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茅盾先生不仅是一位卓越的现代文学大师,也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面向大众的公开演说,是茅盾先生启蒙民智、传播新文化、推进社会变革的重要形式之一。新、旧两版《茅盾全集》收录了茅盾的大量演说稿,虽力求搜罗齐全,但仍不免集外遗珠。《茅盾先生对于苏联的观察》《苏联的妇女和家庭》等三篇演讲记录稿,便是两版《茅盾全集》失收的佚文。这些演讲稿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与考察茅盾先生的文学创作与生平活动,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与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茅盾与自然主义的关系,并不是一个新鲜的研究课题。近几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已经发表了很多,如张明亮的《茅盾创作与左拉》,徐学的《茅盾早期创作与左拉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等;在一些茅盾研究专著中,也多涉及到这一问题,如杨建民的《论茅盾的早期文学思想》,朱德发等人合著的《茅盾前期文学思想散论》等,他们都有一些精辟的见解。本文只是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做些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到目前为止,关于茅盾文学作品外译研究的文章还不多,关于短篇小说外译研究的尤其少。有的文章涉及茅盾短篇小说被翻译成多国文字的情况,没有聚焦于短篇小说被翻译成英文;有的是关于茅盾各种体裁文学作品之英译及其研究情况,没有专论短篇小说被翻译成英文;还有的是关于茅盾某一个短篇小说之英译的研究。文章考论并补正了茅盾短篇小说英译史及有关论述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关于茅盾短篇小说总体被翻译成英文历史状况的专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寓言史纲》是陈蒲清先生《中国古代寓言史》的续篇,是又一部填补空白 的著作。他的问世,不仅完成了他中国寓言史的宏大建构,而且,通过对我国现代寓言史的全面、深入地探究、总结,将会极大地推动我国当代的寓言研究与寓言创作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茅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家。他在几十年的文学活动中,对于文学创作曾不断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创作了许多具有时代特点的作品。阅读茅盾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强烈的时代气息。正如王若飞同志所说的:“从茅盾先生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的大变动,也可以看到中国人民解放运动的起落消长。茅盾先生的最大成功之处,正是他的创作反映了中国大时代的动态,而且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公木(张松如)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和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创始人。作为寓言研究会的第一任会长和名誉会长,他非常关心我国当代寓言文学的发展与繁荣,常及时地给予指导。本刊所发这封信是其在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1998年年会暨第四届理事会召开的前夕卧病在床时写成的。这是一篇充满感情和理论指导意义的文字,它不仅对寓言文学的创作、研究是如此,对于其他的文学创作与研究,亦具同样意义。这封信写出不久,未待会议召开,先生便于10月30日溘然谢世了。为寄托我们对公木先生的哀思,特将它发表。中国寓言…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茅盾先生,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并为后人提供了不少宝贵的创作经验。近年来,茅盾小说的艺术性得到了比较广泛的研究,以人物刻画为例,就已有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环境烘托、个性化的语言等方面的不少论述。但是,关于茅盾小说人物刻画的对比艺术,却很少有人提及。这里,笔者对这方面作一点初步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翻开茅盾的小说,细心的读者都会发现,对比手法的运用比比皆是。茅盾先生将不同的人物形象放在一起描写,异中求同,将相似的人物形象放在一起刻画,同中求异,甚至将同一个人物置于不同的环境,以其性格的不同作对比,使人物形象更为完整具体。一、同一阶层人物的对比茅盾的小说中,同一阶层的人物是颇  相似文献   

8.
张磊  谭帆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1):43-45
寓言化创作作为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法,大量存在于文学作品之中。池莉"人生三部曲"的寓言化倾向主要表现为将人的生存状态,真实地融入生活中最平凡的事件中,表现社会底层人的生活状态与生活理想,作品涉及到整个人类的现实生活、生存状态和精神实质,具有极强的教育性和启示性。  相似文献   

9.
记得上中学时,读过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这是茅盾先生对白杨树的形象描写.而今,我走过许多地方,已很少看到白杨树它那笔直的身影了,究其原因是林业害虫——天牛在作怪.近十年来,由于天牛泛滥,致使白杨树——这种大西北最易成活,最常见的绿化树种遭了灭顶之灾.天牛属无脊椎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天牛科.在我国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是星天牛.成虫整体漆黑,有金属光泽,每个鞘翅上具有白色小班点约20个,故名为星天牛.星天牛后翅膜  相似文献   

10.
由我校中文系鲍延毅副教授主编、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几位长期从事寓言文学研究的同志编写的《寓言词典》一书,将由明天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寓言词典。该书内容,兼及中外,搜罗宏富,全书正文收词目2249条,参见词目115条,共50余万字。它不仅包括寓言理论、寓言作者、著作、名篇等方面的重要内容,而且还涉及诸如名物(如寓言人物、角色等)、事件(如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的成立及寓言评奖活动等),以及出自寓言名篇的成语典故等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象征主义在本世纪20年代是一种有世界影响的文艺思潮。象征主义也是茅盾译介外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除概述茅盾译介象征主义文学的情况、探讨了茅盾重视象征主义的原因而外,鉴于研究界较少涉及他创作中的象征主义,因此,着重从他的创作实践探讨了他是如何借鉴象征主义的有用因素与表现手法融合在他的现实主义的创作之中。旨在引起我们学习茅盾对待和借鉴西方文学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2.
所有人类意识活动所能涉及到的领域均存在着生命符号。文学这种生命符号作为一种人类意识活动的产物,同其他艺术一,具有区别于陈文学艺术以外的其他生命符号的寓言性特征。这个寓言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文学艺术揭示生命符号的寓言性特征。这个寓言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文学艺术揭示生命符号意蕴的多义性,热衷生命活动的过程性和文学艺术接受的同时性等方面。另外,文学区别于其它艺术的特征是文学的语言文字媒体的非原生态特征和包含要素的多样性特征决定了文学能够是最大限度地最直接地揭示了人类生命符号的全部意蕴,文学比其它艺术具有更鲜明的寓言性特征,是极其鲜明的人类生命的寓言符号。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文学保持生命活力并不断获得发展的唯一途径,也是作家苦苦求索的目标,因而如何充分发挥艺术创造力,实现艺术创新也就成为古今中外的作家、文艺理论家共同关注的难题之一。茅盾虽然没有撰写过专门探讨、论述文学创新问题的皇皇巨著,但是在他的众多的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著作中曾多次涉及这一问题,他的富有特色的见解颇有启发意义。本文拟就茅盾有关文学创新的论述作一初步的阐述分析。 (一) 茅盾是在新旧文学对峙与交替之际登上文坛的。同其他五四新文学阵营的作家一样,茅盾热情地鼓吹文学创新,以此向复古守旧的旧文学开战。茅盾认为,中国文学之所以奄奄一  相似文献   

14.
任何成功的文学和艺术,都应该给人以美的享受。吴秋林先生认为,"寓言的特殊的美就是:真理的优美。"①读《黄瑞云寓言》,使人感受最强烈的即真理的优美。优秀的寓言作家都比较关注生活,都有比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而且都善于思索,并力图用寓言这种文学形式,将自己思索的结果奉献给世人。在众多的当代寓言作家中,能够关注重大的社会生活,对社会的重大问题作深层思考、深入剖析和深刻揭示的,黄瑞云无疑是最突出的一个。在当代寓坛,黄瑞云和金江双峰并峙,是成就最突出、影响最大的两位代表性作家。有人称金江寓言是道德寓言…  相似文献   

15.
乌镇风情     
万物勃发的阳春季节,我从杭州乘着小客轮来到慕名已久的茅盾先生的故乡——乌镇。乌镇,宛若一卷浓淡相宜的水墨画,展开在杭嘉湖平原的古运河边上。乌蓬船、赤膊船、轮机船悠悠而  相似文献   

16.
茅盾较早地接受了人类学派的神话理论,并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外神话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研究,在学术上显示了其真知灼见和拓荒精神.茅盾的神话观,对于中国神话学理论的建设具有开创性意义,并一直在中国神话学界产生着很大影响.茅盾早期对神话研究的贡献,应该引起茅盾研究者和现代文学史家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庄子寓言与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诸子喜欢用寓言故事来说理论事.但<庄子>中的寓言与<孟子>、<韩非子>等其它诸子著作及<战国策>、<国语>等历史著作中的寓言不同.寓言在庄子及其后学手里不仅是一种文体,更是一种智慧的诗性形式,是体"道"的艺术手段;寓言的艺术功能是"体"、"悟"而不是"比"和"喻".在<庄子>中,"道"和寓言的关系是"非物"与"物无际"的关系,它体现的是"道"的精神和物心交融的审美情趣.<庄子>中提出一整套关于寓言理论即所谓的"卮言"、"重言"、"寓言"."三言"的共同属性就是"顺物自然",是"道法自然"在艺术中的反映,自然的原则使道与寓言联结起来融为一体,<庄子>是诗化哲学,<庄子>寓言是"诗性智慧"的"物化"形式.  相似文献   

18.
吴老太爷是茅盾小说《子夜》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形象,老祖形象则是彝族著名作家纳张元作品集《走出寓言》辑一之《彝山纪事·鸡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言人和持有者,他们都仇视现代都市文明,始终把持顽固不化以及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思想,并致使自己与世俗世界格格不入.然而,顽固的、冥顽不灵的懦弱性格,环境的变化使他们在接触现代文明时失去了自我文化的保护,他们的悲剧命运终将不可避免.性格上的相似性,以及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使他们在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之间存在着断裂性和文化身份的差异性,环境的变化以及话语权的丧失导致两人悲剧命运的最终产生.  相似文献   

19.
初访新德里     
在印度这个古老的国度里曾孕育过无数美丽的神话,这说明印度人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在当今世界流行的许多寓言、童话和故事中,甚至在《伊索寓言》以及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里都可以看到印度文化的影响。诚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天竺语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国文艺,往往蒙其影响。”当我还未到印度时她的文化早已在我脑海里编织出一幅幅奇异的图景。我置身于新德里的图景中了。现实的图景远比我想象的图景要生动、复杂。是的,正如有些朋友所说,  相似文献   

20.
作者因创作寓言曾受到江青推行的文化专制主义的迫害,深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寓言创作又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突出的表现是写作寓言由个人自觉到集体自觉,形成了受重视、作品多、作者多的新局面.对21世纪的寓言发展作了展望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