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于行人的运动轨迹会受到邻域行人持续性的影响,传统工作在建模过程中缺乏对此类型影响的考虑,提出了一个基于多重空间图神经网络的行人轨迹预测方法.此方法包含一个多重空间融合模块,将多个时刻的空间结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多重空间图神经网络,能够将邻域行人的历史轨迹对目标行人的影响也融合进来,对多人之间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交互信息进行建模与刻画;随后将Transformer应用到多重空间图网络上,能够自适应地度量行人之间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交互程度.本文方法在典型公开数据集ETH和UCY上进行测试,并与同类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ADE和FDE两项指标上相比于比同类方法提升了12%和15%,能预测出与真实轨迹更贴合的行人轨迹.  相似文献   

2.
实时、准确、高效的轨迹预测是对四旋翼无人机进行有效管控的重要前提.基于深度学习理论,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四旋翼轨迹预测方法.在LSTM基础上,使学习速率自动调整,基于四旋翼无人机位置坐标与速度参量,对轨迹数据进行训练与预测,其经度、纬度、高度误差分别为6.04、6.45、2.33 m.分析历史时间步长对于预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历史学习步长为40~45时,LSTM预测结果最佳;比较不同预测步数的预测误差,结果表明一步预测、两步预测误差结果较好,三步预测误差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3.
行人再识别是当前计算机视觉的研究难点和热点问题。根据行人再识别技术最新研究动态,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重点分析了特征学习和分类器算法两个最为核心的问题。首先将行人再识别的研究方法进行分类,其次整理了相关的研究资源,然后将特征学习分类为局部特征、块特征和全局特征,分类器算法分类为基于图像的建模方法、基于视频的建模方法、End-to-End的研究方法和深度学习模型,最后总结了行人再识别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行人再识别检测技术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轨迹预测算法无法深入挖掘行人行走意图信息,不能提前对行人轨迹做出提前预判,导致无人驾驶汽车主动避撞算法存在缺陷等问题,通过车载传感器获取道路行人图像信息和位置信息,并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对道路行人动作特征进行识别,分析其行走意图.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获取状态估计的预测值,结合行人主观意图进行修正,输出符合行人主观意图...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多层级特征融合模型,该模型利用深度学习网络提取行人图像的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并将全局和局部特征联合起来,以生成更具辨识度的描述符.在模型中,基于部分的多层级网络用于提取不同网络深度的局部特征,从而将网络底层到高层中提取的局部特征组合起来.全局—局部网络分支则提取网络深层的局部特征和全局特征,用于识别行人.该模型在三个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并得到了更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自动驾驶车辆需具备预测周围车辆轨迹的能力。诸多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弱规则、强交互的混合交通流道路,高密度混合交通流的车辆轨迹预测是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为了兼顾混合交通流道路环境下轨迹预测的高精度和可解释性,设计一个融合领域知识和经验的深度学习模型(DK-Conv-LSTM)实现车辆的长、短时轨迹预测。该模型采用卷积结构(Conv)提取交互特征,并将融合车辆历史信息的特征向量送入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模型实现轨迹预测。知识经验通过嵌入损失函数的方式引导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与基础的LSTM相比,仅添加卷积层结构的Conv-LSTM模型可提升终点轨迹误差(FDE)约30.46 %,提升平均轨迹误差(ADE)约34.78 %;而DK-Conv-LSTM模型可分别提升FDE 46.81 %和ADE 49.08 %;同时DK-Conv-LSTM模型可还原多前车跟驰、超车行为的驾驶轨迹。  相似文献   

7.
行人再识别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大多数现有模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颜色外观。针对目前很少研究解决目标人物衣服不一致的行人再识别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表征学习模型。该模型通过对抗性学习和特征分离来产生不受服装颜色或图案影响的体型特征表示。同时,由于缺乏包含同一个人服装变化的行人再识别数据集,创建了一个合成数据集来模拟服装变化。4个数据集(两个基准行人再识别数据集,一个跨模态行人再识别数据集,合成数据集)的定量和定性结果证实了该方法对几种最先进的方法的鲁棒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图像中遮挡和小尺寸行人的检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语义分割注意力和可见区域预测的行人检测方法.具体地,在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目标检测网络的基础上,首先优化SSD的超参数设置,使其更适于行人检测;然后在主干网络中引入基于语义分割的注意力分支来增强行人检测特征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由于行人拍摄相机参数、拍摄环境以及角度等的差异,使行人重识别算法的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行人语义感知信息以及深度学习的行人重新识别算法。首先,超分辨率重构行人视图,提升行人视图细节特征,提取行人的整体特征值,并用其识别体型差异较大的行人。其次,感知行人图像的语义信息,根据上述结果提取行人语义信息的特征值,用于识别体型相同或相似的行人。然后将行人视频中的人体宏观特征值以及语义感知的信息特征值融合为综合的特征值。使用生成的特征值计算与不同个体视频特征值的间距,识别海量人物图像。最后,在不同的数据集中验证了算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基于语言感知行人重识别算法的mAP和rand-1值最高。  相似文献   

10.
深度学习作为机器学习领域新的研究方向,现已在图像处理、语音识别和机器翻译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处理自然语言任务中,深度学习建立在低层特征基础上,组合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层特征,用以完成复杂的语言模型构建、语义理解和文本分类等任务,深受研究人员的关注.文本分类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在文本信息处理过程中有着关键...  相似文献   

11.
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各种智能传感设备被大量部署,其中监控设备的覆盖范围逐年扩大.如何有效对兴趣目标或犯罪嫌疑人的重识别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由于目前的行人重识别技术,大多是对视频中的行人进行手工提取,制作成对的数据.而在真实环境中,手工裁剪数据对是不大现实的.本文提出了人机协作的行人重识别算法,首先对视频中的行人进行检测提取,然后和目标行人进行比对,在识别的过程中融入人的认知判别,对没有识别到的目标行人进行标注.和一些先进的行人重识别方法做了对比,本文的方法提高了识别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路循环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的股票预测方法。针对股票的涨跌预测问题,使用分布式向量表示方法提取出股票相关的新闻文本特征,同时考虑到股票相关信息的时序性以及新闻影响的持续性特质,使用多路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对所提取的特征与交易信息进行协同训练,从而获得历史信息的低维向量表示。最后将多个循环神经网络的输出进行拼接,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共同对股票的涨跌进行分类预测。本文使用上证A股的价格与新闻数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在股票预测任务上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支撑向量机的井眼轨迹预测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一种利用支撑向量机(SVM)进行井眼轨迹预测的新方法,它基于小样本统计学习理论,通过对一口或几口已钻井的轨迹数据进行学习训练支撑向量机,建立井眼轨迹的支撑向量机预测模型。对多口井的实验结果分析表明,该方法估计精度高且易于现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文本的行人检索任务旨在以文本为查询在大规模数据库中检索出目标行人的图像,在处理社会公共安全问题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不同于常规的跨模态检索任务,该任务中所有的类别都是行人,不同行人之间的外观差异较小,难以辨别;此外由于拍摄条件的限制图像质量通常较差,因此如何有效地提取更鲁棒、更具有判别性的视觉特征是该任务的一项重要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设计了一种基于自监督学习的文本行人检索算法,以多任务学习的形式将自监督学习与基于文本的行人检索任务相结合,对两种任务同时进行训练,共享模型参数.其中,自监督任务作为辅助任务,旨在为行人检索任务学习到更鲁棒、更具有判别性的视觉特征.具体来说,首先提取视觉和文本特征,并以图像修复作为自监督任务,旨在学习更丰富的语义信息,且对遮挡数据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基于行人图像的特殊性,进一步设计了一种镜像翻转预测任务,通过训练网络预测图像是否经过了镜像翻转学习具有判别性的细节信息,以帮助行人检索任务更好地区分难分样本.在公开数据集上进行的大量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先进性和有效性,将行人检索的Top-1准确率提升了2.77%,并且实验结果显示两种自监督任务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5.
16.
对于行人的再识别研究大多采用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相关方法,在社会治安领域和商业领域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从信息检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端到端的深度学习框架,对匿名化的基于位置的服务(LBS)数据进行用户再识别.首先,该框架采用嵌入网络对输入的位置序列及其对应的时间序列进行编码;然后采用递归循环网络对用户每天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水厂应对藻类爆发时混凝剂投加量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藻类混凝去除率预测方法,利用DenseNet卷积神经网络和絮体图像对藻类混凝去除率进行预测,从而对投药量进行调整 . 具体做法是,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高藻水进行混凝处理,记录混凝处理后的絮体图像和对应的去除率 . 以去除率区间为标签构建絮体图像数据集,利用此数据集对 DenseNet-121模型进行训练 . 结果显示,训练后的模型对测试集的预测准确度达到了 89.5%,与 VGG 和 ResNet模型相比,利用 DenseNet模型对本文建立的数据集进行识别的精确度更高,且在识别去除率在 60%~90% 区间的絮体图像相较于其他两种模型具有明显优势. 同时通过对数据集外的铜绿微囊藻絮体图像进行识别,验证了模型具有良好的泛化性.  相似文献   

18.
王伟力  张乃斌  谢海波  潘童  张飞 《河南科学》2020,38(7):1102-1108
高边坡变形受复杂岩土体性质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和非线性,难以较好地实现边坡变形预测.基于FOS-ELM模型对某路堑高边坡工程的变形监测数据进行深度学习,通过建立相应的模型开展边坡变形的时间序列预测,从而指导边坡安全预警.变形预测结果表明,基于FOS-ELM模型的深度学习方法预测变形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较为接近,预测效果随着超前预测时间的增大而显著降低,总体超前6 h预测效果可以满足工程要求,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靠性,能够为边坡安全评估与预警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9.
安全在人机协作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必须实时掌握人的行为信息,并进行准确高效的预测。本文基于Linux和ROS系统搭建仿真环境,通过Xtion PRO LIVE深度相机采集多组人体关节的空间位置信息,然后通过无监督学习方法对采集到的坐标点进行聚类和预测,实时更新预测模型,并基于minimum-jerk对特殊异常轨迹进行预测。为了充分保证人的安全,主要研究手部和肘部运动轨迹的预测方法。最终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所提出的分层轨迹预测框架可以很好的描述人体运动轨迹,并实时做出准确的预测,不仅保证了人体安全,而且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该文运用球面三角理论,建立了钻孔轨迹空间位置的预测方法,即根据已施工孔段的偏斜趋势来预测后继施工孔段的空间位置。这将为确定后继孔段的施工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