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数字     
《上海信息化》2009,(11):87-87
2.35亿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日前发布的《2009年中国搜索引擎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到2.35亿人,较前一年增长了5949万人,年增长率达34%,其中4340万人来自上网时间不到一年的新网民。搜索引擎在网民中的使用率达到69.4%,较去年底增长了1.4%,这是自2007年以来我国搜索引擎使用率首次出现增长趋势。报告显示,百度的首选忠诚度最高,  相似文献   

2.
行业运行     
《上海信息化》2010,(8):86-88
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日前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31.8%。  相似文献   

3.
何瑾 《科技智囊》2013,(9):20-25
互联网报告显示,手机成新增网民第一来源 7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三十二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较2012年底增加2656万人。  相似文献   

4.
名刊摘要     
《信息化建设》2013,(4):4-4
移动互联入侵根据CNNIC发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4.2亿,较上年底增加约644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4.5%,成为我国网民第一大上网终端。而在工信部发布的数据中,截至2013年2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已经达到8.03亿户。同时,在今年1-2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同比增长了53.2%,  相似文献   

5.
<正>一、当前科技宣传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根据国际电信联盟分析,到2010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人数超过20亿,手机用户数达到53亿,3G注册用户数达到9.4亿。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已达5.91亿,网站数量达294万家,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44.1%。浙江省共有网站26万家,网民3221万人,均居全国第四位,互联网普及率达5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比。随着网络、移动电  相似文献   

6.
黄婧 《华东科技》2009,(2):10-1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09年1月在京发布了《第23次中国互联刚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同时,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宽带网民数达到2.7亿,国家CN域名数达1357.2万,三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7.
数据     
《信息化建设》2013,(8):9-9
【5.91亿】 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 7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3G的普及、无线网络的发展和手机应用的创新促成了我国手机网民数量的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8.
数字     
《上海信息化》2013,(2):8-8
5.64亿据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保持低速增长。与之相比,手机网络各项指标增长速度全面超越传统网络。  相似文献   

9.
数据     
《信息化建设》2010,(8):64-64
我国3G用户累计达到2190万户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5月底,我国3G用户累计达到2190万户。比2009年底增长864.2万户,其中5月新增229.9万户,环比增长11.7%,新增3G用户占新增移动用户的24.4%。  相似文献   

10.
《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发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信息化》2010,(1):88-88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日前发布了《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6月,我国网购用户规模已达8788万,同比增加2459万人,年增长率为38.9%,上半年全国网络购物消费总金额为1195.2亿元。其中,网民在C2C网站上的购物支出占网购总金额的89%。据CNNIC报告测算,全年网购总金额达到2500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09年1月在京发布了<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同时,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宽带网民数达到2.7亿,国家CN域名数达1357.2万,三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12.
<正>12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说,截至11月底,我国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74亿户,移动电话用户突破11亿户,3G用户达到2.2亿户,其中TD-SCDMA用户8237万户。同时,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2家企业市值进入全球互联网企业前10名。通信业非话音业务收入占比达到49.5%。TD-LTE规模技术试验取得较好成  相似文献   

13.
《世界博览》2012,(12):64-65
正经过若干年的飞速发展,现在,中国有超过5亿的网民。即全球每5个网民中就有一个以上是中国人。译者注:"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最近发布的2012年互联网趋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接近23亿,同比增长8%。中国互联网用户位居全球第一,为5.13亿,即每4个互联网用户中就有一个中国人。  相似文献   

14.
刘佳 《科技智囊》2012,(4):I0036-I0038
CNNIC第28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约1.73亿(使用率35.6%),团购用户高速增长,达到4220万。根据商务部不久前发布的“十二五”电子商务发展指导意见提到,  相似文献   

15.
2011年,移动互联网的热浪正如10年前的互联网般席卷而来。CNNIC公布,到2010年底,中国手机网民已经超过3亿。截至2011年5月底,我国3G用户已达6700万户。三大运营商此刻都在加紧WiFi的全区域覆盖和布局。手机的使用已经从边走边打,又多了边走边看;对轻薄手机的追求已经变成了清一色大屏幕智能。特别是近几年来互联网领域出现了更新的信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在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网民总数达到了3.84亿,与2008年相比增长了28.9%。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大促进了网络相关行业的飞速发展,基于电子商务的模式创新也不断涌现。而每一次商业模式的创新,都可能是企业加速发展的机遇,甚至是一个新型电子商务企业的崛起。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出现以后,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应用程度都以几何级数增长,地球变得更加扁平,给我们带来了数不尽的便利.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网络也有着它的坏处.随着网民人数的爆发和应用领域的扩张,信息对社会的影响日益深入,互联网的不确定和复杂性日益增强,人们不得不直面网络时代复杂性所带来的挑战. 信息爆炸与用户体验的冲突 互联网时代,传媒发生了革命性变革.人与人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即使陌生人,也能互通信息.尤其在Web2.0条件下,信息传播方式从传统的一对多,转变为多对多.根据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44.1%.其中,4.97亿网民有MSN、QQ等聊天工具,3.89亿网民使用视频网站,4.01亿网民有博客,交友网站有会员2.88亿,微博用户数量达到3.31亿.每个网民不但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制造者、发布者和传播者,带来了信息爆炸性地增长.  相似文献   

18.
当前,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革命的巨大浪潮正扑面而来。据有关方面的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了8.38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渗透率已高达67.8%;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人,占总网民数的八成多。可以说,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已经步入了全民化时代。怎样才能踏浪而行、挺立潮头呢?答案是“:重新出发,重新想象”!  相似文献   

19.
何谨 《科技智囊》2014,(8):44-53
<正>2014,全民移动互联时代到来日前,由人民网研究院主编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4)》蓝皮书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8.38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渗透率达67.8%;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占总网民数的八成多,手机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地位。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全民时代。  相似文献   

20.
数字     
《上海信息化》2008,(10):84-85
《2008上半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测量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互联网用户通过互联网消费规模为2560.7亿元,同比增长58.2%。预计全年互联网消费总规模将增长至5874亿元,比2007年增长47.3%。据悉,互联网消费总规模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互联网有效受众规模的快速增长以及人均网络消费的进一步提高。现有的互联网消费正逐渐显示出跨越年龄层次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中年人加入了互联网购物的行列。互联网消费的增长将对中国的零售行业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