比较显著,主要分为三类,其中落后类型的县域最多分布在西北和东南部;先进类型分布于忻州的中部和西部,中等类型主要位于东北部.资源条件、交通条件、产业结构、资本投入和经济政策是影响忻州经济时空差异产生的主要因素.最后对忻州市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一些相关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适当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有利于推动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产业的空间转移,但过大的区域经济差异则会弱化已经形成的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严重的还会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以辽宁省县域为研究单元,并以全省85个县域自2001~2010年人均GDP标准差、变异系数作为衡量经济差异的测度指标,揭示辽宁省县域经济绝对差异随时间变化而逐步扩大、相对差异却逐步缩小的演变特征.运用SPSS17.0软件对2010年全省85个县域的10项经济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认为一般发达型县域和欠发达型县域呈环状且不规则地分布于各经济发达型和较发达型县域的外围区域,各类型之间差异是自然环境、地理区位和政府策略等几个主要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文章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角度对新疆差异的主要来源进行探讨.将新疆总体经济差异分解为地州间差异和地州内部差异,并对90年代以来差异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得出了一些基本结论:(1)新疆经济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州间的差异,地州内部差异处于次要地位;(2)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过大,会对经济、社会、政治、民族等各方面产生诸多消极影响,必须给予高度重视;(3)缩小新疆的经济差异要从县城经济入手,以点带面,实现新疆以及新疆与东、中部地区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在实现区域联合发展之前,必须对其内部差异进行充分研究.采用定量的方法,通过计算人均GDP、居民消费水平的威廉森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对武汉城市圈近10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时序分析,研究其内部的差异程度和变化过程;用经济区位商分析其内部经济格局的动态变化.发现近10年来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经历了差异拉大——缩小——再拉大的过程,现处于总体差异继续扩大,两极化分异更趋明显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根据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涵义,首先确定了评价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度数学模型,并应用此方法从系统和空间两个方面对福建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得出目前福建省区域经济存在的系统协调发展主要问题,指出各地市区域经济的空间协调差异。  相似文献   

18.
采用1997—2014年西安市10区3县文化产业和GDP数据,运用重心模型和地理集中度方法,对西安市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空间耦合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文化产业重心与经济重心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偏差,但总体上存在耦合关系;文化产业地理集中度整体上南高北低,经济地理集中度为中间高、四周低。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呈现明显的圈层结构,以内城为核心向外扩散式发展,与经济发展相比文化产业在区域间差异更大。根据耦合度指数将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划分为滞后型、协调型、超前型三类区域。区位条件差异、文化产业地位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是影响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空间耦合关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运用ESDA和自相关指数方法,结合山东省十七城市2004-2013年人口和GDP数据,探索山东人口和经济空间分布特征动态演化规律,分析人口、经济空间集聚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山东省十七地市人口和经济空间集聚特征显著,人口空间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差异性,说明山东各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加剧,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关联度减弱,山东沿海区域与内陆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内陆区域人口和经济发展不同步.山东省应该采取适当措施,缩小经济空间分布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相关分析,从甘肃省农业经济数据库中挑选出能反应农业GDP水平的15个评价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甘肃省80个县市的农业经济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对农业GDP和各影响因子建立回归方程,从而分析出最能决定甘肃省农业GDP的要素成分,认为甘肃省农业GDP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甘肃省农业用地面积和农业设施投入的影响;以甘肃省80个县市农业GDP数据和甘肃省县市行政区划图为基础,通过计算局部G i系数及局部莫兰指数,绘制甘肃省农业GDP热点分布图,认为甘肃省农业GDP也存在很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及较大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