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作权法律制度是一种分配围绕作品所产生的各方权益的利益平衡机制,其中著作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是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的立足点,其体现了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之精髓。在当代各国的著作权立法和著作权国际公约中,利益平衡始终是永恒的主题。作为著作权法的价值目标和理论基石,利益平衡机制的建立对著作权法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著作权法律制度是一种分配围绕作品所产生的各方权益的利益平衡机制,其中著作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是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的立足点,其体现了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之精髓。在当代各国的著作权立法和著作权国际公约中,利益平衡始终是永恒的主题。作为著作权法的价值目标和理论基石,利益平衡机制的建立对著作权法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作权法正在进行第三次修改。本次修改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尤其体现于"完善现有制度、回应科技发展、适应国际形势、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回应社会各界关切"等方面。著作权法修订应掌握一定的原则,以妥善实现著作权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著作权法修订草案尽管相对于现行法有了很大进步,仅以"总则"为例,仍有值得进一步完善之处,包括立法宗旨、对作品定义、涉外著作权和相关权的法律适用、不适用于著作权保护的对象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法定许可是著作权法中重要的权利限制形式,具有平衡作品创作者和传播者、著作权人个体与社会公众之间利益的功能。由于立法技术存在局限、配套机制不够完善、法律救济缺失等原因,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的法定许可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此次《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对其立法体例、具体内容、付酬机制等方面进行重大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法定许可正当性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年《著作权法》修正案不同皈本,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促进著作权法律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追续权是作者对艺术作品再次销售而获得报酬的权利,该项权利旨在平衡艺术家与艺术品经营商之间的利益,是艺术家分享其作品增值利益的法律保障。我国在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中设立了该项权利,旨在更加完善的保护著作权人,通过作品的再利用得到更多经济上的补偿。如何实现追续权的积极作用,还应在明确其权利性质的基础上,对追续权制度的构建进行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6.
著作权法通过对著作权的保护和限制实现著作权人的私权利益和社会公共文化利益的价值平衡。数字复制和网络传播加大了著作权人控制作品的难度,因此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法强化了对数字化文献著作权的保护,并进一步明确数字化文献合理使用的尺度。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需要解读法律的基本精神和研究相关案例,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探索解决对策,以求更好地维护著作权人和自身的合法权益,促进知识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相似文献   

7.
数字技术与网络的发展给传统版权法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冲击,传统版权法框架下版权人与公众的利益平衡被打破。随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公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唱片公约》确定技术保护措施为合法,一些国家相继修改立法以执行该条约。技术措施作为版权人的自力救济的一种方式,一方面有利于版权人对作品的控制,另一方面也对公众的利益造成损害。通过对美日欧技术措施保护的相关规定的比较,从利益平衡角度讨论技术措施的保护,并对我国如何建立公正、平衡的技术措施保护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数字环境中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变化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是各国著作权法中通行的著作权限制制度,它允许作品的传播者与使用者在某些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可以不经过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而无偿使用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数字环境使得传统环境下属于合理使用的行为可能不再合理。文章主要讨论数字网络环境对合理使用制度所带来的改变,以及合理使用制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对于著作权法的保护对象问题,随着著作权法律制度的不断发展,学界对此已经基本上形成定论,即著作权法保护的是作品的表现形式,而不是思想内容。这也就是所谓思想与表达“二分法”问题。但笔者认为,思想内容也应成为著作权法的保护内容,至少在一定情况下应被纳入著作权法的保护对象,即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容应同为其保护对象。  相似文献   

10.
技术措施界定:比较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措施的科学界定具有重要意义,它首先应体现版权法的利益平衡精神。技术措施受法律保护应满足三个条件:技术措施的有效性;为版权人所主动采取;其使用目的之合法性。因此我国在法律上应借鉴而予以规定。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发展对著作权制度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著作权制度“利益平衡”的基本原则受到了影响。针对互联网的特征,现有的著作权法必须适应技术的发展而做出调整。对互联网上的著作权既要“保护”又要“限制”,以维护著作权人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从而实现著作权立法的基本宗旨和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专利制度是一个利益平衡的产物,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争议. 笔者用整合法律价值冲突的思维方式和角度对专利制度进行了利益平衡的分析,阐明专利权制度在保护专利权人的同时兼顾社会公共利益,在激发人们进行发明、科技创新的同时,兼顾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维持.  相似文献   

13.
技术措施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保护过当又可能威胁到合理使用和公共领域的作品。那么如何维系版权人利益和公众权益间的平衡?应壮大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细化已有著作权集体管理程序以及建立邻接权集体管理组织。  相似文献   

14.
著作权法的产生、发展与技术变革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特别是作品传播技术,它既是著作权制度产生的技术因素和客观条件,也是推动著作权法发展和完善的重要保障。从法律史的角度看,先是印刷传播技术导致了著作权法的产生;后来随着复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类进入电子时代、网络时代以后,著作权法的发展出现很多新的特点。新技术变革带来了著作权法中一些制度的变革,如私人复制等。著作权法能够适应技术变革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5.
在未来教育、终身教育的实现中,慕课模式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近两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背景的影响,更加速了慕课的蓬勃发展。但与此同时,我国著作权法中对禁止规避技术措施的规定,使慕课教学发展面临较大的版权"瓶颈"及障碍。我国对技术措施的法律保护导致的与慕课制作、传输之间的冲突,即使援引传统的合理使用制度也无法妥善解决,慕课发展中的版权侵权风险不容忽视。建议对我国著作权法等法律制度予以调整,在对慕课课程区分是否以营利为目的的基础上,考虑对部分慕课适用合理使用制度或是法定许可制度,并对符合特定条件的慕课课程提供法律上的豁免机制,设立禁止规避技术措施的限制与例外,即"慕课例外",为我国慕课的发展扫清障碍、提供合法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期刊网络出版者的邻接权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邻接权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分析了邻接权和相关权益.提出期刊出版者应提高编辑法律意识,规范出版行为,采取技术措施防止他人对其作品的非法使用,并与用户签订许可使用合同.同时,相关部门应建立系统的著作权保护工程,平衡相关方面利益,完善邻接权权利范围和保护措施,从而依法保护期刊网络出版者的邻接权.  相似文献   

17.
合理使用制度对网络著作权的再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作权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生着改变进行着相应的调整,合理使用制度作为保护作者和其他著作权人利益与促进信息广泛传播的利益平衡机制,随着网络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和普及,合理使用制度面临网络技术的考验,网络作品对合理使用的挑战和网络技术与合理使用之间的关系对合理使用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合理使用制度必须与技术手段一道发挥作用,对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进行再平衡.  相似文献   

18.
著作权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生着改变进行着相应的调整,合理使用制度作为保护作者和其他著作权人利益与促进信息广泛传播的利益平衡机制,随着网络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和普及,合理使用制度面临网络技术的考验,网络作品对合理使用的挑战和网络技术与合理使用之间的关系对合理使用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合理使用制度必须与技术手段一道发挥作用,对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进行再平衡.  相似文献   

19.
思想与表达二分法是著作权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二分法为平衡公众接近信息的需要和报偿、鼓励作者创作的需要提供了一个基础。二分法不仅在著作权立法上得到了广泛认可,在司法实践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特别表现为平衡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与广大作品使用者之间的利益。二分法原则在著作权法中的适用具有充分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20.
结合WTO框架下对中国提起的"美国诉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执法措施案",针对2010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条的修订起因及目的进行分析,提出无论程序违法作品还是内容违法作品都具有著作权,应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同时也必须受到法律的制约。认为此次对著作权法第四条的修改是比较成功而且非常必要的,反驳一些学者对于著作权法第四条存在之必要性的质疑,同时指出该条在一些细节上仍缺少可操作性的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