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小麦中后期综合施药技术河南省植保站吕国强长葛县植保站乔清建宝丰县植保站丁存小麦中后期是小麦多种病虫混发阶段,强调要突出抓好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吸浆虫、粘虫、麦穗蚜的药剂防治,而此时期又是叶面喷施激素微肥预防干热风和生理病害青枯病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2.
<正> 小麦生长的中后期是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多种病虫害突发、重发或混发时期,对小麦产量的形成造成直接的威胁。因此,病虫害的及时防治是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的关键措施之一。这一时期如遇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气,田间温湿小气候,有利于处在潜伏期的病虫害滋生繁衍,使病虫危害加重。周口地区小麦生长中后期的病虫害主要是蚜虫、吸浆虫和锈病、叶枯病、赤霉病等,应采用“一喷三防”方法,对病虫发生麦田,力争“治早、治小、治了”,早控病虫,使其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保证小麦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3.
<正> 小麦赤霉病是我省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1985年在我省造成了严重的损失。1986和1987年发病面积一千万亩左右。小麦赤霉病为气候性病害。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和耕作制度的改革,已跨过长江,越过黄河,并逐渐向北扩展。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小麦品种还没有免疫品种,也缺乏抗病品种,化学农药乃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要手段。1986年我们选用15种杀菌剂、在全省多点试验,从中选出8种杀菌剂在1987年再次进行研究,以找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佳药剂和施药技术以指导大面积防治。  相似文献   

4.
<正> 稻茬麦的病害主要有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害虫主要有蚜虫、牯虫等。在优化品种布局、合理栽培等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只要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药剂防治措施,一般就能达到控制病、虫发生及危害的目的。一、麦田病害的防治 1、赤霉病的防治。小麦赤霉病是稻茬麦区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仅信阳地区1985年发病面积达316.15万亩,损失小麦8500万公斤。因此,抓好赤霉病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其农业防治措施有:健全麦田沟系,降低田间湿度;选用高产、耐病品种,消灭菌源,改善田间环境条件等。药剂防治的方法是: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即80%以上麦穗抽出定长时,  相似文献   

5.
<正> 小麦吸浆虫主要以幼虫吸食灌浆小麦的浆汁。被害麦粒不饱满,严重时收成无几,是小麦的毁灭性害虫。解放以来,经过防治,基本上控制其危害,但近几年来有些地方由于放松了调查,忽视了防治,部分地、县已经造成严重损失。1989-1992年,我县植保部门调查小麦吸浆虫发生情况见表一: 5月底至6月初,我们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对全县18个乡96个村委516个样点随机采集麦穗5233个,经室内剥粒检查,在175297粒小麦中,有虫35587头,每穗平均有虫6.8头,危害籽粒33872  相似文献   

6.
陈冬梅 《河南科技》1998,(10):12-13
根据近几年小麦病虫草害发生趋势和危害特点,结合我省现有品种布局和防治技术水平,特提出1999年小麦病虫草害系列化防治技术,供参考。一、主攻对象和防治策略小麦病虫草害防治的主攻对象应是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的大区域流行性病害和突发性、毁灭性害虫以及恶...  相似文献   

7.
《河南科技》2007,(3):4-4
1.小麦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主要有小麦条锈病、纹枯病、叶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叶锈病、吸浆虫、地下害虫、蚜虫、麦蜘蛛等“六病四虫”。其中,条锈病偏重发生,沙河以南局部重发生:纹枯病偏重发生,局部平原灌溉田和低洼潮湿地重发生;叶枯病中度发生,部分地区偏重发生:白粉病中度发生,中北部稻茬麦及沿河、高产灌区麦田偏重发生;赤霉病,如果4月中旬至5月上旬遇连阴雨天气,将偏重流行;叶锈病中度发生:小麦吸浆虫偏重发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孙天文 《河南科技》1992,(5):4-5,28
<正> 小麦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7200多万亩,总产170亿公斤左右。病虫危害是影响小麦高产、稳产、优质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我省小麦病虫种类多、发生时间长、危害重,能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约30多种,主要有10大病虫害,即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黑穗病类,地下虫、吸浆虫、麦蚜虫、麦蜘蛛、粘虫等;轻发生年发生面积1亿亩次左右,一般发生年1.5亿亩次,可损失产量1-2成,严重发生年2亿多亩次,产量损失4-5成,部分地方甚至造成绝收。综合分析20年来小麦病虫发生情况,清楚地看出,病虫发生程度的轻重,是随着小麦产量的变  相似文献   

9.
<正>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以幼虫附着于灌浆期的麦粒嫩皮上,吸取麦粒中的浆汁,造成严重减产。 1986年我省通过15个地、市50多个县的普查,小麦吸浆虫均有发生,面积700万亩  相似文献   

10.
芹菜软腐病     
晓凡 《河南科技》2004,(2):18-18
小麦生长中后期是病虫害的多发期,抓好防治工作是夺取小麦高产、提高品质的重要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小麦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三种。在生产中,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调查,当死苗率达到3%时,就应立即施药防治。小麦地下害虫的主要防治方法有:  相似文献   

12.
小麦生长中后期是病虫害的多发期,抓好防治工作是夺取小麦高产、提高品质的重要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一、地下害虫、吸浆虫的防治 1.土壤处理。在多种地下害虫混合发生区或单独严重发生区要采用土壤处理进行防治。为减少土壤污染和避免杀伤天敌,提倡局部施药和施用颗粒剂。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2~2.5千克于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翻入土中。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用量250毫升,加水1~2千克,拌细土20~25千克配成毒土施用。  相似文献   

14.
怎样防治麦播地下害虫平舆县植保站高长看,冯贺奎平舆县农业局唐志端危害小麦的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针虫、蛴螬和蝼蛄三大类,具有种类多、分布广、食性杂、危害重等特点,由于它的潜伏危害时期较长,对小麦生产危害很大,给防治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根据近几年调查;麦播地...  相似文献   

15.
2000年 4月10-11日省科委组织省属科研院所、大专院校40余名专家赴渑池县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科技人员分别深入到仰韶、池底、西村、果元、张村、英豪等乡镇举办各种专题科技培训班,深入田间地头、饲养农户家中现场解决技术疑难。 省农科院小麦专家王胜军根据四至五月份小麦抽穗杨花期、灌浆期特点,对小麦麦茎蜂、吸浆虫、粘虫、条锈病等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进行了针对性的讲解。红薯专家杨国红对红薯新品种的选育及脱毒红薯的栽培管理技术.为农民进行了详细的传授。养牛专家贺子杰在英豪镇对当地的100多户养牛专业户进…  相似文献   

16.
小麦在生长期间的主要病害有小麦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全蚀病、赤霉病、叶枯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蝼蛄、蛴螬、金针虫、蝗虫、蟋蟀等。在病虫害发生后,如不及时防治,就会造成小麦减产,甚至绝产:下面笔者介绍几个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供农民朋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17.
1.鳞斑食植瓢虫。成虫和幼虫均可为害。低龄幼虫多啃食叶肉;老熟幼虫及成虫为害全部叶片,仅剩主叶脉,还能取食花、果实和幼茎。防治方法:①人工防治。在成虫发生期,利用其假死性,进行捕杀;产卵期,人工采杀卵。②药剂防治。在幼虫孵化初期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施于茎叶上,每6~7天1次,连喷2-3次。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的提高,尤其是机械收割和耕作制度的改变,麦田病虫草害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主要表现为小麦纹枯病、小麦吸浆虫、野燕麦的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逐年加重。  相似文献   

19.
张华 《河南科技》2013,(12):222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种植中的严重的病害之一,近年来,受气候、栽培管理、菌源变异等因素的影响,小麦白粉病呈逐年上降的趋势,严重影响了小麦的品质与产量。本文就小麦白粉病的发病原因及为害症状等进行详细阐述,并且提出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综合防治措施,旨在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的提高,尤其是机械收割和耕作制度的改变,麦田病虫草害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主要表现为小麦纹枯病、小麦吸浆虫、野燕麦的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逐年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