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后日本制定和实施"政治大国"战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国际局势为日本制定和实施这一战略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经济决定政治,日本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必然要求有与其相称的国际政治地位;本国的地理条件促使日本要跻身谋求"政治大国"之列;日本国内大国主义政治思潮和新保守主义政治势力成为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思想和社会基础。日本的这一战略对中日军事和政治关系产生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西方强国的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是争夺与控制海洋的历史。15世纪以后,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向海外扩张,成为海上强国,也成为当时的世界强国。后来英国强大起来,海上霸权被英国取代。英国掌握海上霸权100多年,殖民地遍及全球,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海上"变幻大王旗美国的海上力量成长从"搭便  相似文献   

3.
<正>创新成为七○八所发展壮大,取得辉煌成绩的源泉和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强大国防"的战略任务和建成"海洋强国"的伟大目标。经略海洋正成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承载着大国崛起的光荣与梦想。在中国上海,有一家技术实力雄厚、专业门类齐全、试验设施先进的综合性舰船及海洋工  相似文献   

4.
海洋:蓝色的角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国的崛起,是被人们热议的话题。不难发现,海洋的角逐与博弈是大国崛起的重要途径之一。15世纪的欧洲,已处于扩张的前夜,它的序幕却是由不起眼的葡萄牙王国拉开的。当时,三面被陆地包围的葡萄牙要发展,除了进行海上探险外别无他途。1492年8月3日,一夜未眠的哥伦布率领"圣玛利亚"号、"平松"号、"尼娜"号和120名船员踏上了远航的征途。西班牙由此踏上了帝国之路。17世纪初期,荷兰全国都卷入海上贸易的大潮中。那时这个小小的国家成了"海上马车夫",得以称霸海上。再来看英国。海在英国人的生活中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古代社会,海的便利带给不列颠人开放的文化价值观;近代,不列颠人为寻求财富而通过大海走遍全世界。在俄国的彼得大帝看来,内陆国家的现实是制约俄国崛起的根本因素,要改变这种现实,就必须首先打通出海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21世纪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不断深化:海洋资源、海洋生物、海洋空间,等等,海洋不仅仅是大陆的延伸,更是人类生存空间的延伸、国家安全的屏障,乃至国际政治外交博弈的舞台。——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5.
凌申 《科技信息》2013,(10):53-53,55
<正>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1]。报告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思想,为我国在21世纪从海洋大国转变为海洋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江苏是我国的海洋大省,必须以"建设海洋强国"为目标,进行发展战略的调整,大踏步地走向海洋,有效地利用海洋,科学地经略海洋,坚定不移  相似文献   

6.
日本以其强大的经济力量为后盾,谋求与其经济力量匹配的国际政治地位。鉴于日本以往的历史,正确面对政治大国化的日本,理性处理与日益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日本的未来关系,既是一种现实需要,也是一种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拥有300多万km2的内海、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海洋资源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特别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宝贵财富。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雄踞太平洋西岸的中华民族正在努力实现从海洋大国到海洋强国的历史性转变,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蓝色跨越、和平崛起的新时期。实施这一重大部署,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在国际政治领域,人们大多认为是大国"纵横天下"。不可否认,大国间的"斗"与"合"、"争"与"离",奠定了国际政治的基本格局。小国之间的争斗,由于影响力有限,通常难以引起更多关注。还有一种情况是大国与小国之间的不对称较量,其中常常是小国占上风,这种争斗结局的反常识性,反而引发更多关注。战后,国际政治中的不对称冲突有增多的趋势。在不少情况下,是弱小国家向实力强大的大国发起挑战,并最终在较量中获胜。根据有关  相似文献   

9.
马亚君  任佳佳 《科技信息》2013,(19):381-381,457
在以"低排放、高能效、高效率、生态、环保"为特征的"低碳城市"中,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变,合理促进低碳经济,不仅不会制约城市发展,而且可能促进新的增长点,增加城市发展的持久动力,改善人居环境,并最终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10.
<正>历史上的大国崛起都反复证明了一个定律:背海而弱、向海则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并将其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我国实现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历史跨越,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海兴国"的民族史观,实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对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已不再局限于"兴渔盐之利,通舟楫之便",我们认识到,占地球表面积71%的蓝色水体将是提供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资源和发展空间的"新大陆"。开发利用海洋清洁能源,是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解决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发展困局,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进而实现人与自  相似文献   

11.
16~17世纪,中国徽商和英国商人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都不相符,但他们采取的应对方式却不同,徽商提出"农商皆本"希望扭转社会价值观念不得而转向奢华享受,英国商人则选择依附于现有等级谋求发展,加之财产继承制度的不同,明代的商业资本如昙花一现,而英国商业资本则顺利过渡为工业资本。  相似文献   

12.
海洋文化是相对于大陆文化的一种文化现象.大陆文化产生于躬耕垅田的农耕经济,而海洋文化则是发展于通过海洋的商业活动。500年前.海洋搭起了世界真正的桥梁,世界上的大国崛起表明.海洋注定要成为孕育大国的摇篮。“海纳百川”.海洋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放、开拓、包容和进取,其与大陆文化最大的区别在于:海洋文化开放热烈.强调征服自然和崇尚流动;  相似文献   

13.
国家经济规模是影响一国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大国效应是大国经济的外部体现,大国经济的特性决定了其具有不同于小国经济的内在规律和外部特征。本文从规模效应、创新效应、空间效应和外部效应四个角度,对大国经济引致大多效应的发生路径进行学理探讨。  相似文献   

14.
2010年5月,《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提出"浙江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这是第一次在国家层面上对舟山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作出明确的规划。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列为国家战略,则把舟山的战略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站在全国、全世界的视角看舟山,这千年的东方渔港,已然气象一新。2011年1月25日,毛光烈副省长在省政府办公厅《专报信息》第69期上对"定海区提升海洋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全力打造‘定海模式’"作出批示:请科技厅领导阅,科技创新工作亦要为"海洋经济"发展服务。定海区是中国千岛城市舟山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她是我国拓展海洋战略空间、开发海洋资源的实践基地;她也将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面向东亚、融入世界、联结长江流域强大战略经济体的第一桥头堡和海上门户。  相似文献   

15.
“一降一升”,“政治大国”抱负凸显;“借力打力”,抵制不符合自己利益的一极世界。德国统一十年来,其外交战略总的是为谋求与其经济相适应的“世界政治大国”服务。从十年来德国在外交棋盘上的运筹和实践看,主要出现了三个变化。美国从第一位降下来在整个冷战时期,密切与美国的联盟关系是德国外交政策的重点和“基石”。在北约中,除英国外,德国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影响日益广泛 ,美国英语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独立趋势 ,并逐渐取代了英国英语的霸主地位 ,成为对当今英语世界影响最大的一支区域性变体。文章针对目前中国社会出现的“美语热” ,探讨了“美语”在中国盛行的社会文化因素以及“美语”发展的内在因素 ,从而说明了“美语”之所以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与普及 ,除了美国强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力之外 ,部分地还主要在于美语中的突出的个性。  相似文献   

17.
《世界知识》2021,(1):12-16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海洋战略地位的不断上升.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海洋大国的群体性崛起,因海洋而起的海洋地缘政治悄然兴起,全球海洋正处于维持现有秩序与不断推出新规则的快速变化进程中。2020年11月26日,由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主办的海洋发展战略2020年度学术研讨会“海洋地缘政治与全球海洋秩序”在京召开。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海洋经济迅猛发展,海洋产业成为一些国家的支柱产业。我国作为拥有将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大国,也正在向海洋强国迈进。本文分析了我国海洋人才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海洋高等教育的几点建议,以期对我国海洋事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是中国谋求对外深化开放、合作发展的战略重点。作为中国周边地缘大国,俄罗斯的决策对于这一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影响。后乌克兰危机时期的俄罗斯发展面临重重困境,加入"一带一路"战略框架、谋求与中方合作也是俄罗斯发展的重要机遇。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分析"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双方合作契机与挑战、探寻合作新模式,尝试为中俄合作发展提供对策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浅析1929年非洲殖民地发展法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有"殖民帝国主义"之称的英国,其经济在世界上"一枝独秀"局面的结束、国际局势的变化特别是其他国家对其殖民地的觊觎,促使其调整帝国殖民地统治政策,1929年7月出台的非洲殖民地发展法案即是其结果,企图通过发展非洲殖民地来治愈经济萧条,达到英国经济利益和非洲殖民地社会发展"双赢"的目的。然而,该法案未能扭转英国经济的不利局面;并且使殖民地社会经济恶化,引起当地民众的反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