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国内各省市竞相布局省级实验室,积极打造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服务城市产业发展的国家实验室“预备队”。嘉庚创新实验室作为福建厦门在能源材料领域布局的省创新实验室之一,启动最早、推进最快,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实验室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人才队伍建设、设施条件建设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效。本文通过研究回顾嘉庚创新实验室在顶层设计、人才引育、科技管理、设施建设及成果转化方面的新型管理做法,希望能为省内外其他同类型的研发机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新型研发机构的优势在于创新体制机制,整合多种创新资源,加快成果转移转化。浙江率先布局省实验室,培育战略科技力量,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引领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聚焦浙江省实验室成果转化实践,分析加快成果转化的实现机制,提出构建创新生态体系、健全收益合理分配、发展实验室经济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省实验室是国家实验室的“预备队”和本省各类科技创新基地的“先锋队”。我国各省设立建设的省实验室已接近100家,取得了一系列建设运行经验与体制机制创新成果。结合协同创新理论与创新链理论,对浙江之江、广东鹏城、上海张江三家省实验室的运行机制进行探索分析,得出促进我国省实验室运行完善和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启示。省实验室应当聚焦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本省重大产业需求,打造协同共建的新型科研组织架构,积极融入全球协同创新网络,形成高层次人才汇聚、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科研设施共建共享、利益成果合理分配、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绩效评价激励导向的全链条和开放式创新高地,高水平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  相似文献   

4.
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 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在增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水平、凝聚和培养科技拔尖创新人才、促进科技合作与交流、推动学科发展、改革与创新科研体制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针对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在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走特色科技发展之路、加强跨学科合作、打造科技创新团队、加速成果转化、提高科技资源综合集成能力和联合创新能力等措施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厦门科学城通过布局高能级创新项目,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未来产业发展,力争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助力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主要根据厦门科学城规划及定位,阐述如何建设科技招商体系,加快推进厦门科学城发展。  相似文献   

6.
2022年,厦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起点谋划创新发展,高标准建设厦门科学城,高层次搭建省创新实验室等创新平台,高质量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高水平赋能未来产业,全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新的一年,厦门将聚焦“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动能转换”目标,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加快建设厦门科学城,争取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布局,加大未来产业培育发展力度,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支撑引领厦门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7.
正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是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结合国家战略及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组织建设的创新科技平台,旨在推进相关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团队引进培养和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粤港澳离散制造智能化联合实验室是首批10家粤港澳实验室之一,该实验室由广东工业大学、深圳前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中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博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泰斗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澳门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单位共  相似文献   

8.
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汇聚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要素的平台,是服务于全社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的基础支撑体系,更是开展试验研究、成果转化的前沿阵地。改革开放40年来,甘肃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又取得了哪些发展成果?本文重点从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园区、科技服务平台等几个方面的建设情况进行梳理,并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调研法、历史脉络梳理法及网络访谈等方式,系统梳理巴西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研究发现,重视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规划与整体设计、强调农业科技创新要服务于产业发展需求、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是巴西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基本特征。目前在精准农业、生物经济、生物控制、生物固氮、转基因技术等领域取得了大量成果,推动巴西农业转型发展。借鉴巴西经验,中国可进一步加快区域研究中心与农产品研究所布局与建设、制定“卡脖子”关键技术创新计划、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推广、加快制定全球性农业科技创新战略计划等,逐步健全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助力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樊红梅  卫路兵 《甘肃科技》2011,27(21):14-17
对甘肃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规模、地域和技术领域分布、研究人员素质、科技基础设施和设备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了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果、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能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及团队建设等创新成效.  相似文献   

11.
正日前,科技部、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发文,批准依托安徽理工大学建设省部共建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安徽省第2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标志着安徽省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取得新的突破。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解决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瓶颈,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地方基础研究能力的重要平台。目前,安徽省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是国家亟待推进的战略任务.京津冀三地从产业发展趋势、产业协同和协同创新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互补、互利、互惠发展的机遇和条件,京津冀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的方向是根据三方各地自身的禀赋条件,调整优化产业链和创新链的空间布局,构建跨区域创新创业系统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重点要在产业分工、对接衔接、共建区域创新链、资源共建共享、科技成果转化和协同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大力度.文章建议开展产业链项目联合攻关和重点企业联合培育,推进产业、金融、科技、人才、公共服务等领域政策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校是科技创新和技术供给的重要力量。为分析2009—2019年我国高校应用成果、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等情况,本文选取高校应用成果和科技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经费使用、物力投入、联合办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指标,结合高校职能情况分析以高校为主体的科技协同创新情况。  相似文献   

14.
集聚要素激活资源转化成果11月22日,在浙江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启动大会上“,现代纺织技术及装备创新服务平台”等13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共建单位在会上正式签约。这标志着浙江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从制定规划、开展试点,进入到了全面启动的阶段。为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搭建一批创新资源配置更优、联合创新能力更强、开放服务水平更高,具有良性自我发展机制的公共科技条件平台,根据国家的部署和省政府的要求,我省从2004年开始,在“六个一批”创新载体建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了建设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必然要求。文章分析了某省属企业集团科技创新在全产业链的布局情况,通过梳理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在全产业链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得出了全产业链视角下,科创赋能应强化顶层设计,以系统思维整体布局,注重从构建矩阵式联动组织架构、创新青年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多元创新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采购、推行“成果知本券”制度和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刚性约束考核等方面采取措施,推动企业集团走好科创赋能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阜阳市通过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打造创新平台载体、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深化校地战略合作等一系列举措,有力推动了全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聚集地的战略部署,抓住了创新驱动发展的着力点,扣住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关键处,扭住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牛鼻子”,对于阜阳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区域性科技强市,提升综合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工作。"科技部创发司副巡视员黄伟在"共享·融合共建成果转化高地"长三角创新合作发展论坛上如是说。紧接着,他说:"我们推进国家技术转移体系的建设,是为了补足在特定发展阶段技术转移方面的短板,其中既要尊重市场的规律,又要避免干扰市场的竞争。始终坚持以‘政府主导、市场推动、改革牵引、创新机制、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纵横联动、强  相似文献   

18.
正为减小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影响,充分发挥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的科技支撑作用,江苏省101家重点实验室积极开展企业帮扶活动,为企业提供成果转移转化、技术难题攻关、研发能力提升、仪器设备共享等服务,用科技创新帮助全省企业克服困难、恢复生产、提质增效。据介绍,本次帮扶梳理了一批实用的技术成果,通过实验室、高校院所和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等网站向全省企业发布,或通过  相似文献   

19.
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实施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有利于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十二五"以来,面对后金融危机时期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滁州高新区积极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紧紧围绕冲刺全省开发区第一方阵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工作全局,以发展高新技术、加强自主研发、加快成果转化、深化科技与辖区经济相结合为首要任务,以创新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一体、人才强体等"四体"为主要抓手,进一步推进辖区科技进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全面迈向科技创新工作新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