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斑马鱼模型在药物筛选、药理和毒理等研究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等文件的实施,化妆品功效宣称进入强监管时代,对功效评价模型和方法的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斑马鱼皮肤结构与人类高度相似,胚胎透明,易观察,且斑马鱼功效评价实验具有样品用量少、周期短、高通量的优势,目前已成为化妆品功效评价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了近十年斑马鱼用于化妆品功效评价的相关文献,综述了斑马鱼在化妆品功效评价中的应用进展,并分析了其发展动态和趋势,为促进斑马鱼模型在化妆品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原代肝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丹  刘华钢 《广西科学》2006,13(4):334-337,341
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无需特殊装置,易于开展,且排除了血液、神经、体液等因素的影响,生长环境易于人工严格控制。利用原代肝细胞进行体外实验,与其他体外及体内实验方法相比,有自身显著的优点。原代肝细胞模型是药效筛选、毒性筛选、药物代谢与生物转化、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致癌性检测的理想模型,为新药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提高了新药研发的效率。随着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的不断成熟,原代肝细胞在药物研发中将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项目组历经10年多时间,建立起符合国际GLP标准的非临床安全评价的关键技术平台,为加速我国创新药物走向国际市场提供技术支撑。全球创新药物的研发历史经验表明,有30%-40%的新药研发因安全性原因而导致失败。随着国内的新药研究投入和开发的蓬勃发展,我国急需建设符合国际GLP标准的非临床安全评价技术平台,以提升毒理学评价技术水平,降低新药研发的风险,使中国创制的新药走向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常山碱盐的胃肠道毒性,并探寻适合此类毒性药物的模式动物,以斑马鱼为研究对象,测定常山碱盐对斑马鱼的10%致死浓度(LC10,以质量浓度计)和最大非致死浓度(MNLC,以质量浓度计),并应用斑马鱼肠蠕动抑制作用评价模型对常山碱盐的肠道毒性作用进行评价,包括肠蠕动抑制评价、肠道表型和肠道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常山碱盐对斑马鱼的LC10和MNLC约为10 mg/L和5 mg/L.在0.50,1.67,5.00,10.00 mg/L质量浓度常山碱盐处理条件下,斑马鱼肠道内容物含量明显增加,肠蠕动抑制率分别为27.78%,61.11%,77.11%,80.89%,常山碱盐对斑马鱼肠蠕动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肠道毒性表型和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在0.50,1.67,5.00,10.00 mg/L质量浓度常山碱盐处理条件下,斑马鱼肠道褶皱减少或消失,肠道黏膜细胞变性,肠道黏膜破坏,肠腔模糊,肠腔变窄,且严重程度和发生率与常山碱盐质量浓度呈较明显的正相关性.常山碱盐存在明确的胃肠道毒性,斑马鱼可作为模式动物应用于消化道毒性药物的致毒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谢组学在中药毒性或安全性评价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在中药毒性作用的靶器官、中毒剂量、作用机制、生物标志物以及毒性物质基础等研究领域的作用。尽管尚处于发展阶段,但是代谢组学为中药毒性或安全性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可作为中药安全性评价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6.
 新药研发集中体现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新突破和新进展。当前,药物研发相关学科交叉日趋紧密,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在提升药物研发效率的同时快速革新疾病的治疗手段。从2017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新药来看,生物技术药物发展异常迅猛,突破性疗法认证推动药物创新,临床上未满足的需求成为行业的追求目标。本文回顾2017年新药研发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和研发热点,展示新药研发新趋势和新动向。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推进,新药创制格局发生改变,一批药物创制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得以突破,我国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物登台亮相,不但在一些领域打破了国外专利药物垄断,而且药品安全性、可靠性提升。医药研发正由仿制逐渐走向创制,我国正从一个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8.
斑马鱼胚胎在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斑马鱼及其胚胎了解的日趋深入,其在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主要介绍了斑马鱼胚胎在常规毒性试验、分子及细胞生态毒理、生物致突变效应检测等生态毒理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以利于进行斑马鱼胚胎毒性试验.  相似文献   

9.
慕金超  曹可 《科技咨询导报》2007,(31):202-202,204
随着国家的发展以及政府对高科技的大力扶持,我国的生物技术研发项目和生物医药产品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生物技术药物是目前和未来新药研发的重要领域,其中基因工程药物是生物技术应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生物制药技术将对生物技术药物的创新与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牡丹籽油微囊粉(PSO)对异烟肼(INH)发育毒性的保护作用,用不同浓度的PSO处理发育至2 h的斑马鱼胚胎,于处理后24、48、72、96 h观察幼鱼的死亡率、孵化率与形态学变化,确定斑马鱼对PSO的耐受剂量。通过死亡率、形态评分等指标评价PSO对INH诱导的斑马鱼发育毒性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PSO在20、40、80 μg/mL浓度下对斑马鱼发育没有影响,20 μg/mL PSO缓解了INH导致的斑马鱼幼鱼畸形情况,降低了INH导致的斑马鱼幼鱼死亡率。PSO对INH发育毒性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细胞增殖实验(MTT)研究不同浓度芦荟大黄素(Aloe emodin,AE)对人宫颈癌细胞SiHa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将SiHa细胞注入48 hpf的斑马鱼胚胎卵黄囊,建立斑马鱼移植瘤模型,然后用不同浓度AE进行处理,考察肿瘤细胞在斑马鱼体内的增殖和迁移情况。结果显示,AE对SiHa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随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呈明显上升趋势,表现出一定的浓度 时间 效应依赖关系;体内实验表明AE对斑马鱼移植瘤的增殖和转移具有抑制作用。本研究表明,AE具有开发成抗宫颈癌药物的潜能,同时斑马鱼移植瘤模型也可以成为宫颈癌研究和药物评价的重要模型。  相似文献   

12.
耳聋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选择合适的模式生物,对耳聋疾病进行研究,可为该疾病的治疗和药物研发等提供可靠数据。斑马鱼是近年来兴起研究的一种新型脊椎动物模式生物,具有独特的自身优势,其在听觉领域的应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此,就斑马鱼在听觉领域的研究优势、应用进展以及常用的技术方法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对斑马鱼发育的量-毒关系。用不同浓度的异烟肼分别处理发育至2 hpf(hour post fertilization)的斑马鱼胚胎,观察胚胎和幼鱼的死亡率、孵化率、畸形率、体长及形态学变化。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异烟肼对斑马鱼有明显的发育毒性,能导致斑马鱼发育迟缓和畸变。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小于6 mmol/L)异烟肼对斑马鱼无发育毒性,高剂量(≥32 mmol/L)异烟肼显著抑制胚胎的孵化率,并有明显的胚胎致死效应和致畸效应。斑马鱼死亡率和畸形率均随给药剂量的增加和给药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本实验条件下,异烟肼的最大无毒性效应浓度为2 mmol/L。  相似文献   

14.
兽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的开发与创新是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测的重要研究内容。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谢组学研究及其检测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领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基于当前代谢组学技术在兽药残留检测领域的研究成果,阐述了代谢组学的概念、原理与分类;以"瘦肉精"和类固醇两类违禁兽药残留检测为例,简述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GC-MS)等代谢组学常用检测技术对动物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进行残留分析检测的应用现状,分析了非靶向代谢组学与靶向代谢组学存在的精确度差与通量低等问题,以及代谢组学技术对大型仪器设备与专业数据库过度依赖的局限性;进一步提出了代谢组学技术在兽药残留检测的应用中应根据样品特点及检测目的,将多技术平台(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质谱、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平台(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与多组学技术(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联合使用以提高代谢组学技术在兽药残留检测领域的适用性与应用范围,为兽药残留分析检测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实验动物模型是生物药物开发领域包括肿瘤学研究、抗体药物开发、临床前药效及安全评价等的一种重要工具.制备CD40人源化小鼠能够为CD40抗体的临床前药效、药理研究和安全性评价提供更多的可能.方法 利用CRISPER/Cas9系统制备获得CD40人源化小鼠后,通过RT-PCR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D40人源化小鼠表达人...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对阿司咪唑诱导斑马鱼胚胎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发育正常的48 hpf斑马鱼胚胎作为实验模型,加入阿司咪唑(4 μmol/L)后再加入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处理上述胚胎,于72 hpf观察胚胎心脏的形态、心率及静脉窦 动脉球(SV BA)的变化。结果发现阿司咪唑模型对照组在给药后出现心脏损伤现象,包括心包水肿、心脏周围血细胞堆积、心率减慢和SV BA间距的缩短,白藜芦醇给药组对上述损伤情况改善明显,并且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阿司咪唑诱导的心脏毒性作用明显减小。研究认为白藜芦醇对阿司咪唑诱导的斑马鱼心脏毒性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提取生物活性成分的常用有机溶剂,乙醇是药物筛选中溶解水溶性较差样品的候选助溶剂。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乙醇对斑马鱼胚胎存活、循环系统发育、血管生成等的影响,为其作为溶剂在斑马鱼模型抗血管生成药物筛选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显示,0.01%乙醇不会造成胚胎的死亡和仔鱼循环系统畸形,0.1%乙醇引起仔鱼心囊水肿,乙醇浓度达到1%时出现胚胎死亡。低于或等于1%乙醇对仔鱼体节间血管生成无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浓度低于或等于0.01%的乙醇不会影响对被筛样品抗血管生成活性和毒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水产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旨在揭示我国水产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等研究的发展规律,通过分析近几年国内外文献报导,聚焦水产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科研方面的发展,得知国内大部分研究工作聚集在质量检测和控制技术,其余的分布于追溯体系、预警机制和风险评估.目前,我国的水产食品安全性已经达到可控状态,质量检测与控制技术等已获得很大进步.但与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制度相比较,我国仍存有一些问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需要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社会与科技状况,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我国水产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技术.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研究壮骨关节丸、益肾乌发口服液、牛黄解毒片、雷公藤多苷和柴胡皂苷D 对斑马鱼的肝脏毒性,并验证斑马鱼模型用于中药肝毒性快速评价的实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受精后3 d( 3dpf) 斑马鱼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中药处理2 d 后,在显微镜下拍照分析,观察斑马鱼肝变性、肝脏形态学变化和卵黄囊吸收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壮骨关节丸处理后的斑马鱼肝脏肿大,肝脏变性明显,卵黄囊吸收延迟; 益肾乌发口服液致肝脏萎缩,肝脏变性明显,卵黄囊吸收显著延迟; 牛黄解毒片致肝脏萎缩,卵黄囊吸收显著延迟; 雷公藤多苷和柴胡皂苷D 致肝脏肿大,斑马鱼卵黄囊吸收均显著延迟。结论壮骨关节丸、益肾乌发口服液、牛黄解毒片、雷公藤多苷和柴胡皂苷D 对斑马鱼幼鱼具有不同程度的肝脏毒性。斑马鱼模型评价中药肝脏毒性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正常发育48 hpf的转基因斑马鱼为实验动物,以氯霉素处理引起免疫抑制,分别加入25.0~200.0 mg/L的芦笋多糖、6.25~100.00 mg/L的芦笋皂苷,处理24 h,观察各组斑马鱼的发育情况,拍照并统计斑马鱼体内中性粒细胞的数量。结果表明,氯霉素处理斑马鱼后,斑马鱼体内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芦笋多糖在浓度为50.0~200.0 mg/L范围内对斑马鱼体内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芦笋皂苷在实验剂量范围内均显示出显著的改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芦笋的有效成分芦笋多糖、芦笋皂苷对斑马鱼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