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2(1):F003-F003
城市与环境学系由原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地理系和原苏州城建环保学院资源与城市科学系于2001年9月合并组成。全系现有教职工38人,专仟教师28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8名;教职工中具有博士学历者6人,硕士学历者13人。设有城市规划与设汁学科硕士点(与建筑系合办),目前正在积极中报人文地理学科硕士学位点,此二者均为学院重点建设学科。 相似文献
2.
孟琦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6(2):F0002-F0002
为推进我校重点学科的建设和整体学术水平,形成和巩固学科优势和特色,在培养高质量人才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2005年,我校理工科中“科学计算与仿真技术”学科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学科.[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4.
5.
6.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地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社会发展思想史上的一场革命,它的提出引起各国政府、各级社会团体、科学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认同,中国政府已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实现中国社会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基础与地理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为地理学提供了一个大展宏图的机遇.地理学者应充分认识地理学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价值,及时调整知识结构,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作出应有的贡献,从而振兴和发展地理学研究和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7.
卿凤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2):222-224
地理学应将地理信息作为研究对象.实现地理信息化,重新架构地理科学体系,实现地理学研究理论、方法及手段的革新,是地理学在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城市地理学理论建设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士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2)
目的 对中国历史城市地理学在理论建设上的发展历程与最新成果进行揭示,为目前中国城市建设提供借鉴.方法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对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将中国历史城市地理的研究划分为1949-1979年、1979年以来2个大的阶段,对每一个阶段中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进行分析和评述,例如第一个阶段是以侯仁之院士为代表,创立了从探明、复原城市所在地以及区域地理环境特点与变迁为主要内容.近年来,形成的"环境-文化理论"观点,除从研究城市所在地及区域之地理环境变迁来研究历史时期城市发展变化外,还要结合地域文化及其传承、嬗变来研究.结论 "环境-文化理论"是中国历史城市地理学理论建设上的最新成果,将会对当前之中国历史城市地理研究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科技导报(北京)》1995,(2):7-9
浅议地理学信息革命及21世纪的地理科学RevolutionofGeographicInformationandGeographicScienceinthe21stCentury¥//信息地理孝北京研究组一、现代地理学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 相似文献
10.
冯明义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3)
由于地理学和生态学研究对象的叠合、研究方法的类同、研究内容的近似以及互为补充的需要,使这两门学科相互联系成为必然。同时,在地理学的一些分支学科与生态学及其分支学科之间形成了一些交叉学科。如在植物地理学与植物生态学之间形成了生态植物地理学;在动物地理学与动物生态学之间形成了生态动物地理学;在景观学与生态学之间形成了景观生态学。生态植物地理学是在种属植物地理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解释植物个体或群体适应各种环境复合体的分布状况。生态植物地理学自本世纪70 相似文献
11.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卫华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6(4):79-81
自然地理学是高师地理科学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综合性、实践性较强。野外实习是这门课程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近几年,我校根据多年野外实习的经验,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取得较大成效。 相似文献
12.
当代西方地理学中的地理虚无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祖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33(2):0-0
通过对当代西方地理学中一种普遍流行的思潮──地理虚无主义的考察,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地理虚无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并对这些观点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陈玉英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3)
21世纪以来中国地理学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其研究哲学范式以实证主义为主流,呈现人文主义、整体主义动向. 在研究方法上,表现出"计量"分析及数学建模纵深发展趋势,并强调计量分析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 研究内容呈现人文化、空间社会化、非物质化以及空间微观化等新动向,具体表现为:类型研究人文化,并趋向都市连绵区;空间研究"区"化、"群"化;社会空间分异、新贫困问题以及城市犯罪研究日渐凸显;城市化和城市体系研究是主流,呈现明显的非物质空间转向,以及社区居民行为微观研究趋势;城市休闲研究开始受关注,并成为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重点学科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整体实力的主要标志之一,是推进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分析了皖西学院省级人文地理学重点学科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思路与主要内容,着重探讨了省级人文地理学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的三大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吉林市依托其“三面临水、四周环山”的自然山水环境,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以生态的、人文的视角解读城市空间,以生态的策略引导城市发展,以生态的技术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探索生态城市规划的设计手法,从资源环境入手,分析山水格局、生态景观廊道,倡导绿色生产及资源循环利用,优化城市生活环境,构建和谐文明、人与山水完美相融的现代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城市建筑的发展及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古代中国的城市环境和建筑设计,表达出极为强烈的政治意象。最初的城市随着奴隶制的产生而形成,所谓“城”就是防御的墙垣;“市”即贸易集市。其形式是“三里之城,七里之廓”。奴隶主居住于中央。到了封建社会,为了表现帝制的权威性,随着各朝代的产生而出现的城市,它们的布局皆以宫室为主体,将之置于城市的主轴线上,而周边再辅以官署和生活生产有关的建筑及城垣、壕沟等防御设施。其他各地地方行政中心的省府、州、县城也都按着行政等级,有一定的布局原则。虽然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有一定的格式,然… 相似文献
17.
武竹秀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8(1):89-94
竺可桢教授是我国现代地理学奠基人.他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期间,首先提出结合经济建设建立新地理学的方针,在此方针指导下,以大科学观成功地组织、领导了全国性现代地理考察活动,并运用现代思维方式研究地理科学,对地理学许多领域在当代的发展提出创造性见解一从而对我国现代地理学知识结构、科学研究活动及科学实践功能三方面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以此竺可桢成为我国现代地理学奠基人一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对城市化进程发展的探讨,从建筑物理环境声、光、热的角度,分析了当今城市环境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指出生态城市是营造健康良好的城市物理环境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议程与地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度 《科技导报(北京)》1994,(10):47-50
21世纪议程与地理学GeographyandAgendaofthe21stCentury¥郑度(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101)《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纲领和蓝图,它的实施是中华民族对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