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优质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方法:选择了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7月间8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42例,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了优质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了常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护理状况进行了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5.24%)高于对照组(83.33%)患者,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康复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出院四周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为75.59±4.27分,对照组患者Barthel指数为53.17±4.37分,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对临床脑卒中患者康复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为探讨掌侧锁定钢板结合背侧经皮克氏针翘拨治疗桡骨远端前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从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入治疗的桡骨远端前后壁均骨折的患者。最终共收入43例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为64.39±4.85岁(范围51岁至74岁)。其中32例患者为自行摔伤,11例患者为交通事故伤。记录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4周,12周,24周视觉模拟评分,以及患者并发症,测量患者术后24周X线尺偏角,掌倾角,双手握力,腕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及上肢功能评定标准(disabilities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DASH)评分、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结果表明手术时长平均为82.63±9.2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0.47±15.42 ml。术后4周VAS评分为3.98±0.8分,术后12周VAS评分为3.07±0.88分,术后24周VAS评分为1.93±1.24分,X线尺偏角为17.23±3.54度,X线掌倾角为11.83±1.35度,DASH评分为7.6±2.32分,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为5.22±1.73分。握力为健侧38.56±5.96 kg,患侧34.23±6.27度,掌屈患侧70.34±7.49度,健侧79.59±6.16度,背伸患侧65.50±7.78度,健侧66.36±8.02度,桡偏患侧16.84±3.92度,健侧20.60±4.28度,尺偏患侧22.22±6.60度,健侧23.47±6.64度,旋前患侧70.75±7.97度,健侧74.75±8.97度,旋后患侧63.35±9.39度,健侧64.57±8.54。没有患者出现伤口感染、骨折复位丢失,以及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可见掌侧锁定钢板结合背侧经皮克氏针翘拨治疗桡骨远端前后壁骨折的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我科自1990年以来,对5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采取严密观察护理和综合治疗,取得明显疗效,抢救成功55例,总有效率达98.3%。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47例,女11例,发病年龄38—77岁,平均57.5岁;梗塞部位以前壁、前间壁多见,(占51.72%);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为常见并发症。其中17例采用溶栓治疗,男13例,女4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盆底康复训练结合优质护理在阴道前壁膨出患者家庭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7例2014年2月~4月和2014年7月~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盆底肌康复检查和治疗的阴道前壁膨出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68例,实验组79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住院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结果:患者的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康复训练结合优质护理在阴道前壁膨出患者家庭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合并高血压病的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方法: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病史分为高血压组(HT组)和非高血压组(NHT组),对比分析两组的重要临床事件。结果:两组病人基础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梗死部位相似。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梗塞扩展在HT组略多(P>0.05)。HT组发生左室重构,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心梗后心绞痛和死亡明显多于NHT组(P<0.05)。结论:伴高血压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分享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综合护理体会。回顾分析我院心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53.2±18.3)岁。心肌梗死发生的部位,心内膜下8例,下壁24例,下壁+前间壁18例,下壁+正后壁16例,广泛前壁12例,前壁18例。采用综合性治疗与整体的护理,达到了较好的治疗目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综合治疗与整体的护理,92例(95.8%)患者治愈或好转,4例(4.2%)患者死亡。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知识,熟练掌握临床护理技能和药物的理化特性,才能更有效的进行护理工作,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合并抑郁状态的冠心病患者中,抗抑郁治疗对冠心痛转归的影响.方法:68例合并抑郁状态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冠心痛常规治疗加抗抑郁治疗,34例;Ⅱ组为对照组,仅冠心痛常规治疗,34例.疗程2年,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恶化率、急性心梗、充血性心衰、心血管性死亡发生率(P),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ST段压低数值总和(ΣST)及动态心电图(Holter)中24h ST段压低>0.1mv的总时间(ΣT),及Holter中STavF、STvs压低平均值(STavF、STvs).结果:Ⅰ组心绞痛恶化率P为44%,急性心梗发生率P为6%,充血性心衰发生率P为12%,心血管性死亡发生率P为3%;Ⅱ组上述各项P值分别为:76%、24%、18%、6%,在心绞痛恶化率及急性心梗发生率上,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充血性心衰及心血管性死亡发生率上,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Ⅱ组中的∑ST、∑T、ATavF、STvs在治疗前后,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上述指标经治疗后Ⅰ组和Ⅱ组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稳定性心绞痛合并抑郁状态患者,在冠心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抑郁治疗,能有效预防心绞痛的恶化及急性心梗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80例老年急性心力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抢救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结果74例心衰迅速纠正,死亡6例;室颤2例,心源性休克2例,顽固性心衰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结论老年急性左心衰竭起病急、发展快,短期内可反复发作,护理人员应针对其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尽管心血管疾病治疗手段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心血管疾病的急性死亡人数有所下降。但心血管疾病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我国仍然是最重要的死亡原因。在临床工作中,除去治疗方法,如何提高病人的正性心理,是促进疾病康复不可忽视的手段。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54人,发生心肌梗塞(以后简称心梗)54次,均为男性,年龄64-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27岁,其中侧壁心梗6例,下壁心梗15例,心内膜心梗1例,前间壁心梗15例,前壁心梗17侧。愈后情况:死亡9人,好转和治愈45人。临床心理情况表现为老年抑郁症,焦虑,恐死症等。2讨论2.1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骨折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观察和分析其对患者术后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骨折患者,按照患者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检查及其他针对性治疗等.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抑郁和焦虑改善情况,同时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价和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术前,观察组抑郁和焦虑评分分别为(58.21±8.16)分、(57.30±8.27)分,对照组为(58.36±8.09)分、(56.98±8.31)分,两组比较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抑郁和焦虑评分分别为(37.23±6.30)分、(36.51±5.24)分,对照组(47.25±6.39)分、(47.67±8.31)分,两组比较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得到明显提高,但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折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后,可有效地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状态,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心血管疾病是高校教师中的常见病.我院自1987~1989年收治急性心肌梗塞(包括梗前和急梗)共十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1例广泛性心梗就地抢救,病情稳定一周后转协和医院,1例抢救无效死亡,其余全部治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急性心肌梗塞的一般护理 1 心理护理 急性心梗患者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部分患者精神紧张,顾虑重重,情绪激动,活动较多.部分患者症状轻,经处理后症状很快消失,以为无关紧要而麻痹大意.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心理护理.解除其思想顾虑,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2休息 在急性期初十天至两周内,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使用抛硬币方法将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B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SAS)自评量表、抑郁(SDS)自评量表、神经功能缺损(SNFD)、生活质量(BI)评分和满意度.结果:组间护理后的SAS、SDS、SNFD、BI评分比较(P0.05);A组总满意率75%低于B组的97.5%,组间对比(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护理中,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并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脑钠肽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面积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面积的关系.方法以86例AMI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梗死相关部位的不同将其分为前壁心肌梗死组57例,下壁心肌梗死组29例.结果 Aldrich公式法预测的心梗面积与治疗前BNP水平显著相关,而QRS积分法预测的心梗面积与治疗后BNP水平显著相关(r分别为0.889,0.872,P0.01);前壁心肌梗死组治疗前BNP水平高于下壁心肌梗死组.结论 BNP与AMI的面积有相关性,BNP越高,心肌梗死的面积越大,BNP可能为急性心肌梗死初期的危险分层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年的研究表明QT离散度(QTd)的变化对预测恶性心律失常、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及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再灌注的状况都有很重要的意义[1,2]。QTd的增加反映了心室肌复极的不均匀性,我们通过对QTd的监测分析以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40例心肌梗死患者诊断均符合WHO标准。男35例,女5例,年龄48~73岁,平均60±11.2岁。前壁10例,前间壁12例,下壁6例,复合壁12例。室性心律失常31例,其中室性心动过速4例,室扑室颤3例。在院期间死亡2例。下列情况不在入选之列:(1)合并房颤;(2)有室内传导阻滞;(3)电…  相似文献   

15.
1资料与方法74例病例均为我科1990~1997年收容的资料完整的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均支持AMI诊断。其中男性53例、女性21例,年龄40~86岁,平均53.36岁,将74例病人根据临床预后分为成活组和死亡组。分别以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家族史、梗塞部位、再梗、严重心衰、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因素衡量成活组、死亡组,观察两组间有无统计学差异。2结果结果显示,成活组死亡组间严重心力衰竭、再梗、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年龄、女性、前壁梗塞,存在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治疗继发于明显生活事件的抑郁症的效果.方法对58例最近1年内生活事件量表(LES)总分>30分的抑郁症患者采用文拉法辛治疗6w.结果治疗结束时Hamilton抑郁量表(HAMD)总分自22.36±4.18下降至9.86±5.76.Hamilton焦虑量表(HAMA)总分自23.24±5.14下降至10.36±6.42.HAMO迟滞因子睡眠因子和临床疗效总评分也显著下降.第1周即显著有效.不良反应轻微.结论文拉法辛可有效治疗继发于明显生活事件的抑郁症患者,起效快,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7.
324例不同部位心肌梗塞心电图检出率,以前间壁最高135例(41.66%),其次单纯下壁92例(28.39%),广泛性前壁49例(15.12%),侧壁32例(9.87%)。125例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塞并发一种以上心律失常102例(81.6%)。由于并发严重心律失常死亡10例(8.0%),其中在22例急性广泛性前壁心肌梗塞中有7例死亡(31.81%),下壁并正后壁及并右室3例(30.0%)。其它部位小范围单纯性心肌梗塞在住院期间均无1例死亡。表明大面积心肌梗塞并发严重心律失常是病死率最高的主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梗是内科常见病之一,病情大多危重,病死率高。在急性心梗死亡患者中,约1/2~2/3死于住院前的短时间内。其中大部分死于发病后1小时内。住院病死率过去在30—40%左右,其中65%死于住院头两天,85%死于第一周。患者渡过急性期后,仍有1/3左右病人在5年内死亡。如何进一步降低急性心梗的死亡率,是临床工作者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总结108例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108例患者治愈101例,住院时间7~40d,平均17d,其中4例并发肺部感染,均痊愈,无压疮、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有利于及时救治,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肌钙蛋白-Ⅰ(cTn-Ⅰ)在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成年患者181例临床资料,根据入ICU治疗28 d后病情转归分为生存组127例和死亡组54例.Spearman分析与NT-proBNP、cTn-Ⅰ相关的因素;受试工作者(ROC)曲线分析APACHEⅡ评分、NT-proBNP、cTn-Ⅰ预测死亡的诊断效能;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的APACHEⅡ评分、NT-proBNP和cTn-Ⅰ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NT-proBNP、cTn-Ⅰ分别与APACHEⅡ评分、受损脏器个数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NT-proBNP、cTn-Ⅰ预测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3、0.752、0.6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脓毒性休克、NT-proBNP3.674μg/L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T-proBNP对死亡风险评估有较好临床价值,APACHⅡ评分预测价值最好,cTn-Ⅰ诊断价值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