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交流电机坐标变换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交流电机坐标变换理论进行了综述,认为交流电机坐标变换在电机学、空间解析几何和矢量代数学以及控制论3个方面应该具有内在联系,是纯一的。通过分别采用物理概念的方法、空间解析几何和矢量代数方法以及正交相似变换方法推导交流电机任意速旋转三相/二相坐标变换矩阵,得到了完全相同的结论,这为从多学科角度理解、发展交流电机坐标变换理论及其控制策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2.
刀具几何参数对已加工表面残余应力影响的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平面应变状态下的正交切削模型,并基于热-弹塑性有限元理论和改进的Lagrange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切削过程和残余应力的获得过程进行模拟,得到了已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以及刀具前角和刀刃圆弧半径对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残余应力的数值随着圆弧半径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刀具前角的增大而减小。本文的结论可为调整和控制残余应力、提高已加工表面质量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针对由2个独立电源供电的相移30°双Y联结的六相永磁同步电机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矢量空间解耦变换理论的新型六相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算法。分析了2种常用坐标变换——双d-q坐标变换和矢量空间解耦变换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同步旋转坐标变换矩阵。推导了采用新提出的变换矩阵与双d-q坐标变换矩阵之间的关系,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六相SVPWM算法,解决了传统的六相SVPWM算法要求2套绕组的参考电压矢量幅值总是相等的限制,拓展了现有脉宽调制(PWM)算法的应用范围。通过与其他常用的六相SVPWM算法进行仿真实验比较,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彩色视频的压缩比,在定义四维矩阵零平面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省略零平面"的编码方法.彩色视频在经过四维矩阵离散余弦变换(4DMDCT:Four-dimensional Matrix Discrete Cosine Ttansform)和四维矩阵量化后,量化系数中存在着大量的零系数.在对这些系数进行游程编码时,过多的零系数使得互不相同的游程数目多而分散,从而降低了熵编码的效率."省略零平面"编码使得大多数描述零系数的游程变短,而且变得较为集中.而对于每个子矩阵中省略的零平面信息,用额外的几个比特来表示,并对其进行DPCM(D卅erential Pulse Code Modulation)编码.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较好视觉效果的前提下,该方法的压缩比一般可达到200倍以上.  相似文献   

5.
针对各VRML造型在其局部坐标系中创建,采用变换矩阵实现了造型从局部坐标系下到世界坐标系下的坐标变换。首先假设出每次坐标变换对应的矩阵,用对应矩阵的逆、乘积运算表示出一个点经过多次坐标变换的变换公式。然后根据VRML坐标变换按照缩放、旋转、平移的顺序进行,推导出一次坐标变换的步骤。通过将Transform节点各域的域值参数化,推导出对应各域的参数矩阵,进而推导出一次坐标变换的参数矩阵表示。最后使用IndexedFaceSet节点,利用Cosmos Player浏览器和MATLAB两种工具,对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水印算法容易实现同时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提出了一个图像数字水印算法.利用矩阵的Householder变换具有扰动性及Householder变换矩阵(H矩阵)对称性和正交性的特征,将图像进行了矩阵的Householder分解.通过仿真实验对算法进行攻击,结果表明本算法在计算量和稳健性方面优于已有算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低快拍情况下自适应波束形成器输出方向图存在主峰偏移、副瓣电平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低快拍情况下基于变换矩阵的自适应方向图控制方法.利用干扰空间与噪声空间特征向量之间的正交性,去除干扰空间特征向量,并对噪声空间特征向量进行均一化后生成变换矩阵,最后利用变换矩阵在最大信嗓比准则下进行波束形成.该方法可在小快拍数条件下有效地抑制干扰,并可同时保持静态方向图的副瓣特征.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NMF在识别人脸图像特征时分解速度慢,基空间不适应欧氏距离度量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非负矩阵基矩阵正交化的人脸识别方法.利用小波变换对人脸图像进行变换,选择LL分量既能抽取到人脸的实质特征又能有效减小数据维数,降低NMF分解的复杂性.同时对NMF的基矩阵实施正交化变换,在得到的正交基上进行投影.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光照变化、表情变化和部分遮罩不敏感,识别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从特殊情况下的洛仑兹变换出发,利用坐标变换和矩阵理论,导出了两个惯性系的相对运动速度取向任意,且不沿任一坐标轴洛仑兹变换的矢量表达式和矩阵表达式.图2,参5.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轴变换思想,提出了一种平面域数控加工的多尺寸刀具优化选择方法.根据给定平面域的中轴变换结果,以最大中轴变换圆为依据,确定粗加工的刀具直径,并规划相应的环切法刀具路径和残留的未加工区域;根据残留未加工区域对应的中轴变换结果,确定清角加工的刀具直径和刀具路径,重复该过程直至完成清角加工;最后进行清根加工.该方法有助于数控加工刀具的合理选择,缩短切削路径的长度,从而提高加工效率,可用于模具型腔的数控加工.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微分几何的曲率分析方法,建立了斜角切削时刀具刃口的曲率半径在法剖面、主剖面与流屑平面内的表达式,讨论了刃口钝圆半径与刃倾角的关系,分析了曲率半径随刃倾角的变化趋势,并通过实例验证了刃口钝园半径与刃倾角的关系.结果可供刀具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流屑角是金属切削过程中的重要特征参数。关于正交切削和单刃斜角切削以及前角和刃倾角都为零的双刃斜角切削的流屑角的研究比较成熟。而对于前角和刃倾角均不为零的双刃斜角切削流屑角的研究尚存在较大分歧。本文对前角和刃倾角均不为零的双刃斜角切削的流屑角进行研究,建立切削模型;根据切削深度和进给量的不同,该切削模型可导出两种不同的模型;系统地研究前角、安装倾角、刀尖角及进给量和切削深度变化时,流屑角的变化规律并用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用来预测双刃斜角切削流屑角。  相似文献   

13.
基于局部摩擦因数模型分别建立前刀面摩擦区、切削刃钝圆区、后刀面摩擦区的受力预测模型,进而获得切削力预测值.以钨钼系高速钢(W6Mo5Cr4V2Al)刀具和20Cr2Ni4合金钢为研究对象建立直角切削实验,通过三向测力仪测量直角切削主切削力和切深抗力,并与预测切削力进行对比,数值基本吻合.分析了切削参数以及刀具前角对切削力大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切削力随切削速度和刀具前角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随着切削深度的增加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万能工具铣床加工可转位刀具刀片槽的理论分析和计算机辅助分析,总结出由于加工过程中理论计算和实际调整过程中的舍入误差,三向回转工作台的制造和调整随机误差的存在而导致的刀具角度实际加工后的误差变化规律,同时指出了刃倾角、前角和主偏角选择对实际刀具角度的误差影响,给出了计算机辅助分析的数据和图形,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明建立刀具角度参考系所遵循的原则.并对刀具标往角度参考系进行分析与比较,根据各自特点,确定使用场合.为确定角度变换中的复杂相互关系,而采用了既简明又便于记忆的二面角正切(余切)圆矢量图法来表示垂直于基面的不同参考系的角度变换.  相似文献   

16.
利用代数方法给出了平面上正交变换的特征向量的几何意义,即研究了平面R2上的旋转变换(正交变换),它无对应的实特征向量.同时研究了经过原点的直线的反射变换(正交变换)的特征向量就是该直线的法矢量和该直线的方向矢量,并且它们是互相垂直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推导出D~4线中心投影的计算公式,并且提出D~4空间的平移变换矩阵和绕各坐标面旋转的变换矩阵。为用计算机绘制D~4线中心投影图提供了必要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谐波齿轮的加工精度和效率,提出一种适应双圆弧谐波刚轮的刮齿加工原理和刀具设计方法 .根据包络理论求解谐波刚轮共轭齿廓,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通过构建刮齿加工坐标系和前刀面坐标系求解刮齿刀具共轭面和前刀面模型,并用NURBS曲面拟合;根据牛顿迭代法求解前刀面与共轭面交点获取切削刃数据,导入CAD软件建立刮齿刀具数学...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关键区域采用分子动力学(原子)描述、在远场弹性变形区域采用有限元(连续介质力学)描述建立了单晶硅纳米切削的多尺度模型。在边界区域,分子动力学和有限元互为彼此提供边界条件从而实现分子动力学区域和有限元区域的耦合。利用多尺度模型研究了单晶硅的纳米切削过程,结果表明纳米切削中工件以推挤的方式在刀具前方形成切屑。纳米切削中工件的原子键长分布、不同配位数的原子数变化和工件MD区域的原子构型的研究表明,纳米切削中发生了4配位的金刚石立方α-Si向6配位的β-Si结构的转变,即相变是纳米切削中硅的主要变形机制。该研究实现了单晶硅纳米切削的多尺度建模,为进一步探索纳米切削的微观机理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