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湘西产两种蛇根草中喜树碱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以湘西产日本蛇根草(Ophiorrhiza japonica)和广州蛇根革(Ophiorrhiza cantoniensis Hance)为材料,采用乙醇浸取法提取其茎、叶中喜树碱,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含量.报道了湘西产两种蛇根草中均含有喜树碱,日本蛇根草茎、叶中喜树碱含量分别为0.00684%、0.00546%;广州蛇根草茎、叶中喜树碱含量分别为0.00275%、0.00153%,结果表明湘西产日本蛇根草中喜树碱含量较广州蛇根草高.  相似文献   

2.
喜树碱(CPT)是一种具有良好抗癌性能的植物性抗癌药.由于其水溶性较差,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以自制的苄基–聚乙二醇–g–聚天冬氨酸为载体,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喜树碱载药胶束.结果表明,两亲性接枝聚天冬氨酸胶束对抗癌药物喜树碱具有一定的载药能力,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其体外释药曲线符合FickⅡ扩散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N-琥珀酰-O-羧甲基壳聚糖对喜树碱的增溶及控制释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N-琥珀酰-O-羧甲基壳聚糖(NSOCMCS)在稀溶液中形成的聚集体对疏水的抗癌药物喜树碱(CPT)的增溶及控制释放作用.透射电镜(TEM)分析结果表明,NSOCMCS聚集体负载CPT后尺寸明显增大;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CPT在NSOCMCS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2~3倍;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NSOCMCS对于CPT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因此,NSOCMCS是一种具有应用潜力的疏水抗肿瘤药物释放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4.
通过设计不同浓度的羟基喜树碱(HCPT)处理体外培养的肺癌细胞,采用形态学与生化特征的观察及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实验结果显示:羟基喜树碱(HCPT)能诱导肺癌细胞发生凋亡,且这种凋亡的作用与HCPT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5.
喜树碱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喜树碱是我国特有植物喜树中所含的具有显著抗癌活性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采用索氏回流提取、超声提取、碱法提取对喜树叶中喜树碱(CPT)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提取喜树碱的最佳方法为,用95%的乙醇索氏回流提取6 h,样品不做任何处理.  相似文献   

6.
采用直接透析法制备载羟基喜树碱-聚乳酸(HCPT-PLA)纳米粒并研究其理化性质、体外释放和细胞毒性.以HCPT-PLA纳米粒的载药率为评价标准,通过正交设计考察PLA浓度、HCPT与PLA的质量比和不同截留分子质量透析袋对其指标的影响.利用Malvern nano-zs粒度测定仪、XRD、DSC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对HCPT-PLA纳米粒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薄膜透析法考察体外释药特性;MTT试验检测细胞毒作用.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载药纳米粒为实心球形,平均粒径为226.8 nm,多分散系数为0.270,载药率为7.49%.HCPT是以晶体状态均匀分布于PLA纳米粒中.药物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Q=2.000 6X1/2-2.593 4,r=0.989 2.MTT试验显示HCPT-PLA纳米粒呈现明显细胞毒作用.透析法制备HCPT-PLA纳米粒,粒径小且分布均匀,具有较好的缓释特性;细胞毒性试验表明HCPT-PLA纳米粒具有较强的抑瘤作用且抑瘤效果优于HCPT.  相似文献   

7.
观察羟基喜树碱与丝裂霉索联合应用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作用效果,并探讨其机制。不同浓度羟基喜树碱与丝裂霉素单独及联合作用于人白血病细胞K562后,应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计算合用指数(CI),流式细胞仪(FCM)检测K562细胞凋亡率,吖啶橙(AO)荧光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凋亡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单独应用时羟基喜树碱和丝裂霉素的IC50分别是8μ/mL和12.5μg/mL,联合应用时IC50下降为4μg/mL(HCPT)和3.6μg/mL(MMC),CI=0.78,为协同效应。羟基喜树碱与丝裂霉素单独及联合应用均可诱导K562细胞凋亡。2种药物联合应用时的凋亡率高于各自单独用药。羟基喜树碱与丝裂霉素联合应用可以通过共同诱导细胞凋亡。协同抑制人白血病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8.
喜树碱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喜树碱是一种重要的抗癌药物,它通过选择性作用拓扑异构酶I(Top I)而发挥抗癌作用。由于喜树碱存在毒性大、溶解性能差以及体内稳定性差等不足,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文章主要综述喜树碱7,9,10,20-位衍生物的研究进展,目标在于降低它的毒性,提高体内环境下的稳定性和溶解性,使其应用更广泛。  相似文献   

9.
采用改变检测波长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当年生苗不同发育阶段喜树叶中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的含量.结果表明当年生喜树苗的喜树碱含量与喜树的发育阶段有关,6、7月份,喜树的各项生理活动旺盛,各种生态因素如光照、水分等适宜喜树生长时含量最高,此后逐渐减少,但在8~9月之间喜树碱含量略有增加,可能是成熟叶片对持续干旱天气的一种适应;不同高度喜树叶片中喜树碱含量从顶端到基部逐渐减少.而10-羟基喜树碱的含量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表明其在成熟组织中受发育调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喜树内生真菌的分离及产10-羟基喜树碱菌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e Decne)树皮中分离、纯化得到6株内生真菌,经摇瓶培养后,采用TLC法与HPLC法对其菌丝体提取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中1株内生真菌(XK002)产10-羟基喜树碱(10-hydroxycamptothecin,HCPT),将此菌株命名为XK002,其10-羟基喜树碱产量为410 μg/L.对菌株XK002菌落、菌丝体和孢子的有无进行了研究,表明菌株XK002属于无孢菌群(Mycelia sterlia).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同时测定喜树叶片中喜树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对不同生长季节喜树嫩叶和成熟叶中喜树碱及10-羟基喜树碱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一年的生长期内,喜树嫩叶中喜树碱的含量变化为一双峰曲线,分别在7月和9月达到峰值,其中7月的含量最高;成熟叶中喜树碱的含量持续下降;在生长过程中,喜树叶片中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的含量变化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同时测定喜树叶片中喜树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sinochrom ODS C18分析柱(250 mm×4.6 mm BP,5.0μm),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6 nm,梯度洗脱程序为:在前6 min流动相甲醇-水的体积比由40%线性增加至50%,并保持恒定2 min,在随后的32 min甲醇-水的体积比线性增至70%,在40 min时停止该程序.喜树碱在低、中、高3个量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6%,100.3%,99.97%。10-羟基喜树碱在低、中、高3个量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7%,99.88%,100.4%。对不同季节的喜树嫩叶和成熟叶进行了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的含量变化呈现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剂-反溶剂重结晶法进行了10-羟基喜树碱纳米化的研究。考察了以水为反溶剂,不同溶剂对10-羟基喜树碱纳米化的影响,以及不同溶剂反溶剂体积比和表面活性剂用量对其颗粒形貌和大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选择二甲基亚砜为溶剂,水为反溶剂的溶剂反溶剂效果最好,体系重结晶后形成的10-羟基喜树碱颗粒形貌为球形,粒径均一,约为95nm,添加聚乙烯吡咯烷酮增加了纳米化10-羟基喜树碱悬浮液的稳定性。XRD、FT-IR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纳米化颗粒为结晶型,结晶度比原料药低,但其化学结构和组分都与原料药相同;纳米化10-羟基喜树碱溶出速率远远大于原料药的溶出速率,在第30min时,纳米化10-羟基喜树碱的溶出累积量已近于100%,而原料药的溶出量仅为11.6%。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混合痔几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对603例患有混合痔的患者采用高频电容场痔核疗法(HCPT)、内扎外切疗法、单扎微波疗法、痔根断疗法、枯切疗法进行治疗.结果经对比分析发现:HCPT疗法治疗痔疮具有痛苦小、并发症少、疗程短、费用低、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等优点.结论HCPT疗法具有诸多优点,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5.
探讨柯里拉京(corilagin)与羟基喜树碱(HCPT)、顺铂(cDDP)单独及联合用药,体外抗卵巢癌细胞Hey,SKOV3的活性及与cDDP联用机制的初步研究.利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柯里拉京,HCPT,cDDP在不同质量浓度下,单独及联合用药对卵巢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并根据金氏公式计算其协同指数(Q),进而评价两药联用的增敏效果.通过形态学观察吖啶橙(AO)/溴化乙啶(EB)和Hoechst 33258染色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探究其诱导机制.结果表明:柯里拉京对卵巢细胞Hey,SKOV3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19.20,17.17 μmol·L-1;柯里拉京与cDDP联合作用对于SKOV3,Hey两种细胞均有协同作用,与HCPT联用只对SKOV3细胞有协同作用,对Hey细胞仅是相加效应;联合用药组对卵巢癌细胞的抑制效果显著高于单独用药组;柯里拉京与cDDP联合用药对卵巢癌细胞的杀伤效果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建立一种从喜树嫩叶中喜树碱的高相液相测定提取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150×3.9 mm,5μm)高效液相色谱.乙腈∶水=35∶65(V/V)为流动相,1.0 mL/min的流速,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进样量10μl.以不同浓度的甲醇提取法与不同浓度的碱法作对比,结论:以80%甲醇为溶剂于50℃下超声提取1 h为最佳提取法.  相似文献   

17.
喜树碱是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的一种次生代谢物,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在喜树体内的合成和积累受遗传和环境因子的影响。笔者在人工气候室中研究了温度对当年生喜树苗生长及叶片喜树碱合成的影响。试验设置了3种昼/夜(白天6:00至18:00,夜间18:00至次日6:00)温度处理,分别为30 ℃/25℃(T1)、35 ℃/30 ℃(T2)和40 ℃/35 ℃(T3)。结果表明:T3温度条件下,喜树有最高的生物量,T2处理有利于喜树苗高和地径的生长,而T3处理则有利于喜树根和茎的生物量积累。T2处理促进了喜树叶片内可溶性糖的积累,降低了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而T1和T3处理则提高了叶片色氨酸脱羧酶(TDC)的活性; T2处理下喜树碱含量和单株叶片喜树碱产量最高。试验期间喜树碱含量(产量)的变化趋势与TDC活性的变化不一致。综合认为,适宜的温度条件(T2)有利于喜树体内喜树碱的生物合成与积累,喜树碱在喜树体内的生物合成和积累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以羟基喜树碱为药物模型,壳聚糖为药物载体,叶酸为肿瘤靶向配体,利用静电相互作用的原理,通过离子交联法合成载羟基喜树碱的叶酸-壳聚糖(FA-CTS/HCPT)微球.利用动态光散射、扫描电镜、以及红外等技术对微球的结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形态特征、对药物的包封率及载药量、体外释放等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微球平均粒径为32.65μm.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圆整,大小均匀,无粘连.对羟基喜树碱包封率最高为90.9%,载药量为20.9%.在人工胃液pH值1.2及人工小肠液pH值6.8条件下具有很好的缓释作用且无突释现象.  相似文献   

19.
A novel camptothecin (CPT) prodrug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conjugating CPT to adamantanecarboxylic acid (AD) via a cleavable disulfide linkage. The resulting CPT-ss-AD prodrug could act as a low molecular weight gelator to form molecular gels in water/water-miscible organic solvent mixture. Meanwhile, biodegradable amphiphilic block copolymer mPEG-b-P (MAC-co-DTC) (PPMD) was also employed as an organic framework together with CPT-ss-AD to form gel structure. CPT-ss-AD/PPMD gel exhibited less compact molecular arrangement but much more stability than CPT-ss-AD gel. The two kinds of gels could effectively release the original CPT under reductive condition at a near-constant rate without any initial burst. As compared to CPT-ss-AD single-component gel, the two-component gel, CPT-ss-AD/PPMD,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release rate of CPT, while 3-[4,5-dimethylthiazol-2-yl]-2, 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TT) assays also indicated highly potent cytotoxic activity against HeLa cel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