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高亚琼 《科技信息》2010,(17):I0191-I0192
从世界经济增长的事实和趋势来看,经济增长的因素除了劳动力和资本数量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在起着关键性作用,这个因素就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有密切关系。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过去发展来看,经济增长大量依靠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对新疆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新疆的人力资本投资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联性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工业化的中级阶段,经济增长主要靠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来推动.在诸多的生产要素中,投资的增长尤为重要,技术进步和劳动力投入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小.实践表明,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运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建立经济发展的回归模型,可预测未来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3.
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在以人力资本投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缩小城乡差距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为我们通过人力资本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经验:政府应在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中发挥主导作用,重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重视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4.
地区劳动力投入对其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劳动生产率、劳动力参与率作为反映劳动力投入质和量的指标,是影响现代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其变化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运用现代定量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地区劳动生产率、劳动力参与率影响其经济增长的程度和方向。研究表明,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高于劳动力参与率,提高劳动力质量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结合研究提出若干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劳动力供给角度和教育视角来揭示劳动力质量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使用1990—2012年的全国数据,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对教育质量、劳动力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教育质量会显著影响劳动力质量,劳动力质量与教育质量呈正相关关系;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可以加快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教育质量可以通过影响劳动力质量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宁夏劳动力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好地协调宁夏劳动力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宁夏劳动力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建立了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了1990—2004年期间宁夏三大产业劳动力就业与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并提出了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劳动力、土地、矿产资源等经济增长要素成本的上升形势,传统增长方式下利润空间变小,总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要促进经济发展,就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增强企业的自主发展和竞争力的同时,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关系,构建行政、立法、司法监督体系,打破政府行政垄断行为,为企业自我发展创造公平竞争有序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从长远看,国民经济的增长还有赖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性转移。因此,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由贫穷落后走向富裕的必然过程,也是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过程。本文就目前制约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只有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变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促进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9.
利用2 005~2 009年第三产业14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分析了第三产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对第三产业的增长及其影响因素之间做了相关的回归分析。从理论和实证的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第三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且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能力不足。因此,国内投资和劳动力的投入是促进我国第三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吸引外资则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放大效应相对不足之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Arth Okun)的观点,失业和经济增长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业和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但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不存在正相关的关系,或者说这种正相关的关系不是太明显,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就业增长弹性却在缓慢下降。原因有四:第一,“速度型”经济增长战略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低效性;第二,资本市场与投融资体制不利于就业效应大的民间经济部门发展;第三,经济增长及就业弹性的结构性差异导致就业效应不足;第四,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及政策滞后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对此,应以户籍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打造人力资本配置市场;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制度,降低劳动力转换成本;加速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吸纳新增或待业的劳动力;加大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提升劳动力的人力资本价值;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大批高级创新人才,提高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推进职业化教育,弥补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供需失衡;构建劳动力市场中介及信息体系,以减少摩擦性失业。  相似文献   

11.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与此同时,失业率却不断上升。在我国众多失业类型中,结构性失业成为主要矛盾。结构性失业是诸多经济、社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其中经济改革以及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是导致劳动力供求结构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提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强政府调节,抓好就业培训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0 IntroductionPopulationmigrationisanimportantprobleminEconomics,SociologyandGeography .Theindustrializedcountrieshadcompletedthepopulationmigrationfromruralregiontourbanre gioninthemiddleoflastcenturyandthemostoftheagriculturallaborforcehadtransferredtotheindustrialsectorandservicesec tor.Therefore,themajorinterestofwestscholarisonthere gionalmobilityofthepopulation .Recently,Ref.[1]presentsabivariatemodeltodiscusstheinterrelationshipsbetweenresidentialmobility ,labormarketmobility ,andcom…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对1992~2006年内蒙古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本投入是内蒙古近15年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平均资本贡献率为61.69%; 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微乎其微,平均劳动贡献率为5.08%; 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较为有限,平均技术进步贡献率为33.23%.  相似文献   

14.
为最大限度地实现劳动力供求均衡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在分析我国当前的劳动力供需、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三者现状的基础上,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和产业经济学,建立了社会稳定下的均衡经济增长模型.研究了现有的投资规模水平、调节模型下三次产业的投资比重.  相似文献   

15.
文章根据新经济地理理论,运用EBA(极值边界分析)模型,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综合选择了10个条件因素对我国FDI区位分布条件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劳动力成本、劳动力质量、对外开放程度、FDI存量、产业结构和集聚程度6个变量对于吸引FDI具有抗干扰的"稳健性"显著影响,而研发能力、基础设施、市场化程度与信息成本4个变量对于吸引FDI并没有"稳健性"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为了保证短期就业率和经济增长率的稳定,政府会在发展新型出口产业的同时继续支持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吸纳额外低素质劳动力。同时贸易结构改革存在国家间的差异,对外出口转型要考虑传统优势产业的持续性发展潜能。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中国人口存在总量增长、老龄化加速与劳动力下降以及地域不平衡性的特点.以平顶山市劳动力人口变化趋势为研究对象,运用短维灰色GM(1,1)模型进行平顶山市劳动年龄人口预测,运用线性回归进行平顶山市劳动参与率分析,并建立平顶山市劳动力人口预测模型,最终预测2010—2019年平顶山市劳动力人口供给情况.结果表明:以15~64岁为统计口径的平顶山市劳动力人口在2010—2019年间将保持平稳缓慢增长状态,年均增长速度约为0.4%,尚未出现劳动力短缺拐点.  相似文献   

18.
教育对经济增长有直接贡献和外溢作用.本文利用菲德模型对四川省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和外溢作用进行了估计,发现本省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但外溢效应并不明显,而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投入贡献不显著.说明政府在加强对教育系统投入的同时,还要提高资本和劳动力的使用效率,以及从分发挥好教育的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9.
考虑劳动力与资产投资积累发展之间的关系,将劳动力增长方程引入资产投资控制系统模型,以按劳动力计算的人均资产为状态变量,研究该系统的等价系统模型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说明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唯一的非平凡平衡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