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融摄了儒家、道家、哲学、医学、艺术学等文化内涵,而艺术与中国武术的融合造就了其独特的外在表现形象以及内在的精神内涵。中国武术从"技击术"到"技击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中国武术中独特的艺术审美内涵。研究表明:中国武术是艺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情感精神的共同体验;中国武术具有艺术的肢体形象表现性;中国武术是具有丰富审美内涵的技击艺术。  相似文献   

2.
田芳兵 《科技信息》2010,(28):23-23,26
武术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中国人之间主要传播的是武技和相关的理论,同时也传播和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国外的传播主要是武技吸引爱好者,然后逐渐地接触武术的相关理论、中国文化和某些文化精神。我们应该鼓励、期待外国的武术爱好者在消化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地融入其本国的民族文化之中,形成他们国家的以武技为基础的体育运动。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使中国的武术文化真正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武术和西方体育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哲学、文化学、美学的视角,以天人关系和身心关系为主线,通过对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文化进行比较,认为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的审美方式不同是因为哲学起点不同而导致的,而且中国武术的美学特征是辨证统一的关系,而西方体育的美学特征是二元对立的关系。通过比较以揭示中国武术审美特征来促进武术美学的发展,弘扬中国武术文化优势,为中国武术文化的交流、传承、发展提供一些现实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论跆拳道运动的推广策略对我国武术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跆拳道发展的历程、推广策略以及所取得的成功之处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对中国武术发展有益的启示.旨在促进世界人民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的了解,完善中国武术的发展机制,增强武术运动的竞争力,加快武术的国际化步伐.  相似文献   

5.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和精粹,它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特的魅力,有着悠久的历史,〔1〕由于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以及中国武术自身存在较多问题等因素,一直影响着中国武术整体的发展。相反,韩国跆拳道却在短短的10多年来,在我国以及世界范围发展得却相当的迅速,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跆拳道在我国及全世界快速发展并壮大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及大量文献资料找出其发展的特色,学习和借鉴其发展的经验,从而更好地发展中国武术。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正行进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而伟大复兴的核心旨要则表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追求之中。正是基于这样的政治与文化背景,提出对中国武术的“再发现”与“再出发”研究的理论命题。研究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在历史学、社会学及文化发展与创新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运用比较研究、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武术发展中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理路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一)如今的中国武术发展,由于近百年来的体育化、奥林匹克化的发展,已经导致了中国武术发展正在走一条“削足适履”的发展道路上。(二)为什么要“再发现”?这是由于在过去的时日里,我们没有别的立场,也没有换一种视角,我们只从体育出发,导致了我们还没有从学理上对于“武术概念”、“武术本质特性”等问题形成一致的理论解释。(三)对于中国武术当下的发展现状,提出中国武术 “再出发”的立场与原则。结论:走出中国武术被“体育运动”禁锢的“牢笼”,释放中国武术博大精深的内在力量,让中国武术多元化、全方位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才是中国武术“再出发”的终极责任和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7.
试论中国武术发展的哲学思想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为切入点,从道家思想的准则,阴阳对立统一的规律2个方面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历程进行研究,认为,中国武术发展到今天既是一个创造过程,又是一个思维过程,是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成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8.
道家本体论对中国武术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道家的道论、气论、天人合一论等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产生了中国武术哲学的认识论思想,形成了独特的练功方法,发展了武术的和谐思想,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利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走访等方法,通过全面、具体地分析永京拳国际化发展与传播现状,旨在侧面了解中国武术文化国际化传播发展现状。结果发现:中国武术文化国际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缺乏主流引导,传播环境不足;盲目创新求变,发展形式单一等问题。为了促使中国武术文化国际化传播过程中实现身份认同,提出了5条有效路径:坚定文化立场,坚持求同存异;构建国际视角,推动发展创新;重视传媒作用,打造媒体形象;关注永续发展,保护文化传人;紧跟时代发展,关注全民健康。  相似文献   

10.
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印度和巴基斯坦都采取了紧急的应对措施。在整个施救过程和灾后重建工作中,充分展示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积极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同时也暴露了印、巴两国在灾难危机处置中的问题和危机管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1.
综合运用民族传统体育学、武术传播学、营销学、文化地理学、文化学等学科,通过文化创意视角,理论整合武术文化景观的品牌化这一综合现实问题.对武术文化景观体系实现品牌化战略,必须强化和整合武术文化遗产保护与景观开发、武术文化节事传播与演艺营销、武术文化旅游地与大众休闲形象塑造等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2.
王红芳 《科技信息》2010,(29):179-180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分析民间武术开发的重要性及其目前的生存状况,提出民间武术文化遗产的开发策略:培植民间武术传人,开发民间武术文化表现形式及文化空间活动,开展民间武术在学校中的教育,积极利用媒体传播力量。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自产生发展以来,不断吸收中国古代哲学和古代养生文化,同时与中国古典武艺相脱离,发展至今成为一种以健身和修身为主的民族传统体育.现代的太极拳已不太适应武术竞技体育比赛,它的发展已经超越了传统武术.因此,太极拳应从竞技武术、传统武术中剥离出来,形成自己以健身和修身为主体的东方健身体育,为其更加自由的发展,拓展更加广阔的理论和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国《武术竞赛规则》演变过程的阐述,说明了武术竞赛规则与武术技术发展的相互关系,并指出武术竞赛规则的制定应遵循科学化、系统化并有助于推动武术技术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少林寺是我国武术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符号,正确认识少林寺武术无形资产的市场价值并进行资源整合开发对于提高武术推广的国际化和市场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当前少林寺武术无形资产的内容、整合开发的意义和方式方式、以及需要规避的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为今后武术无形资产开发提供参考,促进武术的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软实力发展背景下大力发展武术产业是时代所需,武术产业发展对我国软实力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武术产业的发展能很好地将武术蕴含的文化元素输送到各个角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和价值观,有助于我国树立勇于拼搏、自强不息的良好形象和追求和谐、共同繁荣的和平崛起的大国形象,从而提升我国的软实力地位。在软实力背景下我国武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体现愉悦享受、平凡真实的技击搏斗、武德精神以及美、天人合一和谐养生的文化品格。武术产业发展应围绕武术丰富的文化内涵,挖掘其能开发的文化符号,打造武术产业品牌,通过各种传媒渠道、政府扶持等途径最大范围的扩大消费群体,拓展武术产业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武术产业在国家软实力提升过程中的文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地区"功夫"最为盛行的国度之一,早期主要流行的是中国传统拳术,1978年马来西亚政府承认的武术团体的最高机构马来西亚武术总会成立.武术发展方向转为国际化方向,与其他国家一道努力把中国武术推向国际体育舞台,使中国武术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运用文献资料、查询、专家访谈等方法,系统研究马来西亚武术总会为推动和发展武术所采取的种种措施,分析马来西亚武术能在短时间内,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的原因做深入的探讨,进一步说明马来西亚的华人华侨及马来西亚武术总会对推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向海外及国际化竞技运动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武术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目前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高校武术教学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结果表明,目前在高校公共体育课武术教学中存在着只注重套路的学习,缺少武德教育、武术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和武术教学内容不适合公共体育课等主要问题.基于高校公共体育课武术教学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公共体育课中武术教学改革的建议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首先对社区和社区武术进行界定,阐述社区武术发展的意义,分析社区武术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为社区武术更好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武术散打运动损伤机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学生在学习武术散打过程中所引起的运动损伤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产生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机制,提出了预防的对策,对损伤发生后如何康复提出看法.目的是使学习武术散打项目的学生在提高武术散打技艺的同时,身心也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推进武术散打运动在高校向纵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