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安徽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及其驱动因素,为安徽省国土资源利用与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安徽省1995—2020年6期30 m分辨率的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覆被分类数据,利用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结构与空间分布、转移矩阵、动态变化及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其聚类,分析安徽省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时空变化特征;选取13个影响LUCC的驱动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995—2020年安徽省土地利用/覆被类型面积耕地排首位,其次是林地、建设用地;25年间耕地、林地、草地分别减少了3 826.6、164.7和78.5 km2,建设用地、水域、未利用地分别增加了3 895.9、160.9、16.2 km2,耕地与建设用地相互转移面积最大。2005—2015年耕地、林地、草地减少与建设用地增加的趋势最明显,2015—2020年建设用地转移为耕地的面积大增。从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变化率可知,25年间经济发展较快的合肥市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变化率(2.18%)、芜湖市(1.60%)及矿业城市铜陵市(3....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简要回顾了若尔盖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进展,特别是草地、湿地和沙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政策和工程对土地变化的影响.针对目前若尔盖高原土地利用产品存在数据源、精度和分类不一的情况和定性分析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的研究现状,对未来相关研究提出以下展望:(1)通过无人机和卫星遥感结合获取时序长、精度高、分类体系完整的土地利用产品;(2)加强对人地系统耦合研究,定量和预测生态保护与修复政策和工程等驱动力因素对若尔盖高原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本文旨在为该区域土地利用管理优化和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福州市2005—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福建省福州市全域为研究对象,首先解析2005 年、2010 年Landsat4-5 TM 和2015 年、2020 年Landsat8 OLITIRS 等4 个时期的遥感影像数据,用Arcgis10.2 分析2005—2010 年、2010—2015 年、2015—2020 年3 个阶段福州市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人类活动强度、土地利用动态度,接着计算各时期福州市景观级别和类型级别的景观指数,定量分析福州市的景观格局变化情况,最后将土地利用变化与福州市研究时期内的社会、经济、气候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推动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综合分析结果对福州市今后关于土地利用的决策作出一些建议,使福州在今后的发展中兼顾景观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以四川省雅安市为例,在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的数量、程度变化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的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中引入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强度值指标.通过运用主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各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因素中的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化发展、退耕还林政策是影响雅安市耕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主导驱动因素;退耕还林政策和粮食产量是林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固定资产投资是未利用土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最后,总结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子,并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科学地进行退耕还林工程、合理地调整农业内部土地利用结构以及推进农地流转与集中等方面,就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尤其是如何有效协调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经济关系,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因素研究是揭示区域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规律的有效方法。以广西新兴边境城市——靖西市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靖西市2005年、2010年、2015年的遥感影像数据,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主成分分析法等模型方法,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总体特征、各地类转化方向以及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15年,靖西市土地利用结构特征以"林地-耕地-其他用地"为主导。交通运输用地的变化速度最快,年均变化幅度为4.33%;主要转移特征为耕地向交通运输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转移。(2)影响靖西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为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其中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力更大。(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驱动因子与耕地面积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与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面积则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1998∽2003年呼和浩特市土地变更调查资料,研究了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并从人文因素方面分析了引起这种变化的驱动因素,从而为正确认识当前土地利用中的合理和不合理之处,为制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土地管理政策和土地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北部边境样带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黑龙江省北部边境24个县市为样带,基于1995、2015年2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利用空间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时空耦合角度对样带的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以林地-耕地转换为例,探索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1995—2015年,样带以耕地面积增长、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特征.研究区中的大兴安岭区、小兴安岭区、三江平原区耕地面积的增加速度逐渐加快,相应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的速度逐渐加快.林地-耕地类型的转移是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空间上集中分布在三江平原和小兴安岭北部的农林交错区;2)相对于自然资源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林交错区的林地-耕地转移的影响更大,主要受人口增长、产量增收和经济效益提高的影响;3)根据不同区域林耕转换的主导因素与驱动机制差异,将林地-耕地转移的典型县市划分为人口主导型、产量主导型和经济效益主导型3种地域类型.   相似文献   

8.
9.
通过解译2000, 2004和2010年三期遥感影像, 从结构变化、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程度3个方面分析研究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时空特征。结果表明: 10年间黄河三角洲总面积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 主要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由盐碱地转变为耕地, 城镇用地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增长迅速, 土地利用程度不断增加。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区域自然、社会经济驱动因素间的定量关系, 同时探究区域规划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影响, 以CLUE-S模型进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 海拔、坡度、至最近水库、城镇、河流、主要道路距离6个地理因素以及人口密度、地区生产总值(GDP)、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4个社会经济因素是引起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区域规划以划定禁止开发的自然保护区的方式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选择黔东南州作为研究对象, 利用1993, 1999和2009年3期遥感影像, 研究了黔东南16年来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1993?1999年, 研究区耕地、建筑用地面积明显增加, 而林地面积、草地面积和水体面积均呈下降趋势; 1999?2009年, 研究区建设用地仍然呈增加趋势, 耕地和水体面积略有增加, 林地和草地面积略有减少。研究区各市、县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动态差异明显, 耕地和林地是各市、县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变化强度较大, 并且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不稳定。 1993?2009年土地利用程度的变化表明,土地利用正处于发展期,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口数量的增加, 对建设用地的需求还将扩大, 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将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11.
根据199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年鉴》有关建筑业的统计资料,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对影响兵团建筑业总产值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的影响因素为:职工年平均人数、技术装备率和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是影响总产值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同时,要提高兵团建筑业总产值,其技术装备率也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1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当今世界唯一、中国独一无二的特殊组织,它以企业形式出现于世人面前,是推动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又肩负着守疆卫国之职责,进行了政权性建设和社会性建设,成为军、政、社、企一体,社会形态比较完整的政权组织,承载着亦军亦民的特殊功能和使命,活跃于当代中国政治舞台。  相似文献   

13.
1996-2002年成都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1996-2002年土地利用、社会和经济统计数据,以数理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成都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逐年提高.相关分析表明,导致成都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人文社会因素,其中区域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城市化等是成都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4.
气候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之一,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对1990-2016年期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农业气候资源,农业生产要素、农业生产效率以及气候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梳理了兵团气温、降水和日照的变化特征和趋势;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兵团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基于投入产出理论利用数据包络模型分析兵团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构建农业生产效率和气象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多年来兵团气温升高,降水增加,日照时长减少,南疆气温升高趋势比北疆明显,降水增量低于北疆;年平均气温变化以中长周期为主,降水从频繁的短周期转变为中长周期,波动幅度加剧;研究期内,气温和降水变化没有明显的突变点;自然资源、科技、现代农业生产条件和资金投入对兵团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兵团农业生产效率稳步提高,在当前气象变化条件下,气温和降水都对农业生产效率产生正效应,气温对农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远高于降水。保障兵团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充分利用气象资源变化带来的有利方面,预防极端天气带来的危害,提高农业生产的适应性和自我缓解能力。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1985,1995和2000年Landsat TM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分析了长江三角洲近15年来土地刊用变化及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近15年来长江三角洲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表现为耕地数量持续减少.建设用地和池塘快速增加,林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波动趋势;(2)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明显.就耕地的变化而言,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相差30倍以上;(3)建设用地重心的转移幅度明显大于耕地重心的转移辐度;(4)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驱动因子之间的关系可以用3对典型相关变量表示,耕地、建设用地、林地和草地变化分别对应于不同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的通江特性增强了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对鄱阳湖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在分析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基本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解译1976年和1999年两景遥感影像,分析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地覆盖变化,进而探讨湿地覆盖变化的成因.分析结果表明:人类活动、三角洲发育、鄱阳湖水位季节性涨落及其相关的气候条件导致的鄱阳湖典型湿地生物多样性季节性变化是鄱阳湖典型湿地覆盖动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7.
大连市耕地变化及人文驱动因子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大连市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迅速,非农建设用地占用量大,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矛盾突出,这是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存在的普遍问题.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大连市近20年的耕地数量变化规律与人驱动要素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耕地数量总体呈不断减少趋势,经济和社会因素、农业投入因素是影响耕地变化的两个主要方面,其中主要是经济和社会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耕地变化与人驱动因子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8.
新疆天池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天池自然保护区因其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极具保护与持续利用价值,近年来,由于旅游活动的日益频繁及人类活动干扰的不断加剧,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以此保护区为对象,首先分析了保护区的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如水环境质量下降、草地植被退化、自然生态条件变差等,揭示了保护区日趋面临的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加剧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从气候变化、人为活动以及保护区发展规划等角度阐述了保护区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并以兹提出了相应的调控对策,可望为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99~2005年咸宁市咸安区土地资源调查数据,运用数理统计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近六年来土地转换的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揭示小尺度空间土地急剧转换的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1)咸安区1999~2005年耕地、园地、未利用地面积总体减少,其中耕地急剧减少3 844.18公顷.除牧草地外其他用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林地面积急剧增加3 855.06公顷.(2)土地转换类型多样化,耕地-林地-园地之间的转换最为密切,而且幅度最大.(3)复杂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咸安区土地转换多样性的客观物质基础,基于生态建设的国家政策的实施是其土地急剧转换最主要的动力,而社会经济因素的驱动力相对显得较弱.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图书馆在建设新型团场中的重要性,介绍了兵团农牧团场图书馆建设现状,提出了新型团场建设中农牧团场图书馆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