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碧珊 《科技信息》2010,(11):212-212,206
“中国英语”是英语的语言变体之一。本文从对“中国英语”的正确理解出发,列举英语从汉语中吸收的大量借词,从而体现“中国英语”与时俱进,并体现其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加深,英语俨然已经成为一种通用的国际语言。在中文与英文的碰撞当中,中文的句法也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文的句法。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后起的“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句法特征上。以“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句法为出发点,分析中文句法对英文句法的影响,总结从中得到的启示,以更好地服务于英语语言教学。  相似文献   

3.
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英译由“Friendlies”改为“Fuwa”,是“中国英语”可接受性的又一佐证。它表明,“中国英语”在译介中国文化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它将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中国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解释“中国英语”的概念,并就中国英语的语音、词汇、句子及篇章特色进行概述,提出了“中国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强调大学英语教学应该面向中国。  相似文献   

5.
"中国英语"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英语成为全球通用语,英语的本土化问题也会变得更加突出,甚至会出现更多的变体.作为一种主要服务于跨文化交际目的的区域性、干扰性英语变体,“中国英语”的形成有着自己的社会文化基础,其中国特色表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然而在宽容地看待和接受“中国英语”的同时,必须强调语言的规范性,以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尤其在中国英语教学中必须以标准英语为参照.同时为提高“中国英语”的可接受性和语言教学的可操作性,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应对“中国英语”的系统化和规范化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和客观、科学的描述.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芳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1):102-105
英语与中国文化的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ChinaEnglish)。中国英语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将随着中国人使用英语的普及和中国特色的形成而逐渐发展,从而丰富和发展英语与世界文化。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存在区别,也有其联系。中国式英语(Chinese English)是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由母语的负迁移影响而形成;中国英语表现在语音、词汇、及语篇层次上,这启示我们在英语学习与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中国英语这一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7.
要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体系,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英语”不可或缺。以World Englishes期刊(2018—2020)最新刊文为数据来源,自建语料库,从内容和态度两个方面对国际学术界的“中国英语”研究最新动态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近三年来,“中国英语”研究内容丰富,更加注重与语言学其他领域相结合,促使现有...  相似文献   

8.
闫玲 《科技信息》2012,(22):147-147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中国英语不断丰富发展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跨文化交际中提高文化传输的双向性为切入点,结合中国英语的形成,定义及特点,对中国英语进行分析认为中国英语能反映中国的特色政治经济文化;缓解中国文化的失声和失语现象;有利于把中国推向世界,在国际交流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文化传输的双向性要求并推动中国英语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分析英语"学困生"的一些问题,总结出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主要有几种原因:一是英语盲,对英语一窍不通;二是半路掉队的,英语还有一定的基础;三是心理上的缺陷,总觉得自己英语水平有限;四是"万金油"型的,好像英语样样通;五是学习时间分配不合理。最后提出转化"学困生"的方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的英语教学模式加速了英语教学本土化的进程,能够反映中国语言文化特点并引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中国英语"悄然形成。通过对"中国英语"本土化特点和"中国英语"本土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国英语"本土化教学的应对策略,对弘扬中国文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英语"逆向学习法"的核心和精髓是长期刻苦努力学习的思想。从"逆向学习法"与"顺向学习法"的比较中分析了"逆向学习法"的优势.进而提出了"逆向学习法"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应用策略与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英语是指对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的英语表达,以及长期使用所形成的地域特征等,是英语的一种变体。而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母语的影响所犯的一些错误,具有个体性特征,是一种过渡语。了解两者的差异有助于中国英语的研究发展,提高中国英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英语教学中出现的带有中国或者汉语特色的英语,常常笼统地称作中国式英语,认为是不符合标准英语的.从英语、世界英语和中国英语的产生和演变过程,探讨如何看待英语教学中的中国英语.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一次基于"写长法",采取笔友通信的形式来改善英语写作水平的教学实证研究。"写长法"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英语写作教学法,笔友通信又是广受学生喜爱的一种交流方式。本研究尝试运用"写长法"的教学理念,采用笔友间通信的方法,探究一种更理想的英语写作模式,丰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实用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哲学语用意识在汉英跨文化交际中对英语产生的冲击以及由此带来的两种英语变体———"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以此可以深入探讨"怎样用地道的译入语表达原语所承载的文化"这一译界长期命题提供新的视角。文章指出,中国英语也罢,中式英语也罢,它们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都与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及表达方式在中国人潜意识中的存在有密切联系。这种思维方式根深蒂固地、同时又不易觉察地使中国人在英语学习、使用时对英语表达方式产生排斥和异化。中国英语之所以不是中式英语最重要的一个指数在于它克服了汉语思维模式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16.
许晓华 《科技信息》2011,(15):160-160,108
文章分析职校英语科目"学困生"存在的客观实际,通过分层教学实践,提出具体应对"学困生"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孙虹 《科技信息》2009,(14):127-127
“浅显英语”就是清楚、简单的英语,而不是行话、土语、美文笔调、法律条文式的、官腔十足的语言,亦不是枯燥无味、令人生厌的语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英语",是一种具有中国特征的不规范的英语,理论上应该避免。但并不是所有的"中国式英语"都是不可接受的,它的产生有一定的社会语言学根源。本文主要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探讨中国式英语的根源及其社会功能,目的在于改变社会对中国式英语全盘否定的态度和看法,肯定其对社会积极的一面。但同时,也要读者认识到中国式英语的弊端,尽量减少使用中国式英语,与世界英语接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国内学者有关“中国英语”的相关论述,从哲学的角度对中国英语进行了界定并描述了中国英语的几个特点。即它的客观性、可变性和特殊性。从而指出中国英语和美国英语、澳大利亚英语一样,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中国英语也应被视为是一种异glocal的语言。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从分析当前大部分高职学生的英语现状入手,联系当前的社会就业形式。强调高职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应重视听力和口语的训练,培养英语交流的能力,及早走出“哑巴英语”的误区,为毕业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