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采用碳黑(CB)Vulcan XC-72为填充材料、聚丙烯(PP)为基体材料制备了CB/PP导电复合材料,研究了CB含量对CB/PP复合体系导电性能和电阻正温度效应(PTC)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体系的电阻率随着CB含量的增加呈非线性的递减,当CB含量增大到2.5 wt%时,发生绝缘体—导体转变;同时复合体系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温度达到167℃左右时发生突变,表现出PTC特性;并且CB含量越大,则复合体系的PTC强度越小.  相似文献   

2.
以KNG-150石墨烯微片(GNPs)为导电填料,PP(聚丙烯)/HDPE(高密度聚乙烯)复合体系为基体材料,制备石墨烯微片/PP/HDPE导电复合材料,研究GNPs质量分数,PP/HDPE质量比对材料的正温度系数效应(PTC)强度和负温度系数效应(NTC)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GNPs质量分数处在渗滤区间6%时,材料的PTC强度达到最大值;PP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提高材料的PTC强度,同时还抑制了NTC效应;当PP/HDPE质量比为3:7时,效果最佳,此时PTC强度为5.58,NTC强度仅为0.25.  相似文献   

3.
聚氯乙烯/炭黑复合型泡沫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电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特导炭黑(CB)为导电填料, 聚氯乙烯(PVC)和三元乙丙橡胶(EPDM)为主基体制备PVC泡沫导电复合材料, 研究该复合材料的泡孔结构和阻温特性, 分析炭黑含量、 交联剂和发泡剂对复合材料电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导电泡沫具有较理想的泡孔结构, 经过升温电阻测试, 该泡沫体出现负温度系数(NTC)效应, 随着炭黑含量的增加, 在NTC效应后期出现正温度系数(PTC)效应. 通过探讨NTC效应 的机理, 确定了发泡剂和交联剂的用量, 从而获得良好的泡沫性能和NTC特性的导电泡沫材料. 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声波分散的方法制备了纳米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碳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并对其伏安特性及阻温特性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电阻率随纳米碳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加呈几何级数递减,其渗滤区域在0.1%~0.2%之间;其电流-电压关系基本符合欧姆定律;复合材料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均呈现出正温度效应和负温度效应,并具有较好的回复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CB/ABS导电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分子聚合物ABS进行纳米碳黑填充改性及其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导电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特殊工艺合成的CB/ABS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合成样品的表面电阻和体积电阻率可降到104Ω和102Ω.m以下.CB/ABS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导性能很大程度上受基体材料ABS的主链结构、对纳米添加剂、分散剂和偶联剂的影响,这些因素决定着合成复合材料中"葡萄状"导电网络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6.
从探讨影响聚合物型正温度系数 (PTC)材料电性能的因素出发 ,采用炭黑 (CB)填充聚乙烯 (PE) ,分析了不同种类CB的含量 ,以及不同种类PE基体的结晶性能对复合材料导电性和PTC效应的影响 .结果发现 ,采用结构性高和比表面积大的CB进行填充 ,有利于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PTC效应 ,而基体的结晶度高 ,复合材料的PTC强度大 ,渗滤阈值小  相似文献   

7.
从探讨影响聚合物型正温度系数(PTC)材料电性能的因素出发,采用炭黑(CB)填充聚乙烯(PE),分析了不同种类CB的含量,以及不同种类PE基体的结晶性能对复合材料导电性和PTC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采用结构性高和比表面积大的CB进行填充,有利于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PTC效应,而基体的结晶度高,复合材料的PTC强度大,渗滤阈值小。  相似文献   

8.
炭黑填充LDPE体系发泡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乙烯-乙酸乙烯酯(EVA)为主基体, 乙炔炭黑(ACET)为导电填料, 偶氮二甲酰胺(AC)为发泡剂, 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交联剂制备LDPE/EVA/CB导电泡沫复合材料. 通过分析炭黑含量、 交联剂、 发泡剂对复合材料电性能的影响表明, 该导电泡沫具有较理想的泡孔结构, 升温电阻测试表明, LDPE/EVA/ACET导电发泡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开关特性, 呈明显的正温度系数(PTC)特性, 并确定了发泡剂和交联剂的用量, 获得了具有较好泡沫性能和PTC特性的导电泡沫材料.   相似文献   

9.
导电聚合物/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电聚合物/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是开发同时具有电、磁性能的功能材料的最佳选择之一,是制备电磁屏蔽材料,电磁波吸收剂等功能材料的重要途径。导电聚合物与磁性纳米粒子复合,既可实现电、磁性能的复合,又可通过调节各组元的组成和结构实现对材料电、磁性能的调节。对目前导电聚合物/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原理、方法,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控制,材料的性能与应用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
将结构型钢纤维(SF)、碳纤维(CF)及纳米炭黑(NCB)作为多相导电材料加入混凝土中,研究了多相导电材料对混凝土开裂后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及裂缝扩展自监测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混凝土梁的受拉区表面电阻变化率(FCR)与裂缝张开位移(COD)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导电相材料的加入能够显著提高抗弯强度与弯曲韧性;多相导电材料对弯曲性能及裂缝扩展的自监测性能具有正混杂效应;电阻变化率与裂缝张开位移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掺杂元素物态对PTC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Y-Sb,Li-Mn,Si-Al等元素以固相或液相掺杂对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Li-Mn液相掺杂可以提高材料PTC效应及耐压值;Si-Al液相掺杂可降低材料室温电阻率,提高材料耐压值,Y-Sb液相掺杂可以降低材料室温电阻率,但PTC效应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2.
聚乙烯—炭黑复合材料PTC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主要研究了两种炭黑和不同聚乙烯对聚乙烯炭黑复合材料的电导及PTC特性的影响,测量了复合体系的伏安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炭黑B时复合材料的PTC特性不明显,复合体系的电导机理主要为隧道效应.用相变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PTC和NTC现象.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纳米材料的性质与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关系,用实验数据及实验结果分析说明纳米材料的粒径及表面结构对复合材料机械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制造PTC粉体和器件时,粘合剂PVA加入BaTiO3浆料进行喷雾造粒,通过对浆料和粉体性能的测定,发现PVA加入量、迁移对浆料的粘度和粉体的松装密度、粒径及粒度分布均有影响,并且研究了PVA的粘结作用.选择合适的PVA加入BaTiO3浆料中,通过喷雾造粒,可制得颗粒形状呈球形且粒径分布合适、流动性好、松装密度恒定的PTC粉体.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价纳微米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在低渗透油藏中的流动特征,利用微孔滤膜模拟低渗透油藏的喉道,采 用激光粒度仪和微孔滤膜过滤装置,对其流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化时间小于120 h 时,聚 合物颗粒的封堵作用较强;水化时间大于120 h 后,聚合物颗粒逐级调驱能力增强;随着压力差增大,聚合物颗粒储层 深处逐级调驱的效果增强,压力差大于0.15 MPa 后,逐级调驱效果增加的速度明显加快;随着滤膜孔径减小,聚合物 颗粒过滤速度急剧降低,在0.45,0.80µm 微孔滤膜上粒径为1.68µm 聚合物颗粒具有很强的封堵能力,而在3.0 µm 微 孔滤膜上具有较强的储层深部逐级调驱效果;随着聚合物颗粒浓度增加,储层深部逐级调驱效果变弱,颗粒浓度增至 2.0 g/L 后,聚合物颗粒已经没有深部逐级调驱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块体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块体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及性能研究 ,是当前纳米材料领域内的一个热点 块体纳米材料具有奇异的结构和特殊性能 ,其在力学、电学、光学和磁学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文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块状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 针对块体纳米材料加工过程中存在热稳定性及致密性等两个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通过加入第二相微粒、强烈塑性加工措施来改善块体纳米材料的热稳定性 ;采用烧结、挤压辅助工艺来提高块体纳米材料的致密性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磁性纳米粒子制备及其在印染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聚合物包覆Fe3O4磁性纳米粒子作为超导磁分离污水处理工艺中的磁种,扩大超导磁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范围。常温条件下合成Fe3O4磁性纳米粒子,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制备的磁性纳米粒子性质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磁性纳米粒子直径在6~10nm,表面被含有羧基的聚合物分子链包覆,且在常温下磁性纳米粒子显示超顺磁性。随后以印染厂污水为对象,检验磁性纳米粒子对污水处理的能力。本研究主要比较污水处理前后的浊度和化学需氧量(COD值),结果显示聚合物包裹Fe3O4磁性纳米粒子可有效去除印染厂废水中的污物。  相似文献   

18.
含稀土纳米材料微波吸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9.3GHz频率点对稀土复合氧化物与以稀土复合氧化物为基掺杂铁粉得到的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进行了比较,并研究了材料粒度对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稀土复合氧化物具有优异的吸波性能,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微波吸收剂。  相似文献   

19.
为了优化PTC材料的性能,促进PTC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实验采用低温固态反应合成了Y,Mn掺杂纳米钛酸钡固溶体粉体,详细研究了各种烧结工艺对其PTC(正温度系数)材料性能的影响.利用XRD和TEM分析了样品的物相及微观形貌,并测试了R-t(阻-温)曲线.实验表明:在C还原气氛下烧结可有效地降低室温电阻,但几乎没有升阻比;...  相似文献   

20.
任翼  赵娇  戴学志  晏敏皓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7):11747-11752
面对现代辐射防护提出的轻量化和无铅化要求,聚合物基屏蔽材料愈发受到重视。本文将改性后的纳米氧化钐(nanoSm2O3)和纳米氧化铋(nanoBi2O3)作为屏蔽填料,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改性纳米钐/铋/乙烯基酯辐射屏蔽复合材料(M-nanoSm2O3/M-nanoBi2O3/vinyl ester, SBV)。采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改性前后的纳米填料进行了表征,通过热重分析、力学性能测试、断面扫描及伽马射线和热中子屏蔽性能测试研究了填料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改性纳米填料能够显著增强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和屏蔽性能,但过量添加会严重破坏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综合考虑,掺杂量为30 wt%时,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最佳,兼并无铅、低比重和高屏蔽性能的特点,有望成为应用于混合辐射场中的屏蔽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