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本文对金银花谱-效相关质量评价模型进行了敏感度分析,从而定量描述了药材色谱指纹图谱中各共有峰的变化对药效指标表达值(抑菌率)的影响程度。文中的分析方法可以为中药材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新疆道地产区大蒜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订新疆吉木萨尔县大蒜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标准操作规程.方法: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中药材GAP)相关规定,对大蒜药材种植基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了项目监测和质量现状评价,以栽培技术为主要内容,制订了大蒜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结果:基地生态环境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要求,适宜种植大蒜药材.结论:该规程适用于指导新疆吉木萨尔县大蒜药材种植基地大蒜的规范化种植,使大蒜药材生产达到优质、高产、无公害.  相似文献   

3.
基于PCA的中药黄芩药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基于谱效相关模式的中药黄芩的质量综合评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对采集到的色谱指纹图谱和药效指标(抑菌率)的大量数据进行降维处理,然后建立中药黄芩谱效结合评价系统,测试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先进性与可靠性。文中的降维方法可以为中药材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根据红外光谱数据对中药材类别产地进行鉴别,本文利用线性判别分类器、随机森林分类器以及k近邻分类器训练模型对中药材进行类别及产地的鉴别.通过方差分析取信息量最大的1 000个特征(光谱波数)对红外光谱数据进行PCA分析,最后使用聚类划分3类药材.同时使用相同的方法对同类药材的产地进行分析,最后采用十折交叉验证评估模型的准确率,并根据三个分类器的预测结果以及预测准确率综合决定最终预测结果.本文使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类别划分,取长补短,相互验证,实验证明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类别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姜黄素的临床利用量对郁金的品质进行评价研究.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法考察郁金药材中姜黄素含量的测定方法,设计正交实验优选郁金中姜黄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根据最佳提取工艺采用HPLC法测定多批不同产地郁金中姜黄素的含量,从而计算其临床利用量对药材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姜黄素含量测定供试品制备方法为取细粉2 g,加入20 m L甲醇,超声提取30 min;郁金姜黄素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加10倍量的60%乙醇提取3次,每次2 h.姜黄素的临床利用量与药材的真实含量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重视临床效果,体现了中医药特色,为郁金及其他中药材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灰色关联度法(gray correlation method)和逼近理想排序法(TOPSIS)评价两种不同生境(附生于岩石上或树上)骨碎补的质量并进行比较。方法:测定两种不同生境骨碎补的水分、总灰分、浸出物、柚皮苷的百分含量,采用MATLAB编程构建两种不同生境骨碎补的灰色关联度质量评价模型并与TOPSIS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种不同生境骨碎补平均关联度分别为树上(0.4741)岩石(0.4704),TOPSIS与灰色关联度法的分析结果一致。由两种方法结合分析可知树干生境骨碎补药材质量高于岩石生境。结论:构建了用于评价骨碎补药材质量的综合模式识别模型体系,为骨碎补药材仿野生栽培和规范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的吴茱萸药材质量,为吴茱萸的产地加工方法及工艺参数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吴莱萸药材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及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吴茱萸药材指纹图谱,进行比较,并且对吴茱萸碱等5个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综合评价药材质量.结果:不同加工方法的吴茱萸药材与吴茱萸药材共有模式相比,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  相似文献   

8.
采用微波消解及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对9种川产道地中药材中Cr、Co、Ni、Cu、Zn、Cd、Pb、Mn、Fe、Mo和B 11种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药材之间元素含量差异较大,检测药材中有5种药材Cd超标,1种药材Cr超标.从重金属总含量来看,仅麦冬和川明参达到相关标准,其他7种中药材中总重金属均超标.因此,需要加强对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和储存等环节管理和监测.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加标回收率在94.69%~104.2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3%~4.37%,可作为川产道地药材生产及其加工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的方法,也可为中药材质量检测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应用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了十二种花类药材中所含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应用四个主成分可以合理解释微量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得分可以用于十二种不同花类药材质量的综合评价,为花类药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电能质量评价是衡量供电质量的一个标尺,国家也颁布了响应的评价指标,但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方法,不同的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不尽相同,导致很难判断结果的可用性。基于此,本文提出基于组件技术、Web Service技术和SOA架构,将电能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及相关数据组件化,建立组件库并发布为Web服务,基于综合集成平台,动态搭建电能质量评价系统,根据不同的要求改变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实现动态评价,从而应对电能质量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生物技术与中药现代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技术应用于中药领域 ,可以保护传统珍稀濒危的药材 ,并大量地生产高品质的地道药材和药用活性成分、提高药用活性成分含量、稳定药材和药品的质量 ,同时还能进一步阐明药效物质基础。生物技术的应用将促进中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古典文论史上与反讽相似的修辞概念和哲学表述形态的分析研究,认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反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自己的特色,它不仅表现为一种修辞形态,而且是与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和哲学内涵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观点会为人们理解中国传统小说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经过训练、高质量的摹仿手写汉字签名给文件检验工作者提出了挑战,使传统的特征比对方法显得力不从心,据此本文提出采用计算机进行精确、快速的静态手写汉字签名鉴定。对于静态手写汉字签名鉴定,如何选择良好的特征和对选择的特征进行描述,使描述后的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特征描述模型很好地反映书写者的生物特征而不是汉字本身的内容,是计算机静态手写汉字签名鉴定问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骨性关节炎中药复方为例,提出一种用于识别骨性关节炎中药复方中活性药物分子的SVM分类器.针对单核函数SVM的局限性,提出将全局核函数和局部核函数混合构造,并应用到SVM模型建模中,改善SVM分类器的非线性处理能力和泛化能力.利用混合核分类器对中药复方精制透骨消痛颗粒中514个化合物进行活性识别,得出复方中具有相关药物活性的中药分子.该实验结果为骨性关节炎药物分子的对接实验和骨性关节炎中药有效成分的发现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符号及艺术符号入手,对中国传统室内设计中的主要元素与符号和艺术符号的关系,以及将它们进一步符号化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并着重论述了运用中国传统艺术符号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力图将中国传统的艺术符号进一步符号化,为中国现代的室内设计提供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有机结合的思考方向,使中国现代室内设计更具民族性、文化性与社会性。  相似文献   

16.
对当前中国大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板书应用的基本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当前采用不同教学模式的影响因素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基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主成分分析对11个不同产地枸杞子中的5种微量元素和黄酮含量进行分析,找到微量元素和黄酮的含量与枸杞子质量优劣的相关关系,得到不同产地的枸杞子质量优劣的综合排名.然后利用聚类分析对11种不同产地枸杞子进行聚类,结果恰好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说明主成分分析法所建的枸杞质量优劣评价模型稳定可靠,可以为枸杞子质量优劣评价研究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材贝母DNA的不同提取方法,为中药贝母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苯酚法、CTAB法、SDS法从中药贝母中提取DNA,通过紫外分光光度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所得DNA样品含量及纯度进行检测.结果利用3种不同的方法提取,药材贝母DNA的A260/A280在1.80±0.23左右.结论利用3种不同DNA提取方...  相似文献   

19.
专家指出,自古至今书画文物复制仍然是保护文物的一项重要手段.其中珍贵名书画的色彩还原是其重点.本研究针对中国国画常用颜料色彩特性及国画色彩老化现象,利用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色彩学理论在Windows XP环境中使用Visual C .NET编程,构筑中国国画计算机色彩还原原型系统.为国画色彩还原提供了常用的色阶、亮度/对比度、色彩平衡、曲线调节之外,还研发了基于HSV色彩空间的国画常用色彩还原,以及指定任意色域的色彩还原微调系统.经专业人员试验,达到了较好的计算机国画色彩还原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现代生物技术酿造黄酒改善品质的原因,以糯米为原料的传统工艺酿造干型黄酒与添加糯玉米为辅料的“四酶、二曲、一酵母”现代生物技术酿造干型黄酒为样品,从感官、常规理化指标、酸溶性蛋白质、氨基酸、多肽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传统工艺黄酒相比,现代生物技术酿造黄酒的感观质量好,理化指标优,特别是酸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多肽含量分别偏高457.5mg/100mL(P〈0.01)和476.29mg/100mL(P〈0.01).酒质差异的根本原因与酿造所使用的原料、酶制剂、微生物类群和过滤工艺等因素密切相关,现代工艺酿造黄酒有利于原料大分子物质的水解和风味代谢产物的形成.该研究为生物技术改造传统黄酒酿造工艺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