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青少年时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期,成长中的青少年,需要连续的历程体验和情感培育。只有经过完整童年与青少年的情感体验,才能安全地进入成人世界。品德作为个体的稳定心理特征,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体验生成的。把道德学习的路径规定为人与世界的体验关系,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体验学习是青少年成长的基础,当下是一个注重体验的时代,道德教育倡导体验学习,就是让青少年要有机会体验,学会深度体验,促进道德生成。只有当道德知识通过体验而发生变化时,道德学习才有可能促进道德的生成与发展,也只有将道德学习的内容转化为主动体验的过程,道德学习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院校人才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因而培养我国高等专业人才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涵养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为此我国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类高等院校领导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究和交流研讨。该文通过对大学生道德体验中的不足与弊端进行研究探讨,分析提出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大学生道德体验教育以及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措施,更好的促进大学生道德自觉教育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从体验、道德体验的概念解析着手,在把握道德体验、道德发展基本理论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构建道德体验场域,如何通过道德体验推动学生道德发展作了一点阐释。  相似文献   

4.
借鉴国际学习体验典型量表的经验,立足我国地方应用型高校的课程教学实际,通过焦点小组、认知访谈和专家论证,从课程目标、学习过程、资源平台、效果反馈4个维度设计了17个题项的课程学习体验量表。经实证研究,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改进课程教学中发挥了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樊文汉 《科技咨询导报》2009,(36):224-224,226
新世纪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就是从关注片面重视知识技能到全面关注儿童的生命体验、儿童发展和儿童具体真实的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突出课程实施主体的体验,在一定的课程情境中生成新的课程,本文在论述幼儿园体验课程的特点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当前幼儿园体验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罗静 《科技信息》2011,(32):I0057-I0058
在大学生就业难矛盾日益尖锐的当下,就业指导课程作为新时期高校进行职业教育的重要课程其作用在逐步显现。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需求到底是什么?采用何种方法才能让课程更有效?贵州财经学院教育管理学院把体验性学习的概念及行动贯穿到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并进行了实际的教学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希望以此探索一种实践性较强、适应社会发展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将道德体验应用到德育教育中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将道德教育引入到德育教育中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分析了道德体验的意义、道德体验对于德育的重要性及道德体验在高中德育中的运用方法,期望在课堂教学中开展道德体验活动,来很好地将道德体验融合到德育教育中。  相似文献   

8.
在现行条件下,应充分发挥电化教学和远程教育的优势,把课堂内外的学习结合起来,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阶段性的时间投入,以及外语学习的趣味性、终生性。学生们只要敏于思索、勤于实践,在学习上是可以取得一些进步的。  相似文献   

9.
开发课外课程资源是新课标倡导一项课程改革,旨在实现教学联系实际。物理课外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从充分利用校内课外课程资源、社会课程资源、网络课程资源入手,并指导学生实现学科整合、开展课外活动、参加各种比赛,多种途径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坚持多重现实的本体论,认为现实是通过实践和互动不断地被建构出来的。基于现实的社会建构理论(SCOR),双语课程学习体验是多主体建构的结果,学生在与学校教学管理机构、任课教师、同学、学长等互动的过程中建构着自己的学习体验。完整的双语课程学习体验的建构包括学前、学中和学后三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建构过程。其中,学前学习体验的建构过程主要包括学生与课程标志的接触和分享他人的课程学习体验;学中学习体验的建构过程主要为学校教学管理机构等主体对课程景观的神圣化和学生对课程标志的再造;学后学习体验的建构过程主要包括对学生历时课堂现实的叙说和参与未来潜在课程标志的塑造。对双语课程学习体验社会建构的研究对提升双语课程学习体验的社会建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高校德育实效性是德育效益、德育效果和德育效率的统一。由于德育环境产生了新的变化、德育对象具有新的特征,德育队伍的力量不强,所以,造成了目前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不高的局面。要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优化德育环境,在深入了解德育对象的基础上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同时还要提高德育队伍素质,增强德育队伍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一方面改革和建设中的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另一方面人类社会呈现出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新局面。这一过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冲突和文化碰撞,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等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道德主体面临空前的困惑与迷惘,学校德育工作也面临严峻的形势和挑战。分析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应对措施,是当前推进学校德育工作亟需突破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基础,指出精英人才是具有道德境界的人,精英教育的基础和本质是实现大学生精神成人;注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创造自主学习的大学文化和氛围,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能够给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实现大学生精神成人和精英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社会道德环境中的失德现象直接影响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它易于动摇学生的道德信念,并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选择。要破解这一困局,就要突出学校德育对社会的引领性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意识,提高其道德主体能力,并积极优化校园德育环境,加强师德建设和学校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体态语言是教师履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职责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德育课教师来讲,它也同样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德育课堂中,教师通过表情、手势、姿态等方面显示体态语更能起到有声语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学科特点决定了高校体育专业的班级管理工作除具有一般班级管理工作的普遍性外,还具有其特殊性。文章从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出发,结合多年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做好高校体育专业班级管理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浅谈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不但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各科教师都应注意在课堂上随时进行德育渗透,而不止是在政治课堂上。  相似文献   

18.
论大学德育中的公民道德能力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道德能力是公民在公共生活中应当具备的践履公共生活规范,维护并促进公共领域秩序的能力,它包括自我建构能力、自我承当能力、正义感、宽容和妥协能力。公民道德能力是民主政治秩序运行的最重要软件。当前我国大学生在公民道德能力方面总体水平不是很高,尤其是正义感、宽容和妥协能力方面的欠缺,是大学德育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大学德育必须深刻认识公民教育的本质,弘扬大学精神,将大学打造成民主社会理智训练的重要场所,通过德育课程设置改革以及学生社团公民道德实践,努力提升大学生公民道德能力。  相似文献   

19.
生态道德教育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高校学生生态道德情感,增强学生的生态道德责任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习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应通过开展生态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形成理性的生态道德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20.
传统学校德育实质上是一种客体化模式,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整体德育模式是对客体化模式的超越,具有主体性,活动性,民主性,开放性的特点,是对德育目的,德育过程,德育课程,德育方法全方位的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