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干旱地区荒山绿化节水新技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修复生态环境,改善区域小气候,美化人居环境,白银区在城市周边荒山造林绿化,实施生态建设绿化工程,由于造林受干旱条件制约,加之传统灌溉窝灌方式用水量大、操作难、用工多、灌溉成本高,灌水均匀度低,渗透能力差,使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比较低。通过推广示范完善节水灌溉技术,使黄河水直接用于滴灌,取得了荒山造林绿化当年植树当年成林新成效。  相似文献   

2.
滴灌小麦技术具有良好的节水增产效应,在兵团八师石河子市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应用,取得了良好农业效益。结合八师石河子市滴灌小麦生产的实际情况,从滴灌小麦播前管理、小麦病虫害防治、水肥运筹管理等的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充分发挥滴灌小麦节水增产的重要功效,为新疆乃至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寇英 《甘肃科技》2007,23(9):215-218,258
南北两山在灌溉造林中采用的喷灌、畦灌、窝灌等灌水方式耗水量大,需用劳力多,灌溉成本高,推行节水灌溉是节约水量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滴灌是目前高效节水的新型实用灌水技术,在灌溉造林中应用前景广阔。本文介绍了滴灌系统的组成、设计、应用及效益。  相似文献   

4.
农业节水补偿机制是激励农业节水的内在动力。通过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垦区的膜下滴灌技术的节水农业补偿现状调查,分析了目前膜下滴灌技术的农业节水补偿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其他地区推广和应用膜下滴灌技术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滴灌小麦技术具有良好的节水增产效应,有力的支撑了新疆生产兵团八师"减棉增粮"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工作,结合八师滴灌小麦生产的实际情况,从滴灌布置方式、滴灌小麦存在问题及水肥管理等的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充分发挥滴灌小麦节水增产的重要功效,为兵团乃至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农业部推荐的转变农业生产的一号技术,具有节水、节肥、提高作物品质与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生态环境的独特优势.本论述在全面分析了甘肃省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解决水资源短缺、解决水肥资源不合理应用、遏制生态环境恶化、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甘肃省水肥一体化应用中存在的资金不足、研发力度不够、应用推广不足、机械配套等几个关键性问题,提出提高认识;加快水肥一体化应用技术研发;深化膜下滴灌技术与现代农业机械等配套技术;创新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机制等几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发挥滴灌节水节肥增效潜力,结合石羊河流域高效节水项目区滴灌施肥技术,分析了当前市场滴灌肥的开发情况,并根据实地试验示范情况,分析了滴灌施肥技术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改善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已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亲自批示“:绝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要改善生态环境,首先必须解决水的问题,在跨流域调水工程近期不能实施的前提下,推广高新节水技术、实现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对生态恶化的地区实行生态移民,减轻生态环境压力、人工绿洲区实行调整农作物结构,推广抗旱节水新品种、工业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等措施是改善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棉花高密度节水滴灌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为库尔勒市棉花单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打开了一个新的空间,大面积出现了每公顷皮棉2700kg以上的条田,特别是首部移动式加压滴灌技术的推广得到广大职工承包户的青睐,推广面积迅速加大,2005年推广首部移动加压滴灌面积3133公顷,占全市节水滴灌面积的38.5%,预计2007年推广首部移动式加压滴灌达10000公顷。其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邹健 《科技资讯》2006,(24):153-154
塔里木河综合治理工程中,多亩棉花耕地采取了高新节水灌溉技术即棉花滴灌技术。笔者结合从事棉花滴灌工程建设监理的实践,就棉花滴灌工程监理各个阶段的要点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供读者商榷。  相似文献   

11.
大田膜下滴灌技术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近几年来推广应用节水灌溉项目中经济效益最高,生态效应最好的灌溉新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就大田膜下滴灌技术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研究发展及推广应用现状、发展动态、存在的问题初议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从山丹县林区鼠兔害发生的实际情况和采取的防治措施谈起,鼠兔害在山丹县普遍发生,种群数量急剧上升,重灾区林木被害株率达50%以上,死亡株率达30%以上,在局部地区对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造成毁灭性危害.鼠兔类的猖獗及危害,严重影响山丹县退耕还林区林木的生长及保存.本论述分析了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鼠兔害防治工作应从加强防控、强化培训和抓好监测预报着手,从而进一步提高山丹县森林鼠兔害防治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陈金龙  刘海 《甘肃科技》2007,23(10):234-235,258
山丹县南部沿山区是全县退耕还林的重点区域,在造林实践中,对树种选择、整地时间、整地方法、造林时间和方法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了适合当地立地条件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4.
棉花滴灌施肥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河子是滴灌研究与应用最早的垦区。随着灌溉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套完善的滴灌施肥技术为节水灌溉农业的发展提供帮助。就石河子垦区滴灌施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滴灌施肥方案的确定、滴灌施肥的效果和增产机理以及尚需研究的几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退耕还林工程区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新世纪实施的六大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总结退耕还林工程区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应开展耐旱树种筛选和引进树种适应性、困难立地人工造林及人工促进天然更新配套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植被恢复所取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阐述了在退耕还林区不同试验点开展的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研究工作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强调了适宜树种筛选、整地方式选择、保水剂应用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对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匮乏问题突出,大面积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显得尤为紧迫。地下滴灌是一种重要的节水灌溉技术,优点明显,但在现实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该文对地下滴灌技术及其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总结,探讨了该技术应用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特性及其节水高产特性,概述了其优缺点,旨在为相关学者研究地下滴灌技术及为我国节水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棉花滴灌是一种高新节水灌溉技术,该项技术推广迅速.棉花滴灌的可持续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优化管理,合理改善棉花滴灌与土地使用的矛盾,棉花滴灌发展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8.
邹兴舜 《甘肃科技》2010,26(23):9-10
山丹县是一个半农半牧县,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降水量减少,草原退化、沙化、荒漠化严重,沙尘暴频繁发生,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直接影响和威胁山丹县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就当前山丹县牧区灌溉饲草地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付长江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4):61-61,108
在设施灌溉普及应用的今天,滴灌、膜下软管灌两种不同的节水灌溉技术,在应用中它们突出各自的发展优势,能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各种养分适时适量的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使滴灌、软管灌技术和地膜栽培技术有机结合,并广泛用于大田主要经济作物棉花上,充分发挥其节水、增产、增效作用,为干旱地区农业高产节水、精量灌溉提供了发展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张兆新 《甘肃科技》2000,16(5):44-45
90 年代以来我县进行以平田整地大改小渠道衬砌地膜覆盖田间配套等为主要内容的常规节水技术的普及与推广目前我县已累计推广常规节水100 万亩次1亩以下沟畦小块灌面积发展到16 万亩占农田总面积的40%衬砌各级渠道442.48 公里渠道防渗率达到28%完成田间配套18.7 万亩占总数的46%改造老农田5.6亩平整条田7.6 万亩我县的水利条件与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在坚持不懈的推广常规节水技术的同时我县还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和经济发展水平积极推广了U 型渠衬砌输水灌溉技术低区管灌输水灌溉技术喷灌技术和日光温室滴灌温室蔬菜及果园微灌技术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