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西北某铀矿山铀矿石浸出性能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获得西北某铀矿山工业堆浸试验所需试验参数,对该铀矿矿石进行了搅拌浸出条件试验和-5 mm、-10 mm两种不同粒级的柱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该铀矿石浸出性能较好,酸耗较低,适宜采用酸法浸出;2)氧化剂对酸法浸出的作用不明显,而对碱法浸出有一定的效果;3)铀矿石粒度对铀的浸出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某铀矿床矿石浸出性能,获得不同浸出工艺条件下铀矿浸出特征及相关参数,分别对铀矿石进行了酸法与碱法柱浸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酸法浸出效果远远优于碱法浸出效果,其铀浸出率约为碱浸3倍,平均铀浓度高于碱浸3.7倍,且酸度越高,浸出液铀浓度越高,铀浸出速度越快。酸法浸出是该铀矿床可行的铀浸出工艺。  相似文献   

3.
与传统的酸法浸铀方法相比,微生物浸铀具有浸铀强度高、浸铀速度较快以及浸出液铀浓度较高的优势,但在微生物堆浸浸铀实践中较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铁沉淀板结,为解决这一难题,采用某硬岩铀矿山的粒度10 mm左右、品位为0.281%铀矿石开展了池式微生物浸铀方法试验研究,改堆浸方式为池浸,采用体外繁殖浸铀细菌以生产菌液,并将传统的微生物堆浸的酸化、植菌、浸铀三个阶段合为酸性菌液浸铀一个阶段。渣计铀品位0.025%,渣计浸出率89.56%,平均铀浓度137 mg/L,最高铀浓度2 560 mg/L,浸铀时间48 d,耗酸量7.37%,浸铀总液固比8.93。该方法解决了浸出过程中的铁沉淀板结难题,并有效缩短了浸铀回次周期。  相似文献   

4.
桃儿七内生菌及产鬼臼类物质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找扩大获得鬼臼类物质资源的新途径.方法 采用常规无菌方法 从桃儿七植株中分离纯化内生茵;利用细菌和真菌的常规鉴定方法 对所分离的茵进行鉴定;用薄层层析(TLC)法检测发酵产物.结果 分离得到6株细菌,20株真茵,其中4株真菌(Tc,Td,Te,Mi)可产鬼臼毒素类物质,2株真菌(Mh,Id)可产鬼臼毒素单糖甙.结论 桃儿七部分内生真菌具有产生与其宿主相同或相似生理活性成分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论证某砂岩铀矿铀浸出工艺,并获得浸铀试验工艺参数,设置了19组柱浸试验,选择其中4组作为试验研究主体,研究在0.2 g/L KMnO_4条件下,不同酸度条件铀浸出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浸液硫酸浓度的增高,浸出液平均铀浓度及最高铀浓度明显增高,在加氧化剂(KMnO_4)条件下,浸铀速度快,铀浸出率可达90%以上,该矿床适合酸法浸出工艺。研究结果对确定该矿床酸法地浸工艺参数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真菌具有生长速率快、生物量大、适应性强、发酵产生有机酸等特点,可应用于低品位矿石及尾矿中有价金属的提取.根据真菌浸矿过程中,真菌菌丝可以包裹矿石形成多个以矿石颗粒为内核,真菌菌丝为外壳的核-壳结构的生物矿石颗粒的特征,提出了生物矿石颗粒浸矿新方法.介绍了生物矿石颗粒浸矿方法的原理,及其在铜尾砂和铀矿石浸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纯培养分离方式获得纯化延胡索内生真菌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ITS r DNA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利用6种培养基筛选出代谢产功能酶菌株。分离获得312株内生真菌,可归类于9个属,其中镰刀菌属是优势类群。对已测序的30株内生真菌产酶活性研究表明20株试验菌株产纤溶酶,18株产复合酶,16株产碱性蛋白酶,10株产接触酶,1株产纤维素酶;其中4株内生真菌可代谢产生4种不同功能酶,为代谢产多酶系菌株。延胡索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产功能酶菌株的筛选不仅丰富了内生真菌资源,而且也为获得新颖结构化合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曼地亚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得到1株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内生真菌MF5.初期马铃薯葡萄糖(PD)培养基液体培养结果显示,MF5的发酵产物中检测到的紫杉醇质量浓度约为0.58 mg/L.为了提高MF5发酵产物中紫杉醇含量,考察添加CuSO4、茉莉酸甲酯(MeJA)、赤霉素(GA3)和红豆杉浸出液对MF5产...  相似文献   

9.
对几种含不同成分的铀矿石进行了铀的氧化亚铁硫杆菌柱浸实验和耐性实验研究.柱浸实验结果表明,与硫酸浸出相比,细菌浸出可降低酸耗5%-20%.耐性实验结果表明,氧化亚铁硫杆菌经过驯化培养,能在铀质量浓度近2.0g/L的环境中生存并可氧化Fe^2+,耐F^-可从驯化培养前质量浓度0.28g/L提高到0.83g/L.  相似文献   

10.
从生长在铀尾矿库区的博落回的根系中,分离出了一株耐铀镉真菌菌株A-2。在固体培养基上,铀和镉对该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60 mg/L和160mg/L,而在液体培养基中,铀和镉对该菌株的MIC为80 mg/L和80 mg/L。经形态学观察和分子鉴定,该菌株属于镰刀菌属,其GenBank登录号为MH978624,可命名为Fusarium sp. A-2。进一步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铀镉胁迫下会分泌大量草酸、苹果酸和丁二酸,与铀镉络合,降低了铀镉对菌株的毒性,这可能是该菌株具有高耐铀镉性及能减轻铀镉毒害的机理之一。该菌株在土壤铀镉复合污染治理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是我国重要的铀资源之一,主要采用堆浸法提取铀.本文实验研究了铀矿石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铀浸出的影响.根据地质地球化学特征,铀矿石可以分为2个类型,Ⅰ类是发育赤铁矿化,呈暗红色,Fe2O3含量较高,Ca、Ma、Al含量较低;Ⅱ类是发育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呈灰绿色,Fe2O3含量较低,Ca、Ma、Al含量较高.铀浸出动力学受表面化学反应控制,矿石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铀的浸出有显著影响,Ⅰ类矿石铀的浸出率、铀浓度和浸出速率常数显著高于Ⅱ类矿石.矿石中的赤铁矿为铀浸出提供氧化剂Fe3+,从而促进铀的浸出;碳酸盐矿物一方面消耗酸,另一方面形成沉淀物,从而对铀浸出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伊犁盆地南缘及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侏罗系砂岩铀矿露头剖面与岩心观察、扫描电镜及显微薄片测试与分析、有机质成熟度测试以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砂岩铀矿中常见的红、褐色“氧化带”砂岩及“过渡带”白色砂岩属于烧变岩,提出表生热液的概念,由此将煤层自燃与砂岩铀矿的形成联系起来,提出中国北方含煤盆地煤层自燃促进铀的富集成矿的设想。即煤层在新生代干旱气候条件下自燃,在相对湿润气候条件下大气降雨影响煤的自燃,形成表生热液,携带从自燃煤层及附近高温烧烤岩层中释放的 U6+沿渗透性岩层流动,在流动遇阻及温度降低条件下铀元素从(已经降温的)表生热流体中析出,并富集成矿。该成矿模式对中国北方陆相盆地“层间氧化带”、“潜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提出新的成因解释。其证据主要体现在:(1)烧变岩与铀矿在空间上的相关性;(2)“氧化-还原带”砂岩微观特征;(3)铀石激光原位同位素年龄测定数据;(4)伊犁盆地煤等有机质成熟度;(5)伊犁盆地及鄂尔多斯盆地方解石胶结物流体包裹体测试数据;(6)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同位素测试数据等。该模式合理解释了砂岩型铀矿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的原因,预示着煤层自燃形成的烧变岩及(近地表)表生热液疏导体系是陆相含煤盆地表生热液砂岩型铀矿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铀在硼铁矿原矿及富硼渣中的赋存状态,并利用物理选矿方法进行了硼铁矿原矿、硼铁矿矿产品及富硼渣降铀试验,以最终解决富硼渣中铀含量高的难题。研究结果否定了这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包裹体氧气找矿是一种新的铀矿找矿方法,可分为基岩包裹体氡气法和水系沉积物包裹体氧气法两种。前者适用于寻找隐伏盲矿体,后者主要用于确定成矿远景区。花岗岩、火山岩地区热液铀矿的大量实验均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包裹体测氡找矿可以适应铀矿找矿的不同阶段,与现有的找矿方法及包裹体蒸发晕、热晕找矿方法相比,具有简便易行、所用人力物力少、速度快、经济效益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某铀矿床中水-岩反应的时间范围和强度,可通过对铀天然衰变系放射性不平衡的研究得到半定量化。该铀矿床在形成51Ma以来,由于水-岩反应较弱,矿石中铀系核素并未发生远距离迁移。铀矿体及近矿岩石至今仍基本处于化学封闭状态。虽然岩石裂隙附近局部发生核素微弱迁移和沉淀,但由于裂隙细小且大多充填粘土等,向上迁移不足35m,且仅发生在于106~104a及至今时段内。类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无开启断裂的含裂隙花岗岩中处置高放废物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真菌浸出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生物浸矿方法,但需研发强化浸出技术提高浸出率。研究了陶瓷颗粒和玻璃珠两种宏粒子强化黑曲霉浸铀。结果表明:两种宏粒子均可提高铀的浸出率。宏粒子的粒径和加入量对黑曲霉浸铀效果有明显影响。加入1 mm、50 g/L的陶瓷颗粒,铀浸出率为71.11%,比对照组提高了6.19%;加入1 mm、20 g/L的玻璃珠,铀浸出率为76.04%,比对照组提高了11.12%。  相似文献   

17.
对含钴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明确了该含钴矿石的主要化学成分、粒度分布、矿物组成与嵌布特征.研究表明,硫化矿物主要为硫铜钴矿、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铜蓝、黄铁矿等.硫铜钴矿大多数以单体形式赋存,还有一部分为连生体.该含钴矿石含钴163%,铜105%,铁124%,硫1500%.用实验室驯化培养的具有良好抗钴性能的ZY101菌种对此含钴矿石进行摇瓶浸出实验研究,浸出结果表明:利用优良菌种浸出,钴浸出率达8571%.对比生物法与非生物的高铁溶液浸出,生物法钴浸出率提高6326%,耐钴ZY101浸矿菌浸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采集含铀凋落物腐解前后土壤样本,通过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腐解前后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解析含铀凋落物腐解前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发掘潜在含铀生物质降解菌种提供理论基础。通过高通量测序,分别获得158 781条细菌和242 198条真菌的有效序列,菌群Alpha分析显示,腐解后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增加,真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减少。通过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发现腐解前后门水平上始终存在的优势菌群,细菌中为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真菌中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unclassified_Fungi和被孢囊门(Mortierellomycota)。结果表明,含铀凋落物腐解后,凋落物内的铀被释放到土壤中,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腐解后土壤中可识别的优势菌群功能主要集中在对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降解和铀的浸出。热酸菌属(Acidothermus)和软盘菌属(Mollisia)可能是降解凋落物和浸出铀较好的微生物组合。  相似文献   

19.
采用根组织切片法调查独占春菌根真菌,菌根感染率为31.88%;共得到22株真菌,属于半知菌,共计6属,其中刚毛菌属7株,占31.82%,为优势菌;从独占春栽培土壤中分离到21株真菌,其中。丝核菌属12株,占57.14%,为优势菌。  相似文献   

20.
碧玉兰菌根真菌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根组织切片法调查碧玉兰菌根真菌,菌根感染率为23.44%;共得到15株真菌,属于半知菌,共计5属,其中头珠霉属5株,占33.33%.为优势菌;从碧玉兰栽培土壤中分离到85珠真菌,其中,黑乌霉属73珠,占85.88%,为优势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