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澳大利亚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抗冻基因”,这种基因使南极地带的草在-30℃的条件下仍可以存活。科学家们说,这种基因可以避免霜冻给农作物造成高达数百万美元的经济损失。维多利亚州拉特罗布大学的研究人员说,这种基因是在成功移植到南极半岛的名为南极发草的一种盐草中发现的。研究人员确认了这种新型基因蛋白,其结合力是普通基因蛋白的两倍,可以阻止冰晶的扩大,避免冰晶造成的损害。科学家们将这“抑制冰再结晶基因”导入澳大利亚的一种本土植物体内,于是这种植物也具备了防冻特性。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弄清楚了这种基因的防冻原理,因此可…  相似文献   

2.
<正>现代生活离不开电和天然气供应,仔细算算,这笔开销其实并不是一个小数目。日前,一种可以将天然气转化为电能的新型燃料电池已经问世。这种固体燃料电池由许多组合电池组成,每一块电池都只有一张CD大小。当你打开它的时候,它能达到850℃的高温,将天然气转变成富含氢的气体为燃料电池所用,满足一个四口之家的日常所需。这种燃料电池极其安全也非常廉价,而  相似文献   

3.
在上海世博园区内外,一些加氢站已经建成,它们是为世博会上的氢燃料汽车服务的。众所周知,氢燃料是一种清洁能源.它的原料和燃烧后的唯一产物都是水。然而,令能源公司头疼的是氢燃料的生产成本,因此科学家正在想办法降低氢能源的造价。美国研究人员提出一种新的设想,利用病毒提取氢能源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柴油机燃烧控制策略, 主要运用内部废气再循环(internal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技术、分段喷射技术、可调供油提前角技术和使用代用燃料, 大幅降低柴油机碳烟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根据该燃烧控制策略, 研制了一台灵活燃料发动机. 实验表明, 该发动机可以燃用柴油、乙醇和碳酸二甲脂(DMC)等燃料. 它的碳烟排放很低, NOx排放下降, 而HC和CO排放可以维持在较低水平; 在中、高负荷时, 发动机燃用代用燃料时的有效热效率比燃用柴油时的有效热效率提高2%~3%. 使用该发动机, 既可以使排放大幅降低, 又可以解决不易压燃的代用燃料在柴油机上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5.
《科学通报》1957,2(1):23-23
我国各地蘊藏有丰富的多灰多水的劣質煤,以及其他劣質燃料,而各地極为普遍的中小型鏈帶式或手燃式鍋爐因燃燒技术上的困难,不能加以利用,因而大大增加了良質烟煤不必要的消耗。浙江大学热工教研組的同志們为此在1955年参照苏联歇尔內夫爐子布置方案,設計了一种旋風预燃式鍋爐。此爐主要特点为紧接在一般鍋爐前面裝設有旋風預燃室。燃料屑在6毫米以下自室頂前方送人。主風以30—40公尺/秒的速度自室底穿过烈熖預热后沿斜壁上升,与下落煤  相似文献   

6.
美国研究人员最近称,由气体制造的人造钻石出人意料地硬,甚至比天然钻石还硬。研究人员表示,这种超硬钻石应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有用。研究人员说,这些钻石不仅特别硬,甚至把测量设备都弄破了,而且约在一天内就可以造出宝石级的晶体。该方法是使用带电粒子或者等离子体冲击密闭容器内的氢和甲烷。这种晶体可通过高压高温的过程使其变得更坚硬。在10分钟过程里,钻石晶体被加热至摄氏2000度,且让其承受海平面大气层5万-7万倍的压力。研究人员发现,得到的钻石比天然钻石至少硬50%。研究人员说,这为制造钻石晶体开拓了一条新路,如新一代以钻石为基…  相似文献   

7.
目前,世界各国发射的航天器,几乎都是在发射架上垂直发射升空的。这种发射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燃料。以美国航天飞机为例,它起飞时所消耗的燃料,大约占其携带燃料的90%,起飞时所消耗燃料的重量占航天飞机总重量的57%。航天器使用的燃料是非常昂贵的,每1吨燃料大约需花费500万美元;携带大量燃料又是航天器飞行中的累赘,增加航天器的起飞和飞行重量,大大提高了航天器的制造成本和飞行费用。如何降低航天器的发射和飞行费用,是当前世界各国航天科学家竞相探索的热门课题,他们正在  相似文献   

8.
一种用金属片和盐水作燃料的电动车今秋通过试验,它使用的电池将使普通物质变成取之不尽的能源。铝现在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燃料,研究人员已研制出以这种普通金属作燃料的电池,从而使这种金属成为取之不尽的能源。由这种电池驱动的车辆,将在五年内奔驰在公路上。用铝驱动的车辆何时能够大量推广,还要看石油价格的情况。这种车如每年行驶  相似文献   

9.
正Triso粒子是一种看上去很陌生的燃料,具有内在的安全特性,将为新一代高温反应堆提供动力。所有核电站的基本理念都是一样的:将核裂变产生的热量转化为电能。有几种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但在每一种情况下,它都涉及安全与效率之间微妙的平衡。核反应堆在堆芯很热的时候工作得最好,但是如果它过热就会导致熔毁,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们可能会死亡,而且需要数十亿美元来清理这个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最优秀的青年科学家几乎都在国外工作。中国正在试图改变这种状况,当它成功的时候,结果将是惊人的。毋庸置疑,博士后研究人员几乎是世界各国实验室的主力,包括从美国到新加坡等国家的一些主要研究人员,都依赖于来自中国的受过良好教育和勤奋工作的博士后。然而,问及中国的资深科学家,  相似文献   

11.
最近,韩国研究人员培育出一只小猎犬.这条狗看上去与一般的小狗没有两样,那么科学家为什么花那么大的心思去培育呢?把这条狗放在黑暗中,就可以看出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它的爪子居然在黑暗中能发出绿光.该研究项目负责人李秉春表示,我们的最终研究目的不是仅仅让狗发光,接下来将让一些致病基因与荧光基因绑定,移人实验狗体内.如果成功,研究人员就可以更准确地追踪这些致病基因的活动过程.由于人和狗拥有268种共同疾病,对荧光狗的研究将有助于寻找治疗人类疾病的方法.目前,科学家已经培育出多种荧光动物.究竟是什么东西让动物发光?这些荧光物质对人类健康究竟有什么帮助?  相似文献   

12.
<正>折纸艺术历史悠久,但许多人可能不知道,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折纸艺术在科学领域也大放异彩,研究人员从它身上获得灵感,解决了一系列的科学难题。可以"折叠"的蟑螂机器人几个世纪以来,艺术家们一直在研究这种被称为折纸的艺术形式。近年来,一些科学家也开发了这种艺术形式在科学研究中的许多实际应用。例如,龙卷风、地震和爆炸事件过后,倒塌的建筑物废墟下都有可能埋着被困者,救援人员  相似文献   

13.
寻找新能源     
由于许多国家发生能源危机,目前正在寻找新能源。据瑞典 Boliden 公司的专家们说,石油最有希望的代用品之一是称之为 Carbogel 的人造液体燃料,这种燃料是用煤粉制成,煤粉预先除去灰分,重金属和无机硫,然后加入水和皂类添加剂进行搅拌,使煤粉均匀散开呈稳定的悬胶液。所获得的液体很像重油;它是防爆的,可以长期储存,并可用管道输送到任何地方。虽然这种燃料的发热量比石油低60%,但燃烧更“干净”.使用 Carbogel 可减少向瑞典进口石油三分之一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世界科学》2009,(4):47-47
在未来,从海底或北极永冻层以下采集的冰状天然气可作为一种清沽、环保燃料,用于汽车燃料、家庭取暖等、目前,美国研究人员将它们称为“气体水合物”.在适当的状态下这种冰冻形式的天然气能够燃烧产生火焰。  相似文献   

15.
陶家祥 《世界科学》2007,(12):29-29
可能是分子电子学研究的一个突破IBM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新的分子开关,在开启或关闭时可以不改变分子的形状。虽然这种开关被实际应用于计算机尚需时日,但科学家们认为它确实为未来的计算机提示了一种很有潜力的方法,即可以将这种分子开关连结起来,形成分子逻辑门。  相似文献   

16.
在中外的神话传说中都有神仙造人的传说.现在,科学家企图在实验室里用人类自身的结构和现有的材料制造出与人类接近的机器人,科学家把这种类型的机器人叫做"类人机器人".类人机器人不但具有高度发达的智慧,而且外形和生理机能也和人类比较接近.为了使得类人机器人看上去有人类协调的动作,科学家不但给"他们"装上像人类一样的关节,还得给"他们"安上人造肌肉和皮肤.目前,人造肌肉的研究逐渐成为新一代机器人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正不久前,美国科学家在5000℃高温下,首次创造了一种奇特的水态,它既是固体又是液体,比普通的水冰密度高60倍。这种奇特的水相被称为"超离子水冰"。早在1988年,科学家就预测,海王星和天王星内部可能存在一种特殊形态的水,它可能造就了这些行星特殊的磁场。为了在地球上制造出这种物质,科学家对一块高密度水冰施加了相当于2.5万个大气压  相似文献   

18.
超离子晶体     
不久以前,人们还认为:所有物质的存在形式只能是固体、液体、气体和等离子体四种状态。然而,最近的研究成果表明,物质能够以特殊的混合状态而存在,这种物质叫做超离子晶体。它和所有的晶体一样,不但具有机械强度和弹性,而且具有良好的传导性。所以,科学家们认为:这种晶体特别适用于蓄电池、普通电池和燃料电瓶等,以取代目前正在采用的液体电解质。  相似文献   

19.
<正>核能的利用和发展是20世纪科技史上最杰出的成就之一。1938年末,德国科学家哈恩用一种慢中子来轰击铀-235核时,发现核裂变现象。化石燃料通过化学反应燃烧后释放的能量的总质能转换效率约为一百亿分之一,而铀-235裂变的质能转换效率约为0.09%,比化石燃料的转化效率高了近900万倍,1千克铀-235核燃  相似文献   

20.
声音     
正"从青年时代起,我为自己树立的最大科研人生理想,就是报国。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张存浩2014年,86岁的张存浩院士收获了他人生中的最高荣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张存浩一生的努力和全部成就完全以国家的发展需求为起点。20世纪50年代初,刚刚留学归来的张存浩在燃料催化研究上取得进展;几年后,他转向火箭推进剂方向,为火箭发射燃料提供了"完美的燃速理论"(美国科学家语)。在之后的三十余年中,张存浩投身于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