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为生态美学重要的哲学——美学原则的“生态中心主义”,潜藏着颠覆“人本位主义”的危险;而作为对自然进行所谓“生态学的重新审视”而提出的“自然的复魅”,也存在着容易导致另一个极端的不良趋势,并且缺乏可操作性。本文拟对上述观点提出质疑和批评。  相似文献   

2.
"人的觉醒"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反对封建旧文化的一个重要收获.这一思想成果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这便是"人的文学"的诞生.但是,时代、个人与作为参照的西方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人的觉醒"问题的复杂性,从而决定了"人的文学"的复杂面貌.  相似文献   

3.
从生态美学的角度看张承志的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鲜有人研究,张承志的小说中蕴涵着博大的生态哲学,它小说中的生态智慧、生命哲学等都显示出传统古老的生态哲学及现代生态美学的融合,显示出一种美的极致,把他放在中国现当代代文学中进行研究,对打开张承志小说研究视野与突破前人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实践是人和自然之间的一种双向对象化过程,体现为“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两个不同的向度。“自然的人化”是实践美学的重要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重要观点,新实践美学强调长期被忽视的“人的自然化”,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意义,恢复了实践作为双向对象化过程的完整性,体现了新实践美学的发展和完善,同时又与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相契合。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最高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指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呈现出鲜明的人本价值取向,丰富、完善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人的学说,是人论与实践论的同一体,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实践美学在实践的基点上把“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统一起来,使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自然的持续健康发展和谐互动,在审美价值论和自然生态美学等维度体现着对人与自然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日语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发展学生的科学智能,而且要开发学生的社会智能.文章阐述了在日语教学中导入有关"社会小论文"教学对开发学生社会智能的重要性,并对撰写"社会小论文"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人本质上是一种合目的性的文化存在,人的本质是现实社会关系的产物;价值是人的世界独有的,是在人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客体关系,主要是客体对主体完善的效应。人的价值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历史关系范畴,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其社会意义在于如何认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价值问题中一个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 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根本点就是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0.
运用生态关学的基本原理,以四川省达州市城市形象的建构为例,论述了在自然景观上,保护山水形态使其生机盎然;在人文印象上,保留城市记忆让历史延续;在心灵意象上,保持乐观意绪使身心和谐。从而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会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通过阐释生态美学与技术美学以人为支点的相关性、人文关怀性以及理念的同一性,进而浅析在当代视野下的生态美学与技术美学人性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国内生态美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美学的出现与人们当前的生存状况以及生态观念的发展密切相关,它是伴随着环境恶化、生态破坏等一系列严重的现实问题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美学观.生态美学已经成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学术领域中的一个热点,学术界就生态美学的相关问题展开了各种形式的研究和讨论.本文就生态美学研究中出现的种种观点进行梳理,以期有助于生态美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结合薇拉·凯瑟小说作品的文本分析,从三个方面——生态整体主义审美观、生命共同体意识、“荒野”审美来探讨凯瑟小说中潜隐的生态文明审美观,旨在为正在构建之中的生态美学理论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并对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儒家思想对中国诗学影响二三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儒家大一统观念、实践思想、中庸之道对中国诗学影响的利弊之所在,分别探讨人们过于推崇“意境说”和唐诗、明清诗话根植于现实创作沃土、“温柔敦厚”的诗教和古代诗歌感情收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周易》是中华民族古代智慧的结晶,是人文型时间观的缔造者。其人文时间观对于整个中华文化乃至整个世界文化而言都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周易》的时间观具有对于现代情境的应因性与机因性、矫正西方近现代时间观之偏失、语用学意义的现代运用、转化为复兴中华和中华民族的行动智慧等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造纸术作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对于中国及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造纸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造纸工艺同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鄂西山区古漳河源头的手工纸生产从明清时期开始一直延续至今,其古老的生产工艺已经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的生态智慧,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和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7.
孟子的“以意逆志”说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方法,一直被历朝历代尤其是现代学者的普遍关注和广泛研究.其内涵也被诠释者不断地改写、填充,并对其进行了现代转换。本文拟回归到孟子提出“以意逆志”的历史文化语境,从孟子的阅读视野中寻求其内涵及其接受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18.
“竜”,壮语森林之意。云南壮族年年祭“竜”,并以之作为村社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本民族群体团结的纽带。他们认为:有“竜”环抱的村寨,人能健康长寿,百姓衣食无忧;“竜”的圣洁能免除疾病、瘟疫,预防自然灾害;他们把“竜”的萌、发、荣、枯视为春、夏、秋、冬的信息,更把“禁山林、培风水”说成是“关乎地灵人杰”的大事。壮族虔诚地祭祀森林并对其严加保护的传统风俗,实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本质是“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在20世纪中西方文化全面碰撞、对话和整合的世界存在境遇中,以反思20世纪中国现代美学与人的关系问题的文化走向为轴心,寻求21世纪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图景。文章在人的世界性存在的文化层面,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美学学科两个方面,把反思的基本问题展现为中国人的世界性存在的面貌是怎样的。文章认为,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层面,中国现代美学展现了20世纪中国人的历史创造者的世界存在态势;在美学自身的学科层面,中国现代美学则呈现出多维阐释的文化态势,尽管二者还存在着人的世界性存在状态与人的世界性存在性质之间的内在矛盾,但是,二者的历史方向都在于建立文化美学,这正是21世纪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