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0 毫秒
1.
先秦儒家和王重阳具有不同的死亡观。通过对两种死亡观进行比较,以探知其反映的两种精神文化的差异。先秦儒家将人看作是社会性的存在,没有区分肉体与灵魂,将人的死亡归结为宇宙、自然时间的流逝。这种死亡观说明人不具有独立性,人的生死都是宇宙大化流行的一部分。王重阳将人分为肉身与真性两部分,人死只是肉体的消亡,真性则可以永恒;而且真性是我们真正应该去追求与实现的。对真性的重视则意味着对个人存在及自由的关注。两种死亡观的差异反映出两派不同的精神思维特质:先秦儒家是积极融入自然,是一种"向下"的自然主义精神;王重阳则是一种"向上"的超越精神。  相似文献   

2.
正如尼采点明"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是西方哲学精神在前轴心期神话时代的渊源,"夸父精神"和"女娲精神"是中国哲学精神在前轴心期神话时代的渊源.夸父精神是一种阳刚进取的"非理性"精神,而女娲精神是一种阴柔包容的"理性"精神.这两种基本精神呈现为互补关系,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哲学的二元一体格局.经过轴心时期的理性转换,尤其是经过周易哲学的话语转换,它们成为了中华民族哲学精神的核心精神.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部反映革命战争的史诗力作,<亮剑>的叙事呈现出一种"红色狂欢"的精神图景:酒神精神铸炼的强力快感、集体主义演绎的节日仪式、笑谑诙谐言说的广场效应.这种狂欢姿态是对红色战争记忆的浪漫想象,革命战争的"现实痛感"为崇高的"理想快感"所代替.  相似文献   

4.
杭州师范学院最近提出了"文理渗透、艺体兼备,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和谐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这一培养特色中的"文"理"是指"大文"大理"学科知识,而"艺"体"则指艺术修养和身心素质."文理渗透、艺体兼备"反映的是智能结构状况,"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和谐结合"反映的则是精神品质内核.坚持这样的人才培养特色,于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三平"精神是中原人群体性格的真实反映,是"河南精神"内核的生动展示.是中原优秀文化的历史传承,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和特征的具体体现.学习实践"三平'精神要充分认识"三平"精神的思想内涵,充分发挥"三平"精神的实践价值,并且要高度注重做事做人与中原崛起大业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6.
委婉是文化在语言中的一种反映。本文试图从英汉语中对"死"的委婉表达中阐述两种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反映着文化.透过语言可以考察到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后会有期"和"一期一会"分别是中日两国人民面对离别时经常采用的不同成语,在它们背后反映了中日两国文化中儒学"有常"观和佛教"无常"观--这两种基本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提出了"真理即全体"的思想,而海德格尔在<论真理的本质>中,提出了"真理就是解蔽"的思想,两种思想都是对传统符合论的挑战,但是,黑格尔的理论建立于绝对精神,海德格尔却立足于存在.  相似文献   

9.
"问题+故事"是阙迪伟小说创作的基本模式,反映社会问题是阙迪伟小说内容上的显著特色,简单或复杂是阙迪伟小说反映社会问题的两种形态,多姿多彩的故事叙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阙迪伟之小说不至于给人以重复、单调、乏味之感。"问题+故事"这一创作模式,赋予阙迪伟小说生活味浓、可读性强等优势,但也带来了囿于生活、缺乏创新之弊端。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我国体育理论界争论体育本质概念的现状、实质及两个主要派别;分析了这两种派别的核心观点。认为两派不能取得共识的根本原因在于:体育本质概念之争是中西文化之争的反映.认为跨文化的视角是解决体育本质概念论争的一个可能途径,分析了西方体育精神价值以及中国封建专制漠视人的主体精神的传统,认为倡导西方体育精神,有助于恢复与激活中华文化中固有的主体性、创造性文化精神.认为体育是采用身体竞技游戏的形式,培养人的自强不息精神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