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评价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木霉菌可湿性粉剂(2×108 cfu/g)防治番茄枯萎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木霉菌可湿性粉剂用量为15 000 g/hm2时,药后90 d,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效可以保持在70%以上。因此,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对番茄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与对照药剂防效相当,可以用来防治番茄枯萎病,并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1×109PIB/g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15%,虫酰肼悬浮剂进行了甘蓝斜纹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甘蓝斜纹夜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制剂用量1 500 g/hm2时,药后3天对甘蓝斜纹夜蛾幼虫的防效达到80%,以上,且持效期达14 d,显著优于对照药剂1×109PIB/g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的防效和持效期,说明1×109PIB/g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15%,虫酰肼悬浮剂在防治甘蓝斜纹夜蛾上具体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验证不同农药对稻田中三棱草的防除效果,采用吡嘧磺隆与10%草克星可湿性粉剂、30%唑草酮悬浮剂、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72%2,4-D丁酯乳油混合施用,进行防除稻田三棱草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吡嘧磺隆+2,4-D丁酯、吡嘧磺隆+挫草酮和苄嘧磺隆+吡嘧磺隆对三棱草均有一定效果;从杂草防除效果来看,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50g/hm2+2,4-D丁酯乳油150ml/hm2和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50g/hm2+30%挫草酮悬浮剂60g/hm2两组药剂配方,对稻田三棱草除草效果好于苄嘧磺隆+吡嘧磺隆.  相似文献   

4.
试验结果表明,用53.8%可杀得可湿性粉剂防治茶芽枯病效果显著,用53.8%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防效达88.2%,用53.8%可湿性粉剂3kg/hm^2于发病初期喷雾,二次同剂量施药,防效达86.94%。  相似文献   

5.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上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病害,在适宜的条件下,病害发展很快,发病后1~2周内,就可以造成瓜田一片枯黄。为了明确露速净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效果,于1999年5月在杭州市郊进行了防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58%露速净可湿性粉剂(台湾惠光集团上海惠光化学有限生产、提供);80%大生可湿性粉剂(美国罗门哈斯公司生产、市售)。1.2试验处理与方法试验设每667m2用58%露速净可湿性粉剂80g、100g、120g;80%大生可湿性粉剂100g以及清水空白对照共5个处理,小区面积40m2,每处理重复3次,随机排列。各处理…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试验,检测木霉菌水分散粒剂(1×108 cfu/g)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效果。结果表明,木霉菌剂拌种和灌根的防治效果达到71.59%,增产率为16.8%,均明显高于对照药剂20%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对环境安全、选择性高且不易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7.
地蔬菜灰霉病是目前我省农业的主要病害,对蔬菜产量和质量的危害程度在各种病害之首。粉尘法防治保护地蔬菜病虫害是一项新的防治技术,它可避免采用烟剂出现的高温而使农药分解且易失火,药剂降低的不安全事项以及采用喷雾出现的棚室湿度增大和药剂流失药效降低等弊病。1、试验目的进一步摸索粉尘法施药技术,与喷雾法比较,具体评估粉尘法施药技术的经济效益。2、试验药剂2.1供试药剂:6.5%万霉灵粉尘,江苏新沂农药厂生产。2.2对照药剂:(1)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2)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试验材料及方法3.1试验基本…  相似文献   

8.
木霉是一种具有良好生防潜力和应用前景的灰霉病防治菌,但是目前的木霉菌株大多是在常温条件下筛选获得,造成其对冬季低温条件下发生的灰霉病防治效果较差.筛选鉴定耐低温且拮抗效率高的木霉菌株对低温地区灰霉病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集冷凉地区的土壤样品,利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在16℃低温条件下分离培养木霉,共获得88株具有良好低温适应性的木霉菌株;利用平板对峙法对这些木霉菌株在低温条件下拮抗灰霉病菌的效率进行了研究,获得3株高效拮抗灰霉病菌的木霉菌株J4-1,J4-5,C2-7;经分子生物学与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鉴定,J4-1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J4-5为非洲哈茨木霉(Trichoderma afroharzianum),C2-7为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获得的低温环境下高效拮抗灰霉病菌的木霉菌株将为北方冷凉地区植物灰霉病的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番茄防治叶霉病的几种药剂与7%威尔达甲托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证明,1%武夷菌素水剂15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福星乳油6 000倍液的药剂防效均显著高于70%威尔达甲托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  相似文献   

10.
枸杞白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年树龄的"宁杞1号"为材料,研究了施蓝得可湿性粉剂和杜邦福星不同浓度对"宁杞1号"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0%施蓝得可湿性粉剂和杜邦福星400 g/L乳油对枸杞白粉病有较显著的防效,其中,70%施蓝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对枸杞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更适宜于防治枸杞白粉病。  相似文献   

11.
木霉及其制剂对棉花真菌病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盆栽条件下,9个木霉菌株对棉花丝核菌立枯病的防治效果为39.71%-82.35%,14个菌株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37.5%-75.00%,9个菌株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为30.49%-65.85%。制备了绿色木霉LTR-2的可湿性粉剂,田问条件下处理种子及灌根,菌剂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50.1%-80.0%。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盐胁迫条件下哈茨木霉LTR 2处理对黄瓜、萝卜和番茄3种蔬菜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条件下,LTR-2处理的蔬菜种子萌发率明显高于未处理;LTR-2处理的蔬菜幼苗的株高、鲜重、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净光合作用速率(Pn值)以及抗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未处理,而膜质损伤(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弱于未处理的幼苗。哈茨木霉LTR-2能够促进盐胁迫下蔬菜种子的萌发以及幼苗的生长和光合作用,提高幼苗的抗氧化能力并降低膜质损伤,增强幼苗对盐胁迫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土壤杆菌介导的T-DNA转化方法,利用土壤杆菌菌株携带的Ti质粒,对绿色木霉LTR-2进行插入突变,获得木霉LTR-2突变体共400株。以串珠镰孢菌为指示菌,采用抑菌圈方法,从中筛选吡喃酮高产突变体6株,PCR和探针杂交证实,T-DNA序列已经插入到木霉LTR-2基因组。经GC-MS分析发现,其中一株突变体T-54在PDA培养基上产生的吡喃酮含量较高,在分生孢子中的含量达到了2.62 mg/g,比出发菌株提高9倍。  相似文献   

14.
木霉对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木霉对棉花枯萎病菌(Fum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的幼菌丝具有强烈的寄生能力,对于老熟菌丝的寄生能力较弱。木霉能够产生琼脂扩散性和挥发性抑菌物质。绿色木霉LTR-2产生的挥发性抑菌物质能强烈抑制棉花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木霉生物防治作用的另外一种方式是与病原菌竞争营养物质,研究发现葡萄糖是竞争对象之一。木霉具有很强的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培养液中添加几丁质、木霉菌或者棉花枯萎病菌菌丝干粉后培养木霉,培养液上清能够破坏枯萎病菌的菌丝尖端并导致原生质体的泄露,该现象主要与木霉的几丁质酶活性有关。木霉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相同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木霉菌(Trichoderma spp.)是一类能够刺激作物生长并增强其抵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能力的多功能益生真菌,目前国内外对于生防木霉菌在增强植物耐盐性及其作用机理方面尚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研究了生防木霉菌LTR-2对椒样薄荷耐盐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00 mmol/L NaCl胁迫下,LTR-2有效缓解了盐胁迫对椒样薄荷的生长和光合的抑制。探讨了LTR-2接种的椒样薄荷耐受NaCl胁迫的生理生化基础,结果表明,LTR-2提高了椒样薄荷的抗氧化活力,减少了活性氧积累;增强了细胞膜和液泡膜H+-ATPase以及Na+/H+逆向转运蛋白等离子转运通道的活性,从而调节盐分的吸收和分布。这些结果为椒样薄荷在盐碱地区的引种及木霉菌剂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木霉LTR-2拌种剂拌种小麦后不同发育时期小麦根际土壤真菌进行测序,分析群落丰富度、多样性以及结构。结果表明,木霉拌种处理小麦可以增加小麦根际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对真菌群落的均匀度影响不明显,但真菌群落的优势度有明显的增加;木霉拌种处理后小麦根际土壤真菌的菌群结构构成相近,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各真菌类群所占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一些病原真菌如链格孢属、赤霉属、镰刀菌属所占比例较不拌种处理均有所降低。该研究为木霉菌LTR-2防治小麦土传病害的生防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木霉菌拌种对冬小麦生长和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选取小麦种植后180 d的根际土壤,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分析了4株木霉菌拌种对小麦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通过qPCR检测了根际土壤中真菌的绝对含量。结果表明:木霉菌拌种处理后降低了小麦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丰度,同时发现小麦产量与小麦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均匀度(香农指数)和丰富度(OTUs数)呈反比,而与群落的优势度(辛普森指数)呈正比;通过田间病害调查和测产,结果显示,与未拌种处理相比木霉菌拌种降低了小麦纹枯病和茎基腐病引起的白穗率,其中哈茨木霉LTR-2和QT21990防效可达60% 以上,增产7.42%和6.94%(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