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黑龙江省长水河农场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苗圃的灌溉方法研究的意义和途径,作者基于林业生产的多年的实践总结,摸索和总结出适合当地的落叶松和樟子松苗圃灌溉方法,进行了苗木最适宜的土壤水分含量和水分能量指标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兴安落叶松是大兴安岭地区的重要成林乡土树种,由于过度采伐,森林资源锐减.通过科学的播种育苗技术、播种地管理、播种苗的抚育管理等技术方法,提高兴安落叶松种苗成活率,达到丰产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兴安落叶松林缘更新与土壤特性及小气候因子的深层次关系。【方法】在测定兴安落叶松林缘天然更新状况、小气候因子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基础上,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法研究了兴安落叶松林缘天然更新指数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小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①距离林缘0 m处的样带更新指数最大,距离林缘20、40、60 m的3条样带更新指数变化不大且趋于平稳。②兴安落叶松林缘的光合有效辐射和空气温度显著大于林内。③林缘的土壤养分高于林内,林缘土壤pH小于林内。④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影响兴安落叶松林缘更新的主要因子为土壤含水率、土壤有机质和光合有效辐射,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得到影响兴安落叶松林缘更新的主要因子为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有效磷。【结论】兴安落叶松林缘的更新效果比林内好,林缘效应对兴安落叶松林更新的影响大致在距离林缘20 m范围以内;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和土壤理化性质能有效影响兴安落叶松林缘的更新,其中土壤含水率是影响兴安落叶松林缘更新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可以通过改善林缘的环境促进兴安落叶松林缘区域的更新。  相似文献   

4.
落叶松种子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产地为阿尔山和根河的兴安落叶松L1和L2、华北落叶松L3和长白落叶松L4种子中的4种酶的同工酶。结果表明:4个样品的POD、EST、SOD和AMY同工酶均为多态;同工酶带数目多少为EST>POD>SOD>AMY;同工酶带数目排列是L2>L4>L1>L3。在进化程度上,华北落叶松较为原始,长白落叶松居中,产于根河的兴安落叶松为较进化类型。聚类分析表明长白落叶松与华北落叶松亲缘关系较近,与兴安落叶松较远;华北落叶松与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亲缘关系均较近。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确定气候、土壤和海拔对兴安落叶松林生长指标的影响以及路径关系。【方法】选取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太阳辐射、土壤全氮含量、土壤有机碳密度和海拔作为影响因素,探究兴安落叶松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树高与这些影响因素的关系,并利用AMOS 21.0软件构建衡量兴安落叶松生长的3个指标与气候、土壤和海拔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兴安落叶松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随着海拔、年平均降水量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树高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增加。地上和地下生物量随着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海拔对兴安落叶松生长的总效应系数为0.200且是正向效应,海拔对兴安落叶松生长的直接效应(0.224)大于间接效应(-0.024);气候因子对兴安落叶松林生长的总影响系数为-0.771且是负向效应;土壤因子对兴安落叶松生长的总影响系数为-0.216,其对兴安落叶松林生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系数,气候因子的总影响系数绝对值最大,其次是土壤和海拔,兴安落叶松林静态生长主要受到气候因子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不同林型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其对有机碳的保护作用是稳定土壤碳库的重要机制.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林型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团聚体的分布、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为兴安落叶松林的可持续经营、碳汇功能提升提供参考.[方法]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原始林内,依据不同林型(草类-兴安落叶松林、杜香-兴...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气候变化对东北落叶松属植物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与地理信息系统,预测东北落叶松属植物目前以及未来潜在分布范围。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在2050年将向北退200km,在2100年进一步向北退缩300km;长白落叶松在2050年向西北推进约200km,2100年继续推进约200km;华北落叶松在2050年向东北方向推进280km;2100年继续推进470km左右。气候变化极大地改变了三种落叶松的适宜分布区。在未来气候条件下,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将可能替代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兴安落叶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下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动态关系,为全球变暖背景下兴安落叶松林可持续经营中合理的林分密度确定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林分密度指数(SDI)选取大兴安岭中北部地区低、中和高3种林分密度梯度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Mann-Kendall检验确定研究区气温突变点,基于野外调查和树轮数据,分析气温突变点后各林分密度下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趋势,并利用皮尔森相关和滑动相关分析其与各气候因子的关系及稳定性。【结果】在气温突变点后,研究区域兴安落叶松生长出现增强和衰退趋势,且随着林分密度增加,树木生长衰退比例增高。高林分密度下兴安落叶松生长受抑制程度最高,1988—1990年平均生长变化率为-25%,处于衰退状态。林分密度改变了兴安落叶松生长对气候的响应关系,高密度下衰退组树木生长与8月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正相关关系最强(P<0.05),与夏季温度呈稳定的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研究区气候呈现明显暖干化趋势,而低林分密度兴安落叶松保持54%的生长增强比例,树木与温度由低密度下的正相关关系向高密度的负相关关系转变...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通过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高峰林场施业区3、6、12、19林班的阔叶林、针叶林及果树林进行多次标准地实地观测与调查,发现本地区舞毒蛾年年都有发生,活动猖獗时林地成片的树叶被吃光,对果树而言直接影响其产量及下一年的花芽分化,对针、阔叶树将严重影响其当年的高、径生长,并且给出了具体调查方法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运用扫描电镜对中国产的落叶松属8个种和9个不同种源的兴安落叶松种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种子的背面纹饰、腹面纹饰和种孔周围纹饰截然不同。该属内两个组的种皮纹饰存在明显差异。在红杉组内,太白落叶松、红杉和怒江落叶松背、腹和种子周围纹饰均存在不同。在落叶松组内,除了新疆落叶松外,其余种之间纹饰特征差异较小,特别是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之间差异更小。种皮纹饰特征在兴安落叶松种内基本上是稳定的,其中,背面纹饰变异幡度最小,腹面纹饰次之,种孔周纹饰变异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1.
落叶松杂种优势分析及家系选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探讨落叶松杂种优势,选出生长量高的杂交组合,对设在黑龙江省林口县的23年生63 个落叶松家系子代测定林木胸径生长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落叶松种间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杂种落叶松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尤其是以日本落叶松为母本,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为父本的杂种优势更为明显。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的杂种优势为3.2%,超亲优势为3.1%,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的生长分别超过对照15.1%和13.4%。由于种间、种内家系间差异都达显著水平,在充分利用种间杂种优势的基础上,还进行了种内亲本个体的选择,选出的10个优良家系的平均值超过对照34.1%,可在牡丹江地区推广。日本落叶松和兴安落叶松正反交子代在胸径生长量上存在极显著差异,正交子代平均生长量超过反交子代8.5%,正交子代在优良家系数量方面也比反交的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龙门石寨熔岩台地是五大连池火山群演替顶极群落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的主要分布地。探讨近51年(1968—2018年)龙门石寨兴安落叶松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进而为了解气候变暖背景下五大连池火山群植被演替趋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确定研究区近51年气温变化的趋势和可能发生气温突变的年份,运用树轮气候学方法分析1968—1981年和1982—2018年两个时间段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五大连池近44年(1975—2018年)平均气温呈增加趋势,且1981年为研究区年均气温升高的突变点。气候变暖后兴安落叶松年轮指数和胸高断面积增量都下降,年轮指数呈上升的趋势,而胸高断面积增量处于下降趋势,但均不显著。树木径向生长对于气温升高的响应出现了“分离效应”。水热条件共同控制兴安落叶松树木生长,但气温是径向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气候变暖显著改变了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响应模式,树木径向生长对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寒冷指数的响应敏感性显著增强。研究期上一年11月的降水以及当年2、3月和生长季前(4—5月)的平均最低气温是决定兴安落叶松年轮宽度的主要因素。【结论】1981年后五大连池气候显著变暖,气候变暖未显著改变兴安落叶松的径向生长,升温造成的干旱胁迫可能是树木径向生长对气温变化响应的“分离效应”及气候变暖后树木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响应显著改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塑料大棚培育樟子松、兴安落叶松嫁接苗,气象效应使嫁接时间提前20d左右,兴安落叶松嫁接成活率提高37%,高生长量提高了67.6%,茎生长提高29%。  相似文献   

14.
兴安落叶松林降雨再分配及其穿透雨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究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林对降雨的截留再分配及树冠下穿透雨空间分布规律,了解兴安落叶松林生态水文过程。【方法】通过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的方法,获取了2013年兴安落叶松林19场降雨事件的林外降雨、穿透雨和树干径流的观测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总结了兴安落叶松林降雨再分配规律,比较了树冠下不同位置处穿透雨的变异性。【结果】观测期内兴安落叶松林的林冠截留量、穿透雨量和树干径流量依次为35.14、148.61和0.250 7 mm,分别占大气降雨量的19.10%、80.77%和0.14%; 不同降雨事件中,树冠不同位置处的穿透雨具有空间异质性; 当降雨量、温度等气象因子一致时,3/4树冠半径处的穿透雨变异最小,树冠外缘(4/4树冠半径处)变异最大; 当冠层结构稳定时,穿透雨的变异程度均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减小,二者呈一定的负相关性(P<0.01)。【结论】穿透雨是兴安落叶松林降雨再分配的主要水文分量(约占降雨量的81%),选择变异最小、最接近林分穿透雨率(误差约1%)的3/4树冠半径处布设穿透雨收集装置,能够适当减少野外工作量,提高科研观测效率,可为落叶松林区森林水文模型的参数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兴安落叶松、华北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和新疆落叶松种子的谷蛋白作为抗原进行了双扩和免疫电泳分析,结果表明4种落叶松间的抗原距离为零,提示这4种落叶松种子不能用谷蛋白的免疫血清学方法得以鉴别。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落叶松苗木的越冬试验,落叶松全埋越冬法损失率较低,仅为3%,造林成活率达到97.67%,苗木含水率可增加4.26%,所以,落叶松苗木越冬以全埋法为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华北落叶松、和新疆落叶松种子的球蛋白和谷蛋白分别进行了免疫血清学的研究。通过双扩和免疫电泳分析表明,无论球蛋白,还是谷蛋白在4种落叶松间抗原距离都为零,这4种落叶松种子不能用球蛋白或谷蛋白的免疫血清学方法得以鉴别。  相似文献   

18.
高寒阴湿山区菌根化育苗、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落叶松、油松、桦树种子利用菌根剂拌种育苗和常规育苗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区日本落叶松、油松苗木的生长状况、产苗量、一级苗出圃率均优于常规苗木,而红桦应用菌根剂育苗效果不明显。采用自育的2年菌根化苗木和同龄菌液蘸根苗木与同龄常规苗木进行荒山造林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油松菌根化苗木造林比菌液蘸根苗木造林的幼苗年生长量、造林成活率都高于对照区;且菌根化苗木造林优于菌液蘸根苗木造林。红桦应用菌根剂造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苏江  马建伟  张宋智  王齐 《甘肃科技》2003,19(11):137-138
通过小陇山林区集约化苗圃土壤养分分析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N、P含量与日本落叶松一年生苗木生长显著相关,综合反映了苗圃土壤肥沃程度和肥力供应能力,根据研究结果初步划分了圃地肥力等级和论述了日本落叶松一年生苗木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20.
探索了裂解气相色谱法为落叶松种子分类表征方法的可能性,对5种落叶松及10个不同产地的兴安落叶松种子的裂解气相谱图,用分区编码法进行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