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城市公园对城市热环境的降温效应——以天津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城市公园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基于Landsat8遥感影像,通过反演天津市区地表温度和分析各公园的缓冲区,研究天津市市内六区公园的特征要素对周围环境的降温效应.结果表明:一方面,不同公园的降温范围、降温幅度和降温速率有所不同,各公园降温幅度与距离均近似成拟合二次多项式.另一方面,不同的公园特征要素对周边环境的降温效应存在差异,其中公园的绿地比例与降温范围、降温幅度和降温速率相关性最大,且二者呈拟合二次多项式.  相似文献   

2.
脉冲热管中的热力型脉动现象及实验测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脉冲热管产生热力型脉动的原因,采用高速动态数据采集系统,以FC-72,乙醇及去离子水为工作介质测量了脉冲热管的热力型脉动曲线,获得了脉动周期、脉动幅度等. 实验发现由于FC-72具有较小的表面张力及汽化潜热,具有较短的脉动周期及较小的脉动幅度. 而以水为工质的热力型脉动曲线极不规则,脉冲热管在低功率下存在时而停滞,时而脉动的现象. 建议在低功率下采用FC-72和乙醇,而在高功率下采用水. 为未来脉冲热管的数值模拟提供了可以定量比较的数据,同时为其设计、制造和运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AR-G2流变仪在小振幅振荡剪切模式下考察测量温度对经历不同历史的含蜡原油等温胶凝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历史条件下,随温度的降低,原油在相同的静止时间所对应的储能模量均增大,但其损耗角的变化规律则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原油经静态降温后,测量温度越低,其相同静止时刻的损耗角越小,而原油经静态降温并恒温剪切或动态降温后,其损耗角则随温度的降低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不同条件下原油储能模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均满足同一模型,且其拟合参数均与温度有关,但拟合参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受原油恒温静止前所经历的历史条件影响。  相似文献   

4.
水合物实验室合成过程中,降温模式对诱导、结晶阶段都具有明显的影响。反应温度过低时,表现为反应速率慢、诱导期长,同时温度过高时,随着反应的进行压力降低,生成水合物会分解。基于升温提高合成反应速率的同时,为了形成稳定、均一分布的高质量水合物样品,在一次降温的基础上,进行了4~2℃和3~1℃两种阶梯降温和4轮次温度震荡的不同降温模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阶梯降温为3~1℃时比4~2℃诱导期略有增加,但最终形成时间相差不大,同时压降明显增大,气体转化率提高;增加温度震荡次数,压降逐渐增大,但具有次效性。可见阶梯降温和温度震荡均有利于水合物的增量合成,形成多孔介质中分布均一的水合物。  相似文献   

5.
同轴径向热管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热管径、轴向外壁温度的分布情况及不同充液率条件下热管的换热系数,对新型碳钢-水同轴径向热管在5种不同充液率下的传热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不同热流密度下热管管壁的温度分布情况;并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推导热管传热系数与充液率及热流密度的实验关联式.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50%充液率的热管传热性能最佳;在不同充液率条件下,热管的换热系数相对误差不超过7.92%.  相似文献   

6.
采空区注氮过程中自燃带范围与温度变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在理论上分析注氮后采空区自燃环境和状态的变化情况,通过FLUENT软件求解包含多孔介质中动量、质量和热量传递关系的数学模型研究了注氮前后采空区自燃带范围的改变,以及降温范围和降温幅度.结果表明:自燃带分布在进回风侧呈不均匀对称分布,注氮后氧化带范围出现回缩前移,注氮口附近降温明显,降温幅度从注氮近点至远点依次降低,降温范围随着时间增加而扩大.研究结果表明注氮对采空区的降温存在一个时间上的延迟,现场施工应综合考虑多种客观因素对注氮起效时间进行预估.  相似文献   

7.
为预防煤矸石山氧化发火,抑制矸石山自燃升温,基于热管相变传热原理,在煤矸石山现场开展热管降温效果的单管试验,研究煤矸石山温度分布规律和热管对其内部温度的冷却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热管能够有效降低煤矸石山内部温度,达到抑制升温、预防自燃的目的.60 d内,降温最大值在深度4 m位置,最大值为27℃,平均降温0....  相似文献   

8.
为设计结构合理的热管刀具,研制了热管性能测试系统,模拟热管在车刀内的工作条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热管使用参数.在此基础上,分别设计了嵌入式、侧压式和槽嵌式3种不同热管植入形式的热管刀具,并进行干车削45#钢实验,以量化评估这几种热管刀具的散热性能.对热管的传热测试结果表明:圆热管和扁热管在受热段长度18 mm、冷却段长度20mm、循环冷却水温度75℃、热管弯曲5°时的传热效果最优.对这几种热管刀具的切削量热实验表明:嵌入式热管刀具中的热管传热效率最高,槽嵌式的次之,侧压式的最弱.  相似文献   

9.
沥青混合料降温收缩断裂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开裂一直是寒冷地区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利用研制的沥青混合料降温收缩断裂试验仪,在不同降温速率和初始温度下,进行了不同沥青及其用量、集料及其级配组成的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降温收缩断裂试验,以断裂强度、断裂温度、转折点温度和温度应力曲线斜率的绝对值为指标,对比分析了不同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沥青标号、沥青用量、矿料级配组成、降温速率和初始温度对沥青混合料降温收缩特性的影响较大;采用标号较高的改性沥青,沥青用量为马歇尔方法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有利于提高沥青混合料抵抗降温收缩断裂的能力;骨架密实结构的沥青混合料的抗降温收缩断裂性能更好;在初始温度较高的快速降温下,沥青路面的开裂几率较大。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的供水温度和流量下对热管地板辐射供暖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地板表面温度和散热量随供水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加,随流量的增加而略有增加;热管间距为300mm、供水温度为35-45℃、流量为0.1-0.3m^3/h的运行条件下,地板的散热量和表面温度基本可满足供暖房间的需要,供水温度比塑料管系统低4-6℃,管间距比塑料管系统大;地板的蓄热时间是预热时间的3倍左右,与塑料管系统相比具有升温快降温慢的优势;采用热管地板辐射供暖后室内空气竖向温度梯度较小.  相似文献   

11.
针对空冷机组在夏季高温天气不能满发的问题,采用喷雾增湿降低入口空气的干球温度.选用压力式螺旋型雾化喷嘴进行喷雾降温试验研究,包括喷嘴流量特性试验及不同喷嘴布置方式的喷雾降温试验.从试验数据得到喷嘴流量特性曲线,并且在对降温过程进行热湿交换分析的基础上拟合出以蒸发冷却为主要降温机理的降温效果关联式.通过比较喷嘴不同布置方式的降温效果,得出排间距为500mm的喷嘴布置方式降温效果略好于排间距为1 000mm的喷嘴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为保证钻井装备在风沙大及气温高的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塔里木油田采取了许多保护措施.本文介绍5项保护措施:(1)防沙棚防护技术(2)柴油机进气系统防沙技术,其特点是3级过滤机构的第一级为旋风管式粗滤器,细沙在离心力作用下沿筒体边缘下落而分离出来;(3)直流电动机冷却系统防沙技术──在冷却风道上加装分离器,冷却风中的细沙被分离器阻挡,不能进入电动机气隙;(4)润滑油贮输系统防沙技术──采用密闭贮输系统,使现场油品不外露;(5)电磁涡流刹车装置冷却技术──采用输流式风机强制冷却系统。以上措施对钻井装备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45#钢特定形状底盘零件感应加热、冷却的全过程进行了温度场的二维有限元模拟分析,进而利用工件冷却前后内部温度变化的模拟结果和45#钢的CCT曲线获得了冷却后工件内部组织分布情况.利用工业条件下的零件热处理实验对温度场和微观组织的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实验与模拟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种新型服务器散热的冷却装置,以一台服务器CPU及机箱为研究对象,建立热分析数学模型.通过比较空气冷却与液体蒸发冷却的模拟散热效果,分析施行强制对流协同冷板蒸发冷却方案的可行性.实验验证了模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强制对流蒸发冷却对服务器CPU及机箱散热效果明显,120 W高功耗下CPU的工作温度仍较为稳定,且机箱内的温度分布更为均匀.该方式不仅有利于单台服务器机箱的散热,并且在小型服务器工作站能耗分析中,相对风冷散热其空调机房能耗要减少40%左右.  相似文献   

15.
提出通过降低计算机机箱内整体冷却空气温度达到热管理.类似日常生活用的普通空调,提出一种整体式中尺度空调系统来调节计算机内温度,并在实验原型上做了大量概念性的实验.结果表明,计算机机箱内环境空气温度可以从54.7℃降低到32.7℃.说明此种方法可以在不改变计算机任何部件的情况下大大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冷却效果,为热管理设计的这一特定中尺度空调机非常经济且易操作,在计算机产业上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同空调系统的末端一样,此整体式空调机可同时拥有多个蒸发器以带走多个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蒸发器还可以直接扣在中央处理器(CPU)和显卡等芯片的表面以冷却芯片.本文提出的主动冷却系统在调节局部热环境时可灵活调整.例如如果空气冷却系统中有两个蒸发器时,就可用一个冷却机箱内环境温度,另一个直接扣在CPU上.本文提供的概念有望为个人笔记本电脑、台式机和大型计算机提供一种高效的冷却方法,也可应用在其他产热率较高的很多场合.  相似文献   

16.
高温热管在热防护中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高温热管在热防护中的应用原理,并利用电弧加热风洞产生的高温、高速气流,对一种装有高温热管的简单球头圆柱体原理性模型进行了加热试验.利用高温红外测温装置对模型表面的温度进行了测量,通过与普通复合材料制成的模型的试验对比分析,发现高温热管能够有效地将模型高温区热量传导到低温区,装有高温热管模型的驻点温度明显降低,显示出了良好的防热效果.  相似文献   

17.
蓄冰柜在密闭空间中的降温除湿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保证密闭空间内环境的温湿度在人员可接受的范围内,参照矿用救生舱降温除湿技术,基于fluent数值模拟与理论计算,研制了一种新型蓄冰柜降温除湿装置。该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负荷的变化调整蓄冰模块的数量,电力中断情况下可取出蓄冰模块进行自然对流降温除湿,融化后的水可以供人员饮用。通过实验,得到了蓄冰柜在强制对流工况下的降温除湿特性及其保温性能,结果表明:相同环境温湿度条件下,入口风量越大,总降温除湿量越大,但出风温度升高,相对湿度降低,单位质量空气降温除湿效果下降;进风量相同条件下,环境温湿度越高,单位质量空气降温除湿效果越明显;总传热量与进风量近似成正比例关系,而且环境温湿度越高,比例系数越大;在进风量大于420m3/h的工况下,蓄冰柜降温除湿量可以满足容纳15人的应急密闭空间形成的冷负荷。  相似文献   

18.
通过热模拟实验研究了分段冷却模式下变形温度、保温温度及保温时间对Nb-Ti微合金热轧双相钢组织演变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变形温度可促进铁素体的转变,使马氏体形态由大块状过渡到岛状;保温温度从740℃逐渐降至580℃时,铁素体转变量先增加后减少,保温温度为660℃时铁素体转变量达到峰值;随保温时间延长铁素体转变量增加,且铁素体转变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呈“S”型.采用超快冷+空冷+层流冷的冷却模式并通过调整终轧温度及空冷时间获得了630~710MPa的热轧双相钢,屈强比≤061,相应的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或铁素体+马氏体+少量的贝氏体.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一种由2个吸附/解吸真空腔和1个蒸发器热管工作真空腔组成的新型硅胶-水吸附式制冷机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吸附床的热力性能及机组的动态运行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运行过程中制冷机表现出了独特的运行特性,吸附床也表现出了良好的热力特性,系统运行采用了一种新的高效吸附制冷循环方式;系统运行的回质过程增大了循环吸附量,提高了制冷机对低温热源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砂型及金属型条件下,利用热分析法测定了一定成分的中锰球墨铸铁磨球断面不同位置的冷却曲线,做出了磨球断面的温度场分布及凝固动态曲线,依此分析了中锰球墨铸铁磨球的凝固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