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本刊讯: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评估、预警与监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科技部批复立项,拟获拨中央财政经费2064万,项目执行期为2019年12月至2022年11月。该项目由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牵头承担。项目将重点研究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濒危物种和关键生态系统的分布格局,揭示生态环境演变规律,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性、脆弱性、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资源供给功能、生态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7月25—26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数字流域校级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的"流域生态水文过程观测与模拟学术研讨会"于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顺利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林业大学、河海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  相似文献   

3.
走向职场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招聘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www.isa.ac.cn)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中国科学院部署在我国亚热带区域的农业生态创新研究机构。现根据工作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4月9日,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联合国家外国专家局教科文卫专家司、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战略主题研讨会。与会者围绕"一带一路"战略进行了深入讨论,对如何让科技更好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了规划和构想,对中国科协国际  相似文献   

5.
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北方典型河口湿地生态修复与产业化技术"于2017年正式立项,项目承担单位为北京师范大学,参与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北京林业大学、山东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鲁东大学、滨州学院和盈峰环境科技集团等.项目负责人白军红教授协同项目团队成员针对我国黄河口因水沙和水盐失衡、水质恶化、水文连通和生物连通受阻、生境受损或丧失、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导致湿地严重退化等突出问题,依托多个省部级以上的试验示范平台,  相似文献   

6.
《科技促进发展》2015,11(6):788-808
<正>2014年,中国科学院设立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表彰在服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公益等科技创新活动中做出重要贡献的集体。一、部分获得科技促进发展奖科技贡献奖的项目成果名称:作物高光效新型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主要合作创新单元:作物高光效研发团队主要完成人:刘景双、齐晓宁、王洋、何兴元、宋风斌、刘兆永、崔振礼、邱信臣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7月25—26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数字流域校级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的"流域生态水文过程观测与模拟学术研讨会"于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林业大学、河海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与研究生8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议,大家共同探讨了生态  相似文献   

8.
风向标     
《科技潮》2008,(9)
国家重大土地科技项目实施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区域土地资源安全保障与调控关键技术研究"日前正式启动,项目由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东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共同承担。  相似文献   

9.
《安庆科技》2009,(1):29-29
2008年12月28日,国土资源部科技司在广州主持召开了项目启动会,科技部基础司、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领导出席会议。该项目由广州地质调查局牵头,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地质研究所等六个国内专门从事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地球勘探的研究单位参加。  相似文献   

10.
土壤是地球关键带的核心,为人类提供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在集成已有土壤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土壤与地球关键带各介质的关联作用,提出了基于地球关键带科学的土壤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方法.采用文献整理法、单因素评价模型以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构建了基于地球关键带科学的土壤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价指数系统,包括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1.
吴振斌,1982年1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生物系(现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水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湖北省水体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市水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81-81
[微生物研究所]4月8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研究员主持的973计划"重要病毒跨种间感染与传播致病的分子机制研究"项目实施启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  相似文献   

13.
一、概况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前身是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建于1929年,1954年改为现名,隶属中国科学院。该所是以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的发掘、利用和种质保存为主要方向的多分支学科研究单位,主要进行植物分类、形态、生态、遗传、生理生化、资源(化学)、引种驯化等领域的研究。今后的重点是植物生物技术、植物生态和植物系统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三个方面。该所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华南植物园1986年被广州市评为"羊城新八景"之一,誉称"龙洞琪林",1992年被评为广州市十佳旅游点之一。每年到该  相似文献   

14.
阳成伟教授     
正阳成伟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996年湖南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1999年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获硕士学位,2002年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2年7月进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作博士后研究;2004年9月进入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所(IBLS)作博士后研究.现任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广东省植物发育生  相似文献   

15.
<正>2001年,西藏大学高山动物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挂牌成立。研究所成立以来始终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挪威卑尔根大学、德国马尔堡大学、武汉大学、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等单位的支持和资助。研究所现有研究人员11人,  相似文献   

16.
《科技成果纵横》2008,(3):14-14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成立于1954年,由东北林业研究所筹备处、东北土壤研究所筹备处、中国科学院长春综合研究所农产化学研究室土壤微生物部合并组成,是以林业、土壤、植物、微生物与环境科学为基础的生物学、地学研究所,1987年更改为现名,设有森林生态与林业生态工程研究中心、土壤生态与农业生态工程研究中心、污染生态与环境生态工程研究中心等3个研究单元;  相似文献   

17.
<正>杨胜韬,男,副教授,博士,现为西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保护工程学院教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师从刘元方院士和王海芳教授,分别于2006年和2011年获得理学学士和理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Clemson大学(2008-2009)和湖南大学(2011-2012)访学,并从2013年起受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客座研究人员。一直从事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应用和安全性研究,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入选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培养计划(2014年),曾获得北京大学"学术十杰"(2011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  相似文献   

18.
王林格教授     
正王林格(WANG Linge),汉族,江西南昌人。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和中国科学院首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8年前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4年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化学系进行为期一年的合作研究;2008至2012年先后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化学系和生物医学科学  相似文献   

19.
《科技导报(北京)》2008,26(4):107-109
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招聘博士后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郭房庆研究组招聘2名博士后。1.研究方向及内容1)植物NO信号传导的分子调控机制。经过前期的与NO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3月21日,由中国科协发起并组建的"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Chinese National Committee for Future Earth,简称CNC-FE)在北京正式成立。"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由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担任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丛强,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国雄,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