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斌 《科技信息》2011,(18):I0320-I0320
一、结构型式的选择干流大堤上的涵洞,其防洪标准与大堤的防洪标准相同。为了不使涵洞成为防洪的薄弱环节,涵洞结构型式的选择很重要。以往的经验教训表明,浆砌块石涵洞很容易沿洞身形成渗水通道,成为大堤的薄弱环节;钢筋砼箱形涵洞受力明确,抵抗变形的能力强,安全储备高,质量易于控制,克服了浆砌块石涵洞缺点和不足,因此,在设计中基本上摒弃浆砌块石涵洞,而用钢筋砼箱形涵洞。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针对重点地区中小河流突出的洪涝问题和防洪最薄弱环节,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为根本,以提高城乡防洪减灾能力为目的,以河道疏浚防护等工程措施和防洪非工程措施为手段,通过加强重点地区中小河流的治理,保障区域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加强小型水库度汛安全管理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志升 《科技资讯》2011,(12):159-159
小型水库作为我县水利工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城乡农业灌溉和人畜饮水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推动城乡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年,多种不利因素导致绝大多数的小型水库和坝塘的防洪度汛安全成为防洪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它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加强小型水库安全度汛管理是当前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何东  晏琴 《汉中科技》2012,(5):18-19
分析了水电站防洪存在的问题,提出“避洪、防洪、排洪、抗洪”和“安全防洪”的思路及策略,建立包括工程技术与组织管理为主的防洪系统。  相似文献   

5.
赵景利  宋永波 《科技信息》2010,(5):350-350,337
防洪预案是防洪非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汛决策和防洪调度的依据,是未雨绸缪、变被动防洪为主动防洪的重要举措。黄河防洪涉及方方面面,如果没有预案、方案,遇洪水临时仓促决策,就会有很多问题想不到,指挥调度就会杂乱无章,将影响防洪减灾,甚至出现严重后果。有了好的防洪预案,遇洪水险情就可临危不乱,从容不迫地进行防洪指挥调度,从而最大限度的控制险情发展,降低灾害损失,确保防洪安全。因此,编制防洪预案,对做好防汛工作非常重要。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对黄河防汛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防洪形势也在不断变化,防洪预案也需要不断的修订和完善、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提高预案的科技含量,使之更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国内外防洪标准制定方式的的归纳,以及对中国公路桥梁防洪标准制定的发展历程的分析,指出了现行标准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学习国外经验与中国国情发展研究不够;指导思想不够全面,防洪思路需转变;特殊地区公路防洪标准考虑不全面。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防洪标准修订的两点建议:一是基于洪水风险管理理论,考虑公路建设综合效益,制定公路防洪标准;二是细化公路防洪标准的等级划分,并对特殊地区加以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7.
洪水汹涌无情,给人类带了巨大的生命安全威胁和经济财产损失,世界各国都为防洪减灾竭尽所能。荷兰┃Holland荷兰人重视防洪,国会也会参与防洪标准的制订。他们把防洪工程标准定得很高:城市防洪为10000年一遇,海岸防洪为4000年一遇,河道防洪为1250年一遇。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基于水位安全裕度理论的太湖流域北部城市排涝与区域防洪标准衔接方法,剖析现状城市排涝与区域防洪标准的衔接性,并通过不同标准组合方案的试算,分析了区域和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变化对关键断面出入水量的影响,并基于水位安全裕度评估方法提出了相衔接的城市排涝标准与区域防洪标准设计组合。研究结果表明:现状太湖流域北部区域防洪与城市排涝标准基本具备抵御50年一遇洪水的能力,但城市、区域层面防洪排涝能力与需求表现出不衔接,表现为城市内部水位远低于防洪设计水位,而区域水位则接近甚至超出防洪设计水位,防洪能力略显不足;不同区域防洪标准提升导致的外排格局变化特征具有显著差异,武澄锡虞区、阳澄淀泖区防洪能力提升通过扩大向长江泄洪实现,湖西区则通过扩大向太湖泄洪实现;限制城市大包围外排水量对缓解城市外部区域防洪压力的效果有限;太湖流域北部50年一遇区域防洪标准与20年一遇城市排涝标准是相衔接的标准设计组合。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评价柳林县非工程防洪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非工程防洪规划,为柳林县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防洪保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利用设计洪水重现期表示多个洪水共同作用下水利工程防洪标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更合理的防洪标准表示形式,并以桂平航运枢纽水闸防洪设计水位为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单个洪水作用下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可以假定洪水重现期与洪水威胁成正比的关系不同,多个洪水共同作用下洪水重现期与洪水威胁不存在成正比的理论与实际可能,以其进行设计会导致完全错误的防洪设计参数,多个洪水共同作用下的水利工程防洪标准不宜用设计洪水重现期表示;多个洪水共同作用下的水利工程防洪标准表示形式必须考虑洪水与行洪边界的耦合关系,可采用防洪重现期或者结构荷载重现期表示;同一防洪重现期对应的洪水组合对水利工程的威胁一致,设计防洪重现期认定的危险域与洪水威胁大于设计防洪能力的区域一致,以其确定防洪设计参数可保证水利工程防洪能力确定且达到防洪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三峡工程在长江流域防洪中的重要地位,简要介绍了《三峡水库优化调度方案》,结合2010年三峡工程实际防洪调度运行,分析了三峡工程的防洪调度效果,探讨了与水库防洪调度相关的几个问题,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防洪调度过程中所涉及的因素,防洪调度统筹决策两方西对防洪调度的特点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对水库防洪调度所要解决的两点关键技术包括采用恰当的方法,赴理防洪调度中的多目标问题和建立完备的辅助决策功能集做了阐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13.
子牙河流域是海河流域防汛工作的重点之一.子牙河流域防洪体系的建设对保护流域内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子牙河流域内水文特征及防洪体系现状与特点,以"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为普遍原则,实现子牙河流域防洪规划,维持并完善"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的防洪格局,依据防洪规划标准在流域范围内开展防洪工程规划,并对工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滹沱河和献县泛区防洪规划为例,经规划该区域防洪能力得到普遍提高,流域内防洪工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得到解决.因此,子牙河流域内防洪规划的最终实现,可使该流域内防洪措施更加完善,流域防洪能力得到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充分利用防洪安全领域积累的监测数据,准确理解防洪安全态势,形成科学的综合决策,通过融合态势感知相关理论,提出面向流域防洪安全的态势图谱构建及可视化方法。从时空对象的特征、关系和行为入手,结合态势理论本体方法,针对流域防洪安全问题,厘清了相关的态势感知概念,构建了防洪态势指标体系,提出了态势图谱建模及可视化方法,并介绍了该理论在丹江口库区的应用,对态势感知理论在防洪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水库防洪调度具有不确定性和实时性,何时何量下泄洪水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而且对生态保护也是巨大挑战.为此提出水库防洪调度风险预警指标,在不同洪水级别下,确定合理的生态流量及生态保护策略;在分析水库防洪操作规线的基础上,将洪水实时入流情况与水库目前水位相结合,同时考虑未来洪水情势,对洪水进行监测.通过对现状洪水指标和未来6小时内洪水情势进行分析,在汛期不同阶段,确定防洪与生态调度之间的重要性顺序.以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刘家峡水库联合防洪调度为研究对象,通过防洪预警的研究及应用,确定水库防洪调度风险程度指导多目标水库防洪、生态调度,为保障黄河安澜提供决策支持,对于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评价柳林县非工程防洪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非工程防洪规划,为柳林县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防洪保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杨剑生 《科技信息》2011,(20):366-367
城市的发展致使区域防洪排涝任务加剧,本文对区域防洪排涝的治理方法进行思考,并以某区域为例,分析了该区域的防洪排涝状况,并提出了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梯级水库联合拦洪以满足下游某地区的防洪要求时,该地区的防洪标准和防洪措施,需进行经济计算比较,并采用净效益最大的原则优选确定。对满足同一防洪标准的各种防洪措施,也可用年费用最小的原则优选。而梯级水库大坝防洪安全的相互保证,则必须高度重视梯级水库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们说,黄河令人忧心的是,下游河道决溢的危险趋势近年来在不断地加剧!1949年以来,黄河下游的河段经过了3次大规模的加高加宽,防洪标准在花园口河段是22000立方米/秒。而在小浪底水库建成以前,一旦花园口出现超过22000立方米/秒的洪水,下游河道就将面临着决堤的危险。目前的防御洪水的工程体系,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主要是堤防工程抗洪的标准比较低,大堤是土质的,疏松、裂缝、动物洞穴等等,隐患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不是特大洪水,也有决堤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系统分析了定陶县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时空规律及特点,最后提出了运用防洪工程措施、防洪非工程措施以及依法防洪等措施,以达到防洪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