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业的发展壮大将成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强劲推手,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将有利于河南省整合全省的金融资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撑,有助于解决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但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的组建有其特殊性,因此,就可行性和风险监管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2.
动态     
《河南科技》2011,(3):4-5
<正>中原经济区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中原经济区被纳入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首次被写入国家文件。这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规划》提出,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其功能定位为:全国重  相似文献   

3.
<正>在河南,如果你不知道"九论十八谈"、"新十八谈",那么一定是没有很好地融入社会。现如今,"九论十八谈"、"新十八谈"不仅是街头巷尾老百姓热议的话题,而且伴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热潮悄然而迅速地蔓延至中原大地的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发展是实现地区经济快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河南为主体,涵盖周边省市的中原地区,是一个文化相连、经济相关、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建设中原经济区,既是事关全国发展大局的战略举措,更是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迫切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四点建议: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三是加快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四是重视人才,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5.
董学勤 《河南科技》2013,(17):278+282
河南职业教育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在培养技术和创新型人才、提供规划和服务等方面有促进作用,而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河南职教发展提供经费保障、促进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拓展就业空间等方面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可更有效地找出当前河南职业教育与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以更好的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更有利于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6.
动态     
河南省第十一届科技活动周启动5月15日,以“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携手共建创新型河南”为主题的河南省第十一届科技活动周在郑州市拉开序幕。本届科技活动周针对当前社会热点和群众的实际需求,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指导推动全省开展了“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等120项系列活动,在全省掀起科学技术普及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7.
李惠茹 《河南科技》2012,(12):42-43
<正>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实体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特别是中小型加工业的发展更是迅猛。但是经过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洗礼,实体经济也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战场。为了减少经济危机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国务院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中原经济区的规划区域以河南省为主体,包括与河南省毗邻的晋东南、鲁西南、冀南、皖北的部分区域,  相似文献   

8.
2012年3月1日,河南省科技创新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会议在郑州举行。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对近年来河南科技创新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对科技创新如何支撵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出了五点期望。郭庚茂省长也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创新工作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河南实现科学发展中承担着新的更大责任,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之“新”,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创新驱动”。  相似文献   

9.
裴东升 《河南科技》2011,(21):35-36
<正>中共河南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作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决策,把"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作为全省"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总战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点推进中原经济区等区域发展,标志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  相似文献   

10.
中原经济区安全生产总体状况趋于好转,但个别行业事故频发,改善安全生产软环境建设势在必行。基于目前中原经济区安全生产软环境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应从完善立法、深化监管体制改革、提高监管者素质、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引入多种替代性监管措施等方面推进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动态     
《河南科技》2011,(11):4-5
<正>河南省第十一届科技活动周启动5月15日,以"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携手共建创新型河南"为主题的河南省第十一届科技活动周在郑州市拉开序幕。本届科技活动周针对当前社会热点和群众的实际需求,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指导推动全省开展了"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等120项系列活动,在全省掀起科学技术普及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调查中原经济区各地市降雨量和蒸发量的基础上,对这一区域进行了雨水利用的可能性分析。总结出雨水收集利用的方法,并计算出不同规模住宅小区的年雨水收集量和利用水量,建立了适用于中原经济区住宅小区立体化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得到小区规模越大越适合、利用率越高的结论。该项研究成果为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从河南三次产业结构现状;第一产业大而不精,附加值低;第二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现代服务业滞后等问题入手,提出了巩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强化产品结构调整,以技术改造为重点推动工业内涵式发展;实施战略支撑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开放合作和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服务业,培育和形成区域创新和区域发展新要素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葛雯 《河南科技》2012,(12):24-25
<正>2011年9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了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一系列重大思路和举措,为河南省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巩固提升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积极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路子,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指明了方向。《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工程,加强技术创新","构筑区域性自主创新体系",对河南省加快  相似文献   

15.
动态     
《河南科技》2011,(15):4-5
<正>图说PHOTO NEWS>>>图12011年7月26日,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突破5000米水深大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057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的历史。图27月11日23时4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一号02星"送入太空。图3华盛顿时间7月8日11时29分,"亚特兰蒂斯"号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为美国30年的航天飞机时代画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16.
河南地处中原,区位优势突出,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农业强省,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而且交通地位重要,起承东启西、联南通北的重要枢纽作用。此外,这里文化底蕴丰厚,历史发展悠久,在全国和世界上具有很强的新引力和凝聚力。所以,河南中原经济区对于实现该区域及其他区域间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河南农村区域文化是特定的地理环境、人们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以及历史文化传统所决定而形成的,强烈地反映着河南农村社会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区域特征。河南农村区域文化是传统的农耕文化,但又具有时代的特征。河南农村区域文化建设是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强大助推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促进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为目标,对建筑专业成人教育在提高农村人口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中的意义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建筑专业成人教育在农村推广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相应措施,对中原经济区成人教育的政策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产权保护对于科技创新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日益显化,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制造产业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在国家层面上,今天的高端智能制造已经不是纯技术上的竞争,更是国际竞争及博弈的重要砝码。在区域层面上,区域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不仅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而且高技术产业发展在区域发展上具有很大的辐射及带动作用。知识产权战略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角色,提升了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同时,也为区域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区域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本文以中原经济区为例,立足知识产权区域智能制造产业竞争力现状,为中原知识产权智能制造产业竞争力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世杰  王鑫 《河南科技》2011,(12):15-15
"十二五"是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由地方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后全面推进实施的关键时期,也是河南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期,而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南省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中原经济区产业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