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987年初,固体物理及材料科学界几乎每天都被超导转变温度的新记录所激动。与此同时,天体物理界也被一个罕见的天象所吸引,每天注视着它的变化。这个天象即1987A超新星(SN1987A)。当笔者在写这篇文章时(1987年3月),这个超新星爆发事件尚未完结,远不到全面总结的时候,尽管如此,它所带来的新信息,已经非常值得介绍了。被命名为1987A的超新星,位于南天的大麦哲伦  相似文献   

2.
马宇倩 《科学通报》1988,33(4):317-317
中微子质量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粒子物理与宇宙学问题,超新星SN1987A的中微子爆发为研究中微子质量及其它有关问题提供了机会。本工作从IMB和Kamiokande观测组实测的中微子到达时间入手,研究其周  相似文献   

3.
1987年3月中旬,即超新星SN1987A刚刚爆发两周之后,笔者曾写过一篇《来自SN 1987 A的中微子》(简称文《Ⅰ》,参见《世界科学》1987年第九期),介绍太阳系外的中微子天文学的诞生。那时,SN 1987 A正处在迅速变化的阶段,整个天文学界似乎都在匆忙应对,甚至显得手忙脚乱。当时对许多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也免不了粗糙。  相似文献   

4.
5.
中微子从死星的猝发已经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个使粒子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为之苦恼达十年之久的矛盾。它证实了指出这些粒子不具有一个有意义的质量的苏黎世实验室测量,而与俄国人所宣称的中微子有颇大的质量以致在空间中微子引力可以控制宇宙的最终命运相矛盾。  相似文献   

6.
最近,美国和日本对超新星1987A的爆发进行了光学观测.他们用探测器探测到超新星爆发产生的中微子.此两探测器的数据很好符合.数据证明超新星的核心将突然崩塌成一密实的中子星.这两  相似文献   

7.
8.
北辰 《科学之友》2004,(7):27-27
1987年2月23日,对于天文学家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他们发现了一颗超新星,它不是一般的超新星,而是四百多年来最亮的一颗。超新星现象本来就是极为罕见的,历史上的超新星记录资料很不完善,这一回天文学家终于有机会利用现代的观测设备对它进行研究了。  相似文献   

9.
胡景耀 《科学通报》1994,39(11):1054-1054
理论上预言,Ⅱ型超新星在爆发过程中可能产生不稳定性,出现不对称结构.SN1987A首次提供了这方面直接的观测证据.SN1993J的不对称爆发也证实了这一点.1993年7月12日我们利用北京天文台2.16m望远镜得到的低色散光谱(5.3(?)/象素)的[OI]线和Hα线出现许多精细结构,这表明在SN1993J的抛射物中发生了强不稳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们最近称,太空中新发现的一颗超新星有可能揭示地球生命形成的秘密。天文学家认为,他们发现了宇宙与人体骨骼内钙元素形成之间的联系。一种被称作"SN2005E"的新型超新星有可能是宇宙中和地球上钙元素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超新星爆发是最剧烈的恒星能量释放过程,但肉眼可见的超新星极少.能从历史文献中确认的,自古以来仅寥寥数例.我国古籍对此皆有可靠记载,宋代的"天关客星"(1054年)就是尤为著名者.距今最近的1604年蛇夫座超新星,因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对其详做观测研究,又称"开普勒超新星".这些超新星皆出现于天文望远镜诞生以前,且皆位于银...  相似文献   

12.
最近日本研究人员报道,他们已成功地观察到一种类型中微子转变成另一种中微子,即所谓的中微子振荡。这一现象表明,原先一直被人们认为没有质量的中微子具有质量,尽管它的质量异常小。这一发现迫使科学家们重新审视一系列现代物质结构理论和整个字宙结构理论。早在1930年,瑞士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创始人和相对论量子场论奠基人 W·鲍利在分析原子蜕变光谱之后,曾发现偏离能量守恒定律的现象。他推测,某种不带电也可能没有质量的粒子带走了这部分能量。  相似文献   

13.
在日本池野山内部深处安装的一台巨大探测器已经证明了中微子在飞行过程中发生衰变。从而有力地提示这种难以捉摸的幽灵般粒子是有质量的。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微子的质量谱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998年6月在日本举行的国际中微子会议上,日、美合作研究组宣布:他们已经发现中微子具有质量,并认为是十多年来最重大的物理学发现。这一结论与以往中微子无质量的观点恰好相反。目前,一些国际著名实验室正纷纷建立测定中微子质量及振荡的“长基线”实验,不久将...  相似文献   

15.
中微子是构成物质世界最基本的单元之一,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正在建设的江门中微子实验站(JUNO)是我国第二个大型国际领先的中微子实验站.地球中微子(geo-neutrino)是地球内部天然放射性元素(主要是~(238)U,~(232)Th和~(40)K三种同位素)衰变产生的反电子中微子.它们在衰变过程中也同时释放出大量热能,是驱动地球演化的主要地热能来源之一.地球中微子的通量和产生的热能成固定比例.因此,测量地球中微子的通量,可以获得放射性元素分布及其对地热能的贡献.江门中微子实验站的探测器质量为2万吨,运行一年所获取的地球中微子事例数达到400个以上,超过全球已有地球中微子探测器10年所探测事例的总和.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周围500 km以内贡献50%以上的地球中微子事例数,利用地球科学手段可合理、有效估算实验站周围及邻区地壳的贡献,实验站测量总数减去地壳贡献,可得到地幔的贡献.因此,有效充分利用实验站可望帮助解决放射性元素衰变对地热能的贡献、测量Th/U比值和来自地幔的放射性地热等问题,并推动国内中微子地球科学研究的交叉领域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地球内部有关热量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及地球中微子可能的贡献,其次介绍了地球中微子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及精确地壳结构模型研究的重要意义,随后着重介绍了江门中微子实验的地球中微子探测潜力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探测优势对地球科学研究的意义,最后给出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黄无量 《科学通报》1987,32(10):740-740
一般认为宇宙中超星系团尺度的发光纤维(filament)是两个pancakc相交的产物,近年来也有用宇宙弦来解释此种纤维的提法。本文则讨论一种超星系团尺度的双成分(譬如,中微子v与重子B二种成分)天体在单向优先坍缩,即pancake化过程中,产生纤维状发光区(B密集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方留民 《世界科学》2001,(12):45-45
物理学家们最近宣布 ,他们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证明中微子还有微小的质量 ,从而揭开了一个长达 3 0年的科学之谜。这项发现意味着科学家需要调整他们的宇宙理论。自从沃尔夫冈·泡利 60年前猜测中微子存在后 ,人们一直认为中微子没有质量。但是 ,最近加拿大萨德伯里中微子观测台宣布 ,太阳中心核反应产生的中微子在前往地球的过程中形态发生了变化 (只有带质量的粒子才会改变形式 )。中微子的质量不会太大 ,只有质子的十亿分之一左右。但这种质量的存在却意义深刻 :———在粒子物理学中占统治地位的理论认为 ,改变的粒子没有…  相似文献   

18.
大爆炸留下的和恒星内核聚变反应生成的中微子是宇宙间最多却也是非常难发现的一种工原子微粒。这种微粒通常被认为是没有质量,也很少与别的粒子起反应。去年,研究人员用洛斯阿拉莫斯国立实验室液态闪烁体中微子探测器记录下的实验资料表明.中微子实际上是有质量的,尽管质量非常之小。目前.研究人员已经获得了增强这一认识的新证据。由于中微子构成了宇宙间粒子的绝大部分.因此,这一发现对于搞清宇宙的成分及其演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根据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中微子有三种:电子中微子,μ子中微子和τ子中微子。每一种中微子还…  相似文献   

19.
《科学24小时》2010,(1):52-52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最近报道,根据一支国际小组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恒星爆炸能够在太空中扮演超大功率粒子对撞机的角色,进而创造宇宙射线。宇宙射线实际上是指一直以来“轰击”地球的高能亚原子粒子。在这些轰击地球的微小粒子中,能量最大的相当于一个以时速每小时157千米飞行的棒球。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10月6日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科学院传来喜讯:领导Super-Kamiokande合作组的日本科学家梶田隆章(Takaaki Kajita)和领导Sudbury Neutrino Observatory(SNO)合作组的加拿大科学家麦克唐纳(Arthur B.Mc Donald)因为"发现了中微子振荡、由此表明中微子具有质量"而共同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中微子振荡的革命1998年梶田隆章宣布,Super-Kamiokande实验发现大气中微子在传播过程中改变身份("味道")的现象,亦称为中微子振荡.这些大气中微子产生于宇宙线进入大气层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