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小波在短暂的人生历程中,以“文坛外高手”所表现出来的智慧震动了文坛。他作品中那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独特的语言模式都构成了鲜明的王小波风格。以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为例,主要是从作品对人生的反思以及叙事结构上对上述两方面做出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王小波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为我国文学发展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米兰·昆德拉是世界文坛中举足轻重的大文豪,对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米兰·昆德拉和王小波的共同之处是两人都写过关于遗忘和记忆论证关系的作品,作品表达的意思引起了无数读者的思考。该文主要从米兰·昆德拉和王小波的作品中探讨遗忘和记忆。  相似文献   

3.
王小波生前不为国内文坛所知,他死后,文坛却出现了"王小波热"。这股热潮与学界对王小波的第一波研究互相呼应,形成了一种较为特殊的文化现象。本文对王小波研究的第一个十年(1997-2007),即这种文化现象的学术背景,做了一番细致梳理并指出其特征与趋势,为后来者深入研究王小波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一个独特的存在,王小波的创作、思想等方面受西方现代文化影响颇深,特别是西班牙著名画家萨尔瓦多·达利的影响.王小波的小说浸透着达利超现实主义精神和历史时空观念理论,在亦真亦幻的梦境书写中体现对权力话语的戏谑和抗辩,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苏轼,中国文坛的旷世奇才,一生坎坷多难。在曲折如梦的人生中,他没有沉沦,反而以其达观和智慧显示了自己的绝世才情,在逆境中创作了大量的名篇佳作,奠定了他在北宋文坛首屈一指的地位。本文试从分析苏轼的AQ(逆境商)着手,通过研读苏轼在贬谪时期的作品来探讨苏轼如何在逆境中打造成功人生。  相似文献   

6.
崔西明是一位具有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作家,他延承五四文学“为人生”的优良传统,从启蒙主义立场出发,对社会历史以及现实人生寄予深刻的终极生命关怀。其作品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理性批判色彩,源于他博大的人本主义情怀;而充满生命激情的抒情议论又使其作品闪现着独特魅力。正因如此,崔西明在当代泰安文坛甚至中国新时期文坛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马欣 《科技信息》2011,(36):197-198
偶然机会拜读了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人,喜欢上他的叙事风格。表面上他的作品看似有些乱,却在其中透出一种特立独行的精神气质。搜索一下,发现喜欢王小波的人很多,一度还兴起过王小波热。"王小波就像一个接头暗号,这些人从别人对王小波的喜爱程度辨别对方是否同类。"他的作品有趣,充满智慧,然而更吸引人的地方是渗透在其字里行间的自由精神,让人读之如饮甘醇,以为找到  相似文献   

8.
王小波的小说从问世起就有争议,是久置编辑案头的热山芋。《黄金时代》是王小波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以敏锐的触觉发现并解剖着革时期社会生活当中的荒谬。以男女主人公的性爱纠葛和遭际,批判了生活中的荒诞不经,揭示了一批人的灵魂丑态,引发读对人生的深层思索。  相似文献   

9.
作家王安忆从1976年踏入文坛,至今已经三十多年了。在这三十几年中,她的作品题材与叙述策略几经变化,作品风格也由稚嫩逐渐走向成熟。然而对现实的关注,对女性的书写,却从未改变。她的作品承载着作家对世俗生活的悉心关怀、对人类命运的哲学性思考和对小说构筑心灵世界这个目标的不懈追求。以王安忆小说对女性的关注这个视角,来揭示作家对人生、对社会、对文学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0.
池莉是当代文坛创作成果较多 ,影响较大的女作家之一。她以人的生存为本 ,站在市民价值立场 ,对市民的思想、情感、生存状态作了深刻描写 ,表现了“活着就好”的生存哲学以及适应社会的生存本领。评论池莉的作品应实事求是地从她的思想、性格、经历等方面进行评价 ,对她描写市民阶层的作品不应按“文学为人生”的传统价值来要求。  相似文献   

11.
日本现代文坛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引起了世界文坛的广泛关注,主要因为其作品中体现了文化意识的多元与整合,表现西方文化在当代日本的重要影响.他的以<斯普特尼克恋人>为代表的小说创作体现出多种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东北女作家萧红,因其禀赋才情和特殊的人生经历,创作出《生死场》和《呼兰河传》等优秀作品,再加上文坛巨擘鲁迅的支持,成为3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的重要女性作家之一。强烈的女性意识是她作品的一大特色,女性自我审视下的孤独情怀和倔强的抗争精神成为其创作的主线。  相似文献   

13.
迟子建是东北作家群中的佼佼者,自进入文坛以来,20多年一直笔耕不辍,创作实绩斐然。她也是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作家,始终用一以贯之的人文情怀、以忧伤而不绝望的写作态度探寻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以迟子建的新作《额尔古纳河右岸》为切入点,可以探寻她对忧伤的体现和超越以及蕴藏在作品背后的作者深层的创作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14.
王小波作为一个经历过"文革"的作家,以独特的话语言说方式写出了他心中的"文革".本文以"文革"结束后到王小波创作这段时闻里其他作家所写的"文革"题材小说为参照,对比研究王小波"文革"题材小说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5.
徐雪英 《科技信息》2008,(8):151-151
现代文坛上的著名作家许地山,因其特殊的人生经历使他偏爱于“人生皆苦”的佛学思想,试图以佛家思想来解释当时纷繁复杂的人生社会。其作品大都包含着浓重的宿命论思想,并发展形成了他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学,即“蜘蛛哲学”。但许地山是一个在不断进步的作家,“蜘蛛哲学”源于宿命论。又高于宿命论。甚至还能突破“宿命”的蛛网扬其所长,向社会提倡落花生精神。这种鲜明的创作个性使他赢得了众多的读者.也使他在文学史占据了不可抹煞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6.
湛方生是东晋文坛比较优秀的作家。虽留存的作品不多 ,却为东晋诗坛带来了一股新鲜的气息。山水诗以阔大壮美之景物表现了诗人同化于自然 ,拥抱自然的纯净、宁定 ,淡化了玄言的成分 ,走出了玄理表达的狭隘世界。其田园诗开魏晋南北朝田园诗风之先 ,以质朴通俗的语言 ,恬淡、宁静之景物描写 ,奠定了后世田园诗作之风格。他的咏怀诗比之同时期的同类作品 ,成就虽不高 ,但在表达人生的感悟 ,归思之情上还是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潍坊学院学报》2016,(3):21-24
对《我们夫妇之间》的批判是建国后文坛第一桩公案,小说反转式的命运显示了国家政治规约的强大力量,虽然作品在文坛转瞬即逝,但影响深远。建国初期小说发展的现代性萌芽被阻抑,中国文坛陷入长达三十年的沉寂,直至八十年代才又重新接续。以往对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的研究多集中于日常叙事的角度,较少意识到该小说对建国后知识分子写作的重要影响,而导致作者及其小说颠覆性命运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作品叙事视角所隐含的潜在书写倾向。因此,本文试图以小说中知识分子第一人称叙事方式为切入点,重回历史现场,探究五四启蒙的知识分子在建国后的写作与命运。  相似文献   

18.
现实生活色彩纷呈,但蕴含最多的却是痛苦,因而作为现实生活反映的文学作品,必然和主要的当然是反映痛苦。文学家能更多更强烈地感受人生的痛苦,痛苦奠定了他们的创作基础,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成就了文艺家。痛苦还成就了文艺作品,表现痛苦的作品往往能反映真实、揭示人生、唤起民众、赢得读者,具有强烈而持久的艺术魅力。本文还试图以此观照当今并不景气的文坛.探求其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9.
《世界博览》2008,(4):81-81
本书作者梁实秋既是散文家,也是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一生为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文字丰碑。本书主要收录了他抒写生活闲趣与抒发人生感悟的散文。在平实的语言后面,饱含着梁实秋先生对生活的点滴感悟:于寻常中洞察人生  相似文献   

20.
王小波和自由主义及文化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主义是 2 0世纪中国一个重要的思想潮流 ,王小波小说及随笔中蕴含的思想显示了一个自由主义者的理念 ,在中国现当代自由主义思潮的渊源、背景上论述王小波的思想 ,辩析自由主义的精髓 ,指出以王小波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在 2 0世纪末思想文化论争中的文化价值 ,对新型思想文化建构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