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雪姬 《科技信息》2010,(21):J0257-J0257,J0283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主要是模仿成熟的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力求最终形成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河流生态系统。进一步吸收生态学的理论知识,探索与生态友好的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体系,是实现与自然和谐相处目标的时代需求。本文对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商洛市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经过多年努力,正逐步向法制化、规范化迈进。通过分析在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立足实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只有坚持预防为主、广泛宣传,切实加强水土保持执法力度,理顺执法体制,不断提高监督执法水平,努力开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新局面,才能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3.
做好水土保持,可以涵养水土,保护植被、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美化景观,保证生态系统各种生物链条的正常运转,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本文结合我国水土流失状况,分析了水土流失原因,阐述了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影响,提出了加强水土保持的对策和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天合小流域治理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艳红  鲍宏喆 《科技信息》2010,(34):I0326-I0326
天合小流域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在几年的综合治理开发过程中,把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确定为建设目标,以机制创新、科技支撑为突破口,统筹社会各方力量,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调整产业结构,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的社会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水能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水能资源管理,保障水能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以人为本,维护河流健康生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只有注重加强水土保持,用生态恢复技术治理水土流失,才能真正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良好持续发展。该文从水土保持工作入手,结合当前我国的具体国情,阐述如何落实水土保持工作,使生态系统得到良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苏库恰克水库是新疆喀什地区叶尔羌河流域中游的一个控制性工程。是以农业供水为主,兼顾水产养殖的综合性大(Ⅱ)型水库。在此就兴建此水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需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指出建设好水库灌区的农业生态系统是保证苏库恰克水库农业用水效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个基础条件;只有搞好水库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上游水土保持,特别是入库渠的水土保持工作,才能保障水库长远发挥效益;提出开发旅游项目是后绪手段。  相似文献   

8.
选取了水生生物保护、河流输沙、河流自净作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生态目标,进行多目标下的河流生态需水阈值研究,结合变异性范围法(RVA)进行比较验证。以西安市灞河为实例进行分析,从维护河流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健康的角度出发,确定河流生态需水阈值为1.43×108m3,占灞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4.9×108m3的29.2%,RVA法计算结果为1.49×108m3,占灞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的30.41%,与计算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9.
以成都市锦江流域典型河段柏条河–府河为研究对象, 从河流健康内涵出发, 选取生境特征、生物群落和社会服务三方面共16个指标, 建立满足河流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社会服务功能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实地勘查、遥感、GIS和环境DNA等方法来定量化指标, 通过综合评价法分4个河段进行河流健康评价。结果表明, 各评价河段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数范围为3.23~3.82, 处于亚健康水平。河流健康评价指数呈现从上游到下游沿程降低的趋势, 不同河段河流健康水平表现出的强空间异质性与人类活动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成都平原河流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也为其他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流系统的健康评价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不可忽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平 《甘肃科技》2010,26(21):24-25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只有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及新农村建设中的水土保持发展趋势有足够和明晰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实现预定的新农村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1.
河流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承担着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浦阳江流域(浦江段)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对维护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把河流荧光溶解性有机质(FDOM)不同组分的荧光强度作为新型指标引入河流评价体系中,并基于河流水文、水体理化性质、水体重金属、河流生物5个层面选取23个指标,运用加权平均法和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浦阳江流域(浦江段)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表明,虽然该地区整体处于"亚健康"级别,但也有44.4%的地区处于"轻微病态"状态,河流存在轻度污染.水体理化指标与FDOM组分荧光强度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类蛋白荧光峰D荧光强度与总氮和氨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533和0.689,说明FDOM荧光强度可以一定程度表征水体的受污染状态.研究结果表明浦阳江流域(浦江段)存在水体重金属污染,主要是由于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城市化和工业化影响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河流健康.  相似文献   

12.
洞庭湖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之一,湿地资源十分丰富。由于人类过度地开发利用。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湿地生态功能价值受损,对湖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制约了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恢复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好湿地资源,才能实现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湖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河流健康与人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河流健康问题的出现引起了国内外对河流健康的研究,不同的角度对河流健康内涵的理解与健康评价方法不同。本文提出对河流健康涵义理解存在的争议性问题,探讨分析河流健康、河流系统及河流生态系统间的相互关系,概括河流的两种属性与两种内涵。最后从评价内容和原理两个方面阐述河流健康评价的常用方法,针对河流健康评价的属性与方法总结河流健康评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水土保持产业化经营方式面临的新课题,采用分析的方法,从水土保持产业化的内容、目标及意义等方面阐述了水土保持产业化的概念和内涵,提出资源、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利用理论是实现水土保持产业发展的前提,劳动价值理论是实现水土保持产业化循环发展的必要条件,资源经济学理论是实现水土保持产业化内部资源配置的核心,人力素质理论是实现水土保持产业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西藏河流健康评价体系与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定义西藏河流健康的基础上,构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河流水文形态、河岸带、水体理化性质、水生物和社会经济功能5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根据不同区域西藏河流的特点,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标准划分为藏东南河流、藏中南河流、藏西北河流和藏东北河流4种;建立了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模型.对位于林芝地区的巴河进行评价,得到该河健康评价结果为中等的结论.西藏河流所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差异导致河流健康评价标准的差异,针对不同区域河流特点所确定的标准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河流筑坝后在发挥防洪、发电、供水、航运等效益的同时,也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造成河流连通性降低、生境破碎化,改变河流天然水文节律,进而影响坝下河流生态系统。为保障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筑坝后维持河道内生态需水是河流生态系统修复及生态调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7.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水土保持作为人类对生态系统干预的有效手段,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介绍了中国水土流失状况、动态变化,水土流失治理概况与成效,分析了水土保持效益及中国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现状,提出未来水土保持需以控制水土流失为基础,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终极目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蚕桑生态系统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生态环保、休闲文化多种功能,加强陕南生态桑防护林建设,发挥其对汉江水源保护的服务功能,通过栽桑养蚕、开发绿化桑和果桑资源及蚕桑副产物综合利用,拓宽蚕桑产业链,促进蚕桑产业升级,实现水源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钟业喜  彭薇 《江西科学》2003,21(3):253-256
对生态系统健康概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自然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在健康含义的区别,指出前者在于其结构的复杂性,后者则在于其结构的合理性。初步提出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及其相关特性,并指出实现城市可持续良性发展是保证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有效途径。城市生态系统能否健康发展是自然、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基于此,本文建立了一套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地表水资源的污染控制技术与修复技术进行研究对持续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介绍了水体的污染控制技术和修复技术.河流污染控制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控制、农业污染源控制、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源控制以及社会源废物回收处置;河流污染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生态技术.分析了各种技术的特点或适用条件,指出应重视利用生态组合技术解决河流水质恶化问题,构建健康的水体生态系统,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