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濮阳1971年~2007年近40年的气象资料,对溪阳地区蒸发量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趋势等气候特征作了较全面地分析。探讨了涟阳地区蒸发量与平均气温、日照时数、水汽压、风速等几个主要气象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结果表明:渡阳地区蒸发量的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蒸发量月变化以6月最大,12月最小,1到6月遂月增加,7月后遥月下降,呈明显的单峰型,并与某些气象要素存在明显相关关系。简述了几种减轻干旱影响的有效措施,为更加有效利用本地气候资源,促进和改善我市农业生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河南省1950年-2000年气象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统计学与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河南省范围内年降水总量、年蒸发量、年盈亏量的空间变异和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河南省全年降水量在527.78~650 mm的区域占24.65 %;650~800 mm的区域占39.24 %;800~950 mm的区域占22.34 %;950~1 347.4 mm的区域占13.76 %.全年蒸发量为1 352.51~1 650 mm的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0.15 %;1 650~1 800 mm的区域占33.21 %;1 800~1 950 mm的区域占33.31 %;1 950~2 361 mm的区域占13.32 %. 相似文献
3.
借助于地质统计学方法对汾河流域的多年平均降雨量和蒸发量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多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并应用Kriging方法进行空间插值.分析结果表明,汾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在不同的分割距离范围内有不同的空间相关性,多年平均降水量具有比较明显的地带性,蒸发量分布变化地带性不强. 相似文献
4.
利用商丘市8个气象站点1960年10月—2010年9月降水量资料,应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等方法,对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季的降水量进行趋势分析、突变检验.结果表明:①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季的降水量线性变化趋势均不显著,冬小麦生长季的降水量以-1.522 mm/10 a在减少,夏玉米生长季的降水量以16.60 mm/10 a在增加.②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季降水量气候倾向率空间分布均为东部减幅大,西部增幅大,降水量东西间的差异均呈减小趋势.③冬小麦生长季的降水量没有明显的突变点,夏玉米生长季降水量的突变时间在2000年前后.④冬小麦生长季降水量基本能够满足冬小麦生长发育的需求;夏玉米生长季降水资源丰富,降水量时间分配与夏玉米生理需求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西辽河平原蒸发皿蒸发量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西辽河平原3个气象站1951~2007年逐月20cm口径蒸发皿蒸发量资料,分析了西辽河平原蒸发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51~2007年西辽河平原蒸发皿蒸发量在年内呈单峰型分布,蒸发量最小值出现在1月,最大值出现在5月份;近57年来蒸发皿蒸发量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蒸发量气候倾向率为-42.9mm/10a,其绝对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同季节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有所不同,蒸发量下降主要在春季和夏季,秋季不明显,而冬季蒸发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选用1957~2002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华北地区5个分区动力和热力蒸发量的季节、年际变化规律,动力和热力蒸发量之间的差异,动力和热力蒸发量对总蒸发量的贡献以及近20年全球变暖背景下华北地区动力和热力蒸发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各个区域动力和热力蒸发量的年、季变化规律有明显差异,动力蒸发量的季节变化呈双峰特征,而热力蒸发量则呈单峰变化.动力蒸发量和热力蒸发量的年和季节序列线性变化趋势有明显差异,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这种差异明显变大.年平均热力作用对总蒸发量的贡献大于动力作用,不同季节这种规律有所不同,温暖季节热力作用对总蒸发量贡献较大,寒冷季节动力作用大于热力作用(华北4区除外). 相似文献
7.
采用Morlet和dbN小波对兰州站1933-2002年的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序列,以及1953-2001年兰州站的年蒸发量序列进行了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兰州1970年左右以前温度趋势为缓慢下降,以后增温趋势明显。兰州降雨量的总体趋势是减少,上世纪80年代降水发生变化。兰州的蒸发量在1970年前逐渐减少,以后蒸发量逐渐增加,1990年以后处于快速增加阶段。 相似文献
8.
为寻找较好的播种覆盖物,提高播种出苗率和育苗灌溉节水,在吉林东部对长白落叶松种子大田育苗进行不同的播种覆盖物试验,分析不同播种覆盖物对播种出苗率和苗床土壤蒸发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物处理下长白落叶松种子出苗率差异显著,影响出苗率大小的覆盖物依次是锯末、草炭土、豆秸、煤渣灰、河沙;不同覆盖物下土壤蒸发量差异显著,白天影响蒸发量大小的覆盖物依次是草炭土、煤渣灰、裸地、对照、河沙、锯末、豆秸。不同播种覆盖物对土壤表层温度变化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利用安阳站1961—2010年20 cm口径蒸发量资料,对蒸发量的年、季、月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特征、突变等气候特征作了较全面地分析。结果表明:50年来各季、月蒸发量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年蒸发量以117.11 mm/10 a的倾向率减少,偏少趋势主要表现在夏季、秋季,其中6月份蒸发量偏少趋势最明显。年蒸发量在20世纪60~70年代为相对偏多期,80~90年代为相对偏少期。采用累积距平曲线对年总蒸发量进行突变检验表明,年蒸发量在1988年发生一次突变,表现为1988年后蒸发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
根据阿克陶县气象站的1964~2009年的小型蒸发皿蒸发量及温度、日照时数、风速、相对湿度等资料,分析了阿克陶县近46年来蒸发量的基本特征、变化趋势和阶段性及引起蒸发量变化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近46年来阿克陶县的年均蒸发量及四季蒸发量呈显著的偏少趋势,年均蒸发量变化倾向率为-263.17 mm/10a.春、夏、秋、冬... 相似文献
11.
考虑二维降雨入渗的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非饱和土边坡体积含水率为控制变量,基于非饱和土水分运移基本方程建立了二维降雨入渗计算模型,并编制了计算程序.充分考虑降雨中的水平和垂直入渗及降雨过程中土体入渗能力的变化,建立了可考虑体积含水率变化的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分析模型,实现了边坡稳定性的实时分析,并可搜索最危险滑裂面.通过具体工程案例的分析可知,边坡中的体积含水率与边坡的稳定性有密切的关系,其中边坡初始含水率影响最大,而降雨强度则较小.降雨对浅层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随着降雨时间的增加,含水率由浅到深逐渐减小,而最危险滑裂面则逐渐向浅层移动. 相似文献
12.
降雨入渗对土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雨往往是诱发土质边坡失稳的主要因素之一,雨水渗入土体,引起作用在土体上的动水荷载和静水荷载增大和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导致边坡产生滑动破坏。探讨了边坡降雨入渗模式、饱和—非饱和土渗流模式及饱和—非饱和土强度理论对土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自然界绝大多数滑坡都是在降雨期间发生的.研究降雨诱发滑坡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取南京板桥河某堤段边坡,利用SLOPE/W和SEEP/W耦合进行土坡稳定性分析.通过建立不同降雨雨型和降雨强度影响下的土坡仿真模型, 并对暂态渗流场进行相应的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降雨雨型和强度对土坡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分析表明:(1)边坡安全系数随降雨雨型的变化而变化;(2)降雨持时相同,边坡安全系数随降雨强度增大而降低;(3)只有经过一定的降雨持时,安全系数才会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区域降雨的丰枯特性及其补偿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天津市北三河境内18个雨量站、1960--2005年共46年的年降雨量资料,依次对北运河、潮白河、蓟运河流域的年降雨进行了丰枯判别、连丰、连枯概率和稳定概率计算,并利用Kriging插值模型和集对理论对各流域间的降雨补偿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续两年出现平水年的概率为最大;北运河流域的丰枯交替比其他流域频繁;北三河系各流域间的降雨量基本是正相关的,即遭遇的机会较多,存在一定的丰枯同步性,即自产水不利于补偿调节,易产生区域性的洪涝灾害和干旱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非饱和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建立了考虑孔隙介质可压缩性的二维非饱和土坡固-液-气三相耦合控制方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的PDE平台,将所建立的耦合控制方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经典Liakopoulos砂柱排水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所建立的三相耦合控制方程的正确性,并讨论不同因素对渗流场和位移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渗透率ks对降雨渗流过程的推进起阻滞作用,同时延缓了非饱和土坡的变形,但影响较弱.进气值系数对非饱和土坡变形沉降的过程有一定影响,但总体影响也较弱. 相似文献
17.
基于Geo-Slope的土质滑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的稳定性受降雨、地震等因素影响较大,在各种稳定性分析方法下的安全系数有一定的差别.以芦山地震震区某土质滑坡为例,通过现场的工程地质勘查,分析了该滑坡的基本特征.在Geo-Studio的Slop/W模块中建立模型,分析该滑坡在天然、暴雨、地震3种工况下的稳定性,采用摩根斯坦—普瑞斯法、毕肖普法、简布法与一般方法计算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8.
膨胀土基坑边坡降雨入渗的一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非饱和膨胀土一维降雨入渗模型,模拟膨胀土边坡在降雨入渗条件下的水分运移规律,通过数值计算, 求得边坡在任意时刻任意位置的体积含水率;并分析了降雨强度、水分扩散率以及导水率变化对边坡水分运移的 影响.计算结果可以用矩阵的形式和三维空间曲面的形式表示出来,方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考虑气相作用的降雨入渗对非饱和土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精细分析降雨入渗对非饱和土坡稳定性的影响,在考虑气相对降雨入渗过程的影响基础上,利用水-气二相流模型模拟入渗水流驱替土壤空气的水-气二相流过程,计算降雨入渗下土坡的孔隙水压力、孔隙气压力、基质吸力和含水量的变化;并建立了同时考虑由有效黏聚力、净法向应力,还有基质吸力引起的强度对边坡稳定的影响的非饱和土坡稳定分析模型.通过算例分析得出:无论是否考虑基质吸力的作用,由于降雨入渗改变了土体的净法向应力和土的容重,使得非饱和土坡的安全系数降低,而后的蒸发作用会使土坡的安全系数有所增大;在相同的渗流条件下,基质吸力的作用使同一滑动面上的安全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多层土边坡内入渗雨水方向演变规律,建立均质和多层土质边坡模型,依据VG模型的多土层边坡含水率与基质吸力的控制方程,结合饱和区成形,研究了入渗雨水方向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及水流方向与有效应力的联系.分析表明:水平方向的基质吸力差决定了水流方向,基质吸力沿水平方向的变化率决定了水流水平方向增速;饱和区成形是垂直流产生的必要条件;降雨停止坡面浅层0~1.3m内迅速产生下坡向水流,深层下坡向水流产生滞后;渗透性差异大的土层交界面上极易产生剧烈的水平渗流;上坡向水流的产生伴随着有效应力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